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運動抗老新佐證 美研究:每天慢跑30分鐘可延壽9年
1
運動抗老新佐證 美研究:每天慢跑30分鐘可延壽9年
2
仰睡、側睡起床都痠痛?專家:身體發炎怎麼睡都不適
3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抗老新佐證 美研究:每天慢跑30分鐘可延壽9年

2017-05-25
話題 跑步 保健 新知 新聞 有氧運動 高齡

耐力運動可以延長壽命有新的研究來佐證了!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運動不只能讓人維持良好體態,還有機會延緩細胞老化,讓人更加年輕。此研究表明,維持每週五天、每天跑30分鐘的高度活躍運動模式就可以讓你延壽9年。

保持規律跑步習慣有助延長壽命。 ©npr.org

根據《預防醫學 (Preventive Medicine)》雜誌日前刊登美國楊百翰大學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塔克博士 (Larry A. Tucker) 所主持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運動有機會延緩細胞老化,從而讓人維持年輕體態。研究中,塔克博士分析1999-2002年所進行的一項「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5,823位成人受試者的數據;他同時檢視分析了受試者細胞內染色體端粒 (Telomeres) 長度資料與其運動習慣的關係。

端粒就像一個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為一連串重複的DNA-蛋白質複合體,能夠維持染色體的完整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而端粒的長度亦被科學家認為是評估人類生物年齡 (Biological Age) 的重要指標。

塔克博士分析該調查報告後發現,與經常久坐不動的受試族群相比,具有高度活躍運動習慣的受試族群(每週有5天從事運動,其中女性每天跑步30分鐘、男性每天跑步40分鐘),平均端粒長度較長,約相當於生物年齡年輕了9年。

隨著我們年齡增長,細胞中的端粒會越變越短,當端粒變得太短,它就會無法保護染色體,因而導致細胞凋亡。不良、靜態的生活習慣會引起「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讓身體無法抵消由自由基引起的細胞損傷,這也是造成端粒變短的原因之一。

塔克博士所主導的研究分析發現,傾向於靜態生活模式者,其端粒所反映出的生物年齡比高度活躍的人要短少9年,而有中強度運動習慣者則少了7年。

塔克教授說,他非常訝異地發現,久坐受試者和中等活躍人群之間的端粒長度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為了防止細胞衰老,你必須保持高度活躍的生活模式。

 
 
“如果你想看到減緩生物衰老的真正差異,若只是做一點運動並不會有所幫助,你必須定期有高強度的運動習慣才行。

我們知道,規律的運動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和延長生命,現在我們知道這一好處的一部分因素可能是來自於端粒的維護與保養。”
──拉瑞·塔克教授

延伸閱讀
 1  運動對抗老有幫助嗎?關鍵在「端粒」
 2  跑步一小時,能延長壽命七小時?美國專家這麼說...
 3  高強度間歇訓練 有助逆轉細胞老化
 4  運動不只讓你更年輕,還會更聰明!

知識便利貼|端粒 Telomere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能夠維持染色體的完整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 細胞分裂一次,由於DNA複製時的方向必須從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復制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啟動凋亡機制,即細胞走向凋亡。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知道精、卵細胞的端粒比成年體細胞的都長許多,但卻不會隨著分裂次數增加而縮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端粒因為可以控制細胞分裂週期,和細胞老化有明顯關係,因而有「細胞的生命時鐘」之稱。

知識便利貼|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為機體活性氧成分與抗氧化系統之間平衡失調引起的一系列適應性的反應。干擾細胞正常的氧化還原狀態,會製造出過氧化物與自由基導致毒性作用,因此損害細胞的蛋白質、脂質和DNA。源自氧化代謝的氧化壓力,會導致基底損害以及DNA鏈斷裂。
發生在人類的氧化壓力,被認為是造成亞斯伯格症候群、自閉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動脈粥狀硬化、心臟衰竭及癌症等的成因。然而,活性氧也有它的益處,免疫系統可利用活性氧攻擊並殺死病原。短期的氧化壓力在防止老化上,也提供了重要的步驟,稱做毒物興奮效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知識便利貼|自由基 Free Radicals
自由基就是「帶有一個單獨不成對的電子的原子、分子、或離子」,它們可能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產生,例如粒腺體,它是細胞內產生能量(進行氧化作用)的主要位置,因為是進行氧化作用的地方,因此也是產生自由基(過氧化物)的主要地點。

這些較活潑、帶有不成對電子的自由基性質不穩定,具有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使自己原本不成對的電子變得成對(較穩定)的特性。而被搶走電子的物質也可能變得不穩定,可能再去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於是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這些被搶奪的物質遭到破壞。人體的老化和疾病,極可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尤其是近年來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的癌症,其罪魁禍首便是自由基。

不過,人體也具備了修復的功能,以復原被破壞的組織結構,同時也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系統,以對抗和預防自由基的危害。
(資料來源:馬偕紀念醫院 趙強營養師)

資訊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仰睡、側睡起床都痠痛?專家:身體發炎怎麼睡都不適

2019-07-01
睡眠生活觀念保健話題

是否時常睡覺起來都還是覺得全身痠痛疲勞?一點都沒有消除的感覺。有人會開始調整自己的睡姿,或是換上新的床墊與枕頭,以及開始改變睡姿,像是從仰睡、側睡改成趴睡,但沒有一個姿勢是舒服的。如果長時間下來都是這樣,代表你身體其實在發炎。

仰睡、側睡起床都痠痛?專家:身體發炎怎麼睡都不適 ©sleep.org

睡覺姿勢不良常被歸類成身體痠痛的主要原因,根據專家表示:「如果仔細觀察,睡起來會抱怨痠痛的,往往是有一定年紀、或是上班需要久坐維持姿勢的人。正常人不會因為睡眠造成身體的傷害,反而是身體本身已經有傷害,導致睡得不安穩。」

身體發炎導致睡起來身體痠痛 ©healthline.com

其實在我們睡覺時,都翻了很多次身

人體每個晚上大約會翻身20~40次,讓身體不會因為維持同一個姿勢,導致某些部位的壓力特別重而產生壓傷(bedsores)。像是仰睡可能讓突出的肩胛骨壓力過大,結果起來的時候肩膀疼痛,所以身體會自然的翻身,分散掉體重帶來的壓力。

©healthline.com

身體越睡越痛到底是什麼原因?

時常聽見「越睡越痛」的情況,但通常解決方式都是換新枕頭或是新床墊,如果有這種情況發生,如果是年輕人可能是罹患「肌筋膜痛症候群」,而超過四十歲的中年人,則可能是因為「五十肩」所導致。也就是說,越睡越痛,並不是睡覺出了問題,而是身體本身就在發炎中,所以透過睡眠修補也不會補好,才會讓人誤以為痠痛是睡出來的。當罹患肌筋膜痛症候群時,會起來不僅會痠痛,有時會伴隨自律神經興奮的現象。造成的原因主要為長期姿勢不良、外傷、睡眠品質不佳所導致。

©medicalnewstoday.com

如何改善症狀提升睡眠品質?

「肌筋膜痛症候群」是身體的肌筋膜失去平衡時會出現過度收縮、抽筋與疼痛的狀況,而肌筋膜是一種乳白偏透明的結締組織,像是保鮮膜一樣包住全身,所以跟日常生活的活動比較有關,如果真的要避免,建議可以定期做一先伸展,像是瑜伽,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即便是工作,也可以從坐姿改成站姿,或是起來走一走讓身體多活動。至於是罹患五十肩,只要去復健、開刀,或是選肩關節囊擴張術,把沾黏的的地方分開,術後再進行肌力強化來避免肌肉萎縮。但重點是要發現自己是五十肩,所以如果長期因為睡覺時壓到肩膀而痛醒,就要注意、趕快去復健科檢查,以免時間拖得越長,不只復健很痛,恢復時間也會拖很長。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2016-10-18
運動心理路跑故事馬拉松跑步人物誌

身為前海軍,陳瑞龍原本就擁有強健的體魄。2008年,他在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同學的邀約下,參加了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半馬項目。他說,那時看到主辦單位發的路線圖後,湧出了不甘心的感覺,他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跑全馬才對。於是,不服輸的他在兩個月後報名參加了全馬賽。

陳瑞龍說,在跑全馬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痛苦。跑得累到用走的,但又怕被關門,只好使勁再度起跑,在起跑的那一瞬間全身痠痛又不聽使喚,就像七、八十歲的老頭似的。然而,跑到終點、領到獎牌後所感受到的快樂,讓他上癮了。他表示,這是藉由身體上的痛苦,得到心靈上的富足;經過努力付出後所得到的收獲,比平白無故得到的禮物,更令人感到快樂。

超馬勇者陳瑞龍

愛上跑步 雙腳就是交通工具

自從愛上跑步後,陳瑞龍就把雙腳當成交通工具。之前,他在基隆任職,而家在五股,休假時,他便沿台2線從基隆經淡水到五股,花9至12小時跑70公里的路程回家。有時,他也會晚上從基隆出發,沿台2線跑到礁溪,約莫在天亮時抵達,在那裡泡完溫泉後,再坐車返回。他還曾兩度從基隆花了三天的時間跑步到台中。

陳瑞龍認為,跑步時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耐得住痛苦和孤獨,並享受其中;還必須要沉穩,按自己的節奏前進,若一直想要超越旁人或情緒起伏不定,都很難成為成功的跑者。而他在艦艇上待十多年的經驗,已讓他擁有熬得住寂寞、刻苦耐勞的特質了。

為了夢想 努力去實踐

為了把時間留給自己,陳瑞龍在2014年9月退伍,並決定在這幾年內持續跑步,希望能跑得更遠、更長,但沒有任何設限。他說,這是給自己一個夢想,並花時間努力去實踐。

2015年8月,陳瑞龍完成了長達43天的第1屆2800公里環法超級馬拉松,為全球僅有的12位完賽者之一。在跑步的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身心上的痛苦,但他說:「還沒有痛苦到跑不動。」想要完成比賽的強烈欲望勝過了痛苦,讓他堅持到最後。

陳瑞龍說,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跑步是件很單純、很簡單的事,但只要享受過程中的痛苦和快樂,都會是生命的養分。跑步也可以被賦予意義,像是對超馬運動來說,當自己達成某個目標後,就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因為他人一旦看到成功的案例,就會想要挑戰;對社會來說,也可以藉由跑步來展現意志力,給其他人一些啟發和正面影響,算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例如,他參加2014年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時,認識了一位負責翻圈數牌的學生,那位學生看到他這麼努力,也決定參加東吳大學的百人單車環島壯遊活動,後來還決定報考研究所,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3月11日,陳瑞龍更從廈門跑到北京,開啟了一場《2300公里超馬追夢之旅》:從金門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福建廈門島出發,經江西瑞金、景德鎮、安徽合肥、江蘇徐州、山東沛縣、德州、河北霸州,穿越武夷山、越渡長江、跑越黃淮平原,歷經38天全程約2300公里,最終於4月17日抵達北京天安門廣場,著實令人佩服。他說:「(這場挑戰)對我而言不只是跑步,更是堅韌的生命旅行(strong mind trip),以及與同行好友相互扶持鼓勵的深刻情誼,完成後所帶給我的並沒有任何的歡愉與喜悅,留下來的反而是一種失去奮鬥目標的失落感,與過程中種種筋肉無盡痛苦深刻的記憶。多年後它將會是令我最懷念的部分,也是深入人生的記憶。」

跑步是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

此外,跑步對陳瑞龍來說,也是充實內心的方法。他說,藉由閱讀或是行萬里路,都可以充實內心,而他選擇行萬里路,用雙眼和身體去遊歷四方。在他還沒愛上跑步之前,就經常騎腳踏車去逛菜市場,看小販們認真生活的模樣。而現在,他跑在大街小巷上,只要看到有趣的人事物就會停下來,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生命的旅行。

像是在台2線上,草里公車站附近的柑仔店,是他固定會買飲料補給的地方,通常他也會順便坐幾分鐘,跟店老闆阿嬤聊天,有一次剛好遇到節日,阿嬤就請他吃草粿和棗子。他也曾在淡水附近,看到一名國中男孩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木星,他停下來跟男孩攀談,還進到男孩家經營的檳榔攤,看到掛滿牆壁的各種昆蟲及螃蟹標本,讓人驚豔。還有一次,他在金山遇到一名來台灣騎單車的美國男子,兩人在便利商店前喝啤酒聊天後,便各自離開;沒想到,兩人又在淡水捷運站相遇,他便邀請男子到海產店用餐。他說,這種不必勾心鬥角的淳樸純真感情,實在令人著迷。

陳瑞龍表示,只要拋開束縛去冒險,就有無限可能;沒有什麼東西是丟不掉的,有捨就有得。他希望以自己的例子,激勵大家勇於追求夢想。

撰文/洪禎璐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