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1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2
首次4胞胎參賽紐約馬,三姊妹與截肢兄一起圓夢
3
三個城市,三個跑團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2018-03-22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新聞

提到馬拉松,你的印象可能是戶外舉辦的賽事,不過,在美國,室內舉辦繞圈式的馬拉松賽可是行之有年。日前就在紐約市舉辦的一場室內田徑賽中,有兩位男女選手分別改寫了室內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上週末(3/17)由美國路跑協會(NYRR)與Armory基金會聯合舉辦、第三屆紐約市內馬拉松世界紀錄挑戰賽 (NYC Indoor Marathon World Record Challenge)中,馬爾康·理查斯(Malcolm Richards)與琳西·雪爾夫(Lindsey Scherf)分別打破了男、女子的紀錄,成績分別為2小時19分01秒與2小時40分55秒,除了奪冠還加上破紀錄加碼,因此兩人各獲7,000美元的豐厚獎金。

Malcolm Richards與Lindsey Scherf於第三屆NYC Indoor Marathon World Record Challenge雙破室內馬拉松世界紀錄。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女子選手方面,來自紐約州斯卡斯代爾的女子選手雪爾夫是當地一家田徑俱樂部的菁英選手,今年寫下2小時40分55秒成績,大幅超越去年來自芬蘭的Laura Manninen所保持的2小時42分30秒。若要對照一般戶外馬拉松賽的世界紀錄,目前是由雷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 2003年在倫敦馬拉松所締造的2小時15分25秒。

在紐約Armory體育館長僅200公尺的環型跑道上,要完成一場全馬的距離(42.195公里)得跑上211圈,而且,一次一次繞著同樣的圈圈跑步,對於心志也是非常大的考驗。雪爾夫要跑進2小時40分,等於每圈只能用上44-48秒完成,而且還沒加上放慢速度進水站喝水的時間。

雪爾夫在賽後受訪說:「能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留下紀錄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這次可能不是最搶眼的紀錄,不過任何一個紀錄都值得被紀念,尤其是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我真的為自己感到驕傲,而且我也非常感謝我有這麼多支持我的朋友。」

Lindsey Scherf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男子選手理查斯已經是在本賽事第二次締造紀錄,他2016年創下的2小時19分01秒,比2017年冠軍Chris Zablocki的2小時21分48秒還快。

來自舊金山,現年35歲的小學老師理查斯說,「在整段比賽中我感覺自己游刃有餘,幾乎整個過程都很順利,雖然最後兩公里還是讓我吃了點苦,不過馬拉松就是這樣;而當我跑過14和15英里(22-24公里)時,我感覺戰勝了自己,全身都充滿能量。」

在紐約Armory體育館全長200公尺的跑道上,自第100圈左右開始,理查斯便狠狠甩開其他四名選手,而且距離越拉越大一直到結束。要跑出2小時19分01秒的成績,等於每一圈只能用上36-40秒的時間跑完,著實是非常人的步速!

目前戶外馬拉松的世界紀錄是由基梅托(Dennis Kimetto)所保持的2小時02分57秒,而在同樣繞圈型馬拉松挑戰,去年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在Nike的安排下,於義大利Monza締造2小時25秒的驚人成績。理查斯的這項世界紀錄目前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而人類能否成功跨越2小時的極限,端看這些世界頂尖跑者們的再次登場。

Malcolm Richards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et's Run、Athletics Illustrated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首次4胞胎參賽紐約馬,三姊妹與截肢兄一起圓夢

2016-11-03
賽事話題六大馬馬拉松跑步

在今年里約奧運的馬拉松比賽中,有三胞胎姊妹一起參賽,還有其他各國的攣生兄弟…等。本周日11/6 2016紐約馬拉松即將登場,在有著45年歷史的紐約城市馬拉松賽道上,將迎來史上第一次有四胞胎一起參賽。

美國四胞胎Brian Siemann、Jessica Siemann、Maria Siemann、Amanda Siemann將於11/6紐約馬拉松一同從起點出發 ©newyorker.com

家庭成員,如同籃球隊

1989年,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Teresa Siemann被醫生告知她懷上了4胞胎,本身身為醫院婦產科護士的她當時並沒有特別驚訝,因為在這麼長的工作經驗之中,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這樣的消息,話雖如此,但畢竟是4個小孩,內心仍然有些焦慮。.
 
在4胞胎出世以前,他們已經有了1個3歲大的兒子John。Teresa表示:「至今想起來還是有些神奇,因為當時我並不是非常期待這4個孩子的到來。」不過他們的爸爸卻不同,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便興奮地到處和別人說:「我們家要組一個籃球隊了!」因為等到4胞胎出生後,他們5個孩子就是一組快樂的藍球隊了!

四胞胎剛出生的樣子 ©newyorker.com

輪椅馬拉松是表達自我最好的方式

大概因為重量因素,4胞胎在預產期的前兩個月,提早來到世界上,逼不得已,4個小寶貝在保溫箱一住便是兩個月。但沒有料到的是,4個寶貝中的唯一男孩Brian,卻在出生的幾天之後,腿部便得到骨髓炎,可憐的兩條小腿被迫截肢…從此一輩子得靠輪椅維生。

不過勇敢的他卻特別熱愛運動,喜歡馬拉松的他,不但已連續參與了2屆殘奧會,再召集三姊妹一起參加紐約馬拉松之前,他自己也已經完成了4場全馬。Brian說:「輪椅馬拉松是表達自我最好的方式之一。」

Brian已參加過2012和2016的殘奧會 ©richmond.com

運動,讓他們感情更融洽

關於運動,五兄妹一直相當感謝父母的鼓勵和引領。他們擁有各自的運動專長,大哥John擅長冰球,其他像是籃球、壘球、曲棍球也都是他們熱愛的運動項目。母親Trersa笑說:「他們常各自有不同的比賽,我常覺得自己像在車上工作一樣,周末不同時段常常要奔到不同的比賽場為他們加油。」
 
至於馬拉松,妹妹Amanda和Maria也曾經一起完賽過芝加哥馬拉松,小妹Jessica雖然還未有全馬經歷,但也與姐姐們一起有過好幾次的半馬經驗,剛好這次的紐約馬拉松,也能成為她的初馬。

Siemann一家人 ©nydailynews.com

27歲的他們,如今也都有各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Brian和Maria目前住在Illinois,兩家住得非常近,可以互相照應。而Amanda則繼承母業,在Connecticut擔任婦產科護士,Jessica則在一家管理諮詢的公司工作;身為資深跑者的她,如果遇到還沒有接觸過跑步的客戶,她會熱心地向客戶傳達跑步的好處,若遇到也喜歡跑步的跑友那就更好了,在共同語言之下,Jessica更會熱心地告訴他們該怎麼避免受傷。

每到路跑賽的日子,她也會為了參賽而向公司請假,而她的同事也都相當支持她,只要一有空便會前往現場當Jessica的啦啦隊。

當爸爸知道他們要一起跑在紐約的街頭時,他甚至比4胞胎還興奮。他仔細幫他們研究路線圖,赫然發現在42.195公里數中,剛好可以穿越整個紐約程式,也能好好回憶小時候每個快樂的場景。
 
當一家人能夠在起點一起出發其實是很可貴的事情,4胞胎雖然本身就愛跑步,但是這份珍貴卻與過去的意義截然不同,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加油,順利完賽紐約馬拉松。
 

四胞胎準備好要一起迎戰11/6的紐約馬拉松 ©nydailynews.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個城市,三個跑團

2016-05-09
路跑生活趨勢跑步話題

 
 
跑步的社群所能達到的往往遠超過我們所做的一些實際的事,人們覺得他們需要有所歸屬。

「跑步的社群所能達到的往往遠超過我們所做的一些實際的事,人們覺得他們需要有所歸屬。」查理・達克說。他是詩人、作家、DJ,以及倫敦的Run Dem Crew(民主跑步團)創始人,連同巴黎跑步俱樂部(Paris Running Club)和紐約市的歐卡街跑步團(Orchard Street Runners)一起被作為這部影片中的主角。

在倫敦的大街小巷常見到Run Dem Crew跑者們的身影。

當他們跑完各自城市中心裡一哩又一哩的路程,像是包括東京、柏林和阿姆斯特丹等等的城市裡所有的這些路跑團一樣,團隊的人員往往會形成深厚情誼,所共有的聯繫不僅僅只是健身做為基礎的目標,並且在文化、時尚和藝術等等層面相濡以沫,形成一種共同的興趣取向。這就是路跑團的價值所在,以共享的心態完成一些共享的經驗。在一個功能導向的社會,這些路跑團人員的存在,代表一種反傳統、反都會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以人本的角度互相影響,讓每個人更有參與感、歸屬感,讓路跑成為一種共同完成的美好體驗。而今,他們的影響力和覆蓋範圍仍在不斷增長。

以台灣來說,這個路跑團的現象其實更為蓬勃。你,是屬於哪個路跑團體呢?

Run Dem Crew 除了跑步之外,還有許多活動。
Paris Running Club 是由 Jay SMITH 發起,Nike贊助,他們比較像是一個鬆散的群體,與一般的Nike Running Club並不相同。
Paris Running Club 的跑者們。
紐約的Orchard Street Runners常在曼哈頓的大街上狂奔。
Orchard Street Runners會在每次跑步前規劃出路線。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