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自己99歲時在做什麼嗎﹖坐在輪椅上被兒子女兒推著﹖在醫院﹖還是已經GG了﹖美國一位老先生George Etzweiler已接近人瑞的年齡,居然能參加山路路跑,還每年組隊參加50英里接力賽!
由6名老人組成的「山中老人」(The Old Men of the Mountains)跑團,他們常聚在美國賓州州學院附近的山區練跑。你所想到對老人的印象,如滿頭灰髮、彎腰駝背、膝蓋跑起來吱吱作響、聽力不佳…等,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但他們跟其他老人不同的是,他們是跑者!而且是當地聞名的50英里(約80公里)接力隊其中一員!其中最年輕的67歲,而最年長的George Etzweiler(以下稱喬治)今年已99歲,他出生的同年,卓別林的經典無聲電影《孤兒流浪記》才首度亮相呢!
喬治身材矮小,跑起來呼吸聲大得像貨車開過,但是彎彎曲曲的山路和碎石路,都難不倒這位99歲的老伙子。從2007年起,喬治被其他老參賽者半哄半騙地加入了接力隊,往後每年都會參加Tussey Mountainback 50-miler和5公里路跑2場在地賽事。他不只在住家附近跑,更遠赴美國東北部的新罕布什爾州參加華盛頓山路跑,至今已完跑了13次該比賽,今年6月更準備參加第14次。
喬治不只跑步,更是有計畫性地跑步。他的跑步日誌可追溯到1969年,那時他還在賓州大學擔任電子工程教授,他就選擇顯眼的方格紙來記錄練跑數據;直到退休後,他仍持續記錄幾乎每一次的練習。而今年截至目前(2019年5月前),他最快的紀錄是每英里(約1.6公里)11分49秒。
「我知道,我是個怪胎。」喬治說﹕「有人稱我是大自然的怪物,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現在沒有太多人活到99歲,我猜更少人到99歲還能跑1英里。」
事實上,喬治會堅持跑步的主因是愛妻瑪莉,在他49歲還在當教授時,瑪莉為了支持他跑步,特別送了一件軍綠色跑步短褲給他,之後,瑪莉陪他跑了好幾年,後來喬治經營Tussey 50-Miler跑團,也跟他一起到山上訓練,直到因病住進病房,瑪莉生前不斷支持著喬治繼續跑下去。
2007年,當時喬治87歲,已退休的他是早班交通志工,總穿著橘色背心幫汽車指揮交通,一天一位賽事總監經過順便對他說「夥伴,難道沒有人能把一群老人聚在一起跑50英里接力賽嗎﹖」喬治聽到後,就開始從電話簿中找尋65歲以上的跑者。
找尋老跑友是最難的,但因為喬治幽默、跟人相處輕鬆愉快,並說服這些人「你能做到!」他始終完成了這項任務。自2007年成立Tussey 50-Miler小組以來,喬治就將每位他欣賞的跑者召入他的跑團,並每年驗收比賽結果、諮詢現任成員,甚至特別拜訪潛在成員,目前有33名選手在成員名單中。
當喬治在98歲時以4小時04分48秒完成2018華盛頓山路跑,成績比前一年快了1分鐘,他被邀請上大會舞台,全場的人為他起立鼓掌長達1分鐘。主持人問「請承諾我們,你會繼續跑下去,對嗎﹖」喬治點頭笑答「我會試試。」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一般跑者半程馬拉松完賽平均時間約兩小時,如果有人說,想在1小時55分鐘內「走」完半馬,你相信嗎?12月18日登場的台北馬拉松,請大家一起來看看,「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是否真能「走得比跑得快」?!
馬拉松賽不是用跑的,為何要用「走」的?這個「走」完半程馬拉松的決定,背後有個故事。
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是想拚進世大運競走賽的選手,但台灣競走比賽很少,所以他們決定在台北馬拉松賽半馬項目以賽代訓。這股堅持和傻勁跟720armour運動墨鏡「我的舞台我作主」的理念契合,所以720armour決定助他們一臂之力。
「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除將在台北馬拉松賽「走」完半馬外,還將和另兩位競走好手張珈鳳和林函蓁,一起戴著720限量梅花版運動墨鏡,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希望精進技巧提升速度,拚進2017年台北世大運。
競走雖是奧運項目,但在台灣相當冷門,世大運中的20公里競走項目,原本就只有全國競走賽及全運會有辦,今年全國競走賽又停辦,想達標台北世大運,只能出國參賽,經費是很大問題,而更重要的,是要先提升實力。
由於距離接近馬拉松的半馬(21.0975公里),「蘿蔔」羅柏穎因此連續兩年在台北渣打馬拉松,用競走方式完成半馬。2015年花了1:44:48,2016年進步到1:35:20,這一次台北馬拉松索性揪梁哲睿和蔣苡維合組「720競男孩」,一起作伴「走」。
20km最佳成績1:33:15的「蘿蔔」羅柏穎,國小時打棒球,因老師希望他兼項參加田徑賽冷門項目而加入競走,國中一度中段,目前是20KM競走全國第二傑,這次是他第三次用「競走」挑戰半馬,希望能在100分鐘內完走完台北馬半馬。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三年級的羅柏穎,2014年勇奪亞青男子10KM競走銀牌。競走之路是由范萬宇教練啟蒙,目前接受許績勝、鐘瓊珠和黃勇彰教練指導。「拚世大運是首要目標,接下來只要有機會代表國家出賽,我都會盡全力爭取」。
梁哲睿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三年級,原本練八百和千五,成績一直無法突破,全中運開辦競走項目時,因姿勢協調性佳被教練高慶華相中,展開競走生涯,目前教練是翁竹毅,20KM競走個人最佳成績1:51。
這次挑戰台北馬半馬,梁哲睿希望能在1小時55分內走完。「接下來我會以追上『蘿蔔』為目標,我倆曾勢均力敵,但自己兼任教練外務太多,無法專心練習,現在得好好拚成績,未來希望能當競走教練,為臺灣的競走圈盡一份心力。」
雖然家境不好,但梁哲睿從沒放棄競走夢。有人說,直接把時間拿去打工賺錢不是更實際?梁哲睿說:「打工只能改善一時的生活,我想『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靠競走專長取得教練資格,取得穩定的工作,真正地改變人生。」
1998年5月4日出生的蔣苡維,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一年級,啟蒙教練陳志龍,現任教練為翁竹毅,是103年全國中等學校競走錦標賽金牌得主。「20KM競走我還沒比過,這次台北馬半馬初體驗,希望在1小時55分內完賽。」
也請18日參加台北馬拉松的朋友們,在路上遇到「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這三位用挑戰用「競走」完成半程馬拉松的逐夢男孩時,不吝給他們一個讚!
「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除了將在台北馬拉松的半馬組以賽代訓外,還將和女子競走全國紀錄保持人張珈鳳、女子 20KM第五傑林函蓁,五個人一起到日本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系研究碩二年級的張珈鳳,現任教練是許績勝。20KM最佳成績1小時40分17秒,是女子競走全國紀錄保持人。「競走改變我的人生,非常感謝啟蒙教練陳志隆的提拔與照顧,將我推上競走的國際舞台。」
已參加過世大運和亞運的張珈鳳,目前除力拚世大運參賽標準,尋求將個人最佳成績繼續往前推進外,對2018亞運,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也躍躍欲試。「競走很適合亞洲人發展,東京奧運還有四年,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機會的。」
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三年級的林函蓁,因愛吃地瓜小名「蕃薯」(台語),由朱芳德啟蒙,現任教練翁竹毅,原為中距離選手,目前是國內女子 20km 第五傑。「珈鳳學姐是我追逐的目標,畢業後我想當教練,讓更多人喜歡這項運動。」
被稱為徑賽中最優雅項目的「競走」源於英國,競賽規則最重要的兩項核心規定是,一:選手必須保持一隻腳在地面上,雙腳不能同時離地(騰空)。二:前腳落地那刻起,腿部必須保持直線(膝蓋不能彎曲)。
儘管競走在台灣很冷門,但,路是人走出來的!這群用競走逐夢的選手告訴我們:運動場上不是只有追趕跑跳碰,只要找到努力的方向,用走的,人生一樣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