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8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 三鐵巨星齊聚台東爭奪亞太區冠軍
1
2018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 三鐵巨星齊聚台東爭奪亞太區冠軍
2
慢慢跑,跑更快! 川內優輝田徑教練的速度訓練基本功
3
提高跑步實力的6個增強式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 三鐵巨星齊聚台東爭奪亞太區冠軍

2018-03-02
話題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游泳 賽事 新聞

繼澳洲墨爾本之後,2018 Challenge Family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2018 Challenge Family Asia Pacific The Championship)將由台灣台東接棒舉辦,賽事將於11月18日盛大登場。這是亞洲第一場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亞太地區八個國家、十場賽事好手雲集,預期吸引超過1,500名鐵人菁英選手完成113km(1.9km游泳,90km自行車和21.1km路跑)爭取台灣鐵人賽最高獎金10萬歐元和亞太冠軍頭銜。

2018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 三鐵巨星齊聚台東爭奪亞太區冠軍

繼澳洲墨爾本之後,2018 Challenge Family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2018 Challenge Family Asia Pacific The Championship)將由台灣台東接棒舉辦,賽事將於11月18日盛大登場。這是亞洲第一場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亞太地區八個國家、十場賽事好手雲集,預期吸引超過1,500名鐵人菁英選手完成113km(1.9km游泳,90km自行車和21.1km路跑)爭取台灣鐵人賽最高獎金10萬歐元和亞太冠軍頭銜。

Challenge Family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賽事分為職業組與分齡組,超過百位鐵人菁英職業組選手一同角逐六位前進世界錦標賽的資格,最激烈的較勁將在台東上演,競逐亞太總冠軍的榮譽。Challenge Family國際鐵人三項亞太錦標賽創下有史以來最多分齡組別之賽事,老、中、青三代鐵人一齊挑戰個人最佳成績。     2015年起,WayPoint鐵人工廠工頭羅威士(Jovi Lo)接下Challenge Taiwan國際鐵人三項賽事,至今(2018)已創下單場亞洲賽事最多人次(超過4,500人)參賽紀錄,賽事好評不斷。

亞太錦標賽-墨爾本站 冠軍Sam Appleton ©Challenge Family

Challenge Family CEO ZIBI對Challenge Taiwan讚譽有佳:「無法想像2018 Challenge Taiwan報名人數已經超過4,500人的比賽,無庸置疑的我希望,2018 Challenge Asia Pacific Championship一定要與Challenge Taiwan團隊合作並在台灣舉辦」     2018 Challenge Family Asia Pacific The Championship,台東縣政府與Challenge Taiwan團隊將以最高規格最高品質舉辦賽事,比賽除了高額獎金,屆時將匯聚世界鐵人巨星齊聚台灣台東,讓台灣鐵人運動發光發熱。 更多資訊可洽官方報名網址:http://bit.ly/2F4uLgA

責任編輯/妞妞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鐵人三項運動發展協會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慢慢跑,跑更快! 川內優輝田徑教練的速度訓練基本功

2019-04-10
書摘馬拉松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要怎麼跑才能像菁英選手們「看起來好像慢吞吞的,但其實跑得很快」﹖想在馬拉松賽場上達到目標速度、打破個人最佳成績,速度訓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訓練速度就要一股腦兒跑快、練衝刺嗎﹖以下根據《市民跑者之王》作者津田誠一,也是日本知名馬拉松選手川內優輝在大學時期的田徑隊教練,提醒跑者如何養成掌握跑步節奏、減低膝蓋傷害等基礎習慣,讓你看似淡定地慢跑,其實跑很快!

慢慢跑,跑更快! 川內優輝田徑教練的速度訓練基本功 ©川内優輝選手応援プロジェクト久喜本部

提醒自己要「保護膝蓋」

要怎樣才能「不急不徐」、「慢條斯理」地跑完全程呢?無論是什麼樣的跑者,都有一個共通的重點,那就是要提醒自己「保護膝蓋」。

光說保護膝蓋,聽起來也令人摸不著頭緒,所以很難用文字表達。換個說法,就是邊跑邊保持「膝蓋的鬆弛」、「膝蓋的緩衝」。有聽沒有懂的人不妨試試相反的跑法,意即一口氣提升速度來跑。如果想跑得快一點,前腳就會伸直,無法保護到膝蓋。這麼一來,腳會因為著地衝擊增加而疲勞,無法跑太久。

不懂得保護膝蓋的人就算想跑得快一點,也無法順利提升速度,亦無法保持一定的速度。

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慢慢跑,速度反而不會掉下來,可以長時間保持一定的速度跑完全程。尤其是全程馬拉松,保護膝蓋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藉由意識到要保護膝蓋,跑起來才會遊刃有餘。只要能跑得遊刃有餘,應該就能以一定的速度跑完全程。讓膝蓋的動作保持鬆弛,還能把膝蓋的緩衝性運用在跑步上。

不同於肯亞籍或衣索比亞籍的頂尖選手,日本人的腳踝比較沒有彈性。為了彌補這個弱點,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跑完全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養成這個習慣,就能在跑步時保持絕佳的節奏。

跑步時保持膝蓋的鬆弛、緩衝,避免前腳伸直

不要太拚! 輕輕鬆鬆也能跑得很快

可惜沒有「這麼一來就能保護膝蓋」這種直接的練習法或技巧,總之只能在平常的慢跑或重點練習中「提醒自己」保護膝蓋,而且跑姿也不能亂掉。

這麼一來,各位或許會覺得「差不多是這樣吧」,請不要忽視這種「差不多」的感覺,好好地養成這個習慣,從平常就意識到要保護膝蓋,跑步的速度應該會愈來愈快。

另一方面,或許有人會覺得又要提醒自己保護膝蓋又要慢慢跑,速度可能會掉下來。這種人最好先利用慢跑來提醒自己保護膝蓋。

一旦掌握到這種感覺,上半身就不會那麼僵硬,上半身與下半身順利連動,就能跑出平衡的跑姿。

最終的理想是「看起來好像慢吞吞的,但其實跑得很快」。而且因為跑起來遊刃有餘,如果是習慣比賽的選手,很容易就能在關鍵時刻加速。

看到肯亞籍或衣索比亞籍的頂尖選手在馬拉松電視轉播裡的英姿時,不覺得「看起來跑得好慢」嗎?就算其實是以每公里低於3分鐘(100公尺18秒)的超快速在跑,也因為他們跑起來遊刃有餘,看起來就像慢慢跑。

正因為這是川內的強項,我才得不厭其煩地提醒他「不要太拚」、「不要太拚」,以免上半身的動作變得太僵硬。尤其是如果上半身的動作從比賽的前半段就很僵硬,速度將無法持續到最後。

很難在速度練習的同時兼顧到保護膝蓋,所以我的練習菜單裡幾乎沒有200公尺或400公尺的間歇短跑。

就結果來說,比起加快速度,以動作變得僵硬的跑姿來跑,即使速度不快,跑的時候要同時注意保護膝蓋的練習還比較有效率。

川內優輝的大學田徑教練常不厭其煩地提醒他「不要太拚」 © IAAF

以一定的節奏輕鬆跑

為了保護膝蓋,「跑步的節奏」也很重要。我經常要提醒在大學一、二年級打下基礎的選手「節奏」、「節奏」。

提醒自己要保護膝蓋,跑姿也穩定到一定的程度後,就能逐漸掌握住自己的跑步節奏。請一面意識到上述的節奏,讓身體牢牢記住這個節奏。

只要能跟上節奏,即使不用拚命跑,也能在保護膝蓋的前提下迎頭趕上。

首先透過平常的慢跑來習慣節奏。慢慢來也無所謂,請以一定的節奏輕鬆跑。理想的情況是「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為此最好也以「時間」而非「距離」做為慢跑的標準。

不管是有彈性的人,還是沒有彈性的人,只要學會以一定的節奏一直往前跑,就能打下穩固的基礎。跑在沒有高低起伏的平地當然不用說,利用上下坡的練習來讓自己的身體記住節奏也很重要。

上坡請以重心稍微往前傾,用手臂把身體拉起來的感覺來跑。說得極端一點,不妨想成是透過手臂的擺動把身體不斷地往前拉。

下坡時請放鬆手臂,秉持著不擺動手臂也無所謂的概念,感覺上光是讓身體配合坡度稍微往前傾就會自動前進。「收腳」也會成為很大的重點。

上坡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提起雙腳,下坡則要小心別因為收腳太快,導致腳步落在後方。下坡時要意識到骨盤以下的「腳的回轉」,以免同時用前腳踩煞車,導致身體往前衝。這麼一來,即使很放鬆,下坡的速度也會自然提升,可以「邊跑邊休息」。

請特別注意上下坡都不要失去平衡。

順帶一提,大家都希望在平坦的跑道上比賽,但是也有一些選手在有點高低起伏的路段比較能跟上節奏,跑得好又快。

只要讓選手跑一趟需要上上下下的越野賽道,馬上就能看出節奏好壞。沒有節奏感的人無法因應高低起伏的地形,會跑得綁手綁腳。

只要讓選手跑一趟需要上上下下的越野賽道,馬上就能看出節奏好壞

記住速度淡定地跑

週三的速度練習和週六的長跑都要不急不徐地保持一定的速度,重視「節奏」更勝於時間。反過來說,在意識到速度的情況下來跑,慢慢地就能掌握每公里跑5分鐘的節奏或每公里跑4分30秒的節奏。

頂尖的選手有辦法以正負1秒鐘為單位,掌握跑田徑場1圈的速度,如果是「以72秒跑完」,即是以72正負1秒跑完的意思,即使掉到76秒,也能在正負1秒內跑完。

之所以能像這樣掌握住速度,是因為身體已經記住那個速度的節奏了。一旦抓到速度,接下來只要用那種節奏迎頭趕上即可。這點重要到選手經常把「一旦掌握不到節奏感就完蛋了」掛在嘴邊。

只要能以一定的速度來跑,就不需要思考太多有的沒有的,只要淡定地跑完即可。說是淡定地跑才能培養節奏感也不為過。

起初只是淡定地持續慢跑,就能逐漸掌握到節奏感。之所以主張慢跑的標準在於時間而非距離,也是因為「倘若能以一定的節奏慢跑,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是最理想的狀態。

一旦掌握到節奏感,如果環境許可,就能在田徑跑道上做速度練習,讓身體記住一圈400公尺的節奏。這麼一來在馬路上長跑也沒問題。

在田徑跑道上做速度練習,讓身體記住一圈400公尺的節奏

書籍資訊
◎ 以上文章摘自一心文化出版,津田誠一
著作、賴惠鈴譯《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

本書特色 
川內高中時期曾受過傷,並且有1年無法好好跑步。畢業後沒有成為職業跑者,反而是當起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訓練、週末和假期去比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跑出2小時08分14秒,擠身世界一流菁英之列。截至目前創下世界金氏紀錄,累積了85場全馬完賽時間2小時20分以內,他也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和一屆奧運會,所以日本國內都稱他為「最強公務員」或「市民跑者」,是跑者勵志代表人物。因為曾經受過傷,並且是市民跑者的身分,使用了本書的練習法讓他找回自信與成就,而這樣的練習法也適用於廣大的一般跑者。

「川內訓練法」打破跑界常識:
  1.速度練習及長跑都必須從一開始就保持固定的速度跑到最後。
  2.重點練習一週只要兩次,其他天都以慢跑來消除疲勞。
  3.減少練習量反而能刷新紀錄。
  4.不做短距離的間歇跑,直接做1000公尺或2000公尺的間歇訓練。
  5.以參加比賽來代替重點訓練。
  6.間歇跑的休息區間要縮短,讓身體和呼吸還沒完全恢復下就繼續下一趟衝刺。
  7.需要工作的平日就算只慢跑30分鐘也無所謂。
  8.長距離的跑步,維持膝蓋彈性、保護膝蓋才是關鍵。
  9.練習時,狀態越好越不要拚命跑,練習只要八分飽就好。
  10.LSD中間用走的也沒關係,只要能在3小時內慢慢走完即可。

◎ 更多一心文化出版《市民跑者之王:波士頓馬拉松冠軍川內優輝打破常識的跑步訓練法》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提高跑步實力的6個增強式訓練

2016-12-29
跑步訓練跑步爆發力跑者肌力動學堂訓練動作

研究表明,採用增強式訓練的運動員們,在他們的訓練期間能有更好的表現勝過於僅有練習跑步的人。所以我們何不每週抽出一些時間,來進行這些有效的訓練以提高你跑步的整體表現和實力呢?以下六個增強式訓練供你練習參考:

訓練方式

在開始鍛鍊以前,首先必須先進行10分鐘的熱身。每一個動作,至少維持20秒,休息10秒,然後再繼續下一個練習。當你完成了這六個練習之後,可以重複再進行3組或者是在跑步過程之中練習。

 1  垂直蹲跳

垂直蹲跳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想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然後將身體放低形成深蹲姿。收緊核心肌群,一口氣將臀部向上推,盡量跳高。務必要以腳跟使力而非腳趾。著地時,身體立刻向下進入深蹲姿並再度跳起,做1分鐘。

©Oliver Baker

 2  後跨部抬膝跳

預備姿勢呈站姿,先以右腳向後跨步蹲。兩腳膝蓋略呈90度,維持上半身挺胸收腹,重心盡量放置前腳的腿後側與臀部,膝蓋不超過腳尖。當右腳往後跨的同時吸氣,以右腳向上抬膝跳,左右交替,做1分鐘。

©Oliver Baker

 3  踢臀跑

這個動作可以伸展大腿肌,讓你在跑步時的後半段跨步姿勢有更佳的延展性。
上半身挺直,勿左右晃動,雙腳交替往後踢,一次30秒,做3-5組。

進階版:待熟悉後,可一面踢臀,一面快速向前移動。

©Oliver Baker

 4  單腳跳躍

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單腳微蹲,用力往上跳,到最高點時身體伸直,並保持平衡。落下時雙腳落地,並放輕動作,以免受傷。回到準備動作做下一次的跳躍,每組跳6-8下,跳3-5組。

©Oliver Bake

 5  跨步跳

擺動腿快速前抬與地面平行,支撐腿用力向上推蹬,要求擺動腿前伸後積極抓地,保持上半身挺直。兩腳有節奏的交替行進。來回5趟,做3-5組。

©Oliver Baker

 6  單腿階梯蹲跳

將右腳置於階梯上,左腳向後延伸,雙腳左右的距離不要太靠近以維持平衡,並彎曲左右腳的膝蓋,重心落於前腳腳跟,左腳抬至度其高度,以腳跟得力量垂直向上蹬起,保持核心收緊。左膝抬至肚臍高度,落下時迅速把重心放至腳跟,同時把左腳向後延伸。 左右交替,做3-5組。

©Oliver Baker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