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訓練
  • 跑10K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1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2
張嘉哲、蕭昱華山論跑
張嘉哲、蕭昱華山論跑 蕭大俠公開隔離14天訓練生活
3
身為新手,首先得知跑步能夠為你帶來哪些好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再創新猷!紐約男女雙破全馬室內世界紀錄

2018-03-22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新聞

提到馬拉松,你的印象可能是戶外舉辦的賽事,不過,在美國,室內舉辦繞圈式的馬拉松賽可是行之有年。日前就在紐約市舉辦的一場室內田徑賽中,有兩位男女選手分別改寫了室內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上週末(3/17)由美國路跑協會(NYRR)與Armory基金會聯合舉辦、第三屆紐約市內馬拉松世界紀錄挑戰賽 (NYC Indoor Marathon World Record Challenge)中,馬爾康·理查斯(Malcolm Richards)與琳西·雪爾夫(Lindsey Scherf)分別打破了男、女子的紀錄,成績分別為2小時19分01秒與2小時40分55秒,除了奪冠還加上破紀錄加碼,因此兩人各獲7,000美元的豐厚獎金。

Malcolm Richards與Lindsey Scherf於第三屆NYC Indoor Marathon World Record Challenge雙破室內馬拉松世界紀錄。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女子選手方面,來自紐約州斯卡斯代爾的女子選手雪爾夫是當地一家田徑俱樂部的菁英選手,今年寫下2小時40分55秒成績,大幅超越去年來自芬蘭的Laura Manninen所保持的2小時42分30秒。若要對照一般戶外馬拉松賽的世界紀錄,目前是由雷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 2003年在倫敦馬拉松所締造的2小時15分25秒。

在紐約Armory體育館長僅200公尺的環型跑道上,要完成一場全馬的距離(42.195公里)得跑上211圈,而且,一次一次繞著同樣的圈圈跑步,對於心志也是非常大的考驗。雪爾夫要跑進2小時40分,等於每圈只能用上44-48秒完成,而且還沒加上放慢速度進水站喝水的時間。

雪爾夫在賽後受訪說:「能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留下紀錄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這次可能不是最搶眼的紀錄,不過任何一個紀錄都值得被紀念,尤其是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我真的為自己感到驕傲,而且我也非常感謝我有這麼多支持我的朋友。」

Lindsey Scherf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男子選手理查斯已經是在本賽事第二次締造紀錄,他2016年創下的2小時19分01秒,比2017年冠軍Chris Zablocki的2小時21分48秒還快。

來自舊金山,現年35歲的小學老師理查斯說,「在整段比賽中我感覺自己游刃有餘,幾乎整個過程都很順利,雖然最後兩公里還是讓我吃了點苦,不過馬拉松就是這樣;而當我跑過14和15英里(22-24公里)時,我感覺戰勝了自己,全身都充滿能量。」

在紐約Armory體育館全長200公尺的跑道上,自第100圈左右開始,理查斯便狠狠甩開其他四名選手,而且距離越拉越大一直到結束。要跑出2小時19分01秒的成績,等於每一圈只能用上36-40秒的時間跑完,著實是非常人的步速!

目前戶外馬拉松的世界紀錄是由基梅托(Dennis Kimetto)所保持的2小時02分57秒,而在同樣繞圈型馬拉松挑戰,去年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在Nike的安排下,於義大利Monza締造2小時25秒的驚人成績。理查斯的這項世界紀錄目前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而人類能否成功跨越2小時的極限,端看這些世界頂尖跑者們的再次登場。

Malcolm Richards ©JUSTIN GAYMON/Runner's World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et's Run、Athletics Illustrated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張嘉哲、蕭昱華山論跑 蕭大俠公開隔離14天訓練生活

2021-04-19
故事鐵人三項專訪馬拉松跑步話題

奧運馬拉松國手、台灣男子馬拉松第二速選手「真男人」張嘉哲,與超鐵華人紀錄保持人蕭昱蕭大俠於 16 日受邀「華山論跑:新冠疫情影響下的訓練與賽事」進行對談。與談中,特別為四月底 IRONMAN 70.3 回台的蕭昱公布自主隔離管理時的生活與訓練課表,甚至如何在房間裡「練游泳」;張嘉哲則分享去年移地訓練經驗,並為日本福岡馬拉松做回顧。

張嘉哲、蕭昱華山論跑
張嘉哲、蕭昱華山論跑
華山論跑對談現場,台上演講者為張嘉哲

全程超鐵華人紀錄保持人蕭昱於 2020 IRONMAN 70.3 Taiwan 以 3 小時 58 分 53 秒奪下 113 項目冠軍,同時打破 IRONMAN 台灣站紀錄。來自美國的華僑蕭昱,自稱是一個男孩為了運動的愛,可以在沒有冷氣的房子關 14 天。

今年再次回台參賽,蕭昱隔離的 14 天仍邊遠距工作邊訓練,他也分享了自己一週的生活:
• 上班:6~8 小時(很重要):視訊、畫圖、構思、與美國同事對接任務,有時凌晨 3:00 要起來討論
• 每天跟老婆視訊 1~2 小時(更重要!)
• 游泳(陸地)一週平均 5hr.
• 自行車 一週約 12.5hr. 最長單次 5.5hr.(消耗 4000 大卡)
• 跑步 一週約 5~6 小時
• 滾筒按摩 每天半小時
• PS. 每天睡眠約 6~8hr,還要煮飯、洗衣等家事

蕭昱的隔離訓練生活
蕭昱的隔離訓練生活,左下照片為陸上游泳

隔離訓練生活

週一 騎車 1.5 小時 + 游泳 1.5 小時
週二 騎車 3 小時 + 轉換跑 20~30 分 + 騎車 1 小時
週三 跑步 1.25~1.5 小時 + 游泳 1 小時
週四 游泳 1.5 小時 + 騎車 1.5~2 小時
週五 騎車 1.5~1.75 小時 + Easy 跑步 1 小時
週六 騎車 LSD 4~6 小時 + 跑步 20~40 分鐘
週日 跑步 LSD 1.75 小時 + Easy 游 0.5~1 小時

蕭昱並把耐力運動比喻做投資股票
蕭昱並把耐力運動比喻做投資股票

「我們雖然是素人,但我們想像中的極限沒有那麼遙遠不可能。」全家族沒有出過運動員的蕭昱以自己投入鐵人三項的經驗,表示因為很不甘心別人看扁,所以一直練,也慢慢累積知識。並把耐力運動比喻做投資股票:「慢慢學習也慢慢投資,過了十幾年就會很爽!」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身為新手,首先得知跑步能夠為你帶來哪些好處?

2016-12-19
跑步知識庫跑步訓練觀念

如果你是一位新手跑者,或許跑步對你的身體來說,必須是一個得去適應的運動,而心裡的部分則是要讓自己重回到嬰兒的狀態,任何事物對妳來說皆是一個新的開始,從頭到腳甚至到了身體裡的每一滴血液。
 
但話雖如此,實際上該如何去適應這些變化呢?

找到目標,就是正確的道路

首先,找到一雙舒適的鞋子,以及GPS手錶,並確立好接下來所要達到的目標,無論是健身或是一個小時的跑步,或是藉以釋放壓力、減肥、參加一場比賽。當開始執行這些目標後,你會慢慢感受到自己獲得了健康,釋放壓力,甚至增加了信心,你會認為,這條路走對了。
 
剛開始跑步時,請從最緩慢的速度開始以給身體時間來適應跑步的壓力。人家常說:欲速則不達,意思就是要我們多些耐心,太急反而會降低成效。如果訓練的密度較高,容易產生小腿的乳酸堆積,所以當休息的時候,可以加強鍛鍊小腿的部分或是使用法特雷克的訓練讓自己增進自己不同層面的進步。

關於法特雷克跑

法特雷克意為速度運動,跑的遊戲。是一種與間歇練習相近的長距離的訓練方法,主要以變速越野跑遊戲的形式,採用快跑,慢跑,間歇跑,變速跑等不同強度的跑和越野走相結合的一種訓練方式。

它沒有非要在道路或賽道上進行練習,通常是用於緊張訓練後的轉換式訓練,可加速消除疲勞,建議每次以60~90 分鐘為宜,如果想加強中距離跑步的能力,可以增加反覆跑的內容;如果是想提升速度,那麼可多利用下坡跑;可以自由組合一些符合地形的訓練。

身為初學者,跑步是不需要複雜的。隨著時間的經歷,你會想增加更多不同程度的鍛煉;但無論做什麼,完全取決於你的目標,帶漸漸進步後,還可以考慮找一位合適的跑步教練或是加入社群團體或是閱讀相關書籍,這樣的進步不在只是生理上的,你會發現,跑步是一項能使你身心靈皆成長的運動。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瑜伽
  • 初階訓練
  • 徒手訓練
  • 重量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訓練
  • 跑10K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