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全球「adidas x Parley 為守護海洋而跑」環保行動,台灣於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午,由奧運國手、長跑健將陳宇璿,與全大運三千公尺障礙金牌曾廷瑋領軍,帶領眾多台灣adidas runners在基隆外木山濱海大道共襄盛舉,搶先完成5公里路跑。
活動大使陳宇璿提及:「從小在基隆長大,海洋對我來說親切又熟悉,看著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很開心我今天腳下跨出的每一步,能協助海洋環境的改善,期待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為海洋而跑。」曾廷瑋則表示,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當集結所有人的步伐時,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每個人都可以加入跑步,用實際行動一起守護海洋環境。
adidas除了在台灣,將與Parley在全球各大城市如洛杉磯、紐約、巴黎、柏林、倫敦、上海等地,陸續舉辦超過 12 場路跑活動,並串聯世界各地50個adidas runner路跑社群組織,透過運動的力量,以全球性的路跑,喚起世界各地對於海洋塑膠汙染的關注。
ROOKS 以極致舒適、避震緩衝機能所知名的 GLYCERIN 系列,眾所期待的 20 代於 7 月全球正式發售!新一代的GLYCERIN 20,將頂尖舒適長跑鞋 GLYCERIN 19 再往卓越推進,20 代保留 19 代的優勢,並首次於中底使用氮氣注入科技,同時更新中底和大底的寬度設計,極具野心的提升跑感的舒適性和流暢度,GLYCERIN 20 將帶領跑者探索極致柔軟的新世界。
BROOKS 專注投入跑鞋的創造和研發能力,即使 GLYCERIN 19 已被《RUNNER’S WORLD》評為最舒適每日訓練鞋,以及《COACH》雜誌評為最舒適馬拉松鞋,甘油還是能再挑戰舒適的最高級!
GLYCERIN 20 是此系列首次使用氮氣中底,在當家避震中底配方 DNA LOFT 注入氮氣之後,BROOKS 迄今最柔軟的中底配方 DNA LOFT V3 因此誕生,組織由無數的密閉式球型氮氣氣囊所構成,在承受重力之後,氣囊互相推擠、產生源源不絕的回彈力和緩震效果,達到極致柔軟、更避震緩衝的同時,也精巧的提升耐用性、減輕重量。
中底和大底的結構都重新設計,提供更寬敞的底台,使每一步觸地都更加穩固,再搭配橡膠大底的凹槽及分段,為了更良好的曲折所精細的配置,使跑者感受到不可思議的柔軟和流暢跑感,讓雙腳毫不費力地推進向前!
GLYCERIN 20 保留原本舒適的楦型,鞋面材質持續追求透氣和穩定性,新版的工程網布更輕盈透氣,恰到好處的合腳性,能將跑動中的足部維持在最舒適的狀態。鞋面印刷同時考量美觀設計和機能,採用 3D 彈力列印科技,策略性地加強結構,並能維持鞋面的延展性和靈活度。
GLYCERIN 20 亦推出有全方位軌道導引支撐系統(GIUDE RAILS) 的款式,也就是 GLYCERIN GTS 20,GTS 即是 GO TO SUPPORT 的縮寫,足後跟的內外側牆,能有效地將腳後跟的觸地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同時確保膝蓋在運動中舒適地移動,提供跑者在不同狀態所需要的穩定和舒適。
GLYCERIN 20 全面的更新,完全展現BROOKS專注在發展長距離跑的優勢,甘油 20 絕對是 BROOKS 超越頂級舒適的代表作,能幫助跑者全心投入在長距離跑、享受跑在氮氣之上的奢華體驗!不管是比賽備戰、或是馬拉松比賽,GLYCERIN 20 絕對是首選裝備!
GLYCERIN 20 已於 7 月全球正式登場
【BROOKS 官方購物商城】 https://reurl.cc/o1EGLQ
【BROOKS 全台門市專櫃 】 https://www.brooksrunning.tw/zh-tw/store/index/9
資料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Dama
平常都跑公路馬拉松賽的你,如果想參加一場越野跑比賽,要怎樣的準備才能因應呢﹖首先要先清楚,一般路跑的距離與完成時間、難度,都不能直接換算成越野跑的距離與完成時間,概括來說,越野跑需要的時間約是路跑的 1.8 倍至 2 倍。也就是說,假設你要越野跑 10 公里,完成時間大約等於跑 18-20 公里路跑需要完成的時間,而且須視全程的坡度、地形與可跑性而定。
路跑不能轉化為越野跑,但這不代表路跑跑者該打消報名越野比賽的念頭。根據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資料,越野跑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運動之一,可以帶來各種心理與身體上的好處,由此可知,越野跑的魅力你一定要親自體驗看看!以下是專業人士推薦首次越野跑者,如何為成功完賽做好準備。
路跑賽的賽道通常標示清晰、路線單純,夾道隨時有跑者陪伴、有補給站和志工指引,很少見迷路的問題,你甚至可以腦子邊放空邊比賽。但是,越野跑並非如此。美國路跑俱樂部 (RRCA) 認證教練、擁有 4 次 100 英里越野跑比賽完賽者 Jeff Le 提醒,在比賽日之前,最好花些時間了解路線、地形、需要的技術、比賽當天可能的天氣、路線標記狀況、比賽時間限制、補給站與急救站的位置,以及補給站會提供的食物。
每場越野賽都天差地別,這些後勤工作將影響你在比賽日當天的策略和訓練。如果身邊沒有跑友對這場賽道有經驗,可以上賽事官方網站或社群看資訊,或是在各種跑步平台、越野跑社團中爬文。畢竟你提前知道的越多,當站在起跑線前就會做越好的準備。
如果你正在為一場越野賽而訓練,那就盡可能真正進入山林練跑,或者盡可能在路跑中增加相似地形來模擬越野賽道。雖然平日可依照比賽距離與目標進行一般跑步訓練計畫,但仍建議確保每週至少一次跑真正的越野地形。
泥土、礫石和草地比起一般公路,充滿了更多障礙與挑戰,這意味著即使只求順利完賽,你還是更需要練跑以外的力量訓練,以增強應付這些路徑所需的肌肉力量。包括上坡使用的小腿肌和大腿後側膕旁肌、下坡用到的大腿前側股四頭肌,以及小腿負責穩定的所有小肌群,尤其腳踝周圍。
力量訓練上,單腳訓練如保加利亞分腿蹲、單腳硬舉等,不僅有助於全身平衡,還能加強腳踝力量和穩定性,並減少跌倒的可能。美國印第安納州跑步總教練 Amie Dworeck 建議,以上力量訓練目標是每週進行 1-3 天。
此外,跌倒是越野跑很常見的事,如果狀況尚可,那就拍拍灰塵繼續跑下去,但如果試著跑幾分鐘還無法擺脫剛受傷時的刺痛感,甚至疼痛加劇,那就得評估決定是否停賽。
路跑賽中你可以完全不帶任何物品,穿一套跑衣跑鞋就上場,因為攜帶的越少,移動得越快。但在山徑裡,考量到在每個補給站之間可能獨自跑數小時,你所穿和隨身攜帶的物資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多數越野跑者會背水袋背包,有些比賽甚至會強制要求你至少攜帶 1.5 公升的水,以及補給、雨衣,如果凌晨開賽或是比賽時間較長,最好攜帶頭燈。就像參加路跑賽所穿的跑鞋一定會先試跑過,事前帶著這些裝備做模擬訓練是很重要的。盡量選擇類似比賽條件的路線做測試,去習慣揹著水袋背包跑步的感覺,以及如何替換水瓶或水袋、 如何邊跑邊用吸管喝水,並測試身體哪個部位會被摩擦到皮膚。
Jeff Le 強調,準備與測試裝備的重要性在於﹕你分心在處理裝備的時間越少,就越多時間向前奔跑。
部分跑步高手可以在路跑賽中執行「後段加速」,但在越野賽中沒這回事。如第一段所說,跑者必須知道因為海拔變化和地形差異,同一距離的越野賽比公路賽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 Dworeck 教練建議,將越野賽的重點放在總時間相對於每公里距離上。如果你提前了解賽道狀況,還可以根據地形確定你可能在哪裡減速或加速,如此就能聰明地分配自己的能量。
在路跑賽中當步兵可能會感到慚愧,但在越野賽中這可是家常便飯,更是一種策略,尤其在海拔高度增加的路段。為了因應必須行走的路段,在訓練時就可以加強健走、上坡健行、下坡跑和平地跑。要注意,走路和健走會使用到不同肌群,在上坡速度較慢時,較好的方式是用臀部出力,讓疲憊的小腿得大腿後側肌肉得到一些休息。
一份發表於《應用生理學雜誌》的研究發現,在超過 15.8 度的坡度上,運動員可以通過步行而不是跑步來減少能量消耗,這樣在路線變平坦時更容易回到正常配速。 而在必須走路時,可以趁這個時段補給、調整衣服或是收拾背包。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