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1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2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3
10K 跑進 50 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10K 跑進 50 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東吳EMBA再戰戈壁挑戰賽 延續光榮傳統寫大漠傳奇

2017-05-14
話題 跑步 超馬 馬拉松 越野跑 新聞

一年一度國際性兩岸商學院的運動盛事—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即將於5月22日登場,這場極具挑戰的賽事,今年已邁入第12 屆。去年東吳大學戈11團隊攜手超越極限,穿越茫茫戈壁大漠,全員完賽順利拿下「沙克爾頓獎」的激勵鼓舞,也讓東吳商學院EMBA順利取得戈12正式參賽權。

東吳大學EMBA挑戰戈壁賽誓師大會—東吳大副校長趙維良授旗予選手。 東吳大學/提供

昨(13)日舉辦的誓師大會,由東吳大學趙維良副校長親自授旗予戈12蔡詩豐領隊,為參賽選手加油打氣。趙維良副校長期勉EMBA參賽者秉持信心毅力,堅定信念,定能超越自我克服萬難,跑出好成績。而東吳商學院EMBA不忘負起社會責任,在向前邁進的同時,持續協助漸凍病友,他們即便身處絕境,仍滿懷信心與希望,堅持到底,展現了生命的堅韌,其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最好的學習典範,誓師大會捐款予『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致力使這個社會共善與共好。

今年由3位具備戈11參賽經驗的學長姊帶領著戈12新成員遠征戈壁,其中更包含6位女性選手參與,是台灣8所參賽院校中最多女性組隊的學校,這是東吳校史上重要的一刻。戈12 誓必延續光榮傳統,用耐力、體力、意志力,貫徹「理想、行動、堅持、超越」的理念,將象徵傳承榮耀的精神,透過雙腳,一步一步踏實地接續下去。

去年率隊首次挑戰戈壁賽的戈11隊長王國強勉勵戈12團隊,「只要出發就一定會到達」,戈壁挑戰賽艱辛不易,但只要努力往前,定能順利完成;去年參賽的隊員,也是今年的隊長黃世榮說,「跑戈壁不只考驗體力,更是考驗意志力,只有今天的你,可以為未來的自己而努力」,超過半年的紮實培訓,許多隊員承受著心理的煎熬、忍著身體的疼痛,就是為了踏上玄奘之路,在戈壁上寫下屬於東吳與自己的傳奇。

東吳大學EMBA服務與成長協會捐款支持漸凍人協會。 東吳大學/提供

戈12—東吳的大漠熱情繼續燃起!

這場「玄奘之路商學院挑戰賽」,為全球華人商學院最大、最艱鉅的路跑賽,比賽地點在中國大陸的甘肅和新疆交界的戈壁,為1,300年前玄奘法師歷險路段,選手團隊須在4天3夜徒步穿越超過112公里,沿途晝夜溫差非常大,對體力、耐力與精神上是相當大的考驗,許多EMBA企業菁英皆以參加戈壁作為挑戰自我極限的主要目標。

2017年,東吳24小時國際超級馬拉松邁入第17屆,東吳商學院EMBA將延續這份堅毅傳統,跨出台灣,邁向國際,西征第十二屆戈壁挑戰賽,今年東吳10位菁英選手,將再度踏上這榮耀之路。

東吳大學EMBA挑戰戈壁賽誓師大會與會貴賓合影。 東吳大學/提供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2022-05-13
運動部落知識趣味馬拉松跑步

在各大國際馬拉松賽事中,時常見到率先越過終點線的跑者大多為非裔選手,特別是來自肯亞、伊索比亞的跑者們。過去至今,有許多研究從各種面向探討非裔跑者與傑出運動表現的關聯性,試圖從中找出關鍵的影響因素。本文整理研究指出,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普遍較高,搭配良好的跑步技術如虎添翼,使他們跑步時步幅較大、步頻較低,也降低能量消耗,這可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2021 年國外的學者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招募了 4 個組別的跑者,分別為菁英和業餘非裔的馬拉松跑者與菁英和業餘亞裔的馬拉松跑者,各組皆為 5 人;菁英跑者的條件為全馬完賽成績 3 小時內,業餘跑者的條件則是無馬拉松經驗,且在過去一年無規律進行跑步訓練者,本次實驗分別比較地緣以及訓練經驗多寡對於跑步生物力學參數的影響。首先受試者會先進行 10 分鐘的熱身,接著會以每小時 12 公里(5 分速)的速度在測力跑步機上進行 3 分鐘的跑步測試,同時也會利用 3D 動作分析系統蒐集相關的實驗數據。

菁英跑者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較大

由下方的結果顯示(A圖),因菁英跑者與業餘跑者相比有更優異的肌力水準,所以菁英跑者能夠產生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換句話說,在同樣的一步當中,菁英跑者的身體能夠產生更多的力量進行推進,也因此菁英跑者有較大的身體質量中心 (Center of mass, CoM) 位移量;再者,雖然兩族群的跑者們觸地時間差異不大,但菁英跑者在跑步時的騰空時間較長,這也間接說明了菁英跑者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

延伸閱讀:跑步經濟性 - 跑步效率高低是這樣測出來的

跑步時的力學能轉換
跑步時的力學能轉換:A圖為菁英與業餘跑者比較;B圖為非裔跑者與亞裔跑者比較。縱軸為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橫軸為CoM的垂直向位移,虛線為平均下肢剛性,* 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資料來源:Gait & Posture, 84, 209-214)

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較亞裔跑者高

由上方的結果顯示(B圖),非裔跑者比亞洲跑者有較大的下肢剛性(綠色虛線斜率較大),而下肢剛性越高,表示越能夠把在跑步時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出來。有趣的是,儘管非裔跑者有較高的下肢剛性,卻沒有造成較高的垂直負荷率,學者推論可能的原因為他們的著地角度較小,較傾向中前足落地為主(下圖),此外,學者也發現非裔跑者有較小的 CoM 位移量,因此綜合以上各因素,使得非裔跑者有較低的能量損耗。至於為何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較高,這部分尚未有明確的解釋,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釐清。

各族群著地角度比較
各族群著地角度比較,著地角度是依照腳跟與第一蹠骨連線和地面的水平夾角計算 (資料來源: Gait & Posture, 84, 209-214)

總體來說,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普遍較亞裔選手高之外,他們的優異表現也來自於良好的跑步技術,這樣如虎添翼的優勢,使得他們在運動時的步幅較大、步頻較低,因而降低了運動時的能量消耗。

因此,跑者們可以透過適當的訓練提升自身力量的輸出功率,延長跑步時的騰空時間,讓自己的每一步更有效率且更有力量,迎接更精湛的表現。

參考文獻:
Zhang, J. H., Chan, Z. Y., Lau, F. O., Huang, M., Wang, A. C., Wang, S., ... & Cheung, R. T. (2021). How do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 runner affect running biomechanics? Gait & Posture, 84, 209-214.

撰文/楊珮渝、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為什麼馬拉松都是非洲跑者的天下

延伸閱讀:
只要40分鐘! 衣索比亞冠軍運動員一週的跑步訓練課表
衣索比亞長跑冠軍都在用的跑山訓練秘訣-之字攻頂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K 跑進 50 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2021-09-08
跑步動學堂跑10K跑步訓練

10 公里是從5K新手跑者踏入半馬進階跑者的第一步,以一般跑者平均來說,如果身體健康且週跑量 24-50 公里,可在 50-70 分鐘內完成 10K,而更進階的跑者通常在 43-50 分鐘內完成。如果你也想往更進階的目標前進,從 10 公里跑進 50 分鐘,也就是用 5:00 的配速跑 10K 開始吧!

10K 平均跑步時間詳見:跑10K要花多久? 依照年齡、性別看平均成績

10K 跑進 50 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10K 跑進 50 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開啟這項訓練計畫之前,建議你的能力已可用 5:00 目標配速跑至少 1 公里,如果還沒完全到位,請以 55 分鐘跑 10K 的訓練計畫為主,等能夠以這樣的速度跑 1 公里時再開啟此計畫。

10K跑進50分訓練計畫
10K跑進50分訓練計畫

課表說明

輕鬆跑:配速不快於 5:35-5:54。
長跑:緩慢而穩定地跑,時間在 75 分鐘內。 

節奏跑:喘但可以持續以此速度跑步,時間總長約 30 分鐘,中間 4.8 km 目標配速 5:16,前後各加 1.6 km 做熱身與緩和。
800m 反覆跑:每 800m 4:00,相當於配速 5:00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1km 間歇:配速 5:00 ∕ 組間慢跑恢復 90 秒。
2km 間歇:配速 5:00 ∕ 組間慢跑恢復 2 分鐘。
5km 配速跑:當作測 5000 比賽盡力跑,嘗試將 25:00 以內為目標。

雖然計畫的訓練期為 3 週加 1 週恢復時間,但可以循環使用此計畫數週,直到你覺得已經為 10K 挑戰準備好了。在每個週期結束時,你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重複或調整計畫。

如果嘗試幾個循環後想增加難度,可以漸次增加上一段節奏跑、反覆跑、間歇跑與 5km 配速跑等突破性訓練的次數。例如,第一週反覆跑是 3 x 2km,第五週反覆跑改為 4 x 2km,第八週則為 5 x 2km,只要做到這個階段即可,不用將距離拉到 10K 以上。另一種增加難度的方法則是稍微把配速加快。

增加訓練難度的另一種方法是把配速加快
增加訓練難度的另一種方法是把配速加快

建議在執行此計畫 3 個月之後,空出 1-2 週做減量訓練,讓身體有時間從跑步的影響中恢復。此期間可花較多時間做交叉訓練,並搭配輕鬆跑以保持雙腿的跑感。

想讓跑步成績進步,切記訓練是累積的!無論吃任何課表並獲得想要的結果,最需要的是時間和精神的累積。

資料來源/runningfastr
責任編輯/Dama

【延伸閱讀】
世界冠軍鐵人獨家制定﹕10K跑進40分鐘的訓練計畫

10K破45分鐘的跑步訓練計畫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