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全國總決賽 羅俊耀成功蟬聯台灣冠
1
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全國總決賽 羅俊耀成功蟬聯台灣冠
2
台北市游泳池
武漢肺炎影響 20日起新北市運動中心關2週、北市實名制管理
3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全國總決賽 羅俊耀成功蟬聯台灣冠

2018-09-03
話題 綜合 新聞 賽事 活動 生活

2018年Red Bull Kart Fight 卡丁車大賽預選賽自6/30南北同步開跑,於桃園大魯閣卡丁車場和高雄草衙道的迷你鈴鹿賽車場進行初選共計329人報名參賽,再各選出10位晉級決賽選手,眾多卡丁車圈知名的選手都漂亮晉級,參與於9月1日及2日進行的兩天一夜決賽之旅。晉級選手有具備卡丁車賽事豐富經驗的好手,包含劉蔚瑄、簡凱徵、羅俊耀、王琮評、余泓諺等,更有車齡僅一年左右的新秀,以及僅16歲的明日之星同場飆速,在統規相同的競爭條件下,進行決一死戰。

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全國總決賽 羅俊耀成功蟬聯台灣冠軍

本屆奪下冠軍寶座的羅俊耀一開始自A組排位賽排名第7,預賽未成功優先晉級,於敗部復活賽再拿回決賽資格;面臨最終決賽壓力,仍持續調整自己的狀況,保持最佳速度,成功衝線第一名。冠軍羅俊耀透漏:「自己一開始在排位賽發現許多選手單圈最速很快,因此非常緊張,但告訴自己先求不要失誤,穩定加速,並持續配合現場車輛和輪胎性能狀況,抓出賽道最佳路線等挑戰,成功奪冠。」

Red Bull_Kart Fight_Taiwan National Final

成功蟬聯兩屆冠軍的羅俊耀累積卡丁車齡已10年,更是上屆2012年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大賽台灣冠軍,代表台灣前進義大利與多國選手競速,首次參與國際賽事的經驗,更加鼓舞他持續深耕卡丁車賽事,並透露當時在義大利最大的挑戰是雪地競賽,較難掌握現場賽道狀況,於回台後增加練習在惡劣天氣下的卡丁車場競賽,也因此對於前陣子南部暴雨的狀況無所畏懼,這次以穩定狀況持續加速,並於第七圈成功超車取得領先地位,因而衛冕冠軍寶座。羅俊耀認為亞軍邱政揚及余泓諺均是非常可敬的對手,過往也曾在各大卡丁車場切磋,認為自己也被幸運之神眷顧。

Red Bull Kart Fight卡丁車大賽的實戰經驗,絕對是踏入專業賽車領域的第一步,羅俊耀更將於10月到日本觀賞賽事,與Aston Martin Red Bull Racing 車手碰面,了解其職業賽車生涯的經驗!羅俊耀非常期待這趟體驗,也透露這次會自費帶老婆小孩一起前往,分享這份喜悅。

Red Bull_Kart Fight_Taiwan National Final

資料來源/RedBull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武漢肺炎影響 20日起新北市運動中心關2週、北市實名制管理

2020-03-19
COVID-19綜合生活新聞話題

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確診病例已破百例,今(19日)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20日起新北市內公有封閉型場館暫停開放2週,之後視疫情發展再公布重新啟用時間。而台北市也宣布轄內運動場館、泳池施實名制管理,同時暫停開放兒童遊戲區及棋藝閱覽區。

新北市運動中心
武漢肺炎影響 20日起新北市運動中心關2週、北市實名制管理 ©新北市政府新聞局

「現在必須全面迎戰,對新北市轄區的管控,只要我做得到的,一定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來保護新北市民的健康。」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進行疫調時,發現有個案曾經到市轄封閉的場館內活動,為確保市民健康,減少在密閉空間群聚,將暫停開放境內公有封閉型場館2週。

由中港大排願景館改造的時尚河岸運動站原訂今日啟用,也因防疫必要而暫緩開放,未來該運動站將提供拳擊沙包、敏捷燈運動訓練課程。

運動中心實名制
台北市轄下運動中心入場實施實名制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今也公布,轄管委外營運運動場館(泳池)及自營運動場館(泳池),自20日起實施實名制管理,民眾入場時須登記姓名、電話、14天內是否出國等基本資料,同時也將暫停開放兒童遊戲區及棋藝閱覽區。

台北市體育局說明,自3月1日起配合市府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12區運動中心、公園泳池及轄管運動場館已實施動線管制及進館量測體溫措施,現在為了強化運動場館防疫及降低傳染風險,施行實名制管理並暫停部分區域,呼籲民眾若排隊人數較多時,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及保持適當間距。

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新聞局、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2019-04-17
瘦身攻略有氧運動跑步瘦身綜合知識庫健走

運動減重方式數不完,然而不是每項運動都適合全部減重者,例如肥胖者和有關節疾病困擾者常不敢運動,或是平時沒運動習慣,突然為了減重而運動恐怕很難維持。這時,健走會是個最初階、簡易,且適合多數人的入門運動。如果你是上述這些人,或是你身旁有朋友想瘦身又懶得動起來,穿上舒適合腳的鞋,去健走吧!

最簡單又安全的運動減重法-健走瘦身

健走消耗的熱量

健走可有效燃燒體內脂肪!不過走路也有分強度,而強度影響消耗的熱量。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一般走路每小時速率約4公里,消耗熱量以50公斤成人計算,每半小時消耗77.4大卡、60公斤則消耗約93大卡。快走則會感覺心跳加速、微喘、流汗,每小時速率約6公里;消耗熱量以體重50公斤的人計算,每走半小時約消耗112大卡、60公斤消耗135大卡。

許多人把健走與強度較高的慢跑相比,若以15-30分鐘運動時間計算,健走與跑步同樣都是消耗掉體內的碳水化合物,然而減重主要目標是「減脂肪」。如果健走持續半小時以上,這時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降低,脂肪的燃燒率急劇提高;跑步消耗的熱量則以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消耗掉肌肉熱量)較高,跑步後的體內脂肪消耗率較健走少,反而較低強度的健走能在減重上小兵立大功。但必須注意的是,健走不是隨便走10分鐘就有效,長時間運動才能燃燒更多脂肪!

表格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走的其他好處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列出的健走好處﹕

1. 健走對腳部關節的耗損比跑步、爬山等其他運動少。走路時,腳關節承受的荷重約體重的1-2倍;跑步約3-4倍。

2. 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

3. 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

4. 提升心肺功能。

5. 紓解壓力。

6. 以步代車,經濟又環保!

健走時身體各部位姿勢

全身:身體打直同時放鬆,從心裡感覺你的耳朵、肩膀、臀部、膝蓋到腳踝都成一直線,並謹記「抬頭、挺胸、縮腹、不聳肩」。

頭部:頭頸放鬆,頭部和視線都朝正前方,下巴與地面平行,眼睛避免往下看,將視線落在你的正前方約6公尺處。

雙手:肩膀放鬆,手掌微握但避免握拳過緊,手臂彎曲呈90度角,上臂貼近身體,手肘約在腰部位置,搖擺幅度隨著步伐自然擺動。(手臂的擺動有助於健走的速度,快速的手臂擺動可帶動增加步頻)

核心:維持正確姿勢的關鍵在核心力量。健走時,使用從身體中央肚臍周圍到後背脊柱之間的腹部肌群,並隨時檢查下背部(腰部),如果它開始彎曲不正,重新使用核心力量讓骨盆回到自然的位置。簡單來說,縮小腹、夾臀以保持直立。

雙腿:跨步距離依個人舒適度而定,前腳腳掌落下時腳後跟先著地,此時地面、腳後跟與腳趾呈45度角;隨著每一步的著地點都從腳後跟移到腳趾,在下一步開始前,運用前腳來轉換身體重量。記住走路時腿部必須打直,但別鎖住膝蓋。

健走的注意事項

速度﹕每小時5-6公里(若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則屬於散步)。

時間﹕扣除暖身與緩和時間,每次最好30分鐘。

建議時機﹕飯後半小時到1小時後,另建議睡前2小時內不要激烈運動,避免刺激交感神經影響睡眠。

地點﹕針對膝蓋關節安全考量,在室外選擇PU跑道最安全,室內使則可使用跑步機。以外在環境因素考量,室外缺點是有空氣汙染,夏天容易中暑、冬天太冷容易使血管急速收縮導致血壓飆高,有心臟疾病者不建議此時到室外。相反的,在室外運動好處是可吸收維生素D,研究證實骨密度的維持必須運動、日曬、鈣質補充及維他命D三管齊下,建議每週3-4天早晨或傍晚到室外運動,約15-20分鐘即可。

注意﹕「我每天吃完飯後都散步30分鐘,這樣算運動到了嗎﹖」事實上,時速每小時3-4公里的散步不是運動,只能算是「活動」,比起吃飽就睡或坐著看電視,這樣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肢體活動,但散步既不能增加心肺功能、沒有增加耗能,也較少訓練到肌力或肌耐力。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i-care健康促進服務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