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型男箭手目標瞄準世大運金牌
1
型男箭手目標瞄準世大運金牌
2
2019運動星球兒童冬令營 讓孩子透過運動提高學習力
3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型男箭手目標瞄準世大運金牌

2017-08-09
話題 綜合 新聞 台北世大運

台北世大運倒數計時,「720雙帥」魏均珩和彭士誠蓄勢待發,目標瞄準射箭賽金牌。經過里約奧運洗禮的魏均珩,始終秉持「跟自己比賽」的心態精益求精,從棒球轉項的彭士誠則以牙買加「閃電」波爾特為師。

魏均珩(左)和彭士誠相打並期待世大運射下金牌。

台灣男子射箭一哥「阿魏」魏均珩,父親魏屏泉是飛官,媽媽劉玉英曾是田徑選手,從小就喜歡運動的他,籃球、羽球、排球、桌球都愛,就讀桃縣大竹國小三年級時,因為學校有射箭隊,因此和射箭結緣。
 
那他沒想過和媽媽一樣練田徑嗎?魏均珩笑說:「我跑不快也跳不高囉,沒辦法練田徑!」打球和射箭最大的不同和共通點呢?「球類大多屬開放性運動,射箭是閉鎖性運動,至於共同點嘛,就是想要成功的話,都一定要苦練!」射箭生涯戰績輝煌,但魏均珩自己覺得最有意義的一面獎牌,是國小組射箭個人賽銀牌,「因為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面獎牌!」
 
對魏均珩而言,射箭最大的樂趣,就是射中靶心的成就感,同時還可以修身養性。他的個性爽朗、外向,但射箭又不能太嗨,如何拿捏呢?「靠感覺和經驗。」魏均珩說:「練習時盡量放鬆也可以很嗨,但拉回比賽狀態時要收得回來。」平常不練箭時,魏均珩會打打球、聽聽音樂讓自己放鬆心情,座右銘則是:「越關鍵的時刻,就要越隨性。」NBA美國職籃球星柯瑞則是他最欣賞的運動員,「我很喜歡他享受比賽的感覺。」

台灣男子射箭一哥「阿魏」魏均珩

「720雙帥」中的另一位型男射手彭士誠,國小時原是棒球隊投手,進入瑞原國中時考進資優班,但對讀書沒興趣的他決定朝體育發展,當時學校只有田徑、跆拳道、射箭三種代表隊,他選擇加入較冷門的射箭隊。
 
「剛開始加入射箭隊真的很無趣,每天做體能訓練,三個月後才摸到練習弓,六個月後才能拿正式弓。」國二時首次入選代表隊,讓他信心大增。但升上高中後彭士誠一度遇到瓶頸,曾因為隊友違反紀律被波及,一個月無法練習射箭,後來選拔賽時掉到十名外,讓他大受打擊,放棄的念頭不斷閃過腦海,還報考了軍校。在教練與老師勸說和鼓勵下,彭士誠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考上台灣師大後,他試著調整心態,提醒自己得失心不要太重,試著享受每一次的練習和比賽,終於漸入佳境。
 
2014年7月世界大學射箭錦標賽,彭士誠和余冠燐、李忠桓聯手,射下反曲弓男子團體金牌,接著又在亞洲射箭大獎賽,和學妹彭家楙聯手拿下混雙金牌。儘管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但不知為何,關鍵時刻,彭士誠似乎就是少了點運氣,接連在2014年仁川亞運、2015年光州世大運,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選拔中失利,也讓他再次陷入低潮。
 
「我一直覺得自己可以,為什麼選不上?」在和教練溝通,逐漸調整心態後,彭士誠放手一搏,終於如願取得2017台北世大運國手資格。「在培訓隊我算比較年長,有點壓力,這次感覺上有跨過心裡那道崁,對我來說,是莫大的肯定。」

「720雙帥」中的另一位型男射手彭士誠

2017世界盃射箭賽鹽湖城站,彭士誠與魏均珩、鄧宇成聯手抱回一面男子團體體銀牌,「一連串高密集度的大比賽,讓我們以賽代訓,維持在一個高壓的狀態下,對備戰世大運很有幫助。」

彭士誠與魏均珩

走過低潮再出發,彭士誠希望自己可以效法牙買加短跑名將「閃電」波爾特,從落後追到贏,逆境中不放棄的精神。「每當我遇到瓶頸或陷入低潮時,都會看一下波爾特的比賽,思考沈澱後,重新調整心態再出發。」彭士誠說。

資訊、圖片提供/720armour運動眼鏡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運動星球兒童冬令營 讓孩子透過運動提高學習力

2018-11-20
課程訓練營體適能兒童綜合話題

這幾年來跟隨著健身房及體適能運動中心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讓台灣的運動風氣及人口也隨之提升,然而在我們孩子的身上也是如此熱衷於體適能運動嗎?根據兒童聯盟針對3-12歲兒童調查所做的「2018年兒童體適能運動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台灣的兒童有著三大問題:第一「運動量明顯偏低」接近5成左右的孩子沒有每週運動的習慣;第二「運動強度不足」有7成以上的孩子最常做的運動,都是在住家附近的公園玩或是騎腳踏車這類的輕度運動,明顯的比國外的孩子日常運動量要少的多;第三「家長普遍缺乏運動習慣」這項調查顯示,每週有習慣運動一次的家長,有6成以上的孩子也會喜歡跟習慣運動,而每週運動不到一次的家長,孩子喜歡運動的比例則降至5成以下,可見得只要家長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相對來說孩子也會跟著喜歡運動。

2019運動星球兒童冬令營即將開課,讓孩子們遠離3C傷害通通動起來!

有鑑於此,2019年運動星球將首次舉辦第一屆針對7-13歲的孩童,融合體適能訓練與飲食營養教材的兒童運動冬令營;這個營隊將特別邀請物理治療師帶領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肌肉與身體構造,改善因為長時間不良姿勢所造成的身體歪斜狀況;而營養師則透過有趣的廚藝課程及身體質量數據,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與日常所吃的食物營養素,並透過簡單的廚藝教學教導孩子如何DIY出健康又美味的食物;另外,還特別找來武術教練教導兒童基本防身術與脫逃技巧以及體操專業教練訓練他們正確的手腳平衡與移動能力,希望能運用這些有趣的課程設計及專業的客座講師團隊,讓我們的孩子能在更安全有效的環境下養成良好又正確的運動習慣及專業知識,這絕對是身為家長的你不能讓孩子錯過的專業級體適能運動營隊!

運動星球將於2019/1/21-1/25,舉辦融合體適能訓練與飲食營養教材的兒童運動冬令營。

透過課程孩子們將學到什麼

1.透過科學的數據分析與生理學角度,有效且正確的認識自己身體組成並培養運動的習慣。
2.由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及組成元素,讓健康飲食的觀念從小扎根。
3.藉由基礎體適能的訓練,認識並學習正確的運動知識與方式,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4.用多樣化並豐富的運動項目設計,由體驗不同的運動樂趣找出自己運動興趣及方向。
5.特別聘任台灣專精於兒童運動項目的教練,設計出一套豐富的教材及教案規劃。

讓孩子透過遊戲學習到更多正確的飲食與體適能觀念!
從基礎的姿勢測量調整到體適能訓練課程,讓孩子們都能學習到最正確的運動知識。

專業級師資陣容

李尚澤 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學士
創興診所 脊足健檢 物理治療師
現任:
阿瘦皮鞋 足部健康顧問
Backbone 椎座工學 人因工程顧問
動晰物理治療所 脊柱訓練物理治療師

專業物理治療師-李尚澤 醫師

黃志生 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士
中華民國高考合格物理治療師寰康復健診所 物理治療師
仁瀚骨科診所 物理治療師
松原復健科診所 脊足評估物理治療師
現任:
動晰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鷹眼動作檢測 技術長

專業物理治療師-黃志生 醫師

鄭融 醫師
學經歷:
臺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士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高考及格
永安診所物理治療部 治療長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審定 主治物理治療師
現任:
動晰物理治療所 足部專科治療師
松原復健科診所 脊足評估物理治療師

專業物理治療師-鄭融 醫師

陳醒荷 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學士
現任: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 副主任
理念:
從事兒童飲食營養教育超過14年,專精讓孩子透過學習與體驗,建立均衡飲食與生活習慣,由遊戲玩樂中讓孩子了解到吃對東西這件事,改進偏食、挑食與愛吃零食及含糖飲料的不好習慣。

專業營養師-陳醒荷 營養師

兒童防身術-武甲綜合武術
在兒童防身術課程將請來武甲綜合武術的專業級教練,分別傳授孩子基本的巴西兒童柔術與兒童踢拳擊這兩大項目。兒童巴西柔術以受最少傷害為宗旨,強調近距離使用自身的角度和身體的力量,較弱小者能夠藉此制服高大攻擊。在踢拳擊運動中,除了用頭做攻或防守以外也能腳部來進攻,身體協調性的訓練更加全面。

特別請到專業武術訓練場館-武甲綜合武術。 ©武甲綜合武術

表演36房-優人神鼓團隊
以優人神鼓三十年來的表演藝術訓精華,規劃「道藝合一」身心體驗課程,包括優人神鼓獨特的三打訓練(「打坐」、「打拳」、「打鼓」)為核心課程,藉由擊鼓、武術、靜心的練習,提升孩子專注力、協調性,在動靜之間找到自我平衡。

禪鼓藝術課邀請到表演36房的優人神鼓團隊。 ©表演36房

兒童體操-臺北市體育總會體操協會
為了讓孩子們能準確的水平移動與提升身體柔軟度及協調性,在體操課程中特地邀請臺北市體育總會體操協會的國家級教練,以單槓、平衡木及地板等器材訓練孩子們,透過身體各部位的屈伸運動或各種翻滾,加強手臂肌力、雙手握力與高度空間的身體認知力。

讓孩子們能準確的水平移動與提升身體柔軟度及協調性。 ©臺北市體育總會體操協會

彈跳床-Flipout Taipei
最幾年來開始流行的彈跳床有氧運動,是一項集合健身、有氧與肢體協調的全身性運動項目,但因為有許多錯誤不正確的動作與基本觀念,造成一些運動傷害。為了能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彈跳床運動,我們將特地安排全台第一家專業級的彈跳床樂園-Flipout Taipei跳跳床樂園,並由專業級的彈跳床教練來教導孩子們,如何以翻滾及跳躍的方式正確且安全使用這項運動器材。

由專業級的彈跳床教練來教導孩子們,如何正確的翻滾及跳躍! ©Flipout Taipei 跳跳床

2019運動星球兒童冬令營
活動時間:2019/01/21~25  (課程時間每日上午9:00~下午5:00 / 家長接送時間為上午8:00~9:00及下午5:00~6:00 )
上課場館:(每日接送地點):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F-城邦書房(行天宮捷運站2號出口步行1分鐘)
報名對象:7到13歲男女學童 
課程費用:NT$9800 (單人)
早鳥優惠:NT$9300 (1/2前報名,單人優惠價) 
費用包含: 5天團體課程、中餐及點心、運動上衣一件、Reebok運動水壺一個、運動護照一本、Reebok瑜伽球一顆(65cm)、外館往返交通、團體保險、結業證書。
外訓場地:武道館—武甲大直館  /  活力館—表演36房  /  健身館—台北體操協會  /  跳躍館—Flip Out Taipei (搭乘合格登記之42座遊覽車專車接送)
自備服裝:學員請著輕便運動服裝及襪子、運動鞋,並請備一套流汗替換衣物。
報名資訊:報名表單
課程洽詢:02-2500-7008#2152周小姐/anita_chou@hmg.com.tw
主辦單位:運動星球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2018-10-03
綜合故事心得分享新聞話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獲選為2018年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Fellow,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US),該學院是全球體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92年來頒發140多位國際院士中,僅4位非美籍華人,而洪聰敏是暌違37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也是該學院成立至今第二位台灣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

赴美授證書  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恭賀

洪聰敏於9月22日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的年度學術會議上,與其他12位共同受頒發為新任院士,並從主席Bradley D. Hatfield手中接下院士就任證書。洪聰敏成為2018年唯一新當選的國際院士及華人,會議中,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Tip S. Thorne、下屆主席Bradley J. Cardinal都在場恭賀。
 
Bradley J. Cardinal表示,事隔37年,洪聰敏成為第二位來自台灣的國際院士,代表他在人體運動學領域中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也確信他將成為激勵下一世代的最佳典範。

洪聰敏與2017年諾貝爾理獎得主Tip S. Thorne(右)合照

知識便利貼|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
「人體運動學(Kinesiology)」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用來描述體育、運動科學以及其他與人體動作有關學術領域的通稱。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成立於1926年,自此開始遴選院士,以美籍學者為主,外國籍學者則為國際院士。至今(2018年)獲選院士人數共725人,其中140多位為國際院士,獲選院士者代表他在人體運動領域有極崇高學術地位,且是終身榮譽。

國際院士大多數來自歐洲,少數來自亞洲,至今僅有4位非美籍華人,台灣有則兩位當選。台灣首位獲選的蔡敏忠(已故)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41級校友、前國立體育大學創校校長、教育部體育司(當時國內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首任司長,於1981年獲選;第二位即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另兩位非美籍華人則是中國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杰、香港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傅浩堅。

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就任證書

貧農之子→桌球國手→大學教授  運動改變一生

洪聰敏出生南投草屯鄉下,從小家中經濟貧困,父母都是文盲,而他靠著「運動」改變了一生。25歲前,洪聰敏是個桌球國手,他國小四年級就開始學打桌球,17歲當選為國手,一路獲獎無數,直到25歲從球場退休。沒想到退休隔年,竟發現他患有地中海型貧血,才知道以前跑步或打球時,為何容易比別人疲累。

洪聰敏表示,桌球培養了他的抗壓能力和韌性,也養成自我良好的紀律 。在還不知道自己有地中海型貧血的情況下,他經由不斷訓練,最終能在20分鐘內跑完5,000公尺,證明了人的身體有很高的潛能與可塑性,只要給身體機會,循序漸進適當刺激,身體就會慢慢達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1989年,洪聰敏從台師大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赴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體運動學系攻讀博士;1997年返國後,便聚焦運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立多個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他培養出的碩博士生中,現在不乏在美國及台灣擔任大學教職。

學術成果助亞奧運選手   洪聰敏: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

在學術上,洪聰敏特別關注兩大研究議題:一為競技運動表現之認知神經機制與控制,就此發現運動表現最佳心理狀態的大腦皮質活動特徵,以及透過神經回饋控制之方法。二為運動對大腦認知神經功能的影響,發現不同運動處方與老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以及其他一般對象的關係;研究對於採用運動處方來提升大腦功能,特別是前額葉的執行控制功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與證據貢獻。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超過140篇論文、專書章節超過20章、國際研討會論文超過150篇,並被運用在幫助國內亞奧運選手提升國際競賽成績,以及幫助體育老師、特教老師提升運動教育的績效。因此,洪聰敏今年也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肯定。
 
他表示,自己身為運動員及體育人,深深感受運動對國家社會可以產生的助益,往後將持續以研究來推動競技與健身運動,幫助國家運動員為國爭光,並促進全民身心機能降低照顧費用、提升運動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洪聰敏說:「現代人很容易失去動力、信心,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希望。像我這樣患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都能成為國手、中學沒唸書卻能成為教授,所以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只要多花一些時間,慢慢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只要給自己機會,就會發現,人真得有無限潛能。」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