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五百場各式馬拉松賽事,雖然賽事多,但參與選手是否有正確的跑步觀念?知道怎麼選擇合適的裝備?如何訓練以避免受傷?小出義雄是日本著名馬拉松教練,曾培育多名女子馬拉松金牌選手,以下是針對新手想在5小時內完賽馬拉松的公開練習秘技,來看看該如何規劃。
以1公里7分鐘的速度跑全馬,到達終點的時間為4小時55分。雖然算起來未滿5小時,但是如果再加上水分補給和上廁所的時間,還是太緊了。想要達成破5(SUB5),必須有能以1公里6分50秒的速度,輕鬆跑完全馬的跑步能力。
試著好好觀察平時跑步的速度,然後認真去體驗6分50秒的速度吧!這在馬拉松訓練上也是重要的一環。
不只要完賽而已,想要跑得更快,縮短跑全馬的時間,意識到速度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的速度,目標的方向也會更明確。但是,平日練習時不用每次都在意速度,放開懷去跑吧!
如何提升速度?
只在最後用目標速度:以平常的速度慢跑,只有最後快跑。
隨處可用目標速度:平常的速度和目標速度交互使用慢跑。
全程目標速度:從開始到結束都用目標速度跑,如果覺得太辛苦,跑不下去了,就回到Level 2。
和訓練腳力一樣重要的是,強化心肺機能。氧氣若能有效率地送進肌肉,就能以更快的速度跑得更遠。因此,偶爾要試著跑快點。起初先以會喘的速度去跑,這個狀態應該還是能持續跑上一段距離。也可以用會氣喘吁吁的速度跑,雖然只能維持幾分鐘,但對鍛鍊心肺機能有很大效果。
從悠閒的慢跑,慢慢提高速度的練習,叫做「加速跑」。比較容易的做法是只在最後用加速跑。
在平時慢跑的最後1至2公里才提高速度。重點是把速度加快到會開始喘,而最後則是將速度加到必須大口呼氣的狀態。
在慢跑途中加入衝刺(全力跑),也是很棒的速度練習。先試試50 公尺左右的衝刺。習慣之後,在慢跑或長跑練習時,加入衝刺,鍛鍊腳力和心肺機能。
跑步的路線不要總是一樣比較好,平坦的路線、起伏很大的路線、柏油路、土地或草地等,在各種不同的路線上跑,可以給身體更多的刺激,提升跑步能力。而且因分散了身體各部位的負擔,也比較不容易受傷。
若是繞圈的路線,相反行進方向也是不錯的選擇,看到的景色會與平常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練習路線裡一定要加入「坡道」。跑坡道比起跑平地更辛苦,負擔也更重,能有效鍛鍊肌力和心肺機能,還可以調整姿勢。就從坡度緩的長坡道開始挑戰吧!
上坡:用力擺動手臂,步距小而確實地前進。
下坡:放掉力氣,順勢地往下跑。
責任編輯/瀅瀅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秉持 Forever Faster 品牌精神,在新品研發上不但要快,更要保持永遠領先,近年來無論在時尚設計或運動科技領域都力求不斷創新與突破。PUMA 研發總部今發佈全新 PUMA NITRO 氮氣中底科技,將液態氮氣注入發泡成型的中底胚模中,利用氮氣不易熱脹冷縮變形的物理安定性,讓鞋中底完美突破「輕量」與「高緩衝」並存的高穩定機能。
針對不同的跑者需求,PUMA 量身推出三款全新 NITRO 氮氣系列跑鞋:強調舒適避震的 Velocity NITRO、滿足長距離跑者所需最大緩衝效能的 Deviate NITRO、以及僅有 184 公克羽量鞋身適合競速型跑者的 Liberate NITRO 三大指標鞋款。為了讓跑者更能親身體驗 Nitro 氮氣中底科技的超群腳感,PUMA 更將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各區舉辦共 5 場的「PUMA NITRO 氮氣跑鞋全台試跑活動」,於 2 月 6 日(六)台北信義區香堤大道率先起跑,用實戰讓消費者深度了解 NITRO 創新氮氣中底的製造過程,親身感受輕量與高緩衝並存的革命性突破。
繼深受跑者好評的 IGNITE 超彈力中底、HYBRID 混合式科技、與 XETIC 緩震技術後,2021 年 PUMA 再創跑鞋科技革命新里程:創新 NITRO 氮氣中底。深諳氮氣不易熱脹冷縮變形的物理安定性,PUMA 研發團隊將液態氮注入高品質物料製成的小型胚模中使其發泡延展,發泡完成後的中底便會透過氣泡造成肉眼看不見的空間,帶來輕量與高效緩衝並存的穩定腳感,最後再將發泡後胚模壓製塑形為最終中底。革命性 NITRO 氮氣科技中底比一般 EVA 中底材質輕量 46%,讓鞋中底完美突破「輕量」與「高緩衝」並存的高穩定機能。PUMA 特別針對不同需求跑者提供最適 NITRO 氮氣跑鞋選擇。無論是長距離慢跑或是追求極輕量的競速挑戰,創新 NITRO 氮氣科技跑鞋讓跑步變得更省力有效率,提供如裸足般的輕量舒適感。
全新 PUMA Velocity NITRO 氮氣跑鞋採用高透氣機能網布包覆鞋面,搭載雙層式中底,上層為輕量高緩衝 NITRO Foam 氮氣科技中底,帶來舒適高避震防護,下層 PROFOAM LITE 高彈力 EVA 中底則能有效強化平衡穩定性。鞋後側特殊崁入外顯式導流板,降低跑步空氣阻力,為每個步伐帶來更好穩定度。PUMA Velocity NITRO 採用進階版 PUMAGRIP 橡膠大底,以高效能橡膠混合製料,輕量防滑的 PUMAGRIP 耐磨大底無疑是跑者最佳後盾,為各種地形與氣候挑戰帶來高適性強勁抓地力。僅有 265 公克鞋身重量的 PUMA Velocity NITRO 氮氣跑鞋使用全新 semi-curved 楦頭設計,為前腳掌提供更大活動空間,跑者在邁步時足部從腳後跟外側開始平衡且穩定地翻轉至前腳掌,腳趾會隨著身體重量與動力壓力的移轉而擴張,此時,更大的腳趾空間將有效為身體增強穩定性,搭配最適 8mm 跟尖差 (heel-to-toe drop) 設計,強化速度持續推進的動力。
旗艦級 PUMA Deviate NITRO 氮氣跑鞋採用雙層式 NITRO 氮氣科技中底,提供最高規格緩衝避震效能,同樣使用高透氣機能網布包覆鞋面,搭配 PUMAGRIP 進階防滑耐磨橡膠大底與有效降低跑步空氣阻力的外顯式導流板,為每個步伐帶來強勁抓地力與更好的穩定度,全新 semi-curved 楦頭設計提供前腳掌更大擴張空間,有效增進推進動力與身體穩定性。除此之外,Deviate NITRO 的另一大亮點則是研發團隊在其雙層式 NITRO 氮氣中底之間所崁入的 INNOPLATE 碳纖維動力推進片,以碳纖維強韌材質製成,能有效串連前後腳掌反射時間,在蹬腳往前邁步的同時進而推動加速動能,創造最大動力推進爆發力,獨特全長式叉狀設計能有效減輕碳版重量,絕佳的動態足體形狀輪廓則有助跑者的步態更加流暢,讓每個步伐加速更省力有效率。INNOPLATE 碳纖維動力推進片由兩層同樣具備高強度回彈性能的 NITRO Foam 超輕量氮氣中底包覆,完美創造僅有 268 公克超輕鞋身重量的旗艦級高緩衝性能跑鞋,為長距離馬拉松跑者帶來更流暢省力的步伐。
羽量級 PUMA Liberate NITRO 氮氣跑鞋特殊採用超輕盈單層多孔洞透氣網布鞋面包覆,搭配單層式輕量高緩衝 NITRO 氮氣中底,完美締造僅有 184 公克極致羽量級鞋身重量,更適合追求輕量、貼地腳感的短跑或競速型跑者。PUMA Liberate NITRO 同樣於鞋後跟配置外顯式導流板以降低空氣阻力,進階版 PUMAGRIP 防滑耐磨橡膠大底比一般傳統橡膠大底的防滑效果提升百分之 51.6,搭配 semi-curved 前掌加寬式楦頭設計,讓跑者在衝刺加速時增強身體穩定性,全力締造極速新記錄。PUMA 更專門針對女性跑者量身推出全系列女款氮氣跑鞋,相較於男性跑鞋,PUMA NITRO 女性專屬系列鞋款採用更窄鞋後跟設計,搭配低腳背鞋面、與更符合女性足型的足弓弧曲輪廓,為女性跑者打造專屬極致的舒適腳感。
為了讓跑者們親身體驗 PUMA NITRO 創新氮氣中底科技的超群腳感,特別選定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巡迴舉辦共 5 場的「PUMA NITRO 氮氣跑鞋試跑活動」,於 2 月 6 日 (六) 台北信義區香堤大道率先起跑。除了跑步機外,試跑活動現場更特別設置移動訓練常見的敏捷梯,搭配酷炫燈光效果環繞,讓消費者在挑戰追上燈光變化的競速樂趣的同時,更能實際感受創新 NITRO 氮氣中底的超輕量與高緩衝雙大機能特性。參與試跑活動完成體驗,消費者還可立即獲得 PUMA NITRO 氮氣跑鞋現金折價券,至指定門市憑券購買任一 NITRO 氮氣跑鞋再加碼獲贈 PUMA 運動毛巾。
PUMA NITRO 氮氣跑鞋 全台試跑活動場次資訊:
2/6 (六) 2:00~6:00pm 信義區香堤廣場
2/7 (日) 2:00~6:00pm 西門町聯合醫院廣場
2/21 (日) 2:00~6:00pm 高雄夢時代
2/27 (六) 2:00~6:00pm 台南新光三越
2/28 (日) 2:00~6:00pm 台中新光三越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跑者也需要做肌力訓練已是耳熟能詳的觀念。但到底要做多久、多少量、強度為何?各界的說法更是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最近,知名跑步雜誌Womens Running請到了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同時也是Adidas運動員的Darien Hawkins來與大家談談關於跑者從事肌力訓練的強度及長度。
跑者們平均每週該花長的時間做重量訓練呢?這一切都取決於運動員的目標。如果目標是提高成績,那麼三到五天是最佳的訓練時間。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當前的身體、生理和性能水平,那麼一周約訓練兩天就可以了。
然而,重量訓練是指調節神經肌肉系統,以動態和重複創造一種克服外部力量的內部張力,因此,才需要多種類型的肌力訓練來提高運動成績。一些對於性能提高的肌力訓練中,最重要的類型是靈活性訓練、SAQ訓練、增強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平衡訓練、綜合性訓練和專項耐力訓練。利用以上這些綜合,來組成一個完整的訓練計劃以提高你的表現。話雖如此,但加強訓練的最好時間,應是你在進行專項耐力訓練訓練 (跑步計劃)之前。
給我們你的最佳實力(整個身體),每個跑者都應該納入他們的訓練之中。
跑步時,身體會用上幾個主要肌肉群: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和腰肌。
橋式是穩定神經肌肉間效能化的好動作。單腿深蹲則是練習是平衡和增強的好方法、敏捷階梯訓練對於SAQ(速度,敏捷度,反應)的訓練非常有效。蹲跳是非常穩固的爆發式訓練。而對於全身力量,建議可以使用像波比跳與伏地挺身的動作結合訓練。保持以上動作適當的平衡,是預防受傷和提高運動能力的關鍵。
堅實的核心需要一種漸進和系統性的方法來強化。核心訓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核心穩定性:這個階段的目的是發展最大的神經肌肉效率和骨盆穩定性。這些練習的目的是在脊柱和骨盆區域間提供少量的運動,主要還是先學會穩定的感覺。
第二階段是強化核心:這個練習同時結合第一階段的訓練,透過更多的全方位的運動;像仰臥起坐、穩定球仰臥起坐、背部伸展等來強化核心。
第三階段是核心力量:核心力量練習意旨提高核心肌肉而產生的力量,這些能使跑者們穩定比賽時速度以及產生力量。這一階段的訓練包括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盡可能地進行藥球拋接訓練。
堅實核心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是適當的營養。市面上的加工食品大多對身體沒有益處,所以最根本的方式是每日均衡的飲食,以促進最佳的核心發展。
許多女性需要學習一個觀念,就是舉重不會使你變成大肌肉,還可以給你很多的力量,讓你變瘦,線條變美。
重量決定於個人目標。如前所述,如果目標是提高成績,那麼一周訓練需要三到五天,若目標是維持目前的狀況,那麼一兩天就足夠了。至於長跑運動員應該舉起多重的重量,這取決於目標是什麼。如果目標是發展肌肉的穩定性和耐力,那麼次數應該做12到20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50到70%。如果目標是增加肌肉的大小,那麼次數應該在6到12下之間,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75%到85%之間。如果制定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強大,次數應該在1到5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85%到100%。如果目標是發展更多的爆發力,次數應該在1到10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30%到45%。
在訓練過程中避免體重增加的一種方法就是一天之中都吃更有目的的食物,意思就是少量多餐。你可以每隔三到四小時吃一餐,平均一天吃五到六頓。另外,在完成訓練後的30分鐘內,可以安排一鍛鍊後的營養補給餐,因為在這段時間內,你的身體會有一個小窗口,可以接受恢復所需的營養和肌肉燃料。
肌力訓練不會讓你感到飢餓,反而讓你更有力量。此外,肌力訓練需要更多的卡路里;訓練強度越大,消耗的卡路里越多。這就是為什麼均衡飲食與適當的營養如此重要。
資料來源/Womens Running、《跑步肌耐力訓練解剖全書》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