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跑者已明白要跑得好不能只跑步,肌力也該練起來,但你知道要有足夠支撐長跑的力量,光練肌力還不夠嗎?知名跑步教練、運動作家暨譯者徐國峰指出,「跑者的力量 = 肌力 + 彈力」,想跑得好,應該向前進時速不輸賽馬的羚羊與袋鼠學習,讓自己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達成這個目標不只要好的肌力,更不能忽視專屬跑者的力量訓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移動速度,也就是跑速,主要是身體偏離(可說是失衡/失重導致移動)的結果,偏離的角度(落下角度)越大,失衡越快。而肌肉在跑步時的主要功能是:
1. 在落下的過程中連結身體,讓身體一起失衡/失重。
2. 支撐體重。
3. 轉換支撐(拉起)時主要使用後側大腿肌。
接下來,大家都了解「體能」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多數人認真訓練約一年後,體能就會到達極限。擁有足夠的體能基礎後,成績進步的關鍵就變成「技術」和「力量」。以跑步這項運動來看,大部分跑者清楚肌力很重要,但多數認為「力量」就等於「肌力」,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彈力」的重要性。如果光有肌力而沒有彈力,你的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把肌力看做內力;彈力則是外力(被動力),就像在外太空有個人推你一把,你才得以移動。跑步時,透過外力施加而「快速移走」(1/4秒有節奏地移動),才會有彈性適能轉換成彈力。
《肌筋膜健身全書》作者羅伯特‧施萊普博士提出,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像赤道袋鼠最長紀錄一跳可跨越 13 公尺,時速 60 公里不輸賽馬,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無法用肌力來解釋這樣的力量;事實上,這些動物是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沒有用到許多肌肉力量,而是借助於機械力量讓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我們也可以殂從第一段提到的公式:「跑者的力量(Strength)=肌力+彈力」看出,跑者如果只把力量訓練集中在練肌力,那可能仍有缺乏。
與鍛鍊精良的肌肉在收縮後產生的速度相比,彈弓效應的速度更棒!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弓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我們可想像,一個彈弓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當張力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力,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一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
人類與猴子、黑猩猩等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差異在人類有「肌腱」,也就是下肢的彈力系統。生物機械學家發現,人類的肌筋膜系統擅長儲存機械能量,可媲美羚羊,而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可以跑步,猴子卻不能。
然而,訓練肌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看出成效,但肌筋膜(結締組織)纖維的更新生長速度比肌肉細胞慢,收到正確的訓練刺激更新訊號後,結締組織才會分裂、生成新纖維、重新連結成為肌筋膜網絡,然後再形成典型的肌筋膜播狀結構。在這正確的刺激指的是正是彈力。
前述一再強調彈力和跑步效率的關係,而要有好的彈力,需要有兩個底層能力-支撐剛性和維持姿勢。下肢的支撐剛性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要撐得住」。徐國峰比喻:「就像一顆充飽氣的籃球、彈簧一樣,軟綿綿的彈簧無法撐起,剛性好的彈簧較能轉換成彈起來的動能,白話說就是『撐得住』。」相反地,如果支撐剛性太差等於彈性差,會使觸地時間較長。
儘管支撐剛性很好,但如果姿勢跑掉,就會像歪掉的彈簧失去了彈力一樣,無法維持姿勢的跑者彈力也會變差。具體來說,擺腿、擺臂時身體沒有保持穩定(維持姿勢)的能力,跑步仍會很費力,所以即便你把核心肌力練得很好,還要跑步姿勢對了才有效率。那麼適合你的跑姿是怎麼造就的? 不少跑者常駝背,讓擺臂活動範圍受限,同時肩關節活動度與脊椎活動度也受限,此時儘管核心再強,軀幹要旋轉都會受到限制,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活動度、穩定度與肌筋膜的放鬆來做重整優化。
基於上述各種能力的關聯,以下是徐國峰整理出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這也是每一位跑者無論在馬拉松訓練週期,或是沒有目標比賽時,都能為自己實力奠定基礎的跑者力量訓練。
資料來源/徐國峰
責任編輯/Dama
2019 LEXUS IRONMAN Taiwan澎湖國際鐵人三項賽於9月29日在世界最美海灣澎湖舉辦,今年5周年的IRONMAN Taiwan是第4度移師澎湖,吸引29國700多名國內外頂尖好手參加,國外選手多達5成,一齊角逐35名2020 IRONMAN世界錦標賽的參賽資格。 226 男子組由日本選手神谷泰平以總成績9:27:10獲得第一,賽後他高興大讚「台灣真的是我的幸運地!」
29日登場的是226公里賽事,重新回到美麗的嵵裡沙灘舉辦,清晨六點由許智富副縣長、教育處處長蘇啟昌、教育處副處長林長安,以及鐵人公司董事長林澤浩一起鳴槍開賽。今年一共送出35個IRONMAN世界錦標賽名額,鐵人選手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力拼取得明年十月在夏威夷科納島KONA舉行的IRONMAN世界錦標賽門票。
226 男子組第一名是來自日本的神谷泰平,總成績9:27:10;第二名來自台灣的謝漢霖總成績9:33:21;第三名則是英國的HARRISON BELFIELD,總成績9:38:02。「台灣真的是我的幸運地!」冠軍神谷高興地說,他曾在2017年IRONMAN Taiwan 澎湖國際鐵人三項賽奪下分齡組冠軍,不但拿到IRONMAN KONA世錦賽的門票,也在賽後成功向現在的太太求婚成功,人生的夢想都在IRONMAN Taiwan逐步實現。
女子組方面亦拼出令人驚豔的佳績,第一名來自日本的孫崎虹奈總成績11:08:31;第二名來自香港的Mandy Tik總成績11:34:34;第三名荷蘭的Autilia Stapper總成績11:37:15,大家堅持到底的精神讓人敬佩。
身為三鐵雜誌編輯的孫崎虹奈一直都很喜歡鐵人三項運動,去年也曾來參加IRONMAN Taiwan澎湖國際鐵人賽,但成績不甚理想。今年重新加強訓練量捲土重來,一舉拿下女子組冠軍,賽後她喜極而泣說:「沒想到可以拿到第一名,真的很感謝大家!」
另一方面,在台灣「一帽成名」、剛在法國2019 IRONMAN 70.3 世界錦標賽戴著埔鹽順澤宮帽奪下冠軍的Gustav Iden,這次也特別錄製一段影片幫所有選手加油打氣,希望大家能好好享受賽事,就像這屆賽事主題「Fight For Your Dreams!」勇於挑戰自己的夢想。有趣的是,賽道上也出現許多戴著埔鹽順澤宮帽的選手們,大家都希望能像Gustav Iden一樣,藉由幸運物宮廟帽獲得好運!
資料來源/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