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96歲爺爺花48分完跑5K,誓言下次要跑進45分!
1
96歲爺爺花48分完跑5K,誓言下次要跑進45分!
2
馬拉松訓練有捷徑?奧運新星Jared Ward 5招助你快速提升能力
3
警訊!衛福部:台灣人普遍運動量不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96歲爺爺花48分完跑5K,誓言下次要跑進45分!

2016-12-09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高齡 故事 跑5K

過去曾報導過不少關於90歲以上年長者挑戰成功的故事,包含98歲的奧維·羅傑斯 (Orville Rogers)創造百米紀錄,96歲的強納森·孟德斯(Jonathan Mendes)完成紐約馬,91歲的Tony Taddeo心臟手術後完跑5k…等,以上都是相當激勵人心的例子。
 
近日,又有一位96歲的鮑伯‧麥肯亞當(Bob McAdam) 在感恩節舉行的一場5K比賽中,創造了95-99歲年齡組世界紀錄,在30度的溫度和13英里、5000英尺的海拔的情況下,麥肯亞當以48分19秒的成績打破了之前95歲年齡組的世界紀錄50分10秒  (ㄧ年後,鮑伯又以97歲高齡再次打破此分齡組世界紀錄)。

我願意做你的眼睛

感恩節當天,在克羅拉多的高原牧場,一場名為火雞日5K的比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朝著終點跑去的過程中,身為跑者的吉娜‧墨爾奧(Gina Muaau)看著自己的GPS手錶,對搭檔麥肯亞當大聲喊著:還有5分多鐘,加油!
 
這一切得從8月下旬說起。身為麥肯亞當退休社區健身協調員的墨爾奧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關於火雞日5K路跑賽提供5個免費參賽名額。雖然當時她還不認識他,但麥肯亞當是這個年齡在健身中心中唯一有的用過跑步機的人。墨爾奧表示:「我每週會見到他3或4次,他跑得很漂亮。於是,墨爾奧就跟麥肯亞當說,我注意到你是一位跑者,也跑得很棒。感恩節當天有個火雞路跑,你有興趣參加嗎?」
 
其實麥肯亞當不太確定自己是否能參加,因為他是一位法定盲人,而且通常不在戶外跑步,但墨爾奧的熱情打動了他,於是幾天後麥肯亞當前往她的辦公室告訴墨爾奧:他決定參賽。
 
吉娜也開心的表示: 她願意做他的眼睛。

麥肯亞當平時在跑步機訓練的樣子 ©yourhub.denverpost.com

初跑的55秒,造就55年的跑步人生

運動對於麥肯亞當來說,從年輕時起就成為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二戰時期的他年僅27歲,參加了伊利諾大學的一項實驗,就是要求他盡可能地在跑步機上跑。麥肯亞當表示:「當時我竟然只持續了55秒,而這55秒也激勵了我從那一刻起決心開始保養自己的身材。」
 
於是,他繼續在伊利諾大學學習人體運動科學,同時還參加了網球、體操和籃球的訓練。57歲的時候,麥克亞當開始學習壁球,甚至在2005年入選美國大師壁球協會的名人堂。不過一直以來,他都沒有放棄跑步訓練。

眼盲心不盲,努力做到最好

對一般96歲的老年人來說,要訓練5K是相當艱難的事。但用心的墨爾奧仍然協助麥肯亞當圍著退休社區設計了路線,並帶著他熟悉沿途的坑挖、路邊和陰影。墨爾奧說: 「他的數學很好,能夠算出自己的配速。」

所以雖然眼睛看不清楚,但內心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須跑13次才是3.1英里(5K)。由於比賽本身有很多上坡,努力的他甚至想去跑些模擬賽程的地形。所以當在跑步機上訓練時,他便會直接調成7%的坡度並儘可能地快走。
 
麥肯亞當的最後一場比賽是2011年,所以這場火雞日的5K是他既5年後的比賽。

跑步點燃生命,下次會更好

在比賽的過程中,其實他在跑過第1英里(約1.61km)時就累了,但因著墨爾奧的鼓勵和幫忙以及他自己的夢想使他一直堅持了下去。
 
墨爾奧表示:印象最深刻的事,當時我們前兩英里(約3.22km)就跑進了28分鐘,麥肯亞當真的超越了自己,他是個非常有競爭力的人。而麥肯亞當則興奮的說:「我感覺自己是用爬的爬過終點線的。」

其實在訓練期間,麥肯亞當因為重病而離開人世,當時的他也因此在停訓了一段時間。但是樂觀的他一想到這些活動,便彷彿感覺生命像是重新被點燃一樣,認為自己有天還是要完成夢想目標。
 
然而比賽過後,對麥肯亞當來說並非結束,他還想再跑另一場5K來提高成績。 因為他認為,這次的比賽他走得比跑得多,覺得自己還能做得更好,跑進45分鐘。

©GINA MUAA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馬拉松訓練有捷徑?奧運新星Jared Ward 5招助你快速提升能力

2016-08-03
跑步知識庫全馬訓練馬拉松跑步訓練

現年27歲的美國跑者傑瑞·瓦德 (Jared Ward) 在一年之前可能還沒沒無名,不過,才參加過四場正式馬拉松比賽的他已經以2:12:56的驚人成績拿到奧運門票。身為一個統計學家、運動科學碩士與奧運選手,他已經花費許多時間投注在馬拉松研究之上,並在運動表現上面有了顯著的進展。究竟他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達成這麼亮眼的成績呢?以下5點就是他分享給馬拉松愛好者的小撇步:

美國奧運馬拉松選手Jared Ward ©JAREN WILKEY/Runner's World

1.周期性地訓練

馬拉松訓練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尤其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長距離跑練習的身體負擔。瓦德在日常的訓練中往往都跑上35公里左右,他會將定期的恢復日排進行事曆中。在一周的訓練時間中,他會固定將周日設定為自己的休息日;另外,在三到四個月的期間,他會安排一次較為激烈的大型賽事,然後讓自己有數週的時間休息恢復。他說,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的身體不會一直處於疲勞狀態,在某個時刻你的運動能力可以達到一個高峰,等到比賽來臨的時候,你只需要將這個峰值調整到與比賽同步,你的成績就能有明顯的提升。

2.注意身上微小的疼痛

瓦德認為自己之所以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運動傷害問題,是因為他身上一出現任何不尋常的疼痛,他就會暫停訓練去把問題找出來。他說,停下來休息1-2天並不會耽誤你的訓練與運動表現,而且,這可能能讓你避免那種持續幾個月甚至是一年的傷病。另外,他也建議,不要草率的處理你身體的疼痛,有任何問題盡可能尋找專業醫生諮詢解決。

3.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

瓦德並不提倡某種固定的飲食食譜,他的建議是儘可能均衡地攝取健康食物,不過當訓練比較艱苦的時候,他會適時補充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在完成訓練之後,馬上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疲憊的身體迅速恢復。他建議跑者可以在訓練後90至120分鐘後享用一份完整的飲食,他對於這方面倒是有非常嚴謹的規劃。在要參加一項馬拉松比賽之前幾天,他會逐漸減少自己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將會明顯提升。(可參考:肝醣超補法)

4.練習在跑馬時補充更多水分

瓦德之前在長跑時有過肚子痛的經驗,不過他現在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飲料配方。接著,他試著在長跑時儘可能增加喝水的次數與份量。他說,「在冷涼的天氣中跑步,水分補充也許不是個大問題,不過,在炎熱的日子裡,能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是跑不跑得下去的關鍵因素了。」研究顯示,透過訓練,跑者能夠逐漸增加自己對於飲水的最大攝取量,瓦德也採取了這樣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補水能力。藉由這樣的補水戰略,他也在洛杉磯舉行的2015美國馬拉松錦標賽跑出2:12:56的佳績。當我們的身體逐漸適應能夠帶著更多的水分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時,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擁有更好的體能,還能夠在心理上帶來積極的暗示──我可以跑得更遠更快。
註:這裡的補充水分指含有身體所需電解質的飲水。

5.平均配速

對於很多馬拉松初學者來說,這是最難保持的一個基本法則,他們往往在剛開始的時候跑得很快,但是很快就進入體能的瓶頸期,然後在比賽的後半段感到難以為繼。不過,這對於瓦德來說可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的碩士論文就是在研究馬拉松的配速。他的研究顯示,能夠在大致為降坡的聖喬治馬拉松跑進波士頓馬拉松合格時間的跑者,在跑馬時通常也能夠有比較適當的平均配速。瓦德自己在2016奧運測試賽,也跑出1:06:31和1:06:29的前後半場配速。有人認為比賽一開始應該放慢速度,不過瓦德可不這麼認為,他說,「我自己很難在一場比賽中安排幾種速度,我寧可全程都跑一樣的速度。」

Jared Ward在2015美國半馬錦標賽 ©ANDREW MCCLANAHAN/Runner's World

Jared Ward傑瑞·瓦德/profile

個人最佳成績
5000公尺:13:34.74(2014美國 Walnut Mt. SAC 接力賽)
10,000公尺:28:36.15(2013美國 Palo Alto Stanford 邀請賽)
半馬:1:01:42(2015美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亞軍)
全馬:2:12:56(2015美國馬拉松錦標賽,冠軍。他同時獲得20和25K錦標賽的冠軍)

其他獎項
2014明尼蘇達州雙城馬拉松亞軍
2014美國馬拉松錦標賽亞軍
2016奧運馬拉松測試賽第三名(2:13:00)
2016里約奧運男子馬拉松第六名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警訊!衛福部:台灣人普遍運動量不足

2016-05-09
生活跑步話題路跑觀念趨勢

好可怕,台灣這麼多人不運動,真的應該要多加油了。> <

[中央社消息] 衛福部國健署4/21公布資料顯示,15歲以上國人,7成6運動量不足。與OECD主要會員國相較,台灣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高居第一,台灣、英國、日本是運動量不足的前三名。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103年台灣運動地圖,資料顯示,15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每週運動未達世界衛生組織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建議量)為76.3%;年齡層則以35-39歲的人身體活動量不足情形最嚴重。

國健署並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29個國家(不含智利、冰島、以色列、南韓、瑞士)比較,台灣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排名第一。

台灣(76.3%)、英國(66.5%)、日本(65.3%)是運動量不足的前三名;美國的運動量不足率為43.2%、德國是30.4%、荷蘭更只有20%,都是人民運動量較高的國家。

[延伸閱讀] 教育部體育署澄清 我國身體活動量OECD排名為中段

有關104年4月21日衛福部發布新聞稿表示,我國國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與OECD國家相較排名第一高乙事,教育部體育署鄭重澄清。

體育署表示,WHO所稱身體活動量應包括工作(含家務)、交通及休閒時的身體活動,衛福部本次調查範圍僅以休閒時之運動為身體活動量之定義,未計入交通及工作之身體活動量,致造成低估我國民眾身體活動量充足者比率之結果。

體育署於103年委託臺北市立大學辦理103年運動城市調查,計畫主持人之一陳信中助理教授表示該案調查為求謹慎,特別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之GAPQ問項,並含括工作、交通、休閒時之身體活動,研究結果顯示,國內有百分之55.7的民眾,達到WHO建議之每週身體活動量MET之標準 (600分鐘) 。若以臺灣男性與OECD國家之男性身體活動量作比較,臺灣男性可排在第11名;臺灣女性則可排在第19名,顯示臺灣正朝向愛運動的方向邁進。

另輔仁大學體育系何健章助理教授表示:「身體活動調查資料應包括:家務性(household)、工作性(work)、通勤性(transport)、休閒性(leisure time)等四大類;受訪者係為一般民眾且具有全國或各縣市代表性(subnational population);盛行率的估計需依年齡、性別分層進行分析,每一個年齡、性別層樣本數至少50名以上,衛福部所調查問卷僅以民眾過去一周是否有參與運動之問項,用以代表身體活動不足,也是可能造成低估我國身體活動量充足民眾比例的原因。」

體育署表示,感謝各機關、單位一起來關心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已從95年的18.8%提升至103年度的33%,105年度將提供更符合國人需求的全民運動政策,以提升國人健康與生活品質。

註:GPAQ:全名為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中文翻譯為全球身體活動問卷,是全球用來調查各國身體活動現況之問卷,其中包括工作、交通、休閒及坐式生活各方面身體活動時間及活動強度等問項。

新聞來源: 體育署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