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動賽事陸續解封,Red Bull 推出「再度起步」挑戰計畫,邀請跑者們重拾跑步習慣。即日起,跑者們只要到 Red Bull 活動網站登錄開跑意願,即可獲限量 Red Bull 開跑補給包,再透過 Red Bull Line 官方帳號紀錄跑步時數及照片,開啟挑戰。11 月底前累積最多跑步時數的前十名跑者,不僅可獲得 Garmin Forerunner 55 GPS 智慧心率跑錶,還能免費參與由 Garmin Run Club (GRC) 教練規劃在溫泉旅店的兩天一夜 Wings For Life 跑旅體驗,還不趁現在跑起來!
登錄活動網址 請點此
「我要放鬆心情、慢慢鍛鍊,跑步這件事情,終究會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這兩年因懷孕生子而暫停跑步訓練的歐陽靖,藉由這次 Red Bull 的邀請,她表示自己已迫不及待地想藉由間歇性斷食與每日定時跑步,能讓身體逐漸恢復馬拉松跑者的狀態。Red Bull 鼓勵跑者們不論是因疫情或是其他原因而暫緩練習,趁現在不妨給自己一點目標及動力,穿上跑鞋「再度起步」,讓跑步回到日常生活並享受其中。
為獎勵跑者們完成「再度起步」,Red Bull 特別攜手合作夥伴 Garmin 要送給挑戰前十名的跑者 Garmin Forerunner 55 GPS 智慧心率跑錶,更打造專屬兩天一夜的 Wings For Life 跑旅體驗,由 Garmin Run Club (GRC) 台灣的總教練黃毓軒規劃帶領活動,邀請獲獎跑者入住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或同等級之飯店),感受在大自然洗滌的放鬆氛圍,同時體驗在戶外奔跑的愉悅快感。
資料來源/Red Bull
責任編輯/Dama
跑步的數據指標多樣,對於習慣配戴跑錶的跑者來說,除了配速之外最著重的多是心率,但其實還有其他數據對你的整體表現都相當重要,「步頻」就是其一。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步頻,無論對跑步表現、跑步效率、受傷風險和恢復能力都有正面影響,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通用 180 步頻,也不是每個人都該跨出大步。本文讓你了解為什麼要注意自己的步頻,以及如何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步頻。
在跑步中,步頻定義為每分鐘跨出的步伐總數,簡單來說,就是 60 秒內雙腳踩地面的次數。我們跑步的速度等於步頻乘以步幅,因此,如果想跑快一點有兩種選擇:一是增加步頻,二是增加步幅(腳跨出去的幅度加大),而兩者也決定了你的速度。
一般跑者的步頻多在 170-190 之間,而運動生理學家丹尼爾(Jack Daniels)博士曾觀察田徑場上精英選手後提出,長跑時步頻應在每分鐘 180 次以上。但每個人真的都通用這個數字嗎?優秀的跑者通常比初階跑者有較高的步頻,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步頻通常在 180 次以上,而多數跑步新手約在 156 到 164 之間,由此可見,步頻的多寡確實跟速度有關。
雖然步頻影響速度,但不是單靠加高步頻就能解決速度問題。步頻取決於你的跑齡、跑步能力和身體結構,例如較高的跑者自然會有較低的步頻。
不是每個跑者都要有相同步頻,一些跑者可能以增加步幅提升跑步經濟性(即跑步效率,概念是在固定速度下穩定跑步所消耗的攝氧量,攝氧量越少表示跑步經濟性越好);另一些跑者可能增加步頻達到同樣的跑步經濟性。相反地,當你透過提升速度、肌力和協調能力成為更好的跑者時,步頻可能就會悄悄地發生變化。
要知道自己的步頻有很多種方法,最簡單是用碼表計時 1 分鐘、自己算步數;而現在跑錶風行,如果你手上有配戴,那麼直接看跑錶或連結 App 的螢幕顯示就相當清楚。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檢視自己的步頻呢?我們列出3大原因。
1. 避免過度跨步
過度跨步是跑者常會犯的嚴重錯誤。當步頻低、步幅過大,腳掌過度跨到膝蓋之前落地時,腳掌著地點容易落在腳跟,也會形成剪應力(Shear Stress),而剪應力是造成膝關節受傷的主因,也成為阻止你向前的力量。 為了避免傷害發生,可將腳掌著地位置更靠近身體重心(約落在臀部正下方),同時增加步頻;但就長遠來看,你應該解決的根本原因是增加腿部肌力。
2. 改善跑步速度
「多樣性」是改善的關鍵。你可以使用步頻當作訓練的指標,用高或低不同步頻來跑課表,使身體對各種運動刺激作出反應。隨著時間,你將發現肌力、協調性和速度都默默地提升不少。
3. 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步頻可做為跑步的診斷工具。比方說,在長距離跑步中,你會感到疲累並影響跑步技巧,大多數情況下你不會注意到這些變化,因為身體會試圖維持同樣的配速。如果跑步時試著專注在步頻,將會發現當你開始疲倦時,步頻可能自動往下降,這表示你的跑姿無法維持夠長的時間,需要增加一些多樣性的訓練來改善。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更好的跑者,應該先增加訓練的多樣性來改善步頻,而不是盲目地改變步頻只為了達到預期數字。相反地,我們應該利用步頻來監測自己跑步的問題,只要聰明地使用,步頻將是一個強大且實用的監測工具。
資料來源/POLAR, 《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