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從叢林回到都市 陳彥博期許自己腳步不停下
1
從叢林回到都市 陳彥博期許自己腳步不停下
2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3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叢林回到都市 陳彥博期許自己腳步不停下

2017-06-2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越野跑 新聞 超馬 陳彥博

台灣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陳彥博,於六月中甫完成2017年全新挑戰:熱帶雨林- 秘魯亞馬遜叢林230公里超馬冒險賽。今日於台北舉行祕魯亞馬遜賽後記者會,與台灣朋友分享這段刻骨的比賽經驗,在百分之百濕度的亞馬遜雨林中,面對毒蛇猛獸環伺的賽道,泥濘沼澤、涉險渡河、暴雨驟雷的惡劣環境;極地超馬運動員 陳彥博又再一次完成了艱難的競賽挑戰,克服生理和心理的煎熬,在終點展露笑容和秘魯羞澀的孩童合影。

從叢林回到都市 陳彥博期許自己腳步不停下

叢林險惡環境 猛獸暴雨雷電環伺

這次彥博從熱帶雨林安全地完賽歸來,完成一場全新的冒險挑戰!這場比賽和以往大不相同,雖然一樣是要跑超長的200到300公里距離,但是這次受傷的風險非常高,比賽強制裝備還規定要帶手術刀,大會還特別提醒選手賽道附近有美洲豹出沒、不能掉以輕心。在秘魯的亞馬遜叢林中,每天腳都要泡在爛泥河水裡,受傷的傷口很容易發炎感染,更有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這若遇危急時刻,選手必須要自行用手術刀處理傷口;經歷這場苦戰,彥博今年好不容易長了半年的腳趾甲又一片片都掉下來,所幸沒有嚴重感染,最重要的一雙飛毛腿仍健康有力。

白天已經非常辛苦了,晚上還不能好好休息,選手必須睡在吊床上;這個吊床是要彥博自己揹著跑230公里的,白天賽程結束後,晚上還要自己去找樹幹把吊床搭起來,睡在半空中,真的是非常辛苦,比賽第一天晚上過夜是在暴雨中度過的,讓彥博練就快速把吊床搭建好的技能,記者會現場還親自示範怎麼把吊床搭起來,並提醒說吊床是有限重的,笑稱選手必須保持精瘦、才不會把床睡垮。

陳彥博記者會現場親自示範怎麼把吊床搭起來

體認世界之大 學習的腳步不能停下

『去年4大極地賽事結束休養後,回復訓練終於再度出賽,這場是我第一場的叢林冒險賽,也相當緊張。
感覺叢林已經離我好遠好遠了,我彷彿依然能夠感覺到空氣的潮濕、腐葉與泥濘的味道,以及圍繞在我周遭的蚊子、蒼蠅…這5天鞋子從來沒有乾過,摔了至少20次以上,渾身是傷,令人壓抑、屏息著希望安全度過每一天…

第5天最後賽段是極攀陡峭的山壁,以及垂直下降打滑的山坡,我連滾帶爬帶摔的下山,一個不小心,樹枝插到手掌裡,一拔出來,瞬間血流著整隻手都是…9個多小時的煎熬,終於抵達終點,以第三名完賽。

對自己的成績不是很滿意,即使有許多大賽的歷練,我想這場比賽也讓我體認到自己的經驗不足,世界很大,我還必須要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巧,如果自滿,一切的學習都會停止,也無法再繼續進步,我想也是這次比賽自己需要檢討的地方。
競賽環境就是這樣艱困,如果只顧抱怨是沒有用的,而是必須讓自己去適應這環境,和平與它共處,不排斥、不牴觸、而是要去接受這環境。

就像不管走什麼樣的路、追逐什麼樣的夢,總會有好事情、壞的事情不斷發生,真正能夠繼續下去的,就是相信的力量,維持平常心,感恩的繼續堅持下去。』賽後寫下兩千餘字的感想,把自己首場冒險賽的艱辛歷練轉化成未來競賽挑戰的心靈養分,並調整身心開始投入9月份的義大利TDG高山超馬賽訓練,將利用台灣高山百岳地利,進行長時間的縱走越野訓練,為即將來臨的全新冒險做好萬全的準備。

賽事訓練演講並行忙 只為傳遞信心與勇氣

超馬運動員陳彥博繼2016年完成四大極地系列挑戰賽,贏得首位亞洲大滿貫總冠軍選手後,並未歇息鬆懈,賽後馬不停蹄進行公益校園演講。密集下鄉和純真的孩子們分享各地比賽的歷程,啟發他們勇敢追求夢想,更還帶著認養的狗狗到校園推廣生命教育,親切沒有距離地和全體師生們互動,不但鼓勵了學生,更激勵了在座師長,體認〝行萬里路〞對生命的深厚意義,爭相爭取明年的校園演講名額。這些付出只希望把信心和勇氣傳遞給下一代,每每看見孩子純真發亮的眼神,就是最好的回報,有時候我們從孩子身上得到的溫暖和回饋,反而獲得更多!而深受感動的彥博也決定於年底再加場公益講座,敬請期待宣布報名日期!

首場高山non-stop超馬賽 前進北義大利

陳彥博未來的挑戰將會有更多冒險元素,下一場比賽將前進義大利北部高山,迎向更瘋狂、更艱辛的挑戰,賽事名稱TDG (TOR DES GÉANTS) 素稱巨人之旅,全長距離330公里,總爬升累積24,000米,必須穿越25座高山,於限時150小時內完成。地形從城鎮出發,穿越高山、概算每天距離40~50公里,每日爬升累積3千到6千米落差之間。賽道上橫亘著勃朗峰 (4807 米)、玫瑰峰 (4637 米)、切爾維諾峰 (4478 米) 和大帕拉迪索山(4061 米)這四座義大利最高的山峰。這一場全新的冒險挑戰屬於Non-stop競賽類型,更考驗選手的能力經驗,如何分配速度與補給,戰術與休息規劃等,難度指數相當高!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2020-01-06
馬拉松跑步知識庫飲食運動補給觀念單車鐵人三項

在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賽場上常聽到一句老話:「在感到口渴之前先喝水」,現在這句話已不再適用。以往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是在運動過程「盡可能飲水」、「取代運動中減輕的體重」或「隨意飲用」,但現在都已被「依據口渴程度飲水」的建議所取代。

馬拉松補水
跑馬拉松不渴也要先喝水﹖ 科學研究推翻這個說法

根據口渴程度飲水

這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口渴的感覺事實上可以保護你免受飲水不足或飲水過度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時間運動過程中。此外,國際田徑總會(IAAF)與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皆建議,如果你沒感到口渴,建議不要強迫自己喝水。目前已知,「根據口渴程度飲水」與「飲水預防體重流失2%」兩種方法對運動表現同樣有效。

先說後者:有關運動中脫水和表現關聯性的的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流失小於體重的2%,這種輕度脫水不太可能妨礙運動表現;大量的液體流失對大部分運動員(非菁英運動員)來說,則可能導致運動表現下滑。因此,專家建議將水分流失限制在體重的2%以內。

有關前者「根據口渴程度飲水」,一份加拿大的研究可以佐證。研究發現自行車手根據口渴程度而飲水的表現,優於「不渴」或「過渴」時飲水的表現,也就是說,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再者,依據上一段研究結果,輕度脫水(少於2%體重)不會影響運動表現或健康,因此補充運動中「所有」流失的汗水,並不會對運動表現有益。

運動喝水
研究顯示,在沒感覺口渴時喝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

運動中要喝多少水﹖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以往沒有提供關於飲水量的具體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排汗率與汗水成分,可能依據運動強度、持續的時間長短、健康程度、耐熱性、海拔高度、熱量和濕度而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計算,透過在運動前後測量體重,藉由排汗計算出流失的液體,然後確保水分流失不超過體重的2-3%(但在寒冷環境中,可能更能承受超過2%的脫水狀態)。

體重計
每次訓練都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以體重增加或減少作為運動中喝水量的參考依據

流汗率計算

跑步前後體重差(g)+ 液體攝入量(g)= 流汗量(g)
流汗量 ÷ 跑步時數(hr)=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g)
每小時需補充的液體量 ÷ 4 = 每15分鐘需補充的液體量(g)

e.g. A跑者跑前體重61公斤,跑後60公斤,跑步時攝取680克液體
61,000g - 60,000g + 680g = 總排汗量1,680g
1,680g ÷ 2hr = 每小時約補充840g(或少於840g)的水或運動飲料
840g ÷ 4 = 每15分鐘約補充210g(或少於210g)的水或運動飲料

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必須監控自己的體重,如果在訓練過程或比賽中體重增加,代表飲水過量;如果體重減少2–3%以上,那就該增加液體攝取。此外,運動前後檢查尿液顏色也是檢視水合狀態的好方法,若尿液顏色為「非常淡黃」或「淡黃色」,表示處於最佳水合狀態1%內。

資料來源/莫克文化出版《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完全跑步聖經》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2018-01-25
新聞超馬跑步話題

2018年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選手們經過連續3天賽程的嚴格考驗,1月21日圓滿落幕,前3名分別是崔毅軍、李東翰和徐一石,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從事鋼鐵業的、也有健身教練、更有貨車司機;女子組冠軍則由美女牙醫張瑋琪拿下,雖然都不是專業的超馬選手,但憑藉堅忍的毅力與耐力,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的紀錄。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男子組第1名崔毅軍:跑步就是最好的減肥藥

很難想像2018年SUPERACE 極地超馬---台灣站冠軍崔毅軍,曾是體重近百公斤的胖子,「我體重曾胖到98公斤,為了自身健康,10年前開始利用跑步減肥。」外號「星爺」的崔毅軍說,自跑步以來,飲食不需刻意節制,體重就慢慢降了下來,如今一身精實,全拜跑步所賜。
 
4年前,崔毅軍開始長跑,並接觸國內馬拉松賽事,「我去年曾參加SUPERACE極地馬拉松,當時拿到團體組第1名,沒想到今年更上一層樓,拿到個人組金牌,心中喜悅實在難以形容。」從事鋼鐵業的他說,極地超馬與一般馬拉松不同,選手不但要克服地形,還要翻山越嶺,沿途有上坡下坡,也泥濘爛路,而且還要背睡袋、食物、頭燈、反光急救毯、至少2公升水等裝備,林林總總加起來約8、9公斤重,這些都是對選手的一大考驗,所以賽前必須自我訓練,方能克服山野林間不可預期的狀況。

男子組第2名李東翰:有愛支持,無憂前進

「當兵時跑過3000公尺滿百的成績,當時連上也只有3人滿百,從那時起,我就發現自己有跑步的潛能。」人稱「馬利歐」的李東翰是健身房教練,今年是他第3次參加SUPERACE:「會參加是受林義傑影響,他是我跨入極地超馬領域的啟蒙老師,他創辦的SUPERACE真的很棒,不但路線安排妥善、工作人員盡職,一路上還有屏科大的防護團隊的悉心照料,讓選手安心參賽。」
 
李東翰去年第4名,今年上升到第2名,「這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李東翰說,背負重裝備跑連跑3天的極地超跑,難度高於一般路跑,雖然賽前他曾自我訓練3個月,但還是跑到腳底起水泡、腳踝扭傷、指甲淤血,甚至有黑指甲的癥兆,最後仍靠意志力跑下去,亞軍的榮譽要與老婆一同分享,因為有她支持,才能無後顧之憂的一路往前。

男子組第3名徐一石:選對鞋就跑得遠

「我11歲就對跑步產生興趣,12歲起,我每天到校上學前,都先跑25圈的400公尺操場。」貨車司機徐一石是SUPERACE舉辦以來,年年都參賽的「全勤獎」選手,跑步是他最大的興趣,「我覺得背著重裝備跑馬拉松很酷!」或許是天賦異稟,徐一石跑完,不但臉不紅氣不喘,腳底也完好如初,沒有起水泡、也沒有黑指甲。他說,亞洲人腳型較寬,要選擇寬楦的跑鞋,才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除了選對鞋子,徐一石本身的足部條件也適合越野,不過,極地越野狀況千變萬化,過程中必須預留體力,絕不可過於勉強。

女子組第1名張瑋琪:用不放棄克服困境

別看張瑋琪嬌小纖細的身材,她可是今年SUPERACE極地馬拉松女子組的冠軍呢!熱愛滑雪運動的她是一位正妹牙醫,今年第一次參加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我平常就有運動,兩年前參加過鐵人三項,跑步項目頂多也只跑10公里或21公里,因為朋友邀約,想體驗看看,才報名參加,沒想到竟然拿到第一。」
 
回顧這3天賽事,張瑋琪說:「第1天路線最驚險,因為整段路都在山野林間,一路上坡下坡,上坡時,我咬緊牙關忍耐挺過,看到下坡路段,原本心想可以稍微喘口氣,沒想到下坡比上坡更難,不但要控制剎住力道,並時時留意鞋子抓地力,真是舉步維艱。」山林裡盡是碎石爛路,張瑋琪路上曾遇大樹橫倒路中,她跨越時沒抓好距離,不慎跌倒,所幸沒事,爬起來繼續跑:「當時一個人置身荒郊野外,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心裡只有趕緊回到文明世界的念頭。」結束3天賽事,拿到女子組冠軍的張瑋琪驚喜之餘,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給了她開發潛能的機會,成功挑戰自我!

撰文、攝影/楊為仁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