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10K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SUPERACE選手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1
SUPERACE選手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2
陳彥博負傷完賽義大利TDG巨人之旅 338.6公里五天四夜不停休
3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ACE選手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2017-05-02
話題 跑步 賽事 超馬 越野跑 新聞

今年一月獲得SUPERACE台灣站團體組冠軍的高雄鐵人隊,在出發韓國前的專訪中,老大哥崔毅軍提到「你知道嗎?我們原本都已經報好宮古島鐵人三項的比賽,但因為參加SUPERACE多日超馬賽得名的關係,突然獲得KOREA 50K免費參賽名額,我們三個就想說鐵人三項都出國比這麼多次了,不然就來比個國外越野賽看看,應該會蠻好玩的吧?」

SUPERACE選手高雄鐵人隊出征KOREA 50K,擊敗各國好手勇奪團體組亞軍

以「好玩」心態出國參賽的三傻們,除了從抵達仁川達機場的那一刻有稍微展現出台灣代表隊的氣勢之外,之後要前往東豆川市活動館場的路途上,絲毫看不出即將要參賽的緊張感,反而像是大孩子般的一路吵鬧玩耍,三傻中的二馬更是展現出他秒睡功力,毫無代表隊的包袱,讓隨行的SUPERACE賽事經理Chris看的不知該哭還該笑。

這次的比賽地點就位在距離首爾市區約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東豆川市,更是離北韓只有20公里的距離,對選手來說並不是很方便到的地方,但也正因為地點偏遠,大家對於這場比賽反而更多了一些期待與好奇。果然一抵達報到現場,除了看到國際規格的體育場出發起點外,更有多達十幾家的知名運動攤位以及來自各國的越野好手,這時高雄鐵人隊突然認真了起來,並開始討論隔天比賽的各種戰略,更誇下海口說下午5點前就要抵達終點!(大會規定關門時間為15小時,晚上8點)

這次除了高雄鐵人隊代表SUPERACE出征韓國外,在裝備檢查時還更是巧遇同樣來自台灣的越野好手,其中有兩位還是曾經參加過SUPERACE台灣站的老戰友。或許大家來自不同跑團、居住在不一樣的城市,但是在面對挑戰的這件事上,沒有例外,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狂熱的基因,所以一起來到了這個地方,然後彼此加油打氣,約定好一定要一起完成這場賽事。

什麼是團隊精神?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等最慢的那一個

這次大會有規定,團體組三人一起進終點的時間不能相差超過10分鐘,不然就會取消團體資格,但對於成績有些差距的三人,該如何克服速度不均的問題,然後共同完成這高達3千多公尺爬升又59公里的距離?

「你知道嗎?寬裕一直拉肚子就算了,還給我抽筋好幾次,我跟二馬又跑又等的,最後我們乾脆邊拍照邊跑,讓速度平均一點,不然不知道是要等多久!」三傻中的大哥-崔毅軍激動的說

參加一場能夠獲得ITRA 4積分的越野賽事,只要是有常在跑越野的跑者都知道這59公里的路程有多難,尤其是在面對有限時的壓力下,通常你能選擇的就是上坡不斷的往上爬,下坡盡可能地跑起來,只為了爭取多一點點能夠完賽的時間,但是在團體組的遊戲規則中,你必須徹底的將這原則打破,並以同伴的速度及狀況為唯一考量,適時的給予鼓勵及支持,更多時候你必須學會等待。三人當中成績最好的毅軍表示,當初會選擇報名團體組,就是因為三個人能一起完賽的成就更勝於一個人,這也是無法用數字或成績來量化的滿足。
 

賽中因等待團員寬裕時所拍的風景照

擊敗各國好手 高雄鐵人隊勇奪團體組亞軍

在出賽前的專訪中,高雄鐵人隊會長孟亞輝曾提到,在台灣鐵人三項賽場上三人幾乎都是上凸台的常勝軍,但面對這次KOREA 50K Trail Race,毅軍卻很保守的表示「越野跑是我一年多前才開始接觸的新項目,在台灣也都是參加自助超馬居多,這是第一次參加這麼國際型的越野跑賽事,到處都是來自各國的好手,其實沒有想過要得第幾名,只希望我們都能夠在設定的時間內無傷完賽。」

就在完賽後正要前往飯店休息時,突然被大會告知獲得團體組第二名的好成績,要高雄鐵人隊留下來接受頒獎,原本就沒想過會得名的毅軍還以為大會搞錯了,但在經確認後果真以亮眼的成績擊敗來自各國的選手,代表SUPERACE獲得KOREA 50K團體組亞軍!

高雄鐵人隊頒獎合照

比的不是成績 而是刻骨銘心的團隊精神

今年一月SUPERACE台灣站,寬裕因為腳受傷跟不上其他兩位的速度,害怕拖累團隊成績,要團員先往終點跑,最後,在三人的互相鼓勵與扶持之下,不僅完成挑戰,更獲得團體組第一名的好成績,也因此獲得KOREA 50K的參賽資格。

這次出征韓國,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要再次給予這三人考驗,比賽中又發生了和SUPERACE台灣站一樣的狀況,寬裕因為腳抽筋不斷,導致速度嚴重落後,但有過台灣站的經驗後,他們更有默契的知道如何度過這些難關,每當有人慢下來的時候,沒有責備、更沒有壓力,只選擇用最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完成每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這就是高雄鐵人隊的「三傻精神」!

2017 KOREA 50K Trail Race團體組成績

首次參加國外越野賽事就獲得亮眼成績的高雄鐵人隊表示,接下來將會報名今年12月的SUPERACE寮國站,很常參加國外鐵人三項賽事的他們,以往都是去到經濟較繁榮、交通也相對便利的大都市裡,但這次他們想要用單純地只用雙腳跑在這充滿豐富歷史人文,以及被譽為東南亞最美麗城鎮的龍坡邦裡,這次挑戰三傻又會帶來怎樣的故事,在沒有想像中便利的環境下,遇到難關時他們又會怎麼互相扶持,共同完成挑戰呢?
 
SUPERACE 2017-2018賽事行事曆:
2017 9/1-9/3 SUPERACE新疆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JsoSRm
2017 12/15-12/17 SUPERACE寮國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kI8WBe
2018 1/19-1/21 SUPERACE台灣站報名連結 https://goo.gl/0F2QJ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彥博負傷完賽義大利TDG巨人之旅 338.6公里五天四夜不停休

2019-04-08
陳彥博賽事超馬跑步話題

意志力與耐力的極致考驗!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日前以106小時45分21秒,撐著韌帶撕裂傷的左膝,堅忍完成義大利史詩級賽事的挑戰:TDG巨人之旅,總長338.6公里的不休息耐力越野競賽(Tor Des Geants),在全數完賽選手中排名第55。

此賽事被形容為越野賽的奧斯卡,評為全球十大耐力賽之一,限時150小時、海拔總起降24,000公尺、並翻越25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幾乎無睡眠、不斷陡上陡下越野爬升,在變化多端的天氣、暴風雪、黑夜中的賽道上,總是獨自一個人孤軍奮戰著,穿越阿爾卑斯山脈中的白朗峰、玫瑰峰、切爾維諾峰和大帕拉迪索山等高海拔山脈;為追趕時間必須犧牲睡眠、連續不停歇在崎嶇蜿蜒的山徑中穿過義大利的Aosta奧斯塔山谷,幾乎沒有平路,殘酷的連續爬升、急速下坡都容易導致選手的膝蓋、腳踝和四頭肌受傷,極度具有挑戰性。

陳彥博負傷艱苦完賽2017義大利TDG巨人之旅越野賽。 陳彥博/提供

幾乎無休、微睡眠與疲倦累積 賽道上幻影幻聽交替、危機四起

陳彥博回憶起:「第二天賽程開始,因為連續超過30個小時以上沒有睡眠,我開始產生幻影和幻聽;黑暗中起初以為前面有選手,邊打招呼向前走近,但是當我近距離看他的時候,才驚覺我一直是對樹說話啊!連續比賽非常疲累的時候,看到狗狗搖尾巴靠近,正覺得欣慰有小動物陪伴,想摸摸牠時才發現是大石頭。還有身處雲霧中聽到悅耳的歌聲,但仔細回想當時是半夜三點多,我在高海拔的山頭一望無際、沒有其他選手,四周圍根本就沒有人怎麼會有歌聲!?

賽後和其他選手聊天,發現很多選手都遇到一樣幻聽和幻影的狀況,因為缺少睡眠和過度疲勞,產生幻覺是很常見的症狀。雖然事後說起來是趣談,但是當下一恍神真的會感到驚嚇,數前年也有選手因過度疲倦而摔落、撞擊頭部,最終搶救無效傷重不治…經過這次的親身挑戰,深刻體驗極限的巨人之旅是有多麼的艱難與奇幻。」

陳彥博說明賽道狀況。 陳彥博/提供

摔傷導致左膝韌帶撕裂,咬牙苦撐138公里 暴風雪後目睹選手摔落山谷,意志力瞬間摧毀

「比賽距離累積到達兩百多公里,只剩最後三分之一的賽程時,因為山徑上巨石錯落,一個踩踏不穩、身體往撲倒,左膝直接擊中堅硬的大理石塊,衣服磨破、手腳出血,刺骨的疼痛直逼腦門,當下知道我一定嚴重受傷了,只是不知道是骨折還是韌帶斷…,後續的138公里踏出每一步都要強忍揪心的痛。」陳彥博在堅持了兩百多公里後不幸受傷,讓比賽更加艱苦難行。

「爬過最後一個山頭,瞬間的低溫混合著風雨轉變成暴風雪,幾乎沒有體脂肪的我忍不住顫抖,卻又完全不敢停下來穿禦寒衣物,害怕一停下來就會失溫,用牙齒咬住雨衣的領口不讓雪水滲入,撐過最後的山頂,終於進到最後的賽道。這段路極為崎嶇,而且積雪因陽光融化,讓賽道更加濕滑難以行走,左腳摔傷後,我幾乎都用右腳施力,幾乎寸步難行,每一步都痛到無法忍受,賽事最後剩下15公里即將抵達終點,就在我非常疲憊且意志力快被用盡之際,目睹前方一位選手突然滑落,然後山谷間傳來一陣慘叫和求救聲,待我靠近時已有救難人員從旁安撫他情緒,才知道他的腳摔斷了…只距離終點不遠、卻無法完賽;10分鐘內救難直升機馬上把他載走,這一幕讓我的意志力被狠狠地摧毀,近乎失溫的我顫抖著嘴唇問自己:我真的能比完嗎?這樣的腳還能走嗎?會不會下一個需要救援的就是我!?讓我提心吊膽、並且小心翼翼地踩著下坡的每一步…告訴自己:我不能放棄!!終點就在前方了啊!」

陳彥博分享參賽甘苦。 陳彥博/提供

水泡與血泡交疊、免疫力失調大長皰疹 返台醫治診斷左膝韌帶撕裂傷

連續106個小時不眠不休在高山競賽,比賽過程中身體必須承受氣溫急速降低,賽事的五天中食物營養與熱量不夠,導致血糖越降越低,頭開始產生暈眩、身體失溫發冷、各種病症警訊不斷…苦撐著這一切終於抵達終點後,卸下裝備、脫下陪伴我奮戰的跑鞋,映入眼簾的是腳掌上近十個水泡和血泡交疊,舌頭也因為免疫力失調而長了一排皰疹,吃東西都覺得是苦的。

返台後彥博立即去了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請醫生檢查他受傷的左腳,診斷結果顯示他的韌帶已經嚴重撕裂傷,醫生甚至覺得彥博可以帶著撕裂傷完成最後138公里很不可思議;彥博表示,「其實當下我真的沒想這麼多,一心只想完成這場賽事,TDG巨人之旅338.6公里這場賽事真的很虐,不僅是身體的苦、更是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大地之母的力量給予勇氣,讓我再次順利完成這場巨人之旅、征服自我心中的恐懼。」

陳彥博展示號碼布與紀念品牛鈴。

團隊參與觀摩TDG巨人之旅 期望未來台灣舉辦國際規模賽事

陳彥博表示:「因為固定合作的攝影師無法參與這次賽事拍攝,所以改由團隊兩位夥伴一同前往義大利參與觀摩TDG賽事,一名當我的補給員、一名協助錄影;賽事過程中細心觀察大會的活動策劃和安排,也注意到鄉鎮居民對賽事的高度認同參與,和這場活動緊緊凝結在一起的人文力量,大會及居民對每一位選手都發自內心給予熱情鼓勵,那種感動是我參加那麼多場國際賽事曾未見過的。內心也相當羨慕,讓我很期待未來有一天,我也能夠舉辦一場有溫度、能夠感動你我的國際賽事,在我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上。」

陳彥博與長期支持他的贊助商們合影。

團隊與好友的支持與鼓勵 幫助彥博挺過最後一哩路

同場賽事有另外四位台灣選手參加,包括知名長跑者盧明珠。陳彥博表示,這種Non-Stop的越野賽事和他以往參加的極地超馬賽大為不同,除了必須一口氣完成賽事,有同鄉跑者也可以在遇到時用國語聊天,雖然團隊只能在補給站等他,但每次進站都感受到大家滿滿的關懷,尤其是好友Ruth Croft特地從法國趕來為他加油,成為他咬牙撐過最後一哩路的關鍵。

同場參賽的長跑者Maggie(右)到場力挺彥博。她表示能夠參與這場賽事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雖然此次沿途玩得太開心而未完賽,也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

資訊提供/陳彥博
攝影、責任編輯/Oliver Wu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2018-05-23
瘦身攻略觀念瘦身跑步話題

跑步加上飲食控制是最熱門的健康減重方式之一,但如果你只在乎體重機上的數字增減,小心傷害身體!曾有一名美國田徑選手為了跑更快而減重,結果脛骨受傷、出現疲勞性骨折徵兆,反倒讓他錯失奧運選拔賽,更連續三年無法下場參賽。別用自以為健康的減重方式造成身體毀滅性傷害,開始減重前,先看看以下失敗案例和錯誤示範。

跑步減重千萬別犯的4種錯誤方法

失敗案例

美國田徑選手Allie Kieffer於2011年,以9:35.89的成績在美國田徑室內錦標賽3000公尺項目獲得第三。雖然Kieffer已經非常快,但她還想更快,而她常常聽別人說「想跑更快就必須減重」,這讓體脂肪只有17%的她總是陷入「每個人似乎都比我瘦」的思維裡。因此,當Kieffer在轉戰菁英賽場時,開始削減熱量和脂肪攝取。
 
減重結果Kieffer掉了10磅(約4.5公斤),並得到參加奧運田徑選拔賽的資格;然而,她同時出現了脛骨壓力反應(疲勞性骨折的徵兆),不完全因為跑步受傷,而是她每天都花數小時追蹤自己吃的食物。Kieffer表示,我每晚帶著飢餓的肚子趟在床上,節食基本上毀了我的跑步生涯,傷病使我無法參加2012年奧運選拔賽,也持續三年無法在田徑賽中發揮表現。
 
美國跑步協會2017年全國跑步調查報告顯示,新手想提升表現的方式中,減重僅次於訓練。然而節食不一定是跑步的最佳夥伴,人們總以為必須靠限制大量的卡路里來減重,但如果跑步時這樣做,只是把自己陷入蠟燭兩頭燒的困境,可能的後果還包括運動傷害、倦怠、暴飲暴食。
 
重點是,這些菁英跑者可不是唯一用跑步和節食減重的人,相信你或周遭朋友都曾用過類似方法,以下是常見錯誤觀念和建議的健康減重策略。

美國田徑選手Allie Kieffer因節食導致三年無法重回比賽 © WORDPRESS.COM

 錯誤  1 不給肌肉燃料

當你為了減重而切斷碳水化合物或不吃一餐,你並沒有給身體足夠的營養來避免肌肉損害。

健康策略:
跑步時大量燃燒儲存在肌肉中的肝醣,所以訓練後需要40-50克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肝糖儲存量,例如2-4份水果,或是燕麥或糙米等複合式碳水化合物。訓練後補充的碳水化合物與適量蛋白質不會儲存成脂肪,而是被肌肉利用、作為肌肉修補的燃料,如果你想減重,跑後別吃下雙倍的量,例如在晚餐前跑完,那麼直接吃晚餐別吃點心了。

 錯誤  2 切斷過多卡路里

假設你的身體每天需要2,000卡熱量來維持體重,但當活動量增加、練跑里程數增多,身體的熱量需求可能增至2,500卡。如果攝取的熱量低於這個水平,體重下降到某個零界點,新陳代謝將減慢以彌補身體缺乏的燃料,這也意味著你的身體進入了「飢餓模式」(又稱代謝損害)。身體一旦進入飢餓模式,就幾乎不可能減輕體重了,身體為了應急而節約熱量並將之儲存成脂肪,結果身體開始減肌肉而不是減脂肪,跟你希望的減重目標背道而馳。

健康策略:
與其大砍攝取卡路里,不如每天稍微減少250卡,這樣每周可能減去0.2至0.3公斤,即使在訓練期間也不會轉成飢餓模式,同時能確保身體有足夠燃料應付訓練。
 
為了提升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每周可增加3次20-30分鐘的重量訓練,讓身體在休息狀態時,精瘦的肌肉每磅仍可燃燒5卡熱量,就算躺著都能消耗卡路里。不過,脂肪消耗是熱量的一半,所以建議將高強度的短距離快跑也加入訓練;據一份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發現,在跑步中增加4-6次30秒衝刺的人,比定速慢跑的人多減少2倍體脂。

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每天稍微減少250卡,每周就可能減去0.2-0.3公斤

 錯誤  3 迷信流行減肥法

想減重的人往往被一些最新減肥趨勢吸引,例如無糖人造甜味劑、零脂肪食品等。然而,你的肌肉不能拿人造糖作為燃料,所以在跑步前吃下人造糖製成的食品,你會更快陷入疲勞,因為肌肉沒有得到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如果你總是喝脫脂牛奶,不只掉入「吃脂肪會變胖」的錯誤觀念,也無法得到全脂牛奶給人較長時間的飽足感;再者,好脂肪有助吸收更多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與抗氧化劑。

健康策略:
節食應著重在天然食物和份量控制,例如限制糖的攝入量,並使用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和微量酵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的天然糖類來源(如蜂蜜),取代一般精緻糖。

 錯誤  4 因減重失去跑步樂趣

為了減重,你大可以用手機app紀錄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嘗試空腹跑步,或者禁止自己吃巧克力等喜愛的食物、告訴自己「我不能吃那個」,而這些剝奪飲食自由與樂趣的方法,正是多數人節食的方式。
 
然而每個人都有體重的「設定點(set point)」,也就是體重恆定維持的範圍,一般來說在10-15磅(4.5-6.8公斤)之間,如果你減到低於這個範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透過誘發飢餓素避免體重再減輕,而通常大腦會戰勝你減重的意志力。
 
健康策略:
放棄你的「禁吃食物」名單,採用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改善睡眠品質、補充豐富能量,藉由好的睡眠與飲食提高運動動力和表現,訓練本身就能幫助減重。你的心態應該調整為無論體重、體型如何,都要出外跑步,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熱愛運動的跑者,而不是為了減重而去跑步的人。

建議使用天然糖類來源(如蜂蜜)取代一般精緻糖 ©artikel.co

事實證明,文章開頭的失敗案例Kieffer經過3年中斷後重返賽場,她總是吃得營養豐盛,且隨時聽取身體飢餓的信號,她的體重增加6磅(2.7公斤)、脛骨傷害復原,去年她以2小時29分39秒取得紐約馬拉松比賽中美國女子第二名。她表示:「如果我在飢餓時補充一些健康食物,我似乎能做得更好。而現在我也重新發現了跑步的樂趣。」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nutrinot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10K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