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1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2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3
胖大叔2年減重38kg 從不能跑變身波士頓馬拉松候選人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pple Watch Series 2評測:它是新一代運動錶的最佳選擇嗎?

2016-10-21
話題 跑步 新聞 趨勢 穿戴裝備

Apple Watch發表至今近兩年,今年9月總算推出第二代了,以下是Runner’s World的員工Jeff Dengate親自測試兩個星期後,對於Apple Watch第二代的感想。

Apple Watch Series 2 ©pcmag.com

內建GPS:運動型手錶

Apple Watch2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此次的重點是放在健身和內建本身,他們將這隻錶定位為運動型手錶。之前的第一代手錶是當你需要使用它時,必須將課表或工作下載至手機裡。但經調查發現,並非每位運動員或是健身愛好者,都喜歡帶著手機運動。於是Apple Watch改變作法,提高內建GPS的準確度,即便來到郊區或是偏遠的農場、山上,依然能夠相當準確地測量其距離。
 
實際測試:我將Garmin的GPS錶戴在右手,Apple Watch2戴在左手,設定一個從公司到吃午餐地點的來回距離。一出發,Apple Watch不到10秒就已出現準確的定位,快到令我嚇一大跳…我內心想:「它怎麼知道我在那裡呢?」

回到公司後,我從手機看時實際的路徑圖,其準確程度似乎比我想像的更好,只是我認為關於路徑的圖案,建議Apple可以畫得再偏鋸齒狀一些會更好。

©Jeff Dengate twitter

電池蓄電量

關於GPS非常耗電這件事,是大家共同的頭痛問題。於是Apple自己也聲明,這支2系列的手錶,當你在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持續維持5小時的蓄電量,這是真的嗎?
 
實際測試:使用前,我將電充飽至100%。接著與朋友出去騎車,共騎了1小時45分鐘。在騎乘的過程中,我似乎感覺手錶有些沉重,結束後,看看手錶上的電力,已經消耗了37%,也就是說才不到兩小時,從100%只剩下63%了。

接著,我們再去跑步,共跑了5公里,40分鐘。此時的電力僅剩下46%。所以在運動的過程中,真的可以維持5小時嗎?除非將電完全充飽,不然還是一個問號呢?

©digitaltrends.com

心率監測

利用心率錶來測量心率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只要有在運動的人,都會需要這個功能。
 
實際測試: 我一樣戴了GARMIN的手錶與Apple Watch2做比較。跑步距離5公里,每公里的配速平均為7分30秒。

從下圖的數據顯示以及根據我自身的情況來看,我覺得這樣的數字算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並未與其他專業的錶相差太遠,以Apple Watch2來說算是相當不錯了。

©Jeff Dengate twitter

顯示螢幕

在Apple Watch2的新聞發布會上,蘋果強調它是所有手錶中,亮度最亮的一支錶,即使在烈日之下,依然能夠清楚地讀出上面的數字。不過我個人從來沒有覺得有一定要夠亮才夠看。在手錶本身,有三個級別的設置亮度的調整,但在iPhone上的監視應用程式,則可以有比手錶更大的調節空間。

對於運動員來說,能夠在錶上看到什麼數據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許多的應用程序上也是較受限制的。例如,Runkeeper,Strava和MapMyRun,他們只能顯示時間、距離、步速和心率。但Apple Watch2以客製化的方式著手,可以設定自己想看的數據至多5個。

關於跑步的部分,除了基本的配速之外,還可以添加平均步伐、卡路里等功能。不過對於大多數的跑者來說,他們喜歡看的是平均配速大過於此刻的配速。

另一個令人擔心的狀況是「出汗」。當夏天運動滿頭大汗的時候,我還得小心翼翼地擦拭額頭的汗水,深怕汗水滴到手錶上而使觸控螢幕壞掉,到底在Apple Watch2裡面,有沒有添加防水的功能呢?

還有指紋的問題。經常在點選螢幕時,我們的指紋會留在螢幕上,而我經常將螢幕在我的褲子或襯衫上來回擦動,真的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防水性

Series 2的防水等級是ISO 22810:2010標準的防水 50 公尺等級,發表會上有段Apple Watch 2防水的壓力測試影片,這水花是模擬游泳時的狀況,讓Apple Watch持續24/7不斷的在水裡來回做測試,這意味著你可以戴著它游泳,或是衝浪,而且手錶具有承受水壓的能力。
 
實際測試:因為我不喜歡游泳,所以我將手錶放在一個水盆裡浸泡一段時間,拿起後,可以轉動一下錶冠,把水從喇叭孔震出(噴出),此時手錶還會發出小小的聲音,同時這也證明上述的問題,當汗水滴到手錶上時,根本完全不用擔心了,因為手錶會自動排水喔!請看實際測試影片:

不過再厲害的智慧手錶,仍有其細節的問題,以下是我所發現到的問題:

3-2-1計時器:當要開始跑步時,手錶按下開始鍵前會出現321倒數計時,但一般來說,當我按開始時,就想要馬上開始,通常不會再想多等那3秒,一點意義也沒有。

沒有GPS 時狀態:GPS還是要在收訊好的情況下才準確,但我們跑在路上時,不可能保證在每個區域的收訊都是良好狀態,當沒有收訊時,同等沒有GPS狀態,如果Apple有天能夠克服這個問題,應該就大獲全勝了。

路線圖:上述提到路線圖還是需要用手機才能夠看的到,但是當我只戴手錶出去跑步的時候,我會比較希望在儲存之後,馬上能在手錶上看到路線圖,這樣對運動員來說是否更方便呢?

提醒:此手錶會在每一公里發出細微的聲音做提醒。但是當到某一個公里數 (EX:5公里),我認為它的聲響應當要有所區別,好讓我們在不必看錶的情況下,知道現在到達的里程碑,這樣對於跑、騎乘長距離的人來說更加方便。

Apple Watch在市場上來說還是被歸類為iPhone的時尚配件,但如果他們想要進入運動市場的話,應該還需要再更詳細一點的設備,這樣才能做出更強大,更好用的GPS錶。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2018-07-02
觀念書摘跑步知識庫

日本傳奇性田徑總教練原晉將原本連出賽資格都沒有的青山學院大學田徑隊,訓練成在箱根驛傳(日本著名長距離接力賽跑)四連霸的強隊。是什麼管理方式讓他締造奇蹟﹖在原晉的著作《變強,沒有終點!》中,他透漏自己將職場的企業管理運用在田徑隊上的成功術,並將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集結成書,以下擷取3個心法,讓你一探這位神級管理者,如何引導一個B級田徑隊走向勝利之路。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心法  1 放手前,請先手把手帶領一次

「教練式指導」(Coaching)一詞是組織培育人才的一種方式,特徵是重視人才的自主能力。不過,我認為已發展成熟的組織才適用這種指導方式;在打造強大組織的初期階段採用教練式指導也不會有成效,因為尚未成熟的組織,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採取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想要打造強大的組織,剛開始必須先經歷教育階段,具體學習實現目標需要哪些事項、自己應該怎麼做。讓一群不懂的人自行運作,有可能會使他們在無所適從的情況下走錯路,就像要求不會彈鋼琴的人「用你的想法詮釋這首曲子」。
 
剛接任總教練時,我就是手把手地教育每位隊員。我會寫黑板、或者坐在旁邊一個一個慢慢教他們如何設定目標、怎麼寫目標管理表。而目前已由隊員自行運作目標管理會議,但我當時必須到每一組個別指點:「這邊要換個角度來想。」「這個問題要用這種方式解決。」而當時最常做的是在隊員發表自己的目標時,讓其他隊員一一提出意見加以修正。
 
回顧從我接任總教練以來的指導歷程,我發現組織的進化可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我接任後到第三年為止,在這段期間鉅細靡遺教導隊員知識與技術,也是為強大組織打下紮實基礎的初期階段。我們的組織可說是中央集權型,由我直接對隊員或全員下指導棋,因為在初期,只要提高隊員的企圖心便能加速成長。然而由於指導者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有可能導致隊員失去個性,成為不會思考的人,永遠不會獨立自主;而缺乏自主能力的組織從沒受過外界刺激,一旦總教練離開,團隊隨即瓦解。
 
接著第二階段是逐步授權培養幹部;再進化到注重選手自主能力的第三階段,按部就班進階的同時,也逐漸讓隊員負起責任。最後進入第四階段,總算能充分展現教練式指導的成效。

 心法  2 領導者就是「能在最痛苦的時候鼓舞團隊的人」

讓組織變強的重要關鍵是領袖人物;在體育界便是隊長擔任的角色,而能讓隊員願意跟他一起拚搏的人,才足以擔任隊長。

總教練與隊員間總有一道隔閡,而在雙方之間的角色就是隊長,他負責凝聚團隊,朝著總教練訂下的目標前進,強大的團隊必定有一位優秀的隊長。青學田徑隊每隔半年會選一次管理各年級的級長,而我認為適任隊長的人選就在這些候選人之中。不過,管理一個年級與管理整個田徑隊所承受的重擔完全不同,在我眼裡,級長終究是未來的隊長候選人。
 
我對於隊長的期望,在於他是否能改變團隊的氣氛。當團隊陷入低潮,他是否有能力鼓舞大家積極向前?這就是隊長的最大任務。例如為了加強選手的跑力而在夏天展開長期集訓,選手在這段期間難免因為有傷在身,或者苦於無法跑出理想時間,再加上長期疲勞而使整個團隊的士氣愈來愈低落。在這種情況下,隊長會說些話鼓舞沮喪的選手嗎?或是一起大苦吐水?隊長的一句話,就能大幅改變整個團隊的氣氛。
 
當然,隊長有各種類型。以高中棒球為例,有的是由王牌投手兼第四棒打擊手擔任隊長,也有由坐板凳的候補選手當隊長。以上兩種類型截然不同,但重點不在於哪一種比較好。田徑不一定是由跑得最快的選手擔任隊長,關鍵在於人格特質,因此,挑選隊長的重點在於隊員是否願意在這一年間與他一起拚搏。
 
此外,是否具備想辦法「找理由做到」的資質,也是身為隊長的必要條件。打造強大組織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臨時變更訓練內容、更換運動場甚至遭遇不合理的情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是否依然能保持樂觀向隊員傳遞訊息,同樣是擔任隊長的重要資質。
 
剛接任總教練時,我同時扮演隊長的角色。隊員有意見基本上會去找隊長,例如問:「為什麼突然改變方針?」也有的隊員會找隊長商量如何解決問題。隊長必須有能力接受各方意見,並從正面的觀點將總教練的想法傳達給隊員。隊長也需適時變換立場,有時站在隊員這邊,有時則站在總教練及幹部的立場。這並不是八面玲瓏討好所有人,而是為了以正面的訊息帶領團隊前進。
 
對於隊長的要求雖然多,重要的是身為隊長,最好能以正面角度看待事情,並有能力鼓舞身邊的人。

能讓隊員願意跟他一起拚搏、有能力鼓舞身邊的人,才足以擔任隊長 ©WOMEN'S Running

 心法  3 跟著先例走,如同跟成功說再見!

當年我們奪得箱根驛傳優勝,開始聽到「以後要像青學一樣,帶著開朗自信的笑容去跑!」這類迴響。不過,我們的目的可不是開朗自信地笑著,而是先探討「應該怎麼做」,最後自然而然流露開朗自信的笑容迎向賽場;不是因為面帶笑容而獲勝,是為了獲勝而努力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自然而然展現笑容。
 
我們的笑容之所以引起話題,是因為印象中的驛傳選手不會滿臉笑容,一般人早已被植入「長跑選手總是默默跑步」的既定形象。而青學田徑隊打破了以往大學田徑隊的常識,團隊經營採用商場上的訣竅,以及不把總教練當成神一般的存在,同樣是打破常規。
 
話雖如此,我們也不是為了搞怪而搞怪,只不過是為了讓團隊變強、讓隊員成長而做出了選擇,結果卻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田徑隊的路。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選擇選手時,我不會只憑過往的成績,還會評估目前的狀況。有時挑出來的人選難免會受到外界質疑:「為什麼挑那位選手?」但是選手的選拔過程是經得起團隊內部的考驗。
 
我們不時出現打破田徑界常規的驚人之舉。箱根驛傳的第二區向來有「花之二區」之稱,因為各校都會派出王牌選手在此競爭;然而,青學並不會派王牌跑這一區段,比起一般人對於「花之二區」的印象,我更在意它屬於哪一種賽段。第二區前半是一大段平坦路段,選手容易在此卯足全力衝往後半的「權太坡」難關。但真正的難關是通過權太坡之後,直到戶塚中繼站之前還有3公里陡坡,所有選手都會在這段路程放緩腳步,這也是第二區的特徵。
 
因此,讓擅長配速的選手跑這一區段才是最佳選擇。如果讓速度型選手來跑,有可能在最後的陡坡路段失速。與其讓速度型選手跑第二區,不如將他分配在後半地形平坦的第三區,更能讓他發揮120%的力量,憑跑速拉開距離。
 
我採用的戰略並不是魯莽行徑,而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賽段所得出的結論。如果適合跑第二區路段的正好是王牌選手,我會二話不說派他上場;然而,王牌選手不太適合這種路段的話,也沒必要讓王牌出戰「花之二區」,在「第三區出動王牌」就好。

採用戰略並不是魯莽行徑,而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賽段所得出的結論

怎麼做才能變強?怎麼做才可以獲勝?怎麼做才能夠培育隊員?我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基於這些觀點做出的選擇。姑且不論它是否符合常規,重點在於它是獲勝所需的方法。放棄思考與創新的人,才會成天喊著「以前都是這樣做」、「沒有先例」。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原晉著,莊雅琇譯《變強,沒有終點!箱根驛傳奇蹟總教練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一書。

本書特色
從失敗跑者、平凡上班族到神教練;
從沉寂33年到締造四連霸新紀錄;
一則激勵人心、感動全日本的傳奇;
一個管理年輕世代、激發個人潛能、打造整體戰力
日本企業爭相學習,目標管理+以人性為依歸的領導新典範
 
全長217.9公里,東京箱根間往復的「箱根驛傳」有近百年歷史,是日本最著名的接力長跑賽,成名的日本長跑運動員幾乎都參加過,也是每位年輕選手的夢想和奮鬥目標。這場盛事在每年1月2、3日舉行,賽道旁擠滿了熱血加油的民眾。
 
作者原晉選手出身,高中時曾獲得全國高中驛傳大賽亞軍,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電力公司田徑隊,後來因為腳傷轉至業務單位,一路晉升主管,並銜命開創新公司。儘管早就離開競技場,但他的運動魂始終在體內燃燒。2003年,他接下青山學院田徑隊總教練一職,經過無數挫敗與磨練,終於帶領這支連續33年進不了預賽的B級弱隊改頭換面,從2015年起,變身為四連霸的傳奇隊伍。
 
由非體育專科生組成的青學田徑隊怎麼變強的?原晉打破體育界的框架常規,將過往在職場上培育人才、領導團隊的方法與思維,運用到競技場上,推出「S作戰」、「無敵鐵金剛作戰」、「興奮大作戰」等奇蹟戰略,以及各種日常管理:
・用隨機分組與目標管理會議刺激彼此成長,提升達標企圖心
・以命令→指示→互動→支援四大階段進化組織,打造精銳團隊
・透過提問及3-3-1工作清單,訓練成員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
・平日以柿子樹戰術鍛鍊意志力,關鍵戰役用「顛峰期理論」獲勝
・培育王牌卻不依賴王牌,王牌不在二區在三區,破除盲點逆襲布局
・主管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管理,而是用心「感受」

也引導我們思考:
・團隊中究竟服從重要?還是自我思考的能力重要?
・教練(主管)與選手(部下)之間,最美的距離究竟是多遠?
・為什麼團隊應該培養一點「輕佻」的態度與氣氛?
・「向心力」與「緊張感」如何巧妙運用?放手授權的最佳時間點在哪?
・成也王牌、敗也王牌,如何管理能力卓越者?如何營造「良性競爭」?


◎ 更多臉譜出版《變強,沒有終點!箱根驛傳奇蹟總教練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一書資訊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胖大叔2年減重38kg 從不能跑變身波士頓馬拉松候選人

2018-03-21
波士頓馬拉松故事瘦身馬拉松跑步話題

「直到現在,我仍常跟妻子說:妳相信我能跑全馬嗎?」Richard Jewitt是名45歲加拿大人,即便在健康服務機構擔任總監,卻曾胖到260磅(約118公斤),更因體重限制而不能跑步。經過兩年的飲食控制和跑步訓練,他足足減重85磅(約38公斤),瘦身後,更往世界六大馬中條件最嚴格的波士頓馬拉松邁進。如果你也擔心體重過重又想找個良好的運動嗜好,看看他的跑步減重故事,也許能激勵你甩開贅肉跑出去!

胖大叔2年減重38kg 從不能跑變身波士頓馬拉松候選人 ©Richard Jewitt

重到沒法跑,先騎自行車減重

Richard曾經的身形就像大家印象中典型的歐美胖大叔(上圖左),起初他只是想減重,賢慧的妻子Geri就為他改變三餐飲食,Richard原本想同時以跑步加強瘦身效果,不料體重的限制讓他一跑腳就痛,只能先轉戰騎自行車。騎車運動幫他減了一些體重,6個月後,當他再次嘗試跑步,腿部疼痛感不再,這代表他拿到了跑步入場票,當時他興奮地一跑就跑出近10公里的距離。

app擬定訓練計畫:快速/輕鬆、長跑/休息

工作上身為總監的Richard做事喜歡有完整計劃,在兩年跑齡中,他也為了參加馬拉松賽事而試過一些計畫,例如下載跑步訓練的app,並依照app規畫做訓練。工作日間,每周一和四固定是他訓練強度較高的日子,節奏跑或乳酸閾值跑等速度訓練都在這兩天完成,其他工作日則保持輕鬆跑。到了周末,星期六是他固定練習長跑的日子,星期日則是休息日,用充足休息迎接新的一周來臨。

增加其他運動:瑜珈、伸展、自行車、游泳

伸展運動和瑜珈對Richard的身體幫助相當大,因此他必須確保每周都將它們納入訓練項目。經過數場半馬和全馬賽事洗禮,Richard預計在今年夏天開始訓練騎自行車,並可能再次回到游泳池,這不只為了讓運動項目多元化,更為了鐵人三項賽事做準備。

騎自行車成為Richard今年夏天將納入的訓練項目

健康飲食、訓練計劃是投資,達成目標是獎勵

美食當前是否能不為所動?得視每個人的目標和毅力。Richard著重於保持飲食均衡,並試著堅持只吃高品質食物,雖然偶爾會在一次長跑後嘴饞吃些低品質食物,但健康飲食的目標從未改變。
 
對Richard而言,跑步最大的關鍵就是設定目標,例如為了下一場比賽擬定訓練計畫、吃得營養;此外,把馬拉松賽事融入旅遊是個很棒的動力,可以因為參賽而前往一個未知的地方,跑一場比賽,然後放鬆度假幾天。總而言之,所有訓練計畫和健康飲食,都是為了實現目標或下一場比賽所做的投資,當你達成目標,穿過終點線拿到獎牌的那一刻,這就是投資所獲得的最棒獎勵。

最新目標:波士頓馬拉松

Richard和Geri是一對愛旅行的夫妻檔,所以Richard總試著將馬拉松賽事融入旅行,例如夫妻倆都喜歡迪士尼樂園,於是他身平第一次參加跑步賽事、也是他跑步訓練7個月後第一場半程馬拉松,正是迪士尼世界馬拉松。之後一年多以來,他已完成三場半馬和三場全馬比賽。
 
目標只會不斷提升、擴大,Richard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達到BQ(Boston Qualify的縮寫,波士頓馬拉松的速度門檻),為此他今年已規劃好幾場馬拉松比賽,都是為達到BQ而跑。
 
原本只因為減重而把自己推入跑馬人生,現在Richard回頭想想,體重再也不是他的重點,而他認為跑步最有意義的是能完成心裡想要的任何距離。目標明確的Richard在跑步當下心態卻相當輕鬆,他表示,只要想著能健康地跑足3小時就夠了。

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 ©Photorun.net

知識便利貼|BQ ( Boston Qualify )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堪稱「跑友終極夢幻殿堂」,夢幻原因除了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比賽,其嚴苛的成績門檻限制(Boston Qualify)更是許多跑馬者追求的目標。 BQ即Boston Qualify的縮寫,意指全馬成績的最低標準,根據不同年齡層與性別制定不同標準,年齡越低門檻愈高,例如2018年18-34歲男子組為3小時05分,同年齡女子組為3小時35分。想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必須提出去年的比賽成績證明,未達資格就沒法參賽。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