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第二屆馬祖鐵人三項賽事正式啟動 眾多選手蓄勢待發挑戰地獄級賽道
1
第二屆馬祖鐵人三項賽事正式啟動 眾多選手蓄勢待發挑戰地獄級賽道
2
2018 HOOD to COAST 11/10鹿野高台開跑 修杰楷首度挑戰
3
波馬老手給參賽新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第二屆馬祖鐵人三項賽事正式啟動 眾多選手蓄勢待發挑戰地獄級賽道

2018-06-05
話題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游泳 賽事

第二屆馬祖鐵人三項賽 9 月 16日將在南竿福澳水上救生大隊廣場展開,去年首次舉辦引起廣大迴響,除了高水準的賽道獲得選手一致肯定,連江縣政府也盼藉由馬祖三鐵賽事結合馬祖當地風光與戰地景點,提倡全民運動,打造運動島計畫。6/4舉辦賽前記者會,在記者會上邀請到連江縣縣長劉增應、立委陳雪生、議長張永江等長官、本屆賽事代言人「鐵人拔巴-蔡明宏」以及上屆男子組冠亞軍劉耀群與林聖恩選手出席賽事啟動儀式,象徵馬祖三鐵正式展開!

第二屆馬祖鐵人三項賽 9 月 16日將在南竿福澳水上救生大隊廣場展開!

馬祖X馬里亞納 共同推廣三鐵運動

在記者會現場,連江縣政府-劉增應縣長表示:「近年來馬祖推動運動島計畫,馬祖更與馬里亞納合作,打造「兩馬交流」,希望藉此能推廣三鐵運動,也讓更多人看見馬祖的美景、美食以及美酒。」。第二次參賽的鐵人拔巴更在會上大方透露賽事小技巧,表示自行車路段是每位選手不可大意的重點之一,上屆有高達四成的選手在自行車項目棄賽,首屆參賽的選手們要提高自行車訓練強度,不可大意。去年冠亞軍劉耀群與林聖恩也表示,上次以為可以拿到三小時內完賽的「三鐵包」,但自行車項目真的太硬,今年一定要拿到沒拿到的「三鐵包」。

第二次參賽的鐵人拔巴表示自行車路段是每位選手不可大意的重點之一。

送你去XTERRA越野鐵人三項賽事

而為提倡鐵人三項運動,本屆男女總排名第一名,大會提供馬里亞納-塞班島機加酒行程送你去參加塞班XTERRA越野鐵人三項賽事,男女總排名二則提供首次於台灣舉辦的越野鐵人三項賽事 XTERRA 臺灣站參賽資格!機會十分難得,想要想挑戰自我的選手歡迎來挑戰!本屆馬祖鐵人分成菁英組、個人組以及接力組,個人組與接力組歡迎大家一同共襄盛舉,此外,為提升運動風氣,大會特別設立「單項挑戰組」,讓有興趣但擔心無法完賽的民眾能從游泳、自行車、跑步中任選單一項目報名參加,一同感受馬祖鐵人的魅力!

資料來源/連江縣政府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HOOD to COAST 11/10鹿野高台開跑 修杰楷首度挑戰

2018-11-09
賽事路跑馬拉松跑步話題

相當受跑者期待的2018 BMW HOOD to COAST山海長征人車接力賽,即將於11月10日開跑。今年挑戰全新賽道,全程路段共170.6公里,從台東鹿野高台一路向南至墾丁大灣沙灘,將東海岸美景盡收眼底。今年多達近170支隊伍、來自5國以上參賽者,賽事代言人修杰楷也將與跑友們一起挑戰人車接力賽。

2018 HOOD to COAST 11/10鹿野高台開跑 修杰楷首度挑戰

修杰楷、歐陽靖、馬克媽媽力挺參賽

延續第一屆HOOD to COAST台灣賽好口碑,今年第二屆除賽事難度升級,賽事服務與規格也同步提升,吸引各路好手報名挑戰。賽事170.6公里路程分為16個棒次,途經上、下坡路段及蜿蜒山道等多種地形,並限時24小時內完成。
 
第二屆賽事代言人修杰楷將與跑友們一起挑戰,首次挑戰人車接力賽的他表示,十分期待能於NRC教練團一起用雙腳好好感受東台灣美景。而藝人歐陽靖、馬克媽媽以及Elmo已是第二次組隊參加,除了展現團隊好默契外,更在車內娛樂與激勵跑友上做足準備。

賽事代言人修杰楷將與跑友們一起挑戰人車接力賽

超高難度「山道之神」加持  18k爬升460m

2018 BMW HOOD to COAST山海長征人車接力賽,規劃超高難度路段「山道之神」,單段賽道長達18公里,海拔爬升達460公尺,考驗跑者的體力、腿力及毅力,各隊挑戰成功此段的代表,還可獲得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山道之神」獎牌。

賽事中規劃超高難度路段「山道之神」,各隊完成此路段的代表將可獲得「山道之神」獎牌

此外,官方贊助BMW總代理汎德出動50台以上BMW X家族車款,陪伴跑者一同感受HOOD to COAST「每一公里都不平凡」的魅力;BMW更特別在「山道之神」接力點提供美食補給及按摩放鬆區,讓跑者補充精神與體力,迎接後半段挑戰。
 
這屆賽事跑友服務再升級,除了延續去年的跑者服務,更將在墾丁大灣沙灘舉辦完賽派對,主辦單位更邀請跨界才子劉軒擔任現場DJ,用音樂引爆現場,讓跑友在挑戰自我後與夥伴們一起慶祝。此外,前三名隊伍除了獲得專屬獎盃,第一名將可參與明年度HOOD to COAST美國賽,二、三名則提供中國賽門票。

官方贊助BMW總代理汎德出動50台以上BMW X家族車款

資料來源/精鍊公關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波馬老手給參賽新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2018-04-11
跑步話題六大馬觀念馬拉松

跑者的至高殿堂「波士頓馬拉松」因為擁有世界最悠久的歷史、具挑戰性的賽道及嚴格的參賽門檻,是許多跑者一輩子的目標。來自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的Peter Bromka足足參加過5次波馬,2017年還以2小時28分優異的成績完賽。身為業餘跑者和作家的他在五次深刻體驗後,對其他參賽新手提出最具體的跑步策略。

波士頓馬拉松老手給參賽選手的全程跑步策略 ©B.A.A.

波馬為什麼讓跑者深深著迷?

首先,Peter強調波士頓馬拉松(以下簡稱波馬)之所以成為他心目中「全美最老且最好的馬拉松賽事」,是以下原因深深吸引著他:
選擇性:選手沒辦法不經努力就能拿到波馬入場券,因為有BQ(Boston Qualification)成績門檻作為參賽的限制標準,為了達到BQ努力訓練好幾年的大有人在。
變幻莫測:如果說芝加哥或柏林馬拉松是快速球,很難打且可能直擊中你;波士頓就是個變速球,難以控制,讓許多有優秀的選手感到困惑。
粉絲聚集:賽道行經8個城鎮,當你跑經途中,各城鎮民眾的支持激勵聲不斷增加,從小郊區住宅到大學校園、延伸到市中心,粉絲的加油聲不絕於耳。
不確定性:天氣變幻無常,風亦敵亦友,山丘能幫助你同時傷害你
充滿驚喜:波馬賽道的不一致性使人放棄原本設定的預期,並完全投入比賽中,反而可能讓表現超出預期。

Peter Bromka(中)參加過5次波馬,他稱波馬是心目中「全美最老且最好的馬拉松賽事」 ©JODY BAILEY

參賽全程策略

接著,Peter提出簡易版和較複雜的綜合版兩種策略,並以里程數區分,讓你了解在哪段里程怎麼跑對自己最有利。

經典16-10

16指的是控制前16英里(26公里),10則是進攻最後10英里(16公里)。幾乎不會有選手說「我希望前16英里跑得更快,反正最後10英里不是挑戰。」所以,在剩下10英里前必須留存一些體力,好讓自己比大多數人有更好的狀態。
 
必須保留一定的體力去應付著名的心碎坡(Heartbreak Hill),這段上坡位在約20.5英里(33公里)處,長約600公尺,你可輕易看見跑者們用緩慢的速度翻越山丘,每一位選手前半段是否保持良好狀態,在這裡一目了然。

Peter Bromka跑在心碎坡之巔 ©Peter Bromka

綜合策略

前5英里下坡:下坡處別多浪費一秒鐘,但也別揮霍你的腿力。
5-15英里平路:保持狀態和姿勢並小心前進,這段路程是美麗的小鎮和著名的「尖叫隧道(Scream Tunnel)」,也是賽道中點處,盡可能保持低心率和穩定情緒。
16英里才是比賽真正開始:16至21英里(25.7至33.8公里)位在牛頓鎮四座山丘間,是賽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段。牛頓山並不那麼陡峭,但很艱難,你可把它當作平時的間歇訓練:1英里強度低、2英里強度高,並且重複3次。因為16、19及22英里處是下坡,而三段下坡緊接的都是約2英里的艱難坡段,而在這段路上必須記住一個訣竅:下坡攻擊,上坡保持體力。
終點線前:當你到達25英里時,不容任何藉口、不須任何羈絆,即使疲累到哭爹喊娘也不要放棄,並把所有力量釋放出來,用所有的熱情和渴望往前奔跑,夾道兩旁的人群們會用加油聲支持你抵達終點線。

即將抵達終點線前將所有力量釋放出來,用所有熱情和渴望往前奔跑 ©B.A.A.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B.A.A.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