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訓練對我們在進行運動時,是非常相當重要的,所有運動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動作都需要靠核心訓練來為我們打基礎。像是:站立、坐直、彎腰取重物等,也需要依靠核心這個地方出力。當核心肌群力量足,不僅能保護腰椎穩定、幫助身體尋回重心還可以改善我們不正確的姿勢,更可收緊腹部肌肉線條,塑造我們想要的體態。
棒式 (Plank)是一個腹部核心的訓練。在執行途中,肚子要保持收緊,身體呈一直線,不可拱背或凹腰。熟悉後,可利用左右腳內外點地來增強核心的力量。
步驟1:俯臥姿,雙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放置地面預備。
步驟2:用肚子和腿部的肌肉將身體從地面撐起,用雙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維持30秒。
四肢伸展 (Hip Raise And Lower)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利用腹部的放下和升起加上四肢的支撐力量來加強核心和手臂、雙腳的力量,在執行此動作時,速度請放慢,讓四肢徹底伸展到。
步驟1:雙手肘撐,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肚子收緊預備。
步驟2:腰部慢慢向下沉至地面,停留5秒。
步驟3:腰部拱起 腰部拱起,使身體呈三角形,停留5秒,重複動作,做1分鐘。
直腿捲曲 (Straight Leg Crunch)是一個腹部核心的訓練。也是核心運動中最簡單的動作之一,利用腹部收緊來加強核心的力量。在執行中,請沿著脊椎一節節慢慢捲起、躺下,勿過快或過慢,這樣才不會受傷。
步驟1:雙手交叉,放頭後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預備。
步驟2:從第一節脊椎開始,一節節慢慢捲起。
步驟3:沿著脊椎一節節慢慢放下躺回地面,連續動作,做1分鐘。
單腿橋式 (Single Leg Bridge)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是橋式的進階版,也是穩定臀部肌群最有效又簡單的動作。針對長期坐著的人而言,此動作能有效改善姿勢,對脊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作。
步驟1:平躺於地面,雙腳屈膝併攏預備。
步驟2:臀部夾緊往上提起,使身體呈一直線。
步驟3:右腳向前延伸,身體保持一直線。
步驟4:放下左邊骨盆,利用支撐腳的力量推起停留5秒。
步驟5:放下右邊骨盆,利用支撐腳的力量推起停留5秒,左右交替,做1分鐘。
仰臥下壓抬腿 (Leg Drop Pulls)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利用雙腳的延伸和彎曲來加強腹部核心的力量。在執行的過程中,腰部須保持緊貼於地面,不可浮起或彎曲。
步驟1:將雙手放於身體兩側,雙腿舉起呈垂直於地面預備。
步驟2:緩慢下降雙腿,保持膝蓋和雙腳併攏,使雙腿呈一斜線。
步驟3:雙腿慢慢收回,肚子保持收緊,重複來回,做1分鐘。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聽過「亞洲蹲」(Asian Squat)這個詞?所謂的亞洲蹲標準動作就是指,在全腳掌著地的情況下,下蹲到最低處,大小腿折疊,臀部靠近腳跟的蹲姿。根據專家研究顯示,亞洲蹲能強健身體,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能真正完成。
在外國網站上有一個提問:「為什麽只有亞洲人能做亞洲蹲?」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3.5%的美國人可以做到亞洲蹲,而其中不是美籍亞裔就是有在做瑜伽的習慣。「亞洲蹲」真的只有亞洲人才能做到?根據國外網站上,很多國外網友認為,歐美人普遍身材太壯腿太長導致他們下蹲不靈活,不過,經過訓練,大部分人還是能夠很輕鬆的做出亞洲蹲。然而在國外健身網站上,亞洲蹲已經成為一種能夠強健身體、減肥塑身的潮流方式。
「亞洲蹲」其實是最簡單實用的訓練方法,在下蹲運動可以強健血管。人蹲下去,身體變成三折疊,被擠壓的血管收縮,氣血沖向全身未被擠壓的血管,迫使它們擴張、鼓起來;人一站起來,全身氣血又沖向原來被擠壓的血管,為它們灌滿血液。在這樣的一蹲一起、一壓一放、一沖一回的氣血反覆後,能使全身血管軟化、加快血液循環和體內的新陳代謝、激活免疫系統。然而下蹲運動可以強健關節、骨骼和肌肉,同時能增強腰、髖、膝和踝關節的活動範圍來增強膝關節的靈活性,以及延緩關節的老化。常做下蹲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力量,當兩條腿的力量增強時,就能有效預防跌倒,此時走路時會感到輕鬆。然而下蹲能消耗很多熱量,可以減掉身上多餘的脂肪,特別是臀部和大腿堆積的脂肪。另外,下蹲時由於擠壓腹部,促進腹腔臟器周圍的脂肪燃燒分解,減少脂肪的積累,亦可刺激胃腸的食物消化來促進消化酶的分泌。
做好一項標準的亞洲蹲,同時需要腰、髖、膝、踝四個關節協作以及身體多塊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下蹲動作中被用到的肌肉為:豎脊肌、臀大肌、股四頭肌、膕肌、小腿三頭肌,當任何一塊肌肉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亞洲蹲的功能喪失。 此外,還有一些疾病,像是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以及腰椎出現一些病理性改變等,都會導致不能完成。然而所以綜上所述,這個姿勢必須是各個關節和肌肉都很協調才能做得起來。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完成亞洲蹲還很有可能是因為身材太胖的關係。
如果蹲不下來時,可以檢視自己健康是否有狀況,不要硬要蹲下去導致身體受傷。然而年紀大的人也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所以不要長時間蹲著導致不適。
資料來源/QUORA、THE JEJU WEEKLY、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