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跑者的我們都知道,跑步雖是個人行為,但長久之下,我們開始到各個地方參加比賽,或與其他團體一起練習,都有所謂跑者的專業術語,當懂得這些專業術語後,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跑步,便會不自覺得與其他跑友有了共同語言。
越野跑雖通稱跑步的進階版,但更精確的說法應當是因為不同的環境而需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該如何勝任這些項目,更何況越野跑又長期處於山林之中,其有些專業的術語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
以下有10個越野跑者必知道的專業術語,了解之後,可助你在山林之中,每一步更順利的向前進。
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之中,可能發生意外,越野跑者可能途中因身體不適而得被迫放棄行程,所以在跑越野跑之前,除了比賽的路線外,建議可以多準備幾條棄跑路線,讓自己有後路可以選擇。
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採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脫水的症狀包括極度口渴、唇舌乾燥、皮膚乾燥起皺、心率增加、體溫升高、及頭昏眼花等。持續的嘔吐、腹瀉和出汗過多都是常見的誘因。在太陽下過度曝曬或過熱,也會引起一個人脫水。
它是越野跑者必須注意的一大症狀,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在過程中定時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的發生。
累計海拔落差就是總計的登高高度,比方說賽程中上坡200公尺,下坡200公尺,又上坡200公尺,累積海拔落差如下:200m (第一次上坡)+ 200m (第二次上坡)=400m (累積海拔落差)
累積海拔落差與距離關係:用賽程距離與累積海拔落差所算出的百分比越高,難度就越高。
初學者:0-4%
中級跑者:4-7%
高級跑者:7%以上
所謂最大心率法,就是質皆已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區分個強度的心率,例如強度1區的心率(E心率)是介於最大心率的65%~79%。如果某位A跑者的最大心率是200BPM,那他的E心率是130-158BPM。
運動時心跳數上限值,通常定義為「220-年齡」。
急救包裝的品項必須是自己懂得使用的東西,如果不懂得或是不確定如何使用。那麼,越大的急救包甚至急救箱對你而言,反而是越大的負擔。
事實上,在野外急救的領域中,正確判斷患者症狀的輕重緩急反而是更重要的技能,而這樣的能力則必須透過野外急救課程達成,所以接受野外急救訓練是戶外活動者從事活動時的最佳保障。至於參與野外急救課程的程度,就要視參與野外活動的程度而定。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在高低起伏的路面上跑步,剛開始不覺得累,但跑完後會很疲倦。
越野跑必須應付氣溫驟變,要多準備幾件衣服,最基本的就是裡面一件內衣,若氣溫驟降就依序套上外衣與外套。為了保險起見,建議上山前先調查當地氣溫,才能知道該如何準備。
中暑、低血糖、失溫、脫水、高山症都是在山林之中經常發生的情況,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喪失生命。所以只要發生徵兆就要儘快處理。越野跑與路跑最大的不同是即使棄賽了,通常得靠自己的雙腳走回終點,所以必須要保留一些走路的體力。
比賽主辦單位所設置的臨時設施,可以提供急救援助或飲食,尤其時越野跑者,更要把握補給站的機會,確保自己將水與食物補充齊全。
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於美國時間4月17日順利落幕,今年賽道上,除了精英男女選手的亮眼成績外,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賽選手,凱瑟琳‧斯威策 (Kathrine Switzer),她是史上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的第一位女子運動員。
在1972年以前波士頓馬拉松是禁止女性參加,當時20歲斯威策勇敢挑戰世俗偏見,成為了佩戴號碼正式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子第一人,在波士頓馬拉松跑了6公里多,就被賽事總監約克•桑普爾(Jock Semple)因為性別原因,試圖將她趕出賽道。今年,70歲的弗吉尼亞州,再度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她的參賽號碼,仍舊是50年前的261。
在那場比賽中,賽事總監約克•桑普(Jock Semple, 1903-1988),曾經嘗試將她強行推出賽道。幸虧他的教練阿尼•布里格斯(Arnie Briggs)和男朋友,橄欖球運動員湯姆‧米勒(Tom Miller)陪跑,強行推開了約克,她才得以脫身,並最終以4小時20分的成績完成。在同一場比賽中,還有一位未佩戴號碼布的女性跑者波比•吉布(Roberta ‘Bobbi’ Gibb),她的成績大約是3小時20分。
在業餘田徑規則手冊 (Amateur Athletics Union Handbook, AAU) 上雖然有女性參加其他被許可的運動項目的正式規則,卻沒有關於馬拉松的內容為了用號碼正式參賽,所以施威策在報名時並沒有用含有女子名的全名報名,而是用了「KV.Switzer」的中性簡寫,故意讓主辦單位看不明白,因而領到了她的參賽號碼261號。
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V。 Switzer全名Kathrine Virginia “Kathy” Switzer,1947年出生於德國的安貝格市,生活在一個傳統的美國陸軍家庭。1949年隨父親回到了美國,就讀於全美新聞系聲譽頗高的雪城大學,先後於1968年和1972年取得了學士和研究生學位。
當時,雪城大學是沒有女子跑步隊的,甚至一切關於女性跑步的相關事宜都沒有。於是,斯威策就開始跟隨著學校的男子越野隊的男生們一起訓練。在那裡,斯威策遇到了50歲的教練阿尼 (Arnie Briggs)。阿尼之前是學校的一名郵差,而且是一名跑了15次波士頓馬拉松的選手,教練很高興看到有一個女生來跑步,並悉心地教導斯威策所有關於跑步的事宜。阿尼時常會和她講述自己在波士頓馬拉松的事蹟,她也很喜歡聆聽這些故事。聽著聽著,自己也漸漸地對波士頓馬拉松產生了興趣。
有一天,斯威策突然對教練說:「教練!讓我去跑一次波士頓馬拉松吧!」
但阿尼教練卻回答她說:「你應該知道女性是不允許跑馬拉松的吧!」斯威策回答:「為什麼不可以?我每晚都可以跑10英里。」阿尼教練說:「如果你可以完成一場馬拉松練習,我就帶你去跑波士頓馬拉松」
為了證明給阿尼教練看,施威策更加努力的練習,除了自己想要參加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讓大家扭轉女性是脆弱的觀念。最後她不但成功完跑42公里,甚至超越,跑到50公里左右,證明女性的運動表現並非如許多專家認定地糟糕。
1967年她完賽後,一名記者問她參加馬拉松到底是想證明什麼,她說不想證明任何事情,只是想去跑步而已。她還說:「跑步是一場社會革命,我讓世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去跑步,如果你跑過一場馬拉松,你會覺得沒什麼事情是難的了。」
1971年,美國開始在世界上首次增設馬拉松賽的女子組。 1972年,約克決定允許女性正式報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並給與支持和便利。1975年,施威策重返波士頓馬拉松,成功跑進2小時51分,當時的世界第六位,也是她的最好成績。
後來接受記者受訪時談到約克,施威策說:「在1967年的比賽中,當我跑到心碎坡的時候,我覺得,約克只是疲於奔命的賽事總監,他極力維護他的賽事,不想讓那些他認為不合適參賽,或者態度不夠嚴肅的人出現在比賽中。人總是時代的產物,在他的年代,普遍的偏見就是女性不該跑馬拉松。」
而當時的施威策只是純粹想證明,他是錯的。也正是因為約克這種性別歧視者的存在,她才打算為女性創造更多跑步的機會。
2017年,70歲的施威策,又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比賽中的女性跑者數量,也達到了14000人。她名正言順的用全名報名,而不再是一個簡寫。在賽道上,誰也不敢再因為性別原因強行阻止她。
波士頓馬拉松主辦單位將261這一號碼繼續授予給了她,以此來紀念她50年前的創舉。這一屆波士頓馬拉松對於凱瑟琳而言,更多的是一場享受和慶祝。 「可以說波士頓馬拉松給了我一切所需要的勇氣、無畏和我的職業道路。那次比賽後,我用一生的努力在尋求機會成為一名更好的運動員。」施威策笑著說道。
一跑成名後的施威策,把很多精力繼續用於推動女性參與運動:組織全女跑團,協助1984年的奧運會設立女子馬拉松項目,為有關公益計劃籌款等等。
她表示:「如果今天的年輕女性們,把與男性一起參與運動視作理所當然,那就太好了,這就是我們一直呼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