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摩根林毓桓:跑得越遠,視角越廣
1
摩根林毓桓:跑得越遠,視角越廣
2
跑步對健康的好處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3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摩根林毓桓:跑得越遠,視角越廣

2017-06-06
人物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越野跑

環台三日賽、陽明山超馬越野賽、橫越台灣246公里,對很多跑者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若想參加並成功完賽,所花費的時間與體力更不可想像。

在超馬領域相當有名的摩根林毓桓,以上的這些賽事,皆有過他的足跡,他與各位一樣,有家庭、工作,但卻一步步地完成每次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樣的堅持讓他跑步19年後,依然想要跑下去呢?

摩根林毓桓

從團練跑友身上,找到對跑步的愛

摩根本身並非運動員出身,20歲的他與許多年輕人一樣,有著一份環島夢,因此從單車開始踏進運動領域,讓它帶領摩根進入運動的世界。環島後,眼看離當兵的日子也不遠了,那時期的阿兵哥,每個人都須通過5000公尺的跑步測驗,為了要通過體能測驗,摩根便在進入新訓中心前開始去操場練習跑步,從當兵前跑到退伍,從操場跑到馬路,就這樣越跑越遠,跑步在他心中沒了盡頭。
 
2005年是他人生第一場初馬,但由於沒有練習紮實,因而到後半段,幾乎走到終點。直到2008年,喜愛撰寫文章的摩根,因看見NIKE舉辦線上鞋測徵文活動,勇於報名而入選,也因著那次入選,他認識了更多跑友,大家不只相識,更創造了共同的目標,一起為每一場馬拉松練習。

從與跑友們一起團練、討論鞋測文,相互的經驗交流、訓練方式之中,摩根的視野越來越廣,那時,他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對於馬拉松的熱衷程度,真正愛上跑步。緊接他也開始累積馬數,曾有一年參加10幾場馬拉松的紀錄,也因為跑量增加,速度不斷提升,進而開始接觸超馬。

用超馬達成跑旅的念想 學習穩定心態

平時摩根若練習超馬,平均每日的練習量都會超過4、50公里,住在宜蘭的他,經常從羅東出發,跑到頭城才肯罷休。即便沒有練習超馬,每日至少也跑13公里左右,假日則會拉長練習、排團練,2、30公里對他來說都只是小CASE。他認為自己非常適合長距離訓練,因為超馬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以一個穩定的速度跑下去,同時也較容易達成他跑旅的念想。
 
過去曾以單車的方式環島,現在的他則喜歡以旅行的方式跑步,他之所以喜愛超馬是因為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以跑步看風景的方式,慢慢把距離拉長。摩根心中一直有個計劃是:「跑步分段環島」,目前執行了四分之一,後續陸續參加超馬當作累積,目前他參加過環台三日賽、橫越台灣環台賽,從池上跑到屏東,從屏東跑到墾丁,南部的部分藉由參加以上賽事慢慢累積,跑遍全台灣。

林毓桓與關家良一跑環台三日賽中

環台三日賽是摩根的代表作,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場超馬賽。在那場比賽中,摩根與他偶像,日本超馬選手關家良一一起跑了三天,拿到總一的好成績。但會令他印象深刻不只是因為與偶像一起跑,摩根表示:「當時雖然是比賽,但與他在一起卻像在團練一樣,透過關家良一專業的配速加上舒服的速度,全程6分速的180公里,讓我輕鬆拿到總一。」
 
從關家良一身上,摩根學到不僅是速度的調配,還有穩定、放鬆的心態,這份感覺已經遠遠超過競爭的志向,更多是走進心靈層面。

專注克服障礙,越跑視角越廣

越來越跑出心得之後,摩根便開始接觸赤足跑的領域,因讀了《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加上受到數學老師謝天任的影響,謝天任在南橫100公里賽事,與400名穿鞋的超馬好手同場較勁,跑出第36名的佳績,因此又被稱為「赤腳仙」,摩根將他當作赤足的偶像,開始加入赤足行列。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赤腳在路上跑,該怎麼克服地上未知的小雜石呢?剛開始練習時,即使已有多年跑步經驗的他依然不習慣,經常踩到不明物體或是被石頭刺到瘀青等狀況發生,但摩根卻仍然堅持每天10幾公里的練習,讓自己的身體慢慢適應,每當練習時,他總是專注地看著地上,經過半年之後,他不僅完全習慣赤足的感覺,並戒掉看地上的習慣,他說:「每天跑,慢慢你會發現,越跑視角越廣,反而比過去更專注。」這就如同人生,開始對於不熟悉的東西只會專注在某一個點,久而久之的經驗累積後,便會發現,站的越遠,視野越廣。

越野地形變化多 跑越長越有趣

經歷了超馬、赤足跑幾年,本身是荒野解說員,也對自然相當有興趣的摩根,2014年開始跑向山徑,接觸越野跑。摩根認為:越野的場域比起公路又增添了一番趣味,地形變化多,心靈放鬆的程度也不同。
 
本身有超馬底子的他,也容易越跑越長。一開始參加越野比賽,便選擇動感亞洲50公里的越野賽,是耐力型選手的他,對於距離與時間的拉長,成績相對更有幫助。而後越跑越長,越冒險越入迷,去年,他甚至參加了3場超過100公里的越野賽。

不過,舒服是摩根的跑步理念,問起他是否也嘗試在越野跑中赤足,他說道:「在越野中沒辦法赤足,由於越野路段不比平順的馬路,途中有太多看不到未知的植物或生物,所以若有一雙可以保護腳的鞋子,才能回到舒服的狀態。」

興趣的意義並非加壓,而是放鬆

從馬拉松、超馬、赤足跑到越野跑,這19年的跑步生涯,摩根從沒想放棄過,覺得自己一直在成長、轉換,在這麼多的項目中他認為:「每個項目練習的東西都不同,都有值得研究之處。」所以每當專注在其中一個項目的時候,他也總能從一而終,不三心二意,這也是為什麼摩根一直在成績表現上可以如此穩定的原因了。人生總有許多轉彎處,當遇到困難之時,就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才能真正調適自己。
 
同時他也認為自己是一位享受型選手,而非競賽。跑步對他來說是放鬆的方式,容易找到心靈平靜,當你自己將自己定位成競賽型選手的時候,不僅身體勞累,心理壓力更大,因此遇到的瓶頸會更多,反而增加放棄的理由,更容易失去原有的熱誠,所以享受的過程才是保持的最佳方式。

世上沒有無傷的運動員,而長期練習長距離的摩根大哥,受傷的頻率卻少之又少,只有真正的放鬆,以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增加訓練量,讓身體逐步的適應強度,才能真正避免受傷。

訓練配合肌力加上朋友的激勵,助己達成目標

無論是超馬或是越野跑,若想開始接觸的跑友,摩根也建議想要越野跑先從培養自己的體力和耐力開始,最好的場域是戶外越野,若沒有,可先從住家附近的公園開始,利用坡度的變化或階梯訓練,增加肌肉和核心的強度,這樣更容易享受其過程。
 
超馬則強烈建議從跟朋友團練開始,增加跑步的頻率,過程中盡量選擇想去的路線,因為有朋友的陪伴時間會較快過去,不會因為距離長了、身體累了而放棄。或者以跑步旅行的方式前往,自己設定路線,以火車站、捷運站當作起點,或設計成環狀的路線,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像伏地挺身、棒式、側棒式、深蹲這些基礎的徒手訓練,也可加入訓練菜單之中,只要動作正確,即可以讓自己更順利完成目標。

不只國內,摩根也參加過許多國外的經典賽事;像香港100越野賽、菲律賓H1初百英里越野賽、日本UTMF環富士山超級越野跑和今年年初剛結束的美國越野超馬H.U.R.T 100 MILE,這些有趣又令人難忘的賽事,讓摩根只想更想跑下去。接下來,他也計畫參加歐洲UTMB的越野賽事以及斯巴達馬拉松。

摩根說:「跑步就是開心享受當下。」雖然多少跟年齡有關,但這個關聯是心境的改變,他也表示:即便未來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跑得快,他仍不會放棄跑步,並持續用跑步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壯遊人生。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2020-03-16
有氧運動保健跑步知識庫核心肌群運動生理觀念下半身肌群

大家都了解跑步對健康有益,但你知道跑步到底有多少好處嗎?我們整理了11項跑步對健康的驚人好處,如果你還沒習慣跑步,可以考慮投入這項CP值超高的運動;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跑者,繼續保持!並把這篇文當作推坑別人跑步時的說辭。

跑步對健康的好處
有氧運動之王! 跑步對健康的11項驚人好處

1. 對心臟功能好

發表於JACC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有持久而規律跑步習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從沒有跑步習慣者的一半。而近期一項發表於BMJ的研究更發現,每週只要低於50分鐘(也就是每天5-10分鐘)的任何形式跑步,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大幅降低30%。

2. 跑者的愉悅感

Runner’s High是真實存在的!當你跑步時,大腦會分泌出兩大讓人感覺愉悅無比的化學物質:腦內啡(Endorphins)和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前者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緩解疼痛感與壓力、帶來愉悅感的「幸福化學元素」;而後者你沒有看錯!在化學上,內源性大麻素跟大麻沒什麼不同,它與吸食大麻的感受類似,它除了能降低焦慮和疼痛敏感度,也帶給跑者快感。

3. 消耗熱量有助燃脂

許多人利用跑步減肥,以60公斤的人在平地慢跑30分鐘來算,可消耗246大卡熱量(此數值因每個人身體狀況及基礎代謝率不同、環境中地形坡度和風向而各異)。雖然跑步並不是消耗熱量最高的運動,但相較於其他低強度運動,跑步更能增進「後燃效應」,讓身體在停止運動後還繼續消耗氧氣、熱量來燃脂;況且它的投入門檻最低、方便性高,成為許多人運動減肥的首選。

跑步瘦身的更多好處請見《4個理由告訴你 為什麼跑步是瘦身最佳選擇》

跑步燃脂
相較於其他低強度運動,跑步更能增進「後燃效應」

4. 對骨骼關節好

別再說跑步傷膝蓋了!一項針對10萬名跑者與步行者的研究發現,跑步並不會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即使是常規地跑全程馬拉松的人也不會。更進一步,研究顯示跑者患有膝蓋關節炎的可能性是步行者的一半。研究結果令人驚訝,事實上,當跑者在正確的姿勢下每一次著地,都是對骨骼和軟骨施加壓力,讓它們更強而有力地回彈;反而步行、飛輪有氧、游泳等運動並沒有跑步帶來的骨骼益處。

5. 訓練人體最大肌群

腿部肌群是人體最大的肌肉組織群,不只能幫助走動,更可以幫助人體的血液循環、保護膝蓋與瘦身,正因如此,大腿肌可說是你的第二個心臟。而跑步對大腿內側和外側、臀大肌、股四頭肌、大腿後肌(膕旁肌)和小腿後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都能訓練到。

腿部肌力的更多好處請見《大腿肌是你的第二個心臟》

跑步使用臀部及腿部肌群
跑步使用到許多臀部及腿部肌群

6. 對核心肌群有益

跑步不只對腿部肌肉有幫助,如果姿勢與出力點正確,跑步還能雕塑核心肌群。無論你想挑戰六塊肌、腹直肌、還有更深層的核心肌肉,包括腹斜肌、豎脊肌、腹橫肌,跑步都可以幫助到,並促使這些深層肌肉穩定脊椎。

7. 讓專注力集中

許多跑者會發現,獨跑時能讓他專注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主因從忙碌壓力大的工作環境中抽離,以跑步暫時休息一下,可幫助恢復精神和洞察力。而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冥想可以增加大腦負責對資訊深入處理的「灰質」數量、改善注意力,並對抗憂鬱和焦慮情緒。

8. 增強記憶力

有研究顯示,定期進行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可增加「灰質」數量、以及大腦負責掌管記憶及空間定位的「海馬迴」體積,進一步鍛鍊控制語言的大腦區域。也就是說,如果你常跑步,也許能更快地找出你想表達的詞彙、減少「話在嘴邊卻忘記」的初老現象。

有氧運動與初老現象的研究詳情請見《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提高記字詞能力 避免「舌尖現象」》

9. 隨心暢跑、幫助放空

跑步時可以思考,更可以放空。專家指出,跑步時的學習曲線不會像其他身體活動那麼多,例如舞蹈團課、重量訓練、CrossFit或是瑜伽。另一方面,跑步不像游泳那麼依賴環境,是個再自然不過的運動,所以你再跑步前也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開始進行,是一項「說走就走」的運動。

10. 促進社會參與

路跑、越野跑風行,跑步圈可說是一個強大的社群。現在各地區都有不同特色的跑團,不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跑友,良好的氛圍更能讓你備感溫馨,同時得到身心上的支持,對跑者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

跑團
跑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跑友,得到身心上的支持

11. 短時間就能延年益壽

承第一項好處所提及的研究,你不用跑全馬、半馬才能讓自己多活幾歲。事實上,每週只要跑不到50分鐘(即每天5-10分鐘,相當於每週跑5公里),就能降低27%總體死亡風險;並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所有類型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23%。而大家都知道,盤據國人死亡人數前兩大頭號殺手正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資料來源/SHAP.COM、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2018-07-02
觀念書摘跑步知識庫

日本傳奇性田徑總教練原晉將原本連出賽資格都沒有的青山學院大學田徑隊,訓練成在箱根驛傳(日本著名長距離接力賽跑)四連霸的強隊。是什麼管理方式讓他締造奇蹟﹖在原晉的著作《變強,沒有終點!》中,他透漏自己將職場的企業管理運用在田徑隊上的成功術,並將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集結成書,以下擷取3個心法,讓你一探這位神級管理者,如何引導一個B級田徑隊走向勝利之路。

讓田徑弱隊變四連霸強隊! 日本傳奇性總教練的運動場╱職場成功術

 心法  1 放手前,請先手把手帶領一次

「教練式指導」(Coaching)一詞是組織培育人才的一種方式,特徵是重視人才的自主能力。不過,我認為已發展成熟的組織才適用這種指導方式;在打造強大組織的初期階段採用教練式指導也不會有成效,因為尚未成熟的組織,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採取行動才能達到目標。
 
想要打造強大的組織,剛開始必須先經歷教育階段,具體學習實現目標需要哪些事項、自己應該怎麼做。讓一群不懂的人自行運作,有可能會使他們在無所適從的情況下走錯路,就像要求不會彈鋼琴的人「用你的想法詮釋這首曲子」。
 
剛接任總教練時,我就是手把手地教育每位隊員。我會寫黑板、或者坐在旁邊一個一個慢慢教他們如何設定目標、怎麼寫目標管理表。而目前已由隊員自行運作目標管理會議,但我當時必須到每一組個別指點:「這邊要換個角度來想。」「這個問題要用這種方式解決。」而當時最常做的是在隊員發表自己的目標時,讓其他隊員一一提出意見加以修正。
 
回顧從我接任總教練以來的指導歷程,我發現組織的進化可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我接任後到第三年為止,在這段期間鉅細靡遺教導隊員知識與技術,也是為強大組織打下紮實基礎的初期階段。我們的組織可說是中央集權型,由我直接對隊員或全員下指導棋,因為在初期,只要提高隊員的企圖心便能加速成長。然而由於指導者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有可能導致隊員失去個性,成為不會思考的人,永遠不會獨立自主;而缺乏自主能力的組織從沒受過外界刺激,一旦總教練離開,團隊隨即瓦解。
 
接著第二階段是逐步授權培養幹部;再進化到注重選手自主能力的第三階段,按部就班進階的同時,也逐漸讓隊員負起責任。最後進入第四階段,總算能充分展現教練式指導的成效。

 心法  2 領導者就是「能在最痛苦的時候鼓舞團隊的人」

讓組織變強的重要關鍵是領袖人物;在體育界便是隊長擔任的角色,而能讓隊員願意跟他一起拚搏的人,才足以擔任隊長。

總教練與隊員間總有一道隔閡,而在雙方之間的角色就是隊長,他負責凝聚團隊,朝著總教練訂下的目標前進,強大的團隊必定有一位優秀的隊長。青學田徑隊每隔半年會選一次管理各年級的級長,而我認為適任隊長的人選就在這些候選人之中。不過,管理一個年級與管理整個田徑隊所承受的重擔完全不同,在我眼裡,級長終究是未來的隊長候選人。
 
我對於隊長的期望,在於他是否能改變團隊的氣氛。當團隊陷入低潮,他是否有能力鼓舞大家積極向前?這就是隊長的最大任務。例如為了加強選手的跑力而在夏天展開長期集訓,選手在這段期間難免因為有傷在身,或者苦於無法跑出理想時間,再加上長期疲勞而使整個團隊的士氣愈來愈低落。在這種情況下,隊長會說些話鼓舞沮喪的選手嗎?或是一起大苦吐水?隊長的一句話,就能大幅改變整個團隊的氣氛。
 
當然,隊長有各種類型。以高中棒球為例,有的是由王牌投手兼第四棒打擊手擔任隊長,也有由坐板凳的候補選手當隊長。以上兩種類型截然不同,但重點不在於哪一種比較好。田徑不一定是由跑得最快的選手擔任隊長,關鍵在於人格特質,因此,挑選隊長的重點在於隊員是否願意在這一年間與他一起拚搏。
 
此外,是否具備想辦法「找理由做到」的資質,也是身為隊長的必要條件。打造強大組織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臨時變更訓練內容、更換運動場甚至遭遇不合理的情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是否依然能保持樂觀向隊員傳遞訊息,同樣是擔任隊長的重要資質。
 
剛接任總教練時,我同時扮演隊長的角色。隊員有意見基本上會去找隊長,例如問:「為什麼突然改變方針?」也有的隊員會找隊長商量如何解決問題。隊長必須有能力接受各方意見,並從正面的觀點將總教練的想法傳達給隊員。隊長也需適時變換立場,有時站在隊員這邊,有時則站在總教練及幹部的立場。這並不是八面玲瓏討好所有人,而是為了以正面的訊息帶領團隊前進。
 
對於隊長的要求雖然多,重要的是身為隊長,最好能以正面角度看待事情,並有能力鼓舞身邊的人。

能讓隊員願意跟他一起拚搏、有能力鼓舞身邊的人,才足以擔任隊長 ©WOMEN'S Running

 心法  3 跟著先例走,如同跟成功說再見!

當年我們奪得箱根驛傳優勝,開始聽到「以後要像青學一樣,帶著開朗自信的笑容去跑!」這類迴響。不過,我們的目的可不是開朗自信地笑著,而是先探討「應該怎麼做」,最後自然而然流露開朗自信的笑容迎向賽場;不是因為面帶笑容而獲勝,是為了獲勝而努力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自然而然展現笑容。
 
我們的笑容之所以引起話題,是因為印象中的驛傳選手不會滿臉笑容,一般人早已被植入「長跑選手總是默默跑步」的既定形象。而青學田徑隊打破了以往大學田徑隊的常識,團隊經營採用商場上的訣竅,以及不把總教練當成神一般的存在,同樣是打破常規。
 
話雖如此,我們也不是為了搞怪而搞怪,只不過是為了讓團隊變強、讓隊員成長而做出了選擇,結果卻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田徑隊的路。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選擇選手時,我不會只憑過往的成績,還會評估目前的狀況。有時挑出來的人選難免會受到外界質疑:「為什麼挑那位選手?」但是選手的選拔過程是經得起團隊內部的考驗。
 
我們不時出現打破田徑界常規的驚人之舉。箱根驛傳的第二區向來有「花之二區」之稱,因為各校都會派出王牌選手在此競爭;然而,青學並不會派王牌跑這一區段,比起一般人對於「花之二區」的印象,我更在意它屬於哪一種賽段。第二區前半是一大段平坦路段,選手容易在此卯足全力衝往後半的「權太坡」難關。但真正的難關是通過權太坡之後,直到戶塚中繼站之前還有3公里陡坡,所有選手都會在這段路程放緩腳步,這也是第二區的特徵。
 
因此,讓擅長配速的選手跑這一區段才是最佳選擇。如果讓速度型選手來跑,有可能在最後的陡坡路段失速。與其讓速度型選手跑第二區,不如將他分配在後半地形平坦的第三區,更能讓他發揮120%的力量,憑跑速拉開距離。
 
我採用的戰略並不是魯莽行徑,而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賽段所得出的結論。如果適合跑第二區路段的正好是王牌選手,我會二話不說派他上場;然而,王牌選手不太適合這種路段的話,也沒必要讓王牌出戰「花之二區」,在「第三區出動王牌」就好。

採用戰略並不是魯莽行徑,而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賽段所得出的結論

怎麼做才能變強?怎麼做才可以獲勝?怎麼做才能夠培育隊員?我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基於這些觀點做出的選擇。姑且不論它是否符合常規,重點在於它是獲勝所需的方法。放棄思考與創新的人,才會成天喊著「以前都是這樣做」、「沒有先例」。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原晉著,莊雅琇譯《變強,沒有終點!箱根驛傳奇蹟總教練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一書。

本書特色
從失敗跑者、平凡上班族到神教練;
從沉寂33年到締造四連霸新紀錄;
一則激勵人心、感動全日本的傳奇;
一個管理年輕世代、激發個人潛能、打造整體戰力
日本企業爭相學習,目標管理+以人性為依歸的領導新典範
 
全長217.9公里,東京箱根間往復的「箱根驛傳」有近百年歷史,是日本最著名的接力長跑賽,成名的日本長跑運動員幾乎都參加過,也是每位年輕選手的夢想和奮鬥目標。這場盛事在每年1月2、3日舉行,賽道旁擠滿了熱血加油的民眾。
 
作者原晉選手出身,高中時曾獲得全國高中驛傳大賽亞軍,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電力公司田徑隊,後來因為腳傷轉至業務單位,一路晉升主管,並銜命開創新公司。儘管早就離開競技場,但他的運動魂始終在體內燃燒。2003年,他接下青山學院田徑隊總教練一職,經過無數挫敗與磨練,終於帶領這支連續33年進不了預賽的B級弱隊改頭換面,從2015年起,變身為四連霸的傳奇隊伍。
 
由非體育專科生組成的青學田徑隊怎麼變強的?原晉打破體育界的框架常規,將過往在職場上培育人才、領導團隊的方法與思維,運用到競技場上,推出「S作戰」、「無敵鐵金剛作戰」、「興奮大作戰」等奇蹟戰略,以及各種日常管理:
・用隨機分組與目標管理會議刺激彼此成長,提升達標企圖心
・以命令→指示→互動→支援四大階段進化組織,打造精銳團隊
・透過提問及3-3-1工作清單,訓練成員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
・平日以柿子樹戰術鍛鍊意志力,關鍵戰役用「顛峰期理論」獲勝
・培育王牌卻不依賴王牌,王牌不在二區在三區,破除盲點逆襲布局
・主管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管理,而是用心「感受」

也引導我們思考:
・團隊中究竟服從重要?還是自我思考的能力重要?
・教練(主管)與選手(部下)之間,最美的距離究竟是多遠?
・為什麼團隊應該培養一點「輕佻」的態度與氣氛?
・「向心力」與「緊張感」如何巧妙運用?放手授權的最佳時間點在哪?
・成也王牌、敗也王牌,如何管理能力卓越者?如何營造「良性競爭」?


◎ 更多臉譜出版《變強,沒有終點!箱根驛傳奇蹟總教練育才治軍的47個心法》一書資訊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