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非的超馬跑者Ryan Sandes挑戰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連續24天跑步,累積里程高達1,406公里。在這如同被隔離、孤立的環境中,Sandes體悟道:「當你佇立山中,感受自己的渺小,你會得到不同的看法。」
早在2018年3月,Sandes和同為南非的越野跑選手Ryno Griesel一起挑戰在喜馬拉雅山的小徑上,花24天3小時24分鐘完成跑步1,504公里的紀錄,將原本紀錄縮短了整整3天。毫無疑問,這是他做過的最瘋狂的旅程。
Sandes坦言:「原本以為那將是一次終極的冒險,但卻比我預想的更加狂野得多。我從來沒有做過這麼久的事情,連續24天跑步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進行100公里的跑步,則可將其分為10公里,但在喜馬拉雅山上這是不可能的。每天,我們面臨著從未想過的眾多挑戰,不能只是專注在跑步上,而必須單獨面對問題,例如吃頓像樣的一餐。」
「我知道我是和Ryno一起挑戰,但專注跑步的當下,感受孤立自己,有時會給你一點點額外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想法。從喜馬拉雅山脈的挑戰中,相對隔離的環境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例如開始欣賞生活中較小的事物。贏得比賽或登上領獎台是一種成就達成的感受,但我開始意識到珍惜成功並享受旅途更加重要。」
另外,Sandes也了解了慷慨和友善、以及好好對待每個人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喜馬拉雅人民的慷慨解囊,Sandes和Ryno將無法完成挑戰,甚至難以生存。一起挑戰的過程中,兩人之間也產生的強大的關係連結。「他是我認識最堅強的人,他永遠不會放棄,即使他凍傷得很厲害,直到真的不行了才願意停下來!」Sandes說。
「這項挑戰讓我們付出和犧牲了許多,我們花了許久時間才真正理解挑戰的意義,並且花了許多時間在事後的身體和心靈上恢復。我記得自己只想盡最大努力,我認為專注於不同事物儘管會面臨負面因素,但只要專注於正面能量,這就是你所能擁有的美好!」
資料來源/Red Bull
責任編輯/Dama
對於任何跑者來說,馬拉松都不是一個能一蹴可幾的項目,你需要從最基本的訓練做起。若你平常只跑過路跑賽,想要來挑戰一下全馬,在訓練中應該如何逐步延長你的跑步距離呢?Runner’s World的專家們提出了以下8個方法,可以有效幫助你提升耐力並避免受傷:
很多人在剛開始練習跑步的時候都非常在意要跑得快,但那往往不能讓你跑得久。只有在跑步經驗變得更加豐富之後,你才懂得為何要讓自己的速度慢下來。放慢速度可以讓你節省不少精力,這一點在長距離的跑步中非常重要。速度到底應該有多慢?其標準就是自己的身體要感覺舒服,而且在跑步的時候還能夠進行一些交談。
如果一次增加太多的跑步里程,會大大增加你的受傷風險,並讓你的身體處於被耗盡的狀態。因此我們在增加跑步里程時,應該堅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每次增加的路程應該是1.5-3公里。即便你已經開始在為你的初馬做準備,每周增加的里程也應該只有3-5公里。而且,在練習時不用要求自己一次就要跑到42公里的距離。
每周只選擇一天來進行新的長距離跑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周末是不錯的選擇)。你不希望自己是匆匆忙忙地完成這次跑步,因此你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讓自己以不覺困難的速度來完成它。而每隔三到四周的時間,你更要縮短自己的跑步距離,以確保自己不會訓練過度。
在執行跑步訓練的過程中,堅持不停下來可以讓你的耐力得到提升,但如果一直以較快的速度跑步,會使得你的體能太快耗盡。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讓跑步和快走交叉進行,在跑了一段路程或者一定的時間之後,讓自己快走一下,這樣既可以保證身體的熱度不會消退,又可以讓自己的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每當你要進行超過1小時的跑步,你應該給自己準備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的能量補給。為了確保自己的能量水平能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你應該在起跑半小時後便開始攝取補給品,並在每15到20分鐘之後再做一次補充。鍛鍊自己的胃來適應這樣的補給策略,並以不同的產品(果膠、能量棒、電解質錠等等)來做試驗,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補給品。
不管你是在進行五公里的訓練還是馬拉松的比賽,懂得分割距離都是非常重要的。從心理角度來說,將一段距離分割成為幾個小部分,你在心理方面就比較不會產生恐懼。舉個例子,一場半馬的訓練,你可以將其分為3段7公里的訓練,這樣你就可以用比較輕鬆的心情上場去跑。
平常做跑步訓練,可以就近選擇社區的小公園那種周邊長度為1-3公里的環形路線。這樣你可以離能量補給處(便利店)、洗手間和終點線都更加接近一些。在進行長距離跑步的時候,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適當地利用鄰近的環形路線或跑步機不但方便,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以跑步機訓練,請將坡度設為1-2%來模擬自然環境的風阻。
馬拉松這種運動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建立耐力,曾先後九次贏得紐約馬拉松冠軍的長跑女王魏茲(Grete Waitz)也建議:「別太心急。堅持向前跑,但請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