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將於3月18日及19日,假台東縣森林公園活水湖舉辦,吸引了來自37國近3,000名選手報名參與。本活動已連續8年於台灣舉辦,第二度於台東舉辦,而2016首度將國際賽事的規格融入媲美國際級賽道的台東,也於2016年全球IRONMAN 70.3賽事票選中,擊敗全球106個國家獲得「WILL ATTEND NEXT YEAR」最想再參賽獎項第一名的殊榮,讓世界各地選手及台東民眾享受國際級的鐵人三項盛會。3月18日上午進行51.5公里標準組賽事,下午是IRONKIDS小鐵人賽事、3月19日則安排113公里長距離組賽事,上午6時由台東縣觀光旅遊處處長江慧卿等貴賓開幕鳴槍。
活水湖公園位於台東縣,在縣政府的完善規畫與連年整治下,已成為運動賽事舉辦的勝地.卑南溪地下湧泉注入活水湖,沁涼溫和的水溫,安全平靜的水面,形成自然安全且開闊的游泳環境.賽前主辦單位透過在地電視台跑馬燈及宣傳車進行賽事宣傳,並親自和沿線村里長溝通說明賽事路線及印製宣傳單讓村里民都能清楚了解賽事,終點則設置在台東森林公園,林蔭翁鬱,叫人驚嘆何謂台東後花園之!
運動結合當地觀光特色,也是本次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的重要亮點.為結合偏鄉關懷及在地人文特色,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將捐助新台幣五萬元給長期關懷偏鄉的社團法人臺東縣天主教愛德婦女協會,希望能為關懷偏鄉資源盡一份心力;同時,3月19日當天,台東鄉親也主動參與協助賽事,包括路跑賽段有獲得選手一致好評的台東縣立東海中學鼓號樂隊替選手加油打氣、自行車賽道沿線的台東市復興國小、台東縣立東海國中、台東縣美和國小、台東縣三和國小、台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台東專科學校於校門也掛起應援紅布條為到訪的鐵人選手加油、最強的生力軍,在地鐵人社團「島嶼見學旅行社」、「一粒麥子視覺創意有限公司」、「台東縣雲曦愛心發展協會」以及三和村在地居民,也動員了在地的鄉親,透過認養賽事補給站,深入參與本次賽事,也讓台東鄉親能更深入的了解國際級的鐵人盛會。
2017 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賽本次邀請的職業選手陣容堪稱歷年之最,包括來自瑞士的Ruedi Wild(2016 IIRONMAN 70.3 世界錦標賽第三名)、來自美國的Timothy O'Donnell(2015 IRONMAN 世界錦標賽第三名)、來自澳洲的Tim Van Berkel(IRONMAN & IRONMAN70.3世界錦標賽資格)、來自德國的Michael Raelert(2009 70.3 IRONMAN世界錦標賽冠軍, 2010 70.3 IRONMAN世界錦標賽冠軍, 2012 70.3 IRONMAN歐洲錦標賽冠軍)、來自捷克的Radka Vodickova(2016 and 2015 70.3 IRONMAN馬來西亞站冠軍, 2016 70.3 IRONMAN合肥站冠軍以及70.3世界錦標賽第9名);台灣觀眾將可大飽眼福,近距離觀賞到這群在全球各賽事創下驚人成績的職業選手,有機會刷新台灣113KM距離的賽事成績。
優秀賽事不乏知音相惜,向來支持台灣在地發展的福斯商旅汽車,本次賽事提供T6 Caravelle 以及Caddy Maxi擔任大會指定用車,除了支援選手比賽中的「動態支援車」外,並有「福斯商旅為選手加油!」 的前導車與計時器,作為本次賽場上選手們必定跟隨的唯一焦點。
T6 Caravelle擔任此次大會貴賓專屬座駕,其車室格局讓每位座上賓享有舒適乘坐感受,先進的安全配備更提供貴賓最安全的旅程;此外,在EXPO現場展示耀眼蜜糖橘色的Caddy Maxi與專屬套件,將Caddy Maxi靈活多變化的空間功能與百變用途展現淋漓盡致。福斯商旅T6 Caravelle以及Caddy Maxi 不管在自行車運送、各項運動的轉換、沿途的後勤補給或貴賓專屬座駕等都非常成功與IRONMAN 70.3 Taiwan國際鐵人三項賽事做最完美的結合,也是IRONMAN 70.3Taiwan國際鐵人賽事最佳的賽道支援夥伴!
2017Sinox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訂於3月18日及19日在台東活水湖、東海岸及台東市區辦理,為使比賽順利進行,15日至19日中華大橋下至活水湖段的台東大堤為停放自行車的轉換區,將進行全面性道路封閉管制;18日上午6時30分至中午11時,自行車競賽路線(台11線中華大橋至興隆國小段,請用路人行駛於此段時,小心駕駛;中華大橋至馬亨亨大道間的台11將進行封閉,請用路人使用北上中華橋下橋吉林路叉路口以及台11乙往北引道路口)、19日上午6時至中午12時,自行車競賽路線(活水湖至三和海濱公園靠海兩線道路進行封閉,台11線海濱側住戶請改道【大同路、四川路一段、豐原二號堤防、大南二號堤防、大和路91巷、美和聯絡道(覺化堂)】進出,其他路線將進行管制。預訂賽事19日當日早上進出之車輛,可盡早停放至調撥側,以利進出。
另一側調撥;中華大橋至馬亨亨大道間的台11將進行封閉,請用路人使用北上中華橋下橋吉林路叉路口以及台11乙往北引道路口),請於依照員警指示,敬請民眾及駕駛人能注意選手安全。
2017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是IRONMAN 70.3全球系列賽之一,70.3指的是英哩,換算成公里制是113.1公里,將提供30個世錦賽名額。
鐵人三項運動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大多數比賽都是由台灣在地組織舉辦,主要的參賽者及觀賽者也以台灣本地人為主。IRONMAN 70.3 Taiwan提供一個比賽難度更高、考驗更嚴苛的超級鐵人賽事平台,讓台灣選手有機會與世界各國箇中好手同場競技,挑戰世界舞台!2016年則有9位台灣選手進軍在澳洲舉行的世錦賽。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