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1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2
外出團練? 這款耳機式對講機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和隊友保持聯繫
3
短暫的間歇訓練能燃脂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2017-05-14
話題 跑步 超馬 馬拉松 越野跑 新聞

一年一度國際性兩岸商學院的運動盛事—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即將於5月22日登場,這場極具挑戰的賽事,今年已邁入第12 屆。去年東吳大學戈11團隊攜手超越極限,穿越茫茫戈壁大漠,全員完賽順利拿下「沙克爾頓獎」的激勵鼓舞,也讓東吳商學院EMBA順利取得戈12正式參賽權。

東吳大學EMBA挑戰戈壁賽誓師大會—東吳大副校長趙維良授旗予選手。 東吳大學/提供

昨(13)日舉辦的誓師大會,由東吳大學趙維良副校長親自授旗予戈12蔡詩豐領隊,為參賽選手加油打氣。趙維良副校長期勉EMBA參賽者秉持信心毅力,堅定信念,定能超越自我克服萬難,跑出好成績。而東吳商學院EMBA不忘負起社會責任,在向前邁進的同時,持續協助漸凍病友,他們即便身處絕境,仍滿懷信心與希望,堅持到底,展現了生命的堅韌,其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最好的學習典範,誓師大會捐款予『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致力使這個社會共善與共好。

今年由3位具備戈11參賽經驗的學長姊帶領著戈12新成員遠征戈壁,其中更包含6位女性選手參與,是台灣8所參賽院校中最多女性組隊的學校,這是東吳校史上重要的一刻。戈12 誓必延續光榮傳統,用耐力、體力、意志力,貫徹「理想、行動、堅持、超越」的理念,將象徵傳承榮耀的精神,透過雙腳,一步一步踏實地接續下去。

去年率隊首次挑戰戈壁賽的戈11隊長王國強勉勵戈12團隊,「只要出發就一定會到達」,戈壁挑戰賽艱辛不易,但只要努力往前,定能順利完成;去年參賽的隊員,也是今年的隊長黃世榮說,「跑戈壁不只考驗體力,更是考驗意志力,只有今天的你,可以為未來的自己而努力」,超過半年的紮實培訓,許多隊員承受著心理的煎熬、忍著身體的疼痛,就是為了踏上玄奘之路,在戈壁上寫下屬於東吳與自己的傳奇。

東吳大學EMBA服務與成長協會捐款支持漸凍人協會。 東吳大學/提供

戈12—東吳的大漠熱情繼續燃起!

這場「玄奘之路商學院挑戰賽」,為全球華人商學院最大、最艱鉅的路跑賽,比賽地點在中國大陸的甘肅和新疆交界的戈壁,為1,300年前玄奘法師歷險路段,選手團隊須在4天3夜徒步穿越超過112公里,沿途晝夜溫差非常大,對體力、耐力與精神上是相當大的考驗,許多EMBA企業菁英皆以參加戈壁作為挑戰自我極限的主要目標。

2017年,東吳24小時國際超級馬拉松邁入第17屆,東吳商學院EMBA將延續這份堅毅傳統,跨出台灣,邁向國際,西征第十二屆戈壁挑戰賽,今年東吳10位菁英選手,將再度踏上這榮耀之路。

東吳大學EMBA挑戰戈壁賽誓師大會與會貴賓合影。 東吳大學/提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外出團練? 這款耳機式對講機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和隊友保持聯繫

2017-09-29
穿戴裝備運動配備生活跑步話題

參加過團練活動嗎?團隊集體戶外運動,尤其是團騎或跑團的活動,隊員之間常常會拉開不小的距離,此時若要即時和隊友聯繫,例如隊長臨時要改換路線,拿起手機通話顯得非常不便,也每次僅能和一個人通話,若攜帶一般對講機又顯得太過笨重,尤其對跑者來說,邊跑步邊帶一台對講機根本不太可能。日本一家新創公司BONX有鑑於此,開發了一款可同時供10人群組對談的對講機,而且更棒的是設計成耳機的形式,只要同時佩戴這款耳機,你就可以和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在群組中即時連線溝通,真是一款非常夢幻的解決方案!

團體出行騎車時,若能有個簡便的即時溝通工具,可讓隊友隨時掌握團隊狀況。 ©BONX

這家名為BONX的日本新創公司,2016年於募資網站Indiegogo推出「Bonx Grip」藍芽對講耳機,這款輕便且實現「一鍵群聊」夢幻功能的耳機,一推出便大受歡迎,並於同年9月在該站成功募得$106,375美元(約台幣323萬),除了在日本搶先上市,現在也已經銷售到全世界。

對於那些追求刺激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在運動過程中騰出一隻手找到手機或對講機並按下按鍵實在是極其不便甚至非常危險的舉動。Bonx Grip對講耳機成功解決這些群體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困擾,不僅支援全聲控群組通訊,更具備了幾乎所有戶外運動通訊所需要的功能。

受GoPro啟發 從生活經驗開發創新產品

Bonx的執行長宮坂貴大是在一次日常經驗中得到設計靈感的。當時,他負責在長野的雪山中一個非盈利組織裡教孩子們滑雪,在授課過程中,宮坂發現每次在野外召集孩子們時,都必須扯開嗓子大喊。他看到GoPro創始者Nick Woodman的故事,心中萌生“要是能讓我和學員們同步交流就好了!”這樣的想法。

於是,經營滑雪板生意起家的他在2014年回到東京時,招募來許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團隊,研發設計出了這款聲控、可穿戴的群組對講機Bonx。經過一年研發,他們先在日本國內的GREEN FUNDING募資網站募資,成功募集到超過2,500萬日圓,並向1,344位支持者配送出產品。穩定改善產品之後,他們進軍全世界並大獲成功。

藍牙+行動通訊 耳機變身群組對講機

Bonx最強大的特色在於其先進的藍芽耳機裝置和app設計。它的使用過程如下:

首先,app會自動掃描開啟藍芽的使用者,然後將他們的地理位置展示在螢幕上,這樣周圍的人就形成了一個「朋友圈」,使用者只要選擇想加入的朋友並按下Bonx耳機上的按鈕就可以與這個朋友圈的所有人溝通。

©BONX

使用時,使用者無需按任何按鍵,一切全靠「說」進行。當使用者說出指令後,帶有雙麥克風的耳機聽筒變會識別使用者聲音,將資訊透過藍牙傳送到app上。連線手機必須具備藍牙和BLE(藍牙低耗能技術)等技術,以便在硬體和app間傳送資料。最後,app將語音資訊通過行動通訊傳輸到群組裡所有人的耳機裡,完成即時通訊。

這款可穿戴對講機Bonx的輔助app支援iOS和Android,可供最多10人做即時通訊。

©Career Hack

源於日本 體現對細節的專注

Bonx Grip源於日本,產品在在體現了日本人對細節的專注與周全。配合Bonx使用的app互動介面簡潔實用,滿足了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需求。這個裝置堪稱為戶外使用者量身打造:一大一小雙按鈕設計,即使戴著手套也不成問題;簡單大方的互動頁面用於顯示使用者的位置與溝通狀況,一目瞭然。

Bonx 的最大效能優勢,就是它配備了多層風噪減弱系統。這個系統能大大降低環境與風吹噪音對通訊傳輸的困擾,確保戶外運動者即使在極端天氣裡也能暢快溝通。只有在使用者說話時,Bonx才會啟動使用資料傳輸,其他時候都處於節電和節約流量模式。Bonx的防震、防水功能也保障了它在滑雪、泥地騎車和登山健行時惡劣天候都能夠正常使用。

©BONX

想要購買BONX GRIP的話,目前還是得從日本本土商店或海外網路購買。

日本售價 ¥ 15,800:請洽 購買網站 或 實體商店
海外售價USD 135.95: 購買網站

資料來源/BONX、Career Hack、J-WAVE
責任編輯/Oliver Wu

《運動星球》徵稿,針對運動產業、訓練教學、應用資訊、健康話題等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專業人士來稿共同交流。投稿請寄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文長至少800字,圖片請標註來源,並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由編輯潤飾,標題及圖片如需修改將事先與您連絡討論。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短暫的間歇訓練能燃脂嗎?

2016-06-03
減脂馬拉松路跑跑步知識庫

短暫的間歇訓練,也能提升「運動後」的燃脂率

以熱量消耗的速率來說,間歇訓練當然快得多。只是間歇訓練過程中主要的燃料是醣類,所以燃脂率相對較低。從前一節我們已經知道「最大燃脂強度區間」不會在散步或超慢跑的低強度,也不會在百米衝刺的高強度,而是落在中強度。但坊間有許多強調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就可以減肥的書,像是「1 天4 分鐘!持續燃脂12 小時!」難道他們說錯了嗎?
 
這類書大都聚焦在同一個需求:「花很少的時間就能減很多肥(脂肪)」,而且這種短時間的運動都是高強度運動。這種說法對想要減肥的人來說,的確很有吸引力,因為把時間當作成本的話,這種減肥方式的CP 值,聽起來比很花時間的LSD 式慢跑高多了。
 
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純粹是噱頭,也是有學術根據的。根據來源是EPOC,這個字在台灣學術界的譯名是「運動後過耗氧量」。
 
運動前安靜坐在椅子上時,身體的耗氧量很低,經過幾分鐘激烈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後,再度坐回椅子上,雖然一樣是安靜坐著,但此時的身體會比訓練前需要更多的氧氣,這多出來的氧氣就是EPOC,而且更好的是,這些氧氣大都用來代謝脂肪。
 
簡單地說,就是練跑後身體的引擎還會繼續待轉一陣子,而且不是像熄火的汽車引擎,只是在散熱而已,它還會繼續動用身體裡的能量。在靜止狀態下仍持續待轉的引擎主要以脂肪為燃料,所以稱為「靜態燃脂」,而那些強調「花很少的時間做高強度間歇就能減很多肥」的書,主要就在教人怎麼練才能達到「靜態燃脂」的最大化。
 
某些體適能教練會在網路上批評像《1 天4 分鐘!持續燃脂12 小時!》、《間歇訓練:1 天6 分鐘,燃脂72 小時》這樣的書名太過聳動,感覺燃脂的CP 值更高。不可否認,這樣的書名比較吸睛,有助銷售,從生理學來解釋,這些書所下的標題並沒有錯。我們的確只要用高強度間歇練個幾分鐘就會持續燃脂12 小時,72 小時也沒有問題。因為就算不運動,身體的基礎代謝本來就會燃燒脂肪,而且訓練強度愈高,事後的EPOC 現象就會愈明顯。
 
像Tabata 或30~200 公尺的高強度短程間歇,的確可以達到兩種效應:其一,訓練過後靜止狀態下的燃脂率會比沒有訓練的人來得高;其二,若把時間當作成本,脂肪燃燒的克數當作效益。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報酬率」,會比低強度的長距離訓練來得高,意思是相較於慢跑,它所費的時間較短。只是這種訓練方式不太會改變體質,使身體裡的脂肪酵素濃度增加,所以肥肉去得快,回來也很快。

燃脂體質,要從超慢跑開始練起

這兩種減肥方式並無對錯之分,就像投資一樣:報酬率愈高,風險也愈高。高強度訓練若無有氧體能與好的肌力做基礎,很容易受傷,而且也不容易持久,因為無法享受到運動的樂趣,變成只是為了消脂而訓練,才4~6 分鐘,腦內啡都還沒分泌出來就結束了,許多運動的美好滋味是在30 分鐘以上才會顯現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高強度間歇的訓練方式只是像特效藥,若想要大幅提升燃脂率,還是要耐著性子進行低強度長跑才能根本性地改變體質。只有在乳酸閾值(強度3 區)以下練跑,才能最有效地刺激到肌肉裡的粒線體、微血管、燃脂酵素與紅肌,有刺激才會進步。
 
所以低強度LSD 式的訓練跟高強度間歇訓練5 ,兩者在燃脂上的差別主要在於時間與效應,前者主要的燃脂時間是在訓練中,後者則在訓練後;以效應來說後者就像特效藥,但復胖率很高,因為它並沒有從本質上提升燃脂酵素,原本燃脂率就不高的人,一停止不練,肥肉很快就會長回來。

熱身跑與緩和跑的重要性

圖表8 . 5 說明了運動前,身體的攝氧量很低,剛開始訓練時因為身體忽然動起來,還不習慣,所以會形成暫時性的「缺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剛開始練習時會覺得特別痛苦,過了一陣子「熱開」後,反而覺得舒服。熱身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尤其在重要比賽時,先把身體熱開,可以避開起跑前幾分鐘的「缺氧」現象。
 
我們也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運動結束後,呼吸與心跳還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恢復,就算呼吸恢復平靜,心率也降下來了,身體的攝氧量並不會立即降到訓練前的狀態。運動後這些相較安靜的基礎值所額外消耗的氧氣量,在運動科學界就稱為運動後過耗氧量(EPOC,圖表8 . 5中的綠色區塊)。

理所當然地,訓練強度愈高,時數愈長,休息愈短,EPOC 愈高。這對想減肥的人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對想要藉由規律訓練來變強的耐力運動員來說,EPOC 愈少(圖表8 . 5 中的綠色面積愈小)代表恢復愈快。恢復的速度對多日賽超馬跑者或環法自行車手來說,可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以他們要了解的重要課題是「如何減少賽後的EPOC」。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收操,對跑者來說,在練完主課表後最好不要立即休息,要再進行緩和跑。研究顯示,在高強度間歇訓練結束後進行慢跑,EPOC會比直接休息來得低,意思就是緩和跑的確會幫助恢復,使你明天還能保持一定的訓練品質。

【注】5 這裡所提的高強度間歇是指跑步200 或400 公尺,以及Tabata 這一類的間歇訓練,並不是指肌力訓練。這一類高強度間歇因為沒負重所以不太容易增加肌肉量。但如果是進行會形成肌肥大的肌力訓練,因為肌肉量變多了,燃脂率也會跟著提高。這就像提高燃脂率的兩個門派,一個是LSD 派,另一個則是肌肉派,雖然門派的進路不同,但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徐國峰、莊茗傑新書《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當你深刻認識、掌握自己的身體密碼,便能更安全地打造更強的自己。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