改變全民運動方式的鐵人三項風潮正在席捲全世界,不過,這個新興運動項目的創始人之一傑克·約翰史東本人卻未能戰勝宿疾,就在今年2月初,他因為阿茲海默症的併發症而身亡。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鐵人三項運動的共同創始人傑克·約翰史東 (Jack Johnstone) 2016年2月2日在美國聖地牙哥逝世,享壽80。約翰史東曾是一名數學教師,大學時期是一名游泳運動員,直到35歲才開始從事跑步運動。2013年1月,他被診斷罹患了阿茲海默症。
1957年,還在美國賓州西切斯特州立學院(West Chester State College,現為大學)讀書的約翰史東,成為了一名游泳健將,還入選全美代表隊。不過,直到35歲的時候他才開始跑步。約翰史東的妻子貝蒂對記者表示:「那個時侯他開始發胖,想重塑體形,所以選擇跑步來瘦身。那個時侯他覺得跑步是個更容易的運動選擇,因為他們住在一所高中的附近,他可以去學校操場跑步。」
四年之後,也就是1974年,約翰史東在米遜灣馬拉松 (Mission Bay Marathon) 以3小時08分的成績完成他的初馬。「他知道他可以有更好的成績,所以他不停地跑馬。」貝蒂說,1977年,她先生參加了米遜灣和橘郡馬拉松,兩次成績都是2小時50分。
後來,約翰史東開始考慮嘗試挑戰超級馬拉松賽,但是當他跑出兩場 Sub 3(少於3小時完賽)的成績之後,他決定花更多的時間來訓練自己的五個孩子從事運動。因此,他開始參加半馬、10公里和5公里的路跑賽。
就在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那一年,約翰史東和同為聖地牙哥田徑俱樂部會員的唐·沙納漢 (Don Shanahan) ,在聚會時半開玩笑地想出了一個古怪的點子:創立一項將跑步、騎自行車和游泳結合在一起的比賽。「當我們開始把這個想法付諸行動時,我和傑克都沒有想到比賽會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唐·沙納漢去年接受Runner’s World採訪時說,「那真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有點愚蠢但很有趣的活動。」
但是約翰史東對於這項賽事始終非常熱衷。「我們粗略地談了關於比賽的樣貌,幾天之後傑克便打電話給我,說自己已經列出了賽事規劃。他就是那樣的人,他是一個數學老師,當他決定追蹤一個計畫,他就會嚴密地加以執行,」唐·沙納漢說。在最開始的時候,當時的比賽與現在的鐵人三項並不相同,46名參賽者先要完成3英里的跑步,然後參加5英里的自行車賽,接著選手們要游一段短距離到達聖地牙哥米遜灣。上岸之後,他們要光腳跑過沙灘和草地到達另一個小海灣,接著游泳過去對岸,在沙灘上再度赤腳跑一段,再游泳一小段距離之後,最後赤足衝上陡岸抵達終點。將游泳放在比賽的後段,對於某些運動員來說「可能是問題,因為其中多數是跑者,只有少數是游泳運動員。幸運的是沒出現什麼問題,多數人選擇自由式和仰式。」
有些首次玩三鐵的運動員完賽的時間比約翰史東和沙納漢所預計的還要長,當時的比賽在下午5點45分開始,所以人們可以在下班之後來參加,有些人90分鐘就完賽了,但是由於部分選手花了更多時間,但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於是約翰史東和沙納漢找來幾輛車並且打開大燈進行照明。約翰史東本人也參加了那場史上第一次三鐵賽,以1小時2分18秒完成,排名第六位。
約翰史東多年後在網站上記錄了當時的情景:「當我從自行車上下來,並試圖跑(到游泳出發線)的時候,我覺得雙腿仿佛不屬於自己的。我痛苦地呻吟著,並且,記得當時有人在對著我喊:『看吧,這就是你出的主意!』」
所幸,經過這次比賽之後,大眾對於鐵人三項運動的興趣漸漸地熱絡了起來,聖地牙哥的跑者們舉辦了更多場三鐵賽。接著,在1978年,首場賽事參賽者之一約翰·柯林斯 (John Collins) 將鐵人三項推上更高的階段,他創立了「Ironman」鐵人三項比賽,成為現代鐵人三項賽事標竿。「這給了鐵人三項運動一針強心劑。」沙納漢說,「當Ironman賽事被電視媒體實況轉播出來,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1998年,約翰史東和沙納漢被選入鐵人三項雜誌《Triathlete》的名人堂。兩年之後,鐵人三項運動成為奧運競賽項目之一。貝蒂回憶說,這是約翰史東最重要的時刻:「我們對於這個事件覺得好笑,因為這是我們從來沒有預料到會發生的事,但我們也為此感到非常自豪。」約翰史東也在自己網站上記錄了他的驕傲:「在這個小路上,我改變了世界,改變了運動歷史的進程。」
隨著跑者越來越重視跑鞋帶來的自然穿著體驗,Nike進一步重塑Free Running大底,並基於20世紀初設計這款鞋的初衷重新升級了這一系列鞋款:打造更加自然律動的跑步體驗。Nike Free系列跑鞋產品內置輕薄中底,讓邁出的每一步能夠更貼近地面,然而高度的靈活性使雙足在直線運動和多方向運動時能靈活彎曲——更頻繁、更自如、更自然。
2000年初,Nike注意到一種特殊的現象:部分頂尖跑者有時會選擇赤足進行跑步訓練。經過一年多的研究,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研究成果:
習慣於赤足在草地上奔跑的跑者足部觸地較平穩
赤足跑步有利於使用到更多的腳部和腳踝肌肉
隨著時間的累積,赤足跑步可以提升整體平衡性以及足部力量和靈活性
外號「真男人」的張嘉哲也分享道:「十四年前穿上了我的第一雙Nike Free之後,對於它輕量以及貼地腳感印象深刻。這次全新的Nike Free鞋款分別有Nike Free RN Flyknit 3.0以及Nike Free RN 5.0,各類型的跑者都適合穿上Nike Free來做赤足訓練,腳部肌肉較不足的人也可以從平日穿著走路來循序漸進的鍛鍊足底肌,透過充分的訓練來減少運動傷害並達成更長遠的目標。」
NRC總教練吳文騫表示:「在跑步中的每一步落地與推登的過程中,都不斷由點到面的與地面進行接觸,Nike Free切槽花紋與深度不同,當雙腳貼合鞋底時,會自然彎曲、伸展以增強運動感並塑造更加自如地運動,並同時保護跑者免受外部因素(玻璃、路面等)的影響。」
體能訓練師Rex,國高中時期曾在南非是1500m及3000m項目的學生運動員。退下選手身分後,鑽研運動員訓練逾13年,擁有ACSM(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台灣區檢定官殊榮,現任中華女籃及馬拉松選手周庭印之體能訓練師。
體能訓練師Rex分享跑者要如何利用Nike Free進行跑步訓練,必須循序漸進以及逐步增加使用頻率來進行:
在日常行走時穿上跑鞋,調整雙足逐步適應,感受雙足的反應
穿著頻率增加後,會發現Nike Free系列跑鞋產品非常適合緩跑與短程距離訓練
*菁英運動員可以選擇穿著Free在健身房進行肌力、熱身跑訓練。
接近赤足跑步的體驗能讓跑者擁有更自然的步態,使雙足能夠盡情彎曲、伸展、活動自如,而透過長期的訓練,能為跑者帶來更多好處:賦予足部更好的靈活性及平衡感,同時增強跑者的足部力量。2019年,Nike Free跑步系列產品回歸初衷,以革新設計全新回歸,讓雙足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地面,打造更加自然的律動。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於南極時間11月25日完成2016年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成為年度四場最佳總積分選手,贏得大滿貫總冠軍,也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的創立者!今日在台灣華山文創光點電影院,播放年度四場賽事微電影,挑戰身心極限的歷程紀錄,讓所有在場觀眾都紅了眼眶。
紀錄中訴說參賽緣由,當初選擇挑戰4 Deserts系列賽事,就是因為從未有亞洲選手能夠在一年內連續挑戰四大極地賽事,超馬運動員陳彥博希望證明亞洲人的實力,毅然決定挑戰、並設定目標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選手,取得總冠軍,為台灣在國際間爭得一席地位。
對於這支微電影彥博也表示:人生也許只有一次的機會能夠挑戰四大極地馬拉松,無論跑過的路線、遇到的事情甚至這輩子將不會再發生。所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故事紀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紀錄,莫過於6月在中國戈壁沙漠的賽事,比賽前四天都穩坐領先位置,不料第五日氣溫高達53度,陳彥博不敵熱衰竭襲擊倒下而痛失領先名次。身體的痛苦超乎自己的想像,內心想放棄的念頭更是不斷加深,但其妙的是當每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彥博的腦中總會不自覺得浮現:「在撐半個小時吧!」,彥博表示:「想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要有強大的信念去相信這些理想一定會成功。」
每當快要倒下的時候,往往影響你最深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力。如果無法堅持的話,第一個倒下的便會是自己。所以,人必須要學會忍受孤單寂寞,若無法忍受,很多事情是辦不到的。
極地超級馬拉松與其他超馬最大的不同是必須要背著自己所有的裝備、行李競賽。雖然在訓練時很常感厭倦,在比賽中更是痛苦的無法言喻,但每當結束之後,彥博總會以開朗的笑聲回應今天。他說:「在大自然中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沒有城市的喧囂,眼前僅有沙子與星空的陪伴。」
當離開大自然回到都市,是讓我們重新學習活著這件事,而不是被限至於人們認為的認為,用成熟的心態面對事情,用同齡的心態面對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笑容總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原因。
花了一年時間,挑戰1000公里,彥博回憶16年來當運動員的心得,從高中起的嚴苛訓練,數不清換過的鞋子以及受過的傷,今天能夠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站在這裡就如同人生的夢一樣。對彥博來說,心得只有一句話:「對於人生的理想,真的要非常非常的努力,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問題,它就如同超級馬拉松一樣,是人生的縮影。」
也許這些獎牌與紀錄對他人來說沒有什麼,但對於彥博來說,這是他對於自己熱愛跑步這件事的驕傲,並且也想藉此鼓勵台灣更多的運動員,能夠勇於往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