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從初階→到進階泳者該配什麼泳鏡? 三鐵教練劉光武推V-Class舒適度100分
1
從初階→到進階泳者該配什麼泳鏡? 三鐵教練劉光武推V-Class舒適度100分
2
愛河鐵人三項
一年一次的游愛河機會來了!高雄「還河於民」等你游
3
水中運動助高齡長者提升肌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初階→到進階泳者該配什麼泳鏡? 三鐵教練劉光武推V-Class舒適度100分

2018-06-12
話題 水上運動 SPEEDO 生活 游泳 運動配備

炎炎夏日是學游泳的旺季,無論你是進階泳者或是初學者,一副舒適貼合的泳鏡,就像跑步必穿適腳的跑鞋一樣重要。然而三鐵教練劉光武指出,常見初學者分不清楚哪些泳鏡該在室內╱戶外戴,使游泳時視線太昏暗或太刺眼;或是誤戴競速泳鏡戴到眼眶痛,這些都可能影響學習游泳的動力。自己「親眼」試過許多副泳鏡的劉光武在試戴Speedo的V-Class系列日製泳鏡後,大讚「舒適度100分」,非常推薦講求舒適貼合的初學和進階泳者使用。

初階→進階泳者泳鏡怎麼選? 三鐵教練劉光武推舒適度100分V-Class

初學者挑泳鏡的三種常見錯誤

劉光武現擔任Leader經理人培訓教練,也是國泰產險鐵人隊的一員,因為三鐵比賽及平時游泳訓練需求,泳鏡是他常常不離身的必要配備。當他收到Speedo贈送試戴的V-Class系列泳鏡,打開透明三角外盒、看到泳鏡外型時就不斷讚譽「簡直精裝版」、「不虧是得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泳鏡」、「跟其他泳鏡不一樣」。試戴後,他除了大讚泳鏡舒適度,還針對常見成人學員挑泳鏡時犯的錯誤進行講解,並表示V-Class對於初階和進階泳者都是相當適合的選擇。

 錯誤  1 在室內泳池戴戶外泳鏡

一般參加三鐵比賽或在開放水域游泳,需要有偏光鏡或鍍膜鏡片的泳鏡,可有效阻擋室外大太陽直射下的強光;但如果在室內戴著這種泳鏡游泳,因為室內光較暗,戴上泳鏡恐怕「暗上加暗」看不清楚。相反地,如果戴室內透明鏡面的泳鏡去開放性水域游泳,又剛好遇到大太陽直射,「小心被太陽刺瞎!」劉光武打趣說道。
 
劉光武經驗談:因為我熱愛三鐵,通常會準備室內、戶外兩副泳鏡,以應付不同環境的需要;但如果學員只習慣在室內泳池練習,那麼準備一副泳鏡即可。V-Class泳鏡的鏡片雖然不是三鐵使用的偏光鏡,但它採用鏡面鏡片,在室內不會因為太暗而看不清,抵擋室外光線的能力又比一般透明鏡片高,除了正中午大太陽直射的強烈光線,V-Class已可減少一般戶外光線,讓我在戶外游泳時眼睛仍保持舒適。

V-Class系列泳鏡採用鏡面鏡片,在室內不會過暗且能減少戶外光線,讓使用者在戶外游泳眼睛仍保持舒適

 錯誤  2 不比速度卻戴競速泳鏡

競速泳鏡通常鏡面較小,為了著重於防止進水、加強緊度,鏡帶橡皮較硬,也較不著重戴起來的舒適度。因為競速時間短暫,泳鏡戴不舒服也能在1分鐘內解脫;但對於需要長時間訓練或參加三鐵的泳者,若把競速泳鏡當一般泳鏡戴,將得全程長時間承受頭部緊繃或眼眶痛的不適感。

劉光武經驗談:要舒適還是競速?取決於你對運動表現的要求。例如我在比三鐵時相當怕進水,因為一進水就要花時間脫戴,而比賽中每一秒都相當珍貴,脫戴會浪費許多時間;為了追求成績,我都走「刻苦派」,戴舒適感較低的競速泳鏡。但對於一般不需要分秒必爭的三鐵選手,三鐵標準賽程(標鐵)的游泳項目1.5公里,約需耗時40-50分鐘,超鐵更要游3.8公里,這時舒適度就成為很大的考量。
 
V-Class系列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相當舒適,且在貼合眼眶上也有極佳表現。它的鏡架一體成型且柔軟富有韌性,在我戴過的泳鏡中,它的舒適度可說是數一數二。再者,泳鏡墊片能非常服貼地吸住眼眶,但神奇的是,脫下泳鏡後的眼眶壓痕比戴其他泳鏡不明顯,非常適合對舒適度要求很高,同時也追求運動表現、外在美觀的泳者配戴。

要舒適還是競速?取決於個人對運動表現的要求
V-Class系列泳鏡能服貼地吸住眼眶,同時減少脫下泳鏡後的眼眶壓痕

 錯誤  3 鏡片寬窄隨便選

一般情形下,室內游泳池環境單純,游泳時只要專心往前游,不需要有廣大視野的寬鏡面泳鏡,尤其競速型泳者更需要鏡面小的泳鏡,以降低水阻和進水機會。相反地,戶外開放水域是個未知環境,在這種環境通常游泳時間較長、游泳同時必須眼觀四方,所以較適合視野廣、舒適度較高的寬鏡面泳鏡。
 
劉光武經驗談:鏡面寬窄取決於個人目的和環境,像我就算參加三鐵在開放水域游泳,為了追求成績,也不會戴寬鏡面泳鏡。然而鏡面窄的競速型泳鏡舒適度相對低,促使我為此嘗試過許多鏡款。V-Class雖然外觀流線簡潔,其實鏡面的視角比一般寬,能提供較好的視野,舒適度又比一般泳鏡高,只要自己的眼睛間距能與泳鏡相符,這會是一般泳者過渡到競技之前相當推薦的選擇。

鏡面寬窄取決於個人目的和環境,V-Class擁有較寬視角的鏡面與絕佳舒適度,是一般泳者過渡到競技之前的推薦選擇

劉光武的三鐵之路

別看劉光武現在對運動既專業又自信的模樣,其實他必非體育科班出身,可說是半路出師的人才。劉光武提及,小時候曾被父母送去游泳認證班,但「游得不是很好,只是50公尺合格而已。」雖然從小愛運動,但對運動成績的高要求是從7年前接觸跑步才開始,而對游泳表現的自我要求和訓練,也是從愛上三鐵之後開始「愛屋及烏」。
 
跑馬的新鮮感在跑步一兩年後漸漸下降,於是他心想「換換口味吧」,便一頭栽進三鐵領域。起初,他是馬拉松和三鐵雙棲選手,但已在三鐵賽事中獲得不錯的成績(2012第一次參加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226公里,以11小時11分獲得總排第9名),持續兩三年後,仍熱愛三鐵的他把主力轉至三鐵,並開始往教練之路發展。

從事耐力運動年資7年,現在的劉光武已成為一名專業教練,自我期許將正確的運動觀念推廣給大眾。不過他坦言,自己當初為了參加三鐵而訓練游泳時很辛苦,因為「游泳體質不好」,跑步帶來的肌肉量讓他在水中較不好浮起,游泳相對費力、進步也較慢,所以他一開始花了很多時間建立水感,持續鍛鍊,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劉光武現在既專業又自信的模樣,是7年來從跑步、三鐵、游泳循序漸進努力後的成果

現在,游泳已成為劉光武日常的一部分,他教課之餘同時學習,當學了新理論、將理論用在實務上,再把實踐新理論的感想分享給學生,這對他來說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劉光武認為,面對新事物要真正去嘗試、體驗後才能知道適不適合自己;就像運動配備如泳鏡,要慢慢換、每一副花時間使用,才知道哪些設計不適合、哪些功能是你真正需要的。

撰文/Dama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年一次的游愛河機會來了!高雄「還河於民」等你游

2020-12-10
話題新聞游泳鐵人三項水上運動

在近期高雄市觀光局規劃「還河於民」的水上活動讓民眾們躍躍欲試時,未來只要上網實名登記,並且自備浮具及穿著救生衣,就可以在高雄橋到七賢橋的水域進行水上活動,但目前僅限定立槳、划槳等運動,暫不開放下水游泳,值得慶幸的是每年高雄愛河的重點活動「愛河鐵人三項」將能一償宿願,該場歷年皆吸引上千名海內外選手一同競技的國際型三鐵賽即將在2021/3/7(日) 6:30~10:20盛大展開。

愛河鐵人三項
近期高雄市觀光局規劃「還河於民」的水上活動讓民眾們躍躍欲試。

為了能讓民眾們有更多了解此項賽事的細節,主辦單位特邀請愛河鐵人幕後推手高雄鐵人創辦人孟亞輝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2020/12/12(六)15:00~16:00在高雄大遠百17樓誠品書局與民眾面對面,感受不同的愛河鐵人三項。

2021愛河國際鐵人三項

高雄市體育總會鐵人三項委員會主委姜寄生表示,雖然愛河國際鐵人三項賽事因為疫情在2020年停辦,但2021將正式邁向第十四屆,參加的民眾不僅可以體驗首段游泳全程1500公尺外,更能在高雄城市街道內盡情馳騁自行車40公里並最後於愛河邊跑步10公里。因為本活動為高市每年重點活動,故全程皆有交通管制,以安全為第一優先,讓參賽者有得一個得天獨厚的賽場。

高雄鐵人隊長孟亞輝表示:高雄愛河三鐵在知名運動網站運動筆記中榮獲參賽者歷年評分3.7分以上(滿分五分),且十年有成,更是台灣境內唯一一場城市鐵人三項賽事,而2021年更期許上一層樓,除了硬體外在軟體更會帶給國內外選手們不一樣的感受,本次賽事將邀請知名賽事公益組織醫護鐵人一同在賽道上照顧選手外,更提供選手食衣住行的便利方案,如果不想帶著自行車長途跋涉,也有配合租車的服務,務必讓選手感受高雄人的熱情。

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表示,全台灣一年有近40場的各式大小鐵人三項相關賽事,從參賽者一兩百人到四五千人的賽事皆有之,但考慮城市賽自行車可輪車之獨特性、選手參賽交通及住宿便利性,愛河國際鐵人三項在其中可謂出類拔萃,故將該賽事列入全球第一本介紹台灣賽事的書籍「醫護鐵人台灣經典賽事全攻略」一書中。書中有特別介紹愛河三鐵的賽場獨特性,例如雖然主辦單位在賽事舉辦的前一週為了讓參賽者們於游泳項目時有更佳的水質會將愛河截流,但受到河是潮川型的河流,下游水質是海水,故順逆游的技巧關鍵皆出現於該書中,歡迎有意參加愛河三鐵者先做足功課,順利完賽。

資料提供/動一動、醫護鐵人陳彥良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水中運動助高齡長者提升肌力

2018-01-24
知識庫觀念高齡水上運動

高齡長者在老化的過程中,肌肉會隨著年齡逐漸流失,如果沒有保持肌力的訓練,可能會導致肌少症及肌力不足的狀況,漸漸無法自行從椅子站起、甚至順利拿起湯匙進食,各項生活起居需要借助他人照料才行。由此可知,肌力訓練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對長輩而言也是非常重要,但要長者去健身房跟年輕人一樣地做訓練,除了心理層面可能會不適應外,在沒有專業教練的指導下,也有安全的疑慮。此時,水中運動可能是個能有效提升肌力且適合長者身體狀況的選項。

水中運動可助高齡長者恢復身體活力

水中運動泛指各種在水中的體能活動,包含游泳、水中有氧⋯⋯等,主要是倚靠浮力、地心引力和水的阻力來做訓練,配合動作速度的差異和物理慣性來訓練身體適能。水中運動與陸上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水中運動能夠借助浮力來減輕關節的負擔,因此是特別適合高齡長者的運動形式,且在水中阻力方向是360度的,無論是伸手、抬腿都能借助水的特性來做多角度的肌力訓練。水中運動也更需要身體的平衡控制,如水中的行走等全身性動作,更能讓長者訓練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的可能。

此外,水中的肌力訓練可以依動作的速度來控制阻力大小,如同健身房的油壓式器材,以柔緩的方式進行肌力訓練,讓長者在活動時較為安全。再者,水中運動因為水壓和溫度而能促進血液循環,心理層面有紓壓愉悅、平靜心神的好處,在日本相當受高齡長者的歡迎。那麼,究竟要如何藉由水的阻力來做肌力的訓練呢?以下為美國布雷登頓Water Exercise Coach運動教育組織所提出,5種較為簡單的水中肌力訓練動作,供大家參考:

 1  水中漫步

訓練部位:上肢、肩部、腿部肌群、核心肌群

此動作即水中行走,因為身體會受到水的阻力影響而變得費力難行,此時加上手部的擺動和腰部緩緩扭動,不僅可以訓練腿部肌群,上肢、肩部和幫忙穩定身體的核心肌群都會運用到,是全身性的肌力訓練動作。進行此動作時要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為,在能力允許的範圍下可以加強動作力道和行走頻率,來提高訓練難度,對訓練身體的協調、肌群的平衡都有所幫助。

翻攝Youtube

 2  前後划手

訓練部位:上肢、肩部、胸背肌群

此動作主要訓練上肢的肌力,首先先將雙腳站成弓箭步以穩定身體,身體穩定正直後將肩胛骨後縮、雙手緩緩向外划開,張開後再藉由胸肌與手臂的力量將雙手向內夾,合掌後再繼續反覆外划與內夾的動作。動作需有一定的速度,讓肌肉感受到水的阻力,達到肌力訓練的效果。

翻攝Youtube

 3  水中深蹲

訓練部位:上肢、肩部、胸背肌群、腿部肌群

此動作為上一個動作的延伸,加入腿部肌群的協動。先將雙腳站成一前一後的弓箭步,屁股向後微蹲,接著站起時肩胛骨後縮、雙手向外划開,再下一步回到屁股向後微蹲、雙手向內夾至合掌。屁股向後微蹲的動作可以訓練到臀大肌,讓長者的屁股有力能夠幫助站起、爬樓梯…等日常生活動作。這個動作依賴身體的平衡控制、手腳的相互配合與身體重心的擺放,有助於長者預防跌倒。

翻攝Youtube

 4  水平轉體

訓練部位:上肢、肩部、核心肌群

此動作藉由腰部的旋轉配合雙手的同方向外划來達到上半身的訓練,一開始先將雙腿站開、微蹲馬步,讓身體穩定後雙手往同一方向划水,同時腰部往相反方向旋轉,接著再換方向進行,如此反覆。這個動作運用到核心肌群將全身保持平衡,並訓練到腹部的側旋轉肌。

翻攝Youtube

 5  水中開合跳

訓練部位:上肢、肩部、腿部肌群

此動作同於陸上的開合跳,但在水中進行時,浮力會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水的阻力也會讓肌力訓練的效果更好。動作一開始先呈立正姿勢,接著雙腳向外跳開、同時雙手向外上舉至水平,接著跳回立正姿勢、雙手貼著雙腿,如此反覆。此為連續性的動作,不僅訓練肌力,同時也是有氧運動的動作,可以加強肺活量與血液循環,訓練強度可以由動作的速度來調整,應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再由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翻攝Youtube

長者在參與水中運動時,應有家屬或教練陪同較為安全,另外也要特別注意心臟病、高血壓、大小便失禁、皮膚病或有開放性傷口的長者,是不適合參與水中運動的。而參與水中運動前,需要充分熱身和伸展,才不會在水中抽筋或運動時肌肉拉傷。水中運動時也要避免墊腳,以防小腿抽筋,並注意補充水分維持良好的運動狀態。

此外,在池邊或池內行走時,特別要注意地板濕滑以免跌倒。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量力而為運動,並注意、預防可能的危險,如此才能安全、愉快的享受運動的樂趣、提升肌力預防老化。

資料來源/Water Exercise Coach
責任編輯/林恩麒
審稿/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