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有規律運動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每週最好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像是增強心肺功能、增加肌肉柔韌度、促進新陳代謝、減緩精神壓力⋯等,而且規律運動還能減少疾病發生,因此,如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變成需要著手的課題。
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指出,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中華民國112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顯示,國人不運動最主要是因為「工作太累」,其次為「懶得運動」、「因工作沒有時間」。如何建立對於運動正確的認知與行動,以維持長久的運動習慣有其必要之處。
已有大量的醫學研究證明,規律運動的好處如下:
減少疾病發生:規律運動可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減少腸胃相關癌症和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並減少關節炎、髖關節骨折及長者跌倒的機率。此外,也能預防憂鬱症和失智症。
改善慢性病症狀:運動可以減緩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與僵硬;還能控制氣喘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則可以透過運動協助控制血糖、體重及心臟功能,並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運動還能改善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症狀。
益於正向情緒:運動刺激腦內激素讓大腦擁有更多正向感受,感到較為放鬆、較少焦慮,甚至能深化自信與自尊。此外,運動也有助於腦部認知能力,提高專注力及創意發想。 強化體能、肺部、心血管功能:規律運動可以強化身體的肌力與體能,並優化心血管循環系統與肺部的功能,讓身體更有能量與身體的能力來面對日常的各種任務。
陳采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為「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中度身體活動」是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後,略感疲累,呼吸及心跳較平常快,並有稍微流汗情形,如健走、慢跑、登山、持續的游泳、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水中走路等都是中度身體活動。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想要養成規律運動可以透過以下3種方法:
設立實際的計畫與期待:當安排的運動計畫較有可行性時,除了成功行動的機會能夠大幅上升,也能夠從計畫到實際實行的過程之中,感受安排生活的主控權與自由感擺。可以透過以下3個面向來強化運動計畫的可行性:
彈性安排時間:可以改為透過每天30分鐘的運動時間完成每周150分鐘運動所需,或拆成每天各兩次15分鐘運動也可行。實際累積下來的運動時間是最重要的。
可近性地點:若前往特定運動場所會使行動受阻,不妨將運動安排在居家環境,或改善運動地點的可近性。
可觀察或量化目標:使用各種運動數據軟體或社交平台,記錄每一次運動的距離、速度、次數、重量等資料。
照顧自己的感受:詢問自己內心真正想法:「我喜歡戶外還是室內的活動?我享受團體,還是個人運動?」藉此確認貼合此時自己的行動意願與方向。當能擁有自己的內在動機,會比起顯而易見的外在動機,更能夠支持我們維持生活習慣的改變。
建立內在動機:「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能夠帶來各種神奇又強大的健康益處,那我自己究竟想透過規律的運動而得到什麼好處呢?」透過自我探問,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動機。
陳采汎指出,認知的轉換與釐清,可以重新認識運動所帶來的想像與期待,並強化「身而為我」的意義與價值感。另外,當面對各種改變生活習慣的阻力時,擁有屬於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有機會在面對阻力時激發出創意,而因此有了跨越困難的機會。
規律運動的人生,除了能夠降低疾病風險與不適,經驗著規律運動的自己,會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感受與體會,對於「身而為我」來說常常會帶來預期之外且具有重量的收穫,同時也能支持人們持續運動,活出健康美好的人生。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運動訓練到底該從何著手?相信這是許多運動咖們都存在的大問題,然而,近幾年隨著網路資訊發達與爆炸,有許多的人都會開始在網路上尋求答案,同時也不外乎「運動與訓練」這件事。因此,我們都可以常常看到網路上,有人會尋求所謂的訓練菜單或是運動課表,但這樣的隨意拿到的課表或菜單,真的可以套用在每個人的運動訓練上嗎?其實,這樣東拼西湊所組成的訓練菜單,就有可能會為你帶來嚴重的訓練或運動傷害,因此,在制定運動與訓練課程之前就必需要了解何謂「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一般來說運動處方裡的「處方(Prescription)」這兩個字,在醫學領域裡是指醫生針對病人的症狀輕重,給與適合的醫藥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就是由運動或復健相關的治療師或是教練,特別針對一般大眾、復健病患或是運動員等等,依據他們身體的肌耐力、肌力、年齡、心肺功能、柔軟度以及過去病史等等的身體狀況,來制定適合當下的運動強度、項目、持續時間以及頻率,安排精準的個別化訓練課程。
然而,運動處方這個名詞並不是憑空出現,在體適能與運動產業中早已存在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的概念,並針對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肌肉適能(muscular fitness)、體重與身體組成(body weight composition)、柔軟度(flexibility)以及平衡能力(balance)這五個條件來進行體適能評估,並依據實際測驗結果給予適當的運動訓練建議與安排,這樣才能有效且正確的改善身體狀況,並有助於避免運動傷害達成運動目標。
雖然,每個人的目標與體能狀態不同,但擬定運動處方的原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同樣的,當然,我們在進行所謂的體適能評估前,也必需要根據身體的健康指數來進行檢查,這也包含有病歷病史的了解、身體檢查、心電圖檢查、安靜狀態血壓檢查、血液分析、漸進負荷運動心電圖檢查以及心肺功能檢查等等,雖然,這幾項檢查並非每個項目都需要,但如果可以提供越詳盡的數據就可制定出更適合當下狀態的訓練課表與器材選用。
1.運動頻率:
基本上是指每週或每日運動的次數,為了使身體適能得到改善經常且週期性的進行運動是有絕對的必要性,但每週或每次該設定多少的運動次數,就必需要依據每個人的體能狀況與運動目標而有所不同。
2.運動強度:
為了改善身體適能中的心肺機能與肌肉的各種能力,採用的運動方式必須是稍微強烈,然而,在運動強度的判斷上可以用心跳率、耗氧量、能量消耗、自覺費力狀態(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等方式進行評估。
3.運動時間:
運動持續的時間與運動強度有著直接關係。運動時,若能維持運動強度在穩定的狀態下,那麼該運動應該能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若是運動強度過強,則可能持續時間會大幅縮短。
4.運動型態:
無論採用哪種類型的運動訓練,對於身體適能的改善都會有一定的幫助,然而,究竟該設定有氧運動較多或是無氧運動較多,才能讓運動的效率與成效達到最大值。這些都必需要經過體適能的測試與評估過後,再由專業人士依據受測者的個人條件與目標給與不同的訓練課表。
由於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是一門牽扯相當多面向的專業課程,因此,《運動星球》為了幫助許多熱愛運動的人,能更正確的制定訓練菜單避免運動傷害,特別邀請擁有醫學、復健及物理治療背景的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的王鐘賢教授,開設【2020運動處方系列認證班】課程。
這套課程將運動處方分為四堂課,分別為運動與健康促進的正確觀念與成功老化的重要知識、有氧與阻力運動處方的設計與應用、運動與代謝症候群的防治以及運動與壓力舒緩/失智防治這四大主題;並透過深入淺出且完整地結合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的方式,輕鬆的將艱深難懂的醫學與運動知識傳授給學員。運動處方絕對是適合運動愛好者、物理治療師、運動營養師、私人或團課教練以及運動相關團體課程指導員等運動相關專業人員來上的課程。
課程名稱 2020運動系列認證班【運動處方】
課程時間
第一堂:9/12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二堂:9/13星期日,早上9:00~12:00
第三堂:9/19星期六,早上9:00~12:00
第四堂:9/20星期日,早上9:00~12:00
本課程共分為 (一)、(二) 、(三) 、(四) 四堂課,每堂課3小時,合計12小時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8樓
參加對象 對課程有興趣之學員均可報名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 原價NT 9,600.- /人,經濟促進方案優惠價NT 7,600.- /人,現正實施中
(學費包含課程講義一份)
課程認證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繼續教育專業積分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繼續教育績分
主辦單位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協辦單位 運動星球
報名詳情請上 Accupass活動通 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