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1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2
美國職業選手告訴你:如何利用30天的計畫提升跑步能力
3
10個越野跑者必知的專業用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2016-10-21
話題 跑步 新聞 趨勢 穿戴裝備

Apple Watch發表至今近兩年,今年9月總算推出第二代了,以下是Runner’s World的員工Jeff Dengate親自測試兩個星期後,對於Apple Watch第二代的感想。

Apple Watch Series 2 ©pcmag.com

內建GPS:運動型手錶

Apple Watch2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此次的重點是放在健身和內建本身,他們將這隻錶定位為運動型手錶。之前的第一代手錶是當你需要使用它時,必須將課表或工作下載至手機裡。但經調查發現,並非每位運動員或是健身愛好者,都喜歡帶著手機運動。於是Apple Watch改變作法,提高內建GPS的準確度,即便來到郊區或是偏遠的農場、山上,依然能夠相當準確地測量其距離。
 
實際測試:我將Garmin的GPS錶戴在右手,Apple Watch2戴在左手,設定一個從公司到吃午餐地點的來回距離。一出發,Apple Watch不到10秒就已出現準確的定位,快到令我嚇一大跳…我內心想:「它怎麼知道我在那裡呢?」

回到公司後,我從手機看時實際的路徑圖,其準確程度似乎比我想像的更好,只是我認為關於路徑的圖案,建議Apple可以畫得再偏鋸齒狀一些會更好。

©Jeff Dengate twitter

電池蓄電量

關於GPS非常耗電這件事,是大家共同的頭痛問題。於是Apple自己也聲明,這支2系列的手錶,當你在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持續維持5小時的蓄電量,這是真的嗎?
 
實際測試:使用前,我將電充飽至100%。接著與朋友出去騎車,共騎了1小時45分鐘。在騎乘的過程中,我似乎感覺手錶有些沉重,結束後,看看手錶上的電力,已經消耗了37%,也就是說才不到兩小時,從100%只剩下63%了。

接著,我們再去跑步,共跑了5公里,40分鐘。此時的電力僅剩下46%。所以在運動的過程中,真的可以維持5小時嗎?除非將電完全充飽,不然還是一個問號呢?

©digitaltrends.com

心率監測

利用心率錶來測量心率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只要有在運動的人,都會需要這個功能。
 
實際測試: 我一樣戴了GARMIN的手錶與Apple Watch2做比較。跑步距離5公里,每公里的配速平均為7分30秒。

從下圖的數據顯示以及根據我自身的情況來看,我覺得這樣的數字算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並未與其他專業的錶相差太遠,以Apple Watch2來說算是相當不錯了。

©Jeff Dengate twitter

顯示螢幕

在Apple Watch2的新聞發布會上,蘋果強調它是所有手錶中,亮度最亮的一支錶,即使在烈日之下,依然能夠清楚地讀出上面的數字。不過我個人從來沒有覺得有一定要夠亮才夠看。在手錶本身,有三個級別的設置亮度的調整,但在iPhone上的監視應用程式,則可以有比手錶更大的調節空間。

對於運動員來說,能夠在錶上看到什麼數據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許多的應用程序上也是較受限制的。例如,Runkeeper,Strava和MapMyRun,他們只能顯示時間、距離、步速和心率。但Apple Watch2以客製化的方式著手,可以設定自己想看的數據至多5個。

關於跑步的部分,除了基本的配速之外,還可以添加平均步伐、卡路里等功能。不過對於大多數的跑者來說,他們喜歡看的是平均配速大過於此刻的配速。

另一個令人擔心的狀況是「出汗」。當夏天運動滿頭大汗的時候,我還得小心翼翼地擦拭額頭的汗水,深怕汗水滴到手錶上而使觸控螢幕壞掉,到底在Apple Watch2裡面,有沒有添加防水的功能呢?

還有指紋的問題。經常在點選螢幕時,我們的指紋會留在螢幕上,而我經常將螢幕在我的褲子或襯衫上來回擦動,真的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防水性

Series 2的防水等級是ISO 22810:2010標準的防水 50 公尺等級,發表會上有段Apple Watch 2防水的壓力測試影片,這水花是模擬游泳時的狀況,讓Apple Watch持續24/7不斷的在水裡來回做測試,這意味著你可以戴著它游泳,或是衝浪,而且手錶具有承受水壓的能力。
 
實際測試:因為我不喜歡游泳,所以我將手錶放在一個水盆裡浸泡一段時間,拿起後,可以轉動一下錶冠,把水從喇叭孔震出(噴出),此時手錶還會發出小小的聲音,同時這也證明上述的問題,當汗水滴到手錶上時,根本完全不用擔心了,因為手錶會自動排水喔!請看實際測試影片:

不過再厲害的智慧手錶,仍有其細節的問題,以下是我所發現到的問題:

3-2-1計時器:當要開始跑步時,手錶按下開始鍵前會出現321倒數計時,但一般來說,當我按開始時,就想要馬上開始,通常不會再想多等那3秒,一點意義也沒有。

沒有GPS 時狀態:GPS還是要在收訊好的情況下才準確,但我們跑在路上時,不可能保證在每個區域的收訊都是良好狀態,當沒有收訊時,同等沒有GPS狀態,如果Apple有天能夠克服這個問題,應該就大獲全勝了。

路線圖:上述提到路線圖還是需要用手機才能夠看的到,但是當我只戴手錶出去跑步的時候,我會比較希望在儲存之後,馬上能在手錶上看到路線圖,這樣對運動員來說是否更方便呢?

提醒:此手錶會在每一公里發出細微的聲音做提醒。但是當到某一個公里數 (EX:5公里),我認為它的聲響應當要有所區別,好讓我們在不必看錶的情況下,知道現在到達的里程碑,這樣對於跑、騎乘長距離的人來說更加方便。

Apple Watch在市場上來說還是被歸類為iPhone的時尚配件,但如果他們想要進入運動市場的話,應該還需要再更詳細一點的設備,這樣才能做出更強大,更好用的GPS錶。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職業選手告訴你:如何利用30天的計畫提升跑步能力

2018-01-26
跑步知識庫觀念馬拉松

所有跑者或運動愛好者都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希望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在努力工作、訓練同時,難免仍需要一點其他的幫助來達到目標。當我們在實行下一個目標或者新計畫時,難免因為一些零碎的事物或者心理疲累而阻礙,拖延了這些計畫。實際上,對於運動或跑步的熱情並未改變,只是需要一些不同的刺激與方式完成。

美國職業選手告訴你:如何利用30天的計畫提升跑步能力

以下是國際知名的教練、訓練師和菁英選手針對要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跑者的一些建議。從這些建議當中,我們可以統整成為下一個目標的創30天的計劃,讓你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而讓跑步的程度提高。每個建議只需要花一天之中的一小部份時間,30天後,把它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或是以這方式迎接新的一年,一定能看到不同於以往的效果。

Stephanie Howe:耐力跑步員、教練和運動營養學家。
Molly Huddle:兩次美國田​​徑冠軍和13次美國馬拉松冠軍。
Jax馬利亞希:超馬選手,第一位在四大極地賽事中獲得冠軍。
Sara Hall:前美國優秀馬拉松運動員。
Greg McMillan:運動生理學家和跑步教練。
Alysia MontañO:短跑選手和六次美國戶外賽冠軍。
Lauren Fleshman:兩次美國田​​徑5k冠軍。
Hillary Kigar:前NCAA選手、高中跑步教練。

 Day  1 寫下來

美國前女子5000公尺常勝軍Lauren Fleshman:「開始撰寫訓練日誌;記錄每天的計劃和訓練狀況。」

 Day  2 開始強化

美國前田徑及越野選手Hillary Kigar:「建立一個動態的熱身程序,讓精神層面從沙發模式轉變為鍛鍊模式。

 Day  3 吃零食

美國前女子5000公尺常勝軍Lauren Fleshman:「在每次訓練之後,購買或者製作一些營養的點心來當作身體和精神的恢復。」

 Day  4 清理身體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戒掉多餘的糖、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讓身體多儲存健康的天然食品,以獲得最大的能量。」

 Day  5 切換距離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如果你的距離目標較長,可以制定一個5K或10K訓練週期的訓練計劃; 當你跑到更遠的距離時,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

 Day  6 休息

美國知名越野選手也是越野教練的Stephanie Howe:「如果今天什麼也不做,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的身體會需要高質量的休息來吸收強度的鍛鍊,所以每週休息一天是必要的。」

 Day  7 找一個夥伴

美國長跑選手,也是去年紐約馬冠軍的Molly Huddle:「找一個朋友,與她一起做重量訓練或者肌力訓練,這些將有助於你通過未來艱難的跑步里程。」

 Day  8 伸展

美國知名越野選手也是越野教練的Stephanie Howe:「花10分鐘來建立一個專門的伸展過程;因為在訓練之中,伸展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但她對於預防運動傷害有很大的作用。」

 Day  9 加入椰子油

美國長跑選手,也是去年紐約馬冠軍的Molly Huddle:「試著在咖啡中加入椰子油,為長時間的訓練增加額外的脂肪和燃料。」

 Day  10 購入裝備

美國長跑選手,也是去年紐約馬冠軍的Molly Huddle:「遇到雨天的時候,買幾件色彩鮮豔、質感好的衣服來激勵自己。」

 Day  11 做側弓箭步

美國長跑選手,同時在前不久贏得加州馬拉松冠軍的Sara Hall:「多做側弓步等加強肌肉的動作來預防運動傷害。」

 Day  12 高強度訓練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為了增加身體和精神的耐力,做幾組高強度的訓練;並不斷重複,直到身體感覺到完全疲累。」

 Day  13 找一句座右銘

美國知名越野選手也是越野教練的Stephanie Howe:「找一句自己最有感覺的名言以激勵自己順利跨出第一步。」

 Day  14 增加蛋白質

美國長跑選手,也是去年紐約馬冠軍的Molly Huddle:「將蛋白粉撒在燕麥或優酪乳當中,以防止在艱苦的訓練時的飢餓感。」

 Day  15 給自己鼓勵

每週增加10%英里到三週的里程數,然後回到原來的里程,以提高耐力和速度。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在2-3週內將每里程數提高10%,然後再回到原來的里程數,以提高耐力和速度。」

 Day  16 騰出冥想時間

美國超馬選手也是當地第一位在四大極地賽事中獲得冠軍的Jax Mariash :「想像一下當你為了要實現訓練目標而積極練習時的畫面。因為在比賽當天,精神力量和體力一樣重要。」

 Day  17 大聲喧嘩

美國知名越野選手也是越野教練的Stephanie Howe:「大聲重複自己的座右銘,或者告訴自己開始動工吧!你會驚訝自己正在改變態度。」

 Day  18 攝取適量糖份

美國知名越野選手也是越野教練的Stephanie Howe:「為了營養,你可能會避免不必要的甜食,但是攝取適度的糖是身體需要的能量和恢復。在今天的訓練後嘗試來一杯巧克力牛奶幫助身體恢復。

 Day  19 練習山坡跑

美國長跑選手,同時在前不久贏得加州馬拉松冠軍的Sara Hall:「試著在山坡上練習跑步以建立力量。」

 Day  20 加入抗炎食材

美國長跑選手,同時在前不久贏得加州馬拉松冠軍的Sara Hall:「花一個晚上在廚房裡嘗試製作不同的蔬菜和魚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含有抗炎特性,有助於恢復和加強免疫力。」

 Day  21 加入可可粉

美國長跑選手,同時在前不久贏得加州馬拉松冠軍的Sara Hall:「早晨鍛鍊前,嘗試添加幾匙可可粉在牛奶或燕麥粥裡。它能提供給你所需要的咖啡因。」

 Day  22 嘗試速度訓練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嘗試類似法特雷克的速度訓練來提高你的整體速度;重複性的鍛鍊和恢復會幫助你在一段時間內加快速度。

 Day  23 下肢訓練

美國中距離選手Alysia Montaño:「將每週三至四次的下肢訓練加入道日常運動中來預防可怕的跑者膝。」

 Day  24 核心訓練

美國超馬選手也是當地第一位在四大極地賽事中獲得冠軍的Jax Mariash :「嘗試像Barre這樣的課程,來提高整體的核心穩定性是通過艱苦跑步訓練的關鍵之一。」

 Day  25 山坡衝刺訓練

美國長跑選手,同時在前不久贏得加州馬拉松冠軍的Sara Hall:「在山坡訓練中加入短程衝刺的訓練來撕裂肌肉纖維,因而讓它更強大。」

 Day  26 動態訓練

美國前奧運選手,現為長跑教練的Greg McMillan:「將體操和動態訓練加入到日常訓練中;像burpees和跳繩這一類的項目有助於提升跑步成績。」

 Day  27 到達極限

為了獲得最大的耐力,在今天的鍛鍊中,逐漸提高速度,直到最後一公里時進行衝刺,直到身體完全疲憊為止。

 Day  28 草籽油

美國超馬選手也是當地第一位在四大極地賽事中獲得冠軍的Jax Mariash :「在早餐或咖啡中添加一些草籽油,以便在早晨跑步的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精力和飽腹感。」

 Day  29 用口號來激勵自己

美國超馬選手也是當地第一位在四大極地賽事中獲得冠軍的Jax Mariash :「想出一個口號來推動你度過下一場比賽的最後一公里;例如像「痛苦是暫時的,成就是永遠的。」

 Day  30 回顧

美國前女子5000公尺常勝軍Lauren Fleshman:「回顧訓練日誌,努力和結果將幫助你把跑步身體方面與精神聯繫起來。 」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個越野跑者必知的專業用語

2017-04-17
戶外運動跑步字典越野跑跑步知識庫

只要是跑者的我們都知道,跑步雖是個人行為,但長久之下,我們開始到各個地方參加比賽,或與其他團體一起練習,都有所謂跑者的專業術語,當懂得這些專業術語後,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跑步,便會不自覺得與其他跑友有了共同語言。
 
越野跑雖通稱跑步的進階版,但更精確的說法應當是因為不同的環境而需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該如何勝任這些項目,更何況越野跑又長期處於山林之中,其有些專業的術語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

10個越野跑者必知的專業用語

以下有10個越野跑者必知道的專業術語,了解之後,可助你在山林之中,每一步更順利的向前進。

 1   棄跑

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之中,可能發生意外,越野跑者可能途中因身體不適而得被迫放棄行程,所以在跑越野跑之前,除了比賽的路線外,建議可以多準備幾條棄跑路線,讓自己有後路可以選擇。

 2   徒手攀登(三點固定攀登法)

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採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3   脫水症狀

脫水的症狀包括極度口渴、唇舌乾燥、皮膚乾燥起皺、心率增加、體溫升高、及頭昏眼花等。持續的嘔吐、腹瀉和出汗過多都是常見的誘因。在太陽下過度曝曬或過熱,也會引起一個人脫水。
它是越野跑者必須注意的一大症狀,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在過程中定時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的發生。

 4   總爬升高度/累積海拔落差

累計海拔落差就是總計的登高高度,比方說賽程中上坡200公尺,下坡200公尺,又上坡200公尺,累積海拔落差如下:200m (第一次上坡)+ 200m (第二次上坡)=400m (累積海拔落差)

累積海拔落差與距離關係:用賽程距離與累積海拔落差所算出的百分比越高,難度就越高。
初學者:0-4%
中級跑者:4-7%
高級跑者:7%以上

  • 20公里賽程,累積海拔落差1400公尺,難度比就是1400m除以20000m=0.07(7%)

©github.com

 5   最大心率法

所謂最大心率法,就是質皆已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區分個強度的心率,例如強度1區的心率(E心率)是介於最大心率的65%~79%。如果某位A跑者的最大心率是200BPM,那他的E心率是130-158BPM。

運動時心跳數上限值,通常定義為「220-年齡」。

 6   急救包

急救包裝的品項必須是自己懂得使用的東西,如果不懂得或是不確定如何使用。那麼,越大的急救包甚至急救箱對你而言,反而是越大的負擔。

事實上,在野外急救的領域中,正確判斷患者症狀的輕重緩急反而是更重要的技能,而這樣的能力則必須透過野外急救課程達成,所以接受野外急救訓練是戶外活動者從事活動時的最佳保障。至於參與野外急救課程的程度,就要視參與野外活動的程度而定。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gritstoneadventures.co.uk

 7   起伏跑

在高低起伏的路面上跑步,剛開始不覺得累,但跑完後會很疲倦。

 8   多層次穿搭

越野跑必須應付氣溫驟變,要多準備幾件衣服,最基本的就是裡面一件內衣,若氣溫驟降就依序套上外衣與外套。為了保險起見,建議上山前先調查當地氣溫,才能知道該如何準備。

 9   身體調適

中暑、低血糖、失溫、脫水、高山症都是在山林之中經常發生的情況,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喪失生命。所以只要發生徵兆就要儘快處理。越野跑與路跑最大的不同是即使棄賽了,通常得靠自己的雙腳走回終點,所以必須要保留一些走路的體力。

 10   補給站

比賽主辦單位所設置的臨時設施,可以提供急救援助或飲食,尤其時越野跑者,更要把握補給站的機會,確保自己將水與食物補充齊全。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