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滑水總會、台北市滑水協會
台灣氣候悶熱,夏季更是民眾溺水事故發生機率最大時期,根據內政部消防署105年資料統計,就有超過700件的相關案例因此殞命。如何讓溺水不再成為夏天的夢靨?為避免造成憾事,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在從事水上活動前的注意事項以及正確的自救及互救方式。
1.「挑」選設有救生人員值勤的水域,勿於「禁止戲水(游泳)」或「水深危險」等標誌的區域戲水。
2. 「挑」選天氣狀況良好之時段,如天候不佳甚至打雷下雨、 颱風前後,不可下水。
3.「挑」出暗藏惡流處所並遠離之,如低頂水壩、攔砂壩 處常可發現翻滾流,可將人員或物體吸住翻滾,造成受困與傷亡。
1.「檢」視自身健康狀況,下水前應充分暖身。
2.「檢」查有無穿著游泳衣、或救生衣等服裝,千萬不可穿 著牛仔褲入水。
3.「檢」查附近是否有無救生繩、圈或具有浮力之物品,萬 一溺水事故發生,可作為實施岸上救援之用。
4. 隨時「檢」視環境狀況,注意漲退潮時間或山洪爆發前兆(如上游傳來隆隆聲、溪水變色或水面忽然上昇等現象),遠離危險處所。
1. 當自身發生溺水狀況時,切勿驚慌,並盡可能以最少的體 力,在水中維持最長的時間,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體,使身體上浮,以待救援。而自救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方法不一樣。
步驟1:不會游泳採用大字浮:首先深呼吸,把氣憋在胸腔,身體展成大字,漂在水上。
步驟2:感覺快要下沉時,再深呼吸一口,這樣人就能浮在水面上。
2. 利用仰漂或水母漂姿勢延長待救時間:如果會游泳,則可選擇水母漂, 吸氣後全身放鬆,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像水母般靜靜漂浮在水面,保存體力,等待救援的到來。
3. 遇到溪水暴漲而被困在岩石或沙洲上時,應保持冷靜等待救援,大聲呼叫請求支援。
4. 緩和呼吸頻率,放鬆肌肉,並減慢任何動作。
1. 切勿自行冒然下水施救。
2.大聲呼叫請求支援。
3.打 118、119 或 110 向海巡、消防或警察等單位求援。
4.察看是否有救生繩、圈或具有浮力之物品,於岸上實施救援。
※如果沒有專門的救生工具怎麼辦?不用慌,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秒變救生工具,如紅領巾打濕了,可以變成救生繩、空可樂瓶放在腋下和下巴處、可以增加浮力、背的包包,倒掉裡面的東西,拋到溺水者的臉前,關鍵時候可以救命。
溺水自救和互救,都是溺水發生後的急救。預防溺水,更要防患於未然,堅決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防溺水最好的方法是四個字:學會游泳。同時,增強安全意識,安全地玩水。以下是在戲水前,必須考量的10點建議:
1. 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2. 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3. 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4. 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5. 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6. 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7. 身體疲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8. 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9. 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戲水。
10. 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延伸閱讀】:最安全的游泳救命設備PLOOTA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內政部消防署
STEP 1 右腿伸展
左腳蹲下,右腳向右側伸直,停留20秒。
STEP 2 左腿伸展
右腳蹲下,左腳向左側伸直,停留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