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好樣的!校長會議倡導「玩運動,動健康」,其效果?
1
好樣的!校長會議倡導「玩運動,動健康」,其效果?
2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3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翁志成

好樣的!校長會議倡導「玩運動,動健康」,其效果?

2017-02-10
話題 保健 體適能 兒童 趣味

學童宅在家,滑手機、玩手遊很盛行,尤其過年、寒假更甚,影響視力及健康甚鉅,讓家長及老師們憂心忡忡。好樣的!在開學之際,新北市今年的國小校長會議很運動風!有別以往,這次的校長會議以「玩運動‧動健康」為主軸,特別響應市府「新北動健康」的政策,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與220位的國小校長都換上體育服裝,一起在三重區的集美國小操場上跳動感健身操。

朱立倫昨(2/9)日在國小校長的會議上帶領大家一起「動健康」,並勉勵校長們除做好教育的工作,也要鼓勵學生多運動、少用3C產品,從小扎根運動教育,實現「我的新北市.我的運動城市」的目標;朱立倫提醒校長,不僅要做好生活、家庭、環保、技職的教育,更要帶頭做運動,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以落實運動教育,只要孩子肯動,有興趣運動,都要鼓勵。

很佩服朱市長這項「玩運動,動健康」的政策,可謂及時雨,來的正是時候,但及時雨,必須立即搭配播種,才有收穫的可能,否則空有及時雨,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換言之,朱市長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政策,如果沒有執行力,來落實這樣偉大的政策,只是空談,淪為校長會議作秀罷了。

筆者誠懇認為,朱市長要執行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偉大政策,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執行「學校體育」專業評鑑, 依筆者多年的評鑑經驗,如果評鑑結果只是記錄存檔,其效果沒有,如果僅公布評鑑結果,有效果,但不大,最為有效果,是要執行專業學校體育評鑑,而且評鑑結果做為校長升遷或經費補助。

所謂專業學校體育評鑑,筆者認為需包含兩大條件,一是執行方法:包含定期、長期、全面、聘專家;另一是執行內容:至少包含體育教學與師資、體育活動計畫與執行、運動經費與設施等。如果校長有誠意要執行這項美好的「玩運動,動健康」的偉大政策,相信家長一定支持的,家長能支持,經費贊助就會跟著來,接這評鑑工作,就交給專家就行了。朱市長,您說呢?

(作者曾任育達科大、國立體大教授、教育部大學評鑑委員、苗栗縣體育運動設施評鑑委員。)

響應「新北動健康」新北國小校長會議很運動風。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

關於翁志成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 關於翁志成 /
翁志成

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2020-06-17
瘦身知識庫觀念保健體脂肪

你可能穿起比基尼身材看似不錯、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在正常範圍,但是,小心你其實跟肥胖者一樣不健康,成為「瘦胖子(Skinny Fat)」而不自知!有研究指出,瘦胖子可能影響著多達四分之一正常體重的人,讓他們看似健康,卻處於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中。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所謂 Skinny Fat 的人,四肢纖細但腰間脂肪很可觀,所以當穿上衣服看起來骨瘦如柴,把上衣脫下卻顥得圓潤。根據2008年一項研究指出,Skinny Fat(或是正常體重的肥胖症)現象可能影響四分之一的正常體重者,他們看似健康,但實際檢查後,會發現體內脂肪和發炎指數很高,因此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卻無法從外表觀察出來。

要確定自己是不是Skinny Fat,檢查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是確認新陳代謝狀況的唯一途徑;但以下5大徵兆,可能幫助你確定是否有正常體重的肥胖症風險,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特徵,請就醫檢查並詢問醫師如何確保身體健康。

Skinny Fat正常體重
Skinny Fat是在正常體重下的肥胖症

1. 你有個泡芙上身

即使體重正常,但在發表於《內科學年鑑》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群同年齡人相比,身體中段有多餘脂肪者更容易過早死亡。可怕的是,這種脂肪不會一次全部出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你發現牛仔褲漸漸緊繃、皮帶慢慢向後扣,這就是一個警告信號。

2. 你無法做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是個經典的上半身訓練動作,也是核心訓練中很基礎的一環,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肌力成功做出伏地挺身。如果你骨瘦如柴,體內脂肪含量卻很高,尤其是缺乏瘦肌肉且沒有規律運動,連上一次運動到流汗都記不得是哪時…那麼,你很可能是Skinny Fat!因為,當人們沒有超重,很容易沒動力去鍛鍊身體,但如果不規律運動,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健康。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

3. 你有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無論他們的身材胖瘦,在遺傳上,你也可能是罹病的高危險群。雖然家族遺傳不能改,但保持正常體重、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如果你有其他三高危險因子是與生活方式有關,可以試著修改生活方式,或是進一步服用藥物控制。

4. 你的飲食不健康

也許你可以大啖雞排漢堡大喝可樂,也不會增加體重;或是你斤斤計較攝入幾大卡熱量,卻都吃白麵包和垃圾食物。無論哪種方式,吃下過多糖和脂肪,卻不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纖維和瘦肉蛋白質,不僅會損害器官,更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及癌症等風險。

吃下過多糖和脂肪
吃下過多糖和脂肪有害健康

5. 你正是高風險族群

遺傳學會影響人們如何儲存脂肪,比方說,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與具有相同身體質量指數(BMI)的高加索人相比,南亞後裔的人更有可能在體內器官周圍儲存多餘脂肪(即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與代謝問題和慢性疾病有關。另外,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不應該太注意BMI,因為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去肌肉,所以即使在正常體重下,老年人的體內脂肪含量也很高,建議專注於增加肌肉量,而不要擔心體重機上的數字。

老年人應專注於增加肌肉量
老年人不應該太注意BMI,應專注於增加肌肉量

雖然遺傳學、年紀可能影響內臟脂肪含量,但文化和飲食習慣也可能起作用,顯然地,無論你面臨哪些風險因子,健康飲食和運動一定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延伸閱讀】

男神營養師體脂狂降20%減肥史大公開!

甩掉大腿內側贅肉!這4個動作讓妳練出又白又直的蜜大腿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資料來源/health.com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

2017-01-06
運動補給運動傷害保健知識庫

運動或在炎熱的天氣下大量出汗,雖可防止體溫升高,但身體大量喪失水分和鹽分,會使腿部及身體的肌肉抽蓄、虛脫、全身無力。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會使病情惡化。
 
熱衰竭是身體長時間暴露熱環境中的表現,通常是由於鹽分流失、脫水或代謝物過份堆積在體內所致。在熱環境中可能只要幾小時,也可能長達數日才導致熱衰竭。 

熱衰竭 ©elishacook.ca

症狀及如何治療

熱衰竭的其他徵狀是眩暈、頭痛、嘔吐。患者體溫正常,皮膚濕冷,面色蒼白;呼吸和脈搏加快,患者甚至會出現反胃及腹瀉、嘔吐。有人出現熱衰竭症狀時應當躺在陰涼處,並將其雙腿抬高時12吋,在患者皮膚上放冰涼濕潤的衣物。如果該名患者有意識和知覺,可以提供運動飲料或加鹽飲料 (約一公升放一茶匙);切記一出現熱衰竭徵兆時,就要打電話報警求救。

©skysports.com

預防方法

預防熱衰竭的方法是運動前,最少要喝二杯白開水,確認運動的路線、路程、地勢和天氣,必須量力而為。遇到不適時,應及早停下來休息;還有在夏天運動時,盡量選擇寬鬆、輕便、淺色容易散熱的衣服;記得戴帽子或帶能遮陽的東西,也多儲備水;另外,請勿單獨一人去爬山,應該三五成群結伴同行,這樣才可以互相照應。
 
希望大家做運動時,亦要顧及安全。適當的耐熱訓練可提高熱耐受能力,使人更適應高溫環境。一是通過有意識的體育鍛煉,增強人們的耐熱能力,初夏時節每天早晚進行散步、跑步等項目約一小時,使身體出汗。

2. 隨著溫度逐步升高,先用電扇降溫,氣溫升高到35攝氏度以上、室內氣溫超過28攝氏度時再啟用空調。

參考資料

1.《跑步的科學》,采實文化出版 (2016)
2. drugs.com
3.  山姆伯伯工作坊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