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1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2
2018 LAVA TRI 鐵人賽新北福隆站 Walto Yssel、黃于嫣
3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2017-08-25
話題 跑步 台北世大運 新聞 馬拉松 NEW BALANCE

臺北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事即將於8月27日開戰,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將以中華臺北代表選手的身份出賽。面對千載難逢的主場機會,諦造台灣女子半馬史上破80分內完賽最年輕運動員紀錄的張芷瑄,以堅定意志在世大運舞台挑戰巔峰,為台灣捍衛主場、「放膽去拚」!

New 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 迎戰世大運女子半馬放膽去拚

點滴積累淬煉,放膽突破自我

自認不是天才型選手的張芷瑄從不放過任何努力機會,透過參與各大賽事腳踏實地的訓練,穩定積累堅持不懈的意念與自信,芷瑄表示:「即使進步幅度不大,但當成績隨著努力不斷上升,我就覺得要一直跑下去!」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讓她在田徑場上屢屢獲得好成績,在台北市市中運10,000公尺項目中蟬聯三次冠軍、全中運10,000公尺項目拿下金牌,目前名列於台灣女子歷代半馬排名的第七位,年輕與勇於突破的拚搏精神,更讓張芷瑄被公認為極具潛力的女子中長跑好手代表。

面臨即將到來的世大運賽事,張芷瑄沒有刻意設限,將盡自己當下狀況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場賽事,期望能挑戰自己、為國家取得好成績

捍衛田徑主場,為了夢想-放膽去拚

「決定參賽前,我當時的半馬最佳成績是1小時23分,離達標成績有近五分鐘之差。謝謝教練不斷地鼓勵與建議,為了夢想與捍衛我的田徑主場,我要抱持著『非跑不可』的心情訓練、全力為世大運拼搏。」
 
經過600多個日子的能量積累,數次往返台灣與日本,從渣打馬拉松、香川丸龜馬拉松、愛媛馬拉松移訓、全大運訓練、到仙台國際半程馬拉松…在超過一年半的挑戰之旅中奮力達標,芷瑄在一次次的艱苦訓練中成長,為灌溉夢想淬煉實力精華。

甫成為New Balance簽約選手,面臨即將到來的世大運賽事,張芷瑄沒有刻意設限,將盡自己當下狀況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場賽事,期望能挑戰自己、為國家取得好成績。如同New Balance的品牌精神,堅持自我突破,放膽去拚!

臺北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事即將於8月27日開戰,New-Balance簽約選手-長跑甜心張芷瑄將以中華臺北代表選手的身份出賽

資料、圖片提供/New Balance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LAVA TRI 鐵人賽新北福隆站 Walto Yssel、黃于嫣

2018-11-13
賽事話題游泳單車鐵人三項跑步

「2018長春藤LAVA TRI鐵人系列賽-新北福隆站」11日於新北市龍門運動公園、福隆海水浴場登場。這屆賽事分為「標準鐵人三項個人組」、「鐵人兩項個人組」、「標準鐵人三項接力組」三組,多位鐵人好手不畏強風迎向挑戰;最終51.5公里標鐵男子組由Walto Yssel以2:20:55奪冠,女子組則由黃于嫣以2:28:22封后。

2018 LAVA TRI 鐵人賽新北福隆站 Walto Yssel、黃于嫣奪冠

賽事首先登場的是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賽事(簡稱515),515男子組前三名分別為Walto Yssel(2:20:55)、劉光武(2:26:45)、林伯恩(2:29:23);515女子組則為黃于嫣(2:28:22)、王芷苓(2:58:42)、黃逸君(3:15:16)。至於鐵人二項男女冠軍分別為本田俊也(2:11:26)和李家華(3:05:40);515接力組則由「拜託別電我」(陳品嘉、梁紘賓、趙宥瑞)以2:23:29奪下團體組冠軍。
 
515男子冠軍Walto Yssel來自南非,他去年已拿下M40組的分組第一名佳績,今年更一舉奪下總排名冠軍,賽後他開心表示:「今年的天氣很棒、賽道也很棒,比起去年的濕滑陡峭路段,這次修改了很多,我真的很喜歡!」。而515女總一黃于嫣今年已經連續在3場LAVA系列賽奪冠,她笑說:「今天自己狀況蠻好的,是第一個游上岸,賽道很棒我騎得很順暢,希望能以賽代訓繼續準備明年的全國選拔賽!」

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賽事男子組冠軍Walto Yssel(左)、女子組冠軍黃于嫣(右)

值得一提的是,賽事中有位慶祝順利達成100場賽事的「百鐵勇士」李夏新,來自工研院的李夏新從2004年開始,花了10多年時間南北征戰,終於累積到人生中100場鐵人賽事,他興奮地說:「自己也曾經失敗過,剛開始前兩年挑戰IRONMAN鐵人三項賽時都DNF(未完賽),但從未想過要放棄,終於在第三年順利挑戰成功!」最後,李夏新在好朋友們的簇擁下一起奔向終點。

「百鐵勇士」李夏新在好友們簇擁下一起奔向終點

這次舉辦地點在福隆地區,擁有高挑戰性並結合當地觀光特色,因為軟硬岩層分布幾乎與海岸垂直,造成起伏多變的地形,鐵人們全程必須征服強烈東北季風、湧浪與高低跑道等重重關卡,挑戰性相當高。
 

賽事起點福隆海水浴場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2017-09-14
跑步話題觀念伸展

對於多數的跑者而言,每次運動前後努力的徹底伸展,身體與肌肉就會變得更加靈活。但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靈活性增加的話題經常引起激烈的爭論。我們最常聽到的探討是:伸展到底會降低還是增加受傷的風險呢?它會提升跑步能力,或者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降低效率呢?

伸展真的能增加身體靈活性嗎?

直接伸展VS被動伸展

來自里斯本大學和其他地方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斯堪的納維亞體育科學與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評論文章,對於上述的兩種相互競爭理論進行了研究。

他們將這個研究分為機械理論與感覺理論,機械理論是指反覆伸展可以改變受影響的肌肉、肌腱或關節的機械性能,或者透過延伸使它們減少僵硬和抗拉力。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堅持伸展的程序最終能夠在不施加更多張力的情況下讓關節彎曲更多(或者相反,施加更少的張力達到相同的角度)。

另一種可能性是感覺理論,此研究的作者認為伸展只是教導肌肉和肌腱在伸展時承受更多的張力。因為你願意,你可以直接彎曲或伸展到更遠的地方,而不是因為關節的機械性能發生了變化。

伸展也許變得更靈活 但仍需更深入的探討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匯集了26項研究的結果,在這些研究中測量了關節、肌肉或肌腱在持續三至八週的伸展程序後的力學性能。每項研究的參與者每周至少伸展兩次,每周平均的活動總伸展時間需少於20分鐘。
 
研究結果較支持感覺理論。參與者確實變得更加靈活,並且願意在伸展時承受更大的拉力,但是在測量的機械性能中僅看到微小的變化。
 
當然這個結果仍有許多的疑點存在。最明顯的是,有些人認為八個星期可能不夠長。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在類似的持續時間內對重量訓練的研究傾向於發現神經肌肉強度增加,但在肌肉本身中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即生長)。而伸展也可能如此:最先出現的是神經變化,但身體變化則需要更長時間。
 
關於引起身體變化所需的伸展類型、持續時間和強度也有很多問題。在這項分析的研究中,有23個人進行靜態伸展,三位是動態拉伸,另外三位則是進行一種叫做本體感覺神經肌肉的促進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反對伸展的研究者。事實上,此論文的主要作者Sandro Freitas曾經發表過一項小型研究,他確實在強化八週伸展的計劃中看見肌肉被延長,其中受試者們維持了長達7.5分鐘的不休息伸展運動。

最後,大多數人關心的還是結果,而不是機制。那些主張長期伸展的運動者,依然會把靜態伸展當作跑步前的必作程序,他們認為這是長期性的試驗而非短期。那麼,伸展到底能不能夠預防運動傷害呢?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來證實這是有幫助的,也因此此問題並沒有正確解答。不過,對於很多菁英運動員或者教練們來說,他們仍堅信伸展對於運動表現來說有一定的幫助。
 
現在,如果有一件事要從這個薈萃分析中脫穎而出,那麼大概只有不了解伸展的外行人吧!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肌肉和肌腱的屬性,你就必須持續不間斷的好幾個地伸展程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