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漫談超馬之多日連跑類型:如何訓練及準備
1
漫談超馬之多日連跑類型:如何訓練及準備
2
12個越野跑基礎裝備建議
3
野跑一哥閻龍飛:越野沒有規則,只有跟著感覺跑
陳瑞龍

漫談超馬之多日連跑類型:如何訓練及準備

2016-11-01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馬拉松 陳瑞龍

有關各類型超馬賽事(多日、定時、定距、越野),必須具有強韌心志,強悍、沈穩、刻苦、堅毅...等性格與特質、加上足夠的決心和信心,才稱的上是優秀跑者,然而這些是特質是難以用數字量化的。具有這樣特質的人,多半積極、樂觀、進取、眼神與說話語氣堅定、措詞肯定。

各類賽事因應地形、場地、時間、距離、天數......等等現實條件不同,跑者在實際上的準備與調整而有些差異(如要卓越必須不同)。越是長距離,長時間、地形崎嶇多變、心理素質越是甚於身體條件。優秀的跑者通常在賽前即武裝起戰鬥意志,直至到達終點才會卸下,然而賽事期間不論什麼因素,一但造成戰鬥意志潰散,則什麼也不必再談了!

以下僅就多(連)日類型賽事(如穿法、環法、廈門跑北京、2013環台賽......等等)實施探討。這類型賽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每日都能夠在賽道上繼續跑下去,只要其中一天未能完成,就前功盡棄、未竟成功。在如此前提,探討以下相關要點:

陳瑞龍2016年挑戰2300公里超馬追夢之旅,花38天從廈門跑到北京的路線。 陳瑞龍提供

平日的訓練與準備

一般而言多(連)日類型賽事每日平均距離,約在60~80公里。所以在平日的練跑質與量,就應增加每月至少1~2次80公里以上的慢速練跑,如此才能輕鬆因應賽程中的距離。另外搭配較短距離15~60公里不等穿插練跑,以保持體能。如此練法,每月累積里程約落在500公里上下(只能說這是基礎量),奠下1~2年的基礎,也淬鍊出足夠堅韌的心志,去面對賽事可能出現的狀況種種。

心態的調整

畢竟是不同領域,不應以一般馬拉松、超馬賽事思維來看待。放鬆身心、保持愉快與穩定的心情。忌諱競心過重、節奏不夠穩定,易造成諸多意想不到的傷害。

身體現象

各種症狀的傷痛是避免不了的,如水泡、手腳水腫(補充電解質或排尿、或放鬆鞋帶、賽前準備厚薄不一襪子及稍大尺寸跑鞋)、肌肉韌帶僵硬疼痛(每日按摩因應)、尿液顏色變化(起初會呈現接近冬瓜茶,約10~14天後會回歸如平日近似透明顏色)、破嘴(需要每日早晚高單位B群補充)、體重的消失(大部分跑者都有此現象,可在賽前增重因應,當然也有極少數跑者例外)。另外須補充大量蛋白質避免膝蓋、腳踝等腫脹......。還有些就是碰到了才會知道,就只能從平日的淬鍊出的經驗應對了。

心理現象

倦怠、沮喪、煩躁、遷怒......,此時跑者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包容與鼓勵,盡量避免與之說理。另外,親友過多的關心、意見與指導,會造成跑者分心,都可能帶給跑者負面影響,甚至壓垮跑者。

10日指標與3日指標

從2013環台賽、2015環法賽中觀察,能夠完成前10日賽程的選手,在往後賽程中,除了碰上非常大的狀況,通常離開賽道的跑者少之又少。倘若在10日指標之後遇上大狀況,如果還能夠通過3天的洗禮,大致上也能夠繼續完成後續的所有賽程(環法時,經驗豐富的主辦人這麼告訴瑞龍,事實也驗證了3日指標的可靠性)。

2015環法賽路線 陳瑞龍提供

身體體能變化曲線

最初幾日節奏及強度尚未適應,應保守應對。渡過10日指標後,約在賽程達到2~3週時候,體能狀況會提升,反而會比初期有更好的表現。簡言之,身體適應了這樣的強度與節奏了,也可以說身體在每天的鍛練下強化了。

配速與跑走策略

保持穩定節奏與保守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事,過快的速度容易累積過多疲勞、恢復不易,因為隔日還要跑,所以在速度上的配置上,保持完成馬拉松配速的70~75%為宜 (2015年環法賽冠軍日本選手瀨浘敬濟也是這個比例);跑走是在賽事期間做的即時調整,避免累積過多的疲勞,建議的比例以9:1或8:2 (瑞龍在廈門跑北京後段,實驗出跑900走100公尺,非常好與穩定的效率)。

關於跑姿

在歐洲享譽盛名的瑞士跑者Christian Fatton,曾完成2009和2012縱越歐洲各4千餘公里、也完成環法的28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賽事。他的跑姿奇怪無比,不認識他的人,看他跑步的姿勢,會認為不用幾天就無法繼續跑下去了,但是總是出人意料順利完成艱難賽事。所以關於跑姿關鍵的兩個原則:
1.下腳要輕(請在每一次跑步時候細細領略)。
2.腳底不可在地面拖行。

圖左豎起大拇指的是瀨浘敬濟,圖中與陳瑞龍交握相互道賀的便是Christian Fatton。 陳瑞龍提供

以上現象的探討,是從經驗中觀察而來,不是絕對的數據、觀點與看法,僅供參考。真正的本領要在實幹中才能得到,書上學來的,還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隨機應變,才有用啊!

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強韌心志,強悍、沈穩、刻苦、堅毅...等性格與特質,才是完成艱難賽事最可靠的基石。

關於陳瑞龍台灣超馬勇者。2013年參加中華民國超馬協會舉辦的環台超級馬拉松,雖因公無法全程參與,卻開啟連日長距離超級馬拉松之路。2014年自己規劃20天跑步環島、2015年完成43天跑步環法2800公里、2016年完成自己規劃和好友一行三人,38天從廈門跑到北京2300公里壯舉。

/ 關於陳瑞龍 /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2個越野跑基礎裝備建議

2017-04-10
夏日跑堂戶外運動運動配備越野跑知識庫跑步

越野跑不是登山露營,準備物品也大不相同,想愉快地跑入山林,必須有適當的衣物與裝備,裝備要有足夠的防寒功能,燈具及背包中的隨身物品必須盡量小而輕巧,才不會在跑的過程中,造成過大的負擔。
 
以下的越野跑基礎裝備,無論對於初階者或是進階者來說都相當實用,一起來看看:

 1   越野跑鞋

為了跑得安全而輕鬆,越野跑鞋是第一個該買的裝備。它可以在容易打滑的泥土路上增強抓地力、在石頭路上減少被尖銳的岩石刺傷、在不平整的地面減少鞋底的磨損、被樹根或石頭絆到腳時保護腳踝等方面都卓有成效。選跑鞋時要考慮重量,並配合自己想跑的場地。

跑越野跑需要ㄧ雙越野跑鞋 ©reebok.com

 2   襪子

越野跑的襪子分成長襪及短襪兩種,長襪可以包覆肌肉,減少顫抖,同時也就減少了肌肉疲勞,短襪則可以讓腿的感覺比較開放。無論長襪或短襪,其都具備了各式各樣的功能,像可對容易長繭和水泡的地方加厚,具備適度的緩震性、支撐功能、透氣性、抗菌除臭等功能都十分受歡迎,選擇適合的襪子,鞋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3   背包

越野跑有許多專用背包,如果只是跑2、3個小時,腰包應該就夠用了。選擇背包時,要確認背包適合身體、很少晃動。另外,東西少的時候,可利用紮帶、拉繩捆住裝備保證裡面不來回搖晃也很重要。如果腰包上的口袋夠多,裝補給食物等會很方便。

 4   水袋系統

水袋系統包括裝水的水袋以及喝水的吸管吸嘴,水袋的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補充所需要的水分,如果只是2、3個小時的賽事,亦可以以水壺代替 。

背包及水袋在越野跑中皆相當重要 ©outdoorgearlab.com

 5   機能服裝

越野跑由於是在山中進行,故海拔較高,氣溫來說相對較低。為了應付氣溫變化,背包裡應多袋一套合適的衣服。挑選服飾有幾個簡單的原則:排汗透氣、保暖、防水、防風、透氣。若不知道該如何準備,在準備前可先查詢當地的氣溫再做決定。

 6   雨衣

即使是矮山,如果天氣變化時無法輕易返回的話,最好準備好雨衣。建議可以選擇兼具高防水性和透氣性、可以疊小收納起來的戶外品牌的雨衣。防水性好的風衣也能應付一些雨水,所以根據線路和季節選擇使用。即使天氣好,但若身上有出汗,馬上就會感覺冷,所以休息時最好馬上披上風衣保暖。

 7   地圖、指南針

為了防止進山後迷路、遭遇意外,地圖和指南針是在深山中相當重要的裝備之一。雖然手機或是GPS相當方便,但在山中無收訊或是故障的機率相當高,所以最好是帶一份紙本的地圖,並且學會怎麼看地圖、解讀路線,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到自己。

©youtube_TrailRunningMagUK

 8   食物、水

在山徑中,唯一的能量來源是糧食,盡量選擇體積小且輕巧的東西攜帶,如能量膠或是小飯糰。攝取方法以1小時為單位,而不是等餓了、渴了才吃。當然,份量還是要依個人的狀況而定,還有路線以及天氣情況,天氣冷的時候以補充糧食為主,熱的話則以水分為主。

 9   急救裝備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11   照明裝備

初次去的線路,最好帶上頭燈或小型手電筒,即使出發前做了調查和計劃。如果以夜跑為前題,頭燈戴起來是比較方便,這樣就可以空出雙手,方便活動。若要選擇手電筒,以小巧明亮為原則,另外也別忘了帶上備用電池。

 12   其他裝備

帽子不僅能遮陽,在野外還能防止被伸出來的樹枝劃傷面部。戴上手套,對於危險的越野有所幫助。還有可以背在包裡的護臂、墨鏡等,試季節情況也可為了防寒準備上。另外最好也帶些衛生紙應急。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野跑一哥閻龍飛:越野沒有規則,只有跟著感覺跑

2017-01-05
專訪越野跑跑步人物誌

中國地大,人口眾多,想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席地位,其所需的努力,可不是一般能想像。而在運動圈裡也是如此,每位運動員,皆為著自己的目標理想,拼盡全力奮鬥著。
 
在中國的野跑ˋ圈裡,有一位人稱野跑一哥的閻龍飛,過去雖是一名馬拉松健將,但卻在之中籍籍無名,卻沒想到轉戰越野賽之後,能在其中闖出一片天,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中國野跑一哥閻龍飛 Salomon Taiwan提供

從比女生慢練到比男生快

外表看似文靜的龍飛,國中可是一位調皮的男孩,為了想逃避艱苦的課業,於是加入校隊開始了他的奔跑人生。練習一年之後,他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雖然沒有出色的成績,但卻獲得了學校教練得關注,教練認為,雖然他的速度不如一般的選手,但若換一種訓練方式,也許會有不同的效果。於是教練便要求龍飛與女子選手一起練跑,跑著跑著,很快地他便升級成為女子選手們的陪跑教練。
 
2006年,龍飛的教練被應聘成為河北省體育學院女子田徑隊教練,把龍飛也帶去了,那年龍飛19歲,開始專項練習馬拉松。雖然如此,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他仍與女生們跑著,每當在練習之時碰上男子田徑隊的選手,龍飛總會被他們嘲笑一個大男人竟跟著女生一塊兒跑,年輕氣盛的他不甘於長期的嘲弄;嚴苛的訓練環境加上自己的奮發圖強,他從跑不過女生的速度,最終練到跑得比男生還要快速。

曾經練女生的速度都跑不過,奮發圖強,最終跑得比男生還要快 閻龍飛提供

揮別過去,下一個會更好

就這樣一路經歷大小訓練、比賽來到2013年的中國全運會;這個比賽對於運動選手來說是相當重要,龍飛當時參與其中的馬拉松項目。只要是運動員,身上的傷在所難免,當時的他為了這個比賽苦練所累積的傷,其實已經遠遠超過本身的負荷,但為了堅持自己所愛,龍飛用盡自己的實力在前30公里前平穩地維持成績,但或許是真得累了,之後,由於傷勢嚴重加上腰椎間盤舊傷復發的痛,使得他最後的里程數僅能走回終點。

這一路,龍飛過往得艱辛與苦楚,一幕幕的呈現在眼前,他想:「是時候走出圈外闖闖了!」,於是在全大運後他選擇退役,轉身離開馬拉松賽場。
 
雖然暫別馬場,卻也在闖蕩的過程中,碰上喜愛越野跑的好友,因而開始接觸野跑。他十分享受越野跑所帶給他的樂趣、自由,如同一見鍾情一般,開始瘋狂投入此領域。

退賽的打擊,造就一鳴驚人的成果

龍飛的越野跑成績突飛猛進,進步相當迅速。一年後,他第一次參賽就參加杭州100公里越野賽。由於訓練時間不夠加上並未完全抓到訣竅,使得他在比賽的過程中,用馬拉松的速度跑越野比賽因而舊傷復發,只跑了20公里就退賽了。他表示:「那次退賽對我有些打擊,業餘跑者都能完成100公里,我這個專業退役的卻早早退賽。」雖然心裡滿不是滋味,但不想就此放棄的他,在退賽當天,便立即上網尋找越野跑相關知識;無意間他看見知名戶外品牌正在徵選第一屆精英訓練營成員,興奮地他隨即報名,也幸運被選入。

為期三天的訓練,龍飛的表現相當出色,他在越野跑方面的天賦以及對運動的理解和認知,深得訓練營總教練Gregory Vollet的賞識,經長期的培訓之下,2014年10月,在第一場國際越野賽「MSIG香港50K」以5小時0分40秒成績奪冠,也在這場賽事中正式出道。接連的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之中,抱回多座冠軍金盃。

閻龍飛在第一場國際越野賽MSIG香港50K奪冠 Salomon Taiwan提供

親身體驗,創造發自內心的感動

無論在馬場也好,越野賽道也罷,龍飛一路的表現從父母認為他不是這塊料,到現在完全尊重他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奔馳,他表示:「或許就是一種感動,每每進到山裡,我總是充滿好奇,並享受著大自然的聲音與小動物們賽跑,永遠沒想過會有膩的一天。」
 
對於想嘗試越野跑的新手龍飛表示,首先體能的基礎必須打好,開始之前,最好具備10公里的完賽能力,並從距離的越野賽事之中開始。至於技巧的部分還是需教練的指導以及親身的體驗,如同內心的強大,需靠一點一滴的累積,才能有所向無敵的力量。
 

除了越野練習外,他每天也會固定時間至健身房做肌力的訓練以及冬季時,開始練習滑雪做為新的興趣,為得就是新年的目標:減少受傷的頻率,安全完成每一個自己所重視的賽事,他表示:「唯有讓自己的身體以及心理強大起來,在接下來的表現中,才能略勝一籌,平穩的延續下去。」
 
運動就是跟著感覺走,既然喜歡那就要做到最後一刻,如果沒有過去的堅持,就沒有現在的閻龍飛。

閻龍飛提供

撰文/瀅瀅
圖片提供/閻龍飛、Salomon Taiwa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