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於南極時間11月25日完成2016年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成為年度四場最佳總積分選手,贏得大滿貫總冠軍,也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的創立者!今日在台灣華山文創光點電影院,播放年度四場賽事微電影,挑戰身心極限的歷程紀錄,讓所有在場觀眾都紅了眼眶。
紀錄中訴說參賽緣由,當初選擇挑戰4 Deserts系列賽事,就是因為從未有亞洲選手能夠在一年內連續挑戰四大極地賽事,超馬運動員陳彥博希望證明亞洲人的實力,毅然決定挑戰、並設定目標成為第一位亞洲大滿貫選手,取得總冠軍,為台灣在國際間爭得一席地位。
對於這支微電影彥博也表示:人生也許只有一次的機會能夠挑戰四大極地馬拉松,無論跑過的路線、遇到的事情甚至這輩子將不會再發生。所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故事紀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紀錄,莫過於6月在中國戈壁沙漠的賽事,比賽前四天都穩坐領先位置,不料第五日氣溫高達53度,陳彥博不敵熱衰竭襲擊倒下而痛失領先名次。身體的痛苦超乎自己的想像,內心想放棄的念頭更是不斷加深,但其妙的是當每次遇到這些問題時,彥博的腦中總會不自覺得浮現:「在撐半個小時吧!」,彥博表示:「想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要有強大的信念去相信這些理想一定會成功。」
每當快要倒下的時候,往往影響你最深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力。如果無法堅持的話,第一個倒下的便會是自己。所以,人必須要學會忍受孤單寂寞,若無法忍受,很多事情是辦不到的。
極地超級馬拉松與其他超馬最大的不同是必須要背著自己所有的裝備、行李競賽。雖然在訓練時很常感厭倦,在比賽中更是痛苦的無法言喻,但每當結束之後,彥博總會以開朗的笑聲回應今天。他說:「在大自然中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沒有城市的喧囂,眼前僅有沙子與星空的陪伴。」
當離開大自然回到都市,是讓我們重新學習活著這件事,而不是被限至於人們認為的認為,用成熟的心態面對事情,用同齡的心態面對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笑容總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原因。
花了一年時間,挑戰1000公里,彥博回憶16年來當運動員的心得,從高中起的嚴苛訓練,數不清換過的鞋子以及受過的傷,今天能夠完成四大極地馬拉松,站在這裡就如同人生的夢一樣。對彥博來說,心得只有一句話:「對於人生的理想,真的要非常非常的努力,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問題,它就如同超級馬拉松一樣,是人生的縮影。」
也許這些獎牌與紀錄對他人來說沒有什麼,但對於彥博來說,這是他對於自己熱愛跑步這件事的驕傲,並且也想藉此鼓勵台灣更多的運動員,能夠勇於往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發展。
想增加跑步速度、強化運動表現,除了平常吃課表、健身練肌力之外,其實還有個非常好的交叉訓練選擇已被證實有效,就是室內腳踏車。尤其對於傷後恢復跑步的人而言,這種低衝擊的交叉訓練好處說不完,甚至可以代替輕鬆跑!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騎腳踏車對你的跑步這麼有幫助﹖
舉個例子,50歲的Tony因為背部和膝蓋關節炎,已中斷跑步超過一年,並於2017年接受背部手術。渴望重返賽道的他跟醫師討論出一項培訓計畫,目的不只能促進背部恢復健康,也可幫助他重返跑道。醫師請他每周只跑步兩次,一次在田徑場上,另一次周末進行長距離訓練,而在參加2019加州國際馬拉松賽的訓練期間,每周做5次室內腳踏車訓練。
比賽當天,有五場馬拉松經驗的Tony大破PB 15分鐘,他表示,室內腳踏車讓他能以低衝擊的方式複製訓練所需的有氧運動,而且騎車時間不受限致,使他減掉11公斤贅肉,讓跑步輕鬆多了,也讓他到達練跑多年來的最佳狀態。
騎室內腳踏車可在不影響跑步下提高有氧水平,也能鍛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臀肌等肌群,以避免跑步時大腿後側或小腿受傷。透過增強肌力、修復肌肉失衡,就能降低受傷風險。
當然,我們大可藉由在戶外騎腳踏車獲得上述好處,但室內腳踏車可以避免一些戶外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必須注意其他來車、行人和野狗。另外,在忙碌生活中,室內腳踏車能讓你在更短時間內更方便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不像在戶外騎腳踏車必須等紅綠燈、人多時減速、或是應付各種上下坡路段,在腳踏車座墊上就 能進行短距離衝刺,提高心率並訓練速度。
如何將騎腳踏車納入跑步訓練計畫﹖首先在跑步上,認證私人教練暨美國運動器材品牌Peloton自行車與跑步機教練Matt Wilpers建議可遵循一條黃金法則:所有高質量訓練應納入你的選項,例如安排速度訓練、長距離訓練,且必須在實際路面進行而非機器上,這不只能改善身體素質,也使你的身體建立並適應快速移動的生物力學。
至於腳踏車訓練可做為補充性的交叉訓練,在低強度下幫助建立基礎攝氧量,因此,可運用室內腳踏車做踩踏節奏高而阻力低的訓練,代替一些輕鬆跑、恢復跑課表。
不過,前文所述的跑者Tony是個例外,考量他的背部與膝蓋關節炎,室內腳踏車能讓他自由選擇適合的強度,以在一般公路上無法做到的方式積極地訓練,並反過來改善他的跑步狀態,同時將受傷風險降到最低。
由於室內腳踏車衝擊力小、強度較高,建議先慢慢開始,以增強耐力為主。如果你以往練跑1小時都沒流汗(指強度低),那就別馬上納入長達1小時的腳踏車課表,先從短途開始,觀察自體感受,讓身心都有時間去適應新的運動,接著再以每周增加10分鐘的方式提升腳踏車訓練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