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一直以來都需要大量的體力、肌耐力,以及意志力才能完成的賽事,然而就因為這種巨大的鐵挑戰,總是吸引許多人參與,但是在賽後總是會精疲力盡,不僅精神上,身體也會受到巨大的傷害,此時,除了透過飲食恢復身體外,也需要一些方法來輔助。以下5種超實用的恢復方式,身為鐵人的你,一定要收藏!
在賽後,想必全身都需要洗刷過才感到舒適。在賽後,可先沖一下冷水洗,再泡上6-10分鐘的熱水,此時熱水澡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冷水能收縮血管,在冷熱交替下,可以加快排掉乳酸,幫助賽後能較快恢復疲勞。
在賽後,身體正處於肌肉全不沾黏的狀態,因此如果要加快排出乳酸堆積,建議可以採用深層組織按摩或是運動療法按摩來來恢復身體,如果要自己按摩,建議可使用滾筒來對深層肌肉進行按摩。
對於所有運動員來說,瑜伽是一項對身體恢復非常好的運動,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就能達成。許多瑜伽都有針對鐵人三項開設課程,除了能幫助賽後恢復外,對於提升運動表現以及預防賽中受傷都非常有效,當你結束賽事時,不仿做一些靜態瑜伽伸展,不僅能恢復疲憊的精神,身體也能修復。
運動完後,總是肌肉處在緊繃狀態,總會有痠痛的不適,有時呼呼大睡也未必能將全身肌肉放鬆,此時,可以透過針灸來緩解緊繃的肌肉與神經。中醫認為,過量的運動會造成身體經脈受損,使缺氧血液堆積在局部組織,形成氣滯血瘀,就容易產生痠疼痛,此時,針灸就是行氣活血最快速有效的方法,透過針灸能讓血瘀散開,酸痛就能緩解。
靜脈注射是給賽後需要快速恢復的人使用,通常會注射非固醇類消炎藥、止痛,與肌肉放鬆作為治療的方式,還會注射許多維他命以及礦物質來幫助身體恢復,但如果能採用以上四種方式來恢復疲勞的身體,是不需要考慮到注射,營養方面也可多攝取大量蛋白質來幫助肌肉恢復。
資料來源/ACTIVE
責任編輯/妞妞
首屆「華航馬拉松」星光夜跑將於今年 10 月 12 日星期六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盛大開跑!這場獨創的夜跑活動將結合音樂與市集,打造一場璀璨的星光派對,讓參與者在奔跑中享受音樂與熱鬧氛圍。華航馬拉松報名於今(22)日開放,包括半程(21K)馬拉松組、健康樂跑(10K)組及親子休閒(5K)組,名額有限,請有興趣的民眾於 6 月 23 日前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華航為響應世界地球日,特別宣布這場馬拉松賽事的開跑,並由華航資深副總經理陳奕傑與交通部觀光署國際組組長黃易成、台北市政府觀傳局局長王秋冬及體育局局長王泓翔共同主持啟動儀式。
華航贊助的各領域體育好手也到場支持,包括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瑞星韻律體操協會創辦人瑞莎、體壇新秀羽球冠軍「左手重砲」林俊易與短道競速滑冰金牌「滑冰精靈」黃芊華,以及職籃桃園璞園領航猿球員李家慷,為華航活動站台並推廣運動生活。
華航馬拉松為鼓勵民眾踴躍報名,提供華夏會員專屬好「哩」,報名完賽會員最高可獲贈 2,100 哩,加碼再抽最高 1 萬哩回饋;會員亦可使用哩程全額折抵報名費用,額滿為止;刷中國信託華航聯名卡享報名費最高 85 折優惠,中信卡 95 折優惠。同時為感謝熱情參賽的跑者,華航提供長程線不限航點豪華商務艙/豪華經濟艙、區域線不限航點商務艙/經濟艙等多張機票抽獎,半馬組冠軍將可獨得區域線不限航點商務艙機票乙張,賽事個人獎金最高 3 萬元,賽事跑者還可獲得華航網站最高 93 折購票優惠碼,豐富獎項價值超過新台幣百萬元。
此外,為落實永續理念,賽事周邊產品將使用環保材質,設計美觀與實用兼具的完賽紀念禮,包含獎牌、毛巾、賽服及旅行袋等,讓參與者深刻體驗華航對永續運動的承諾。
華航致力推動全民樂活運動,首度於夜間舉辦星光夜跑活動,與音樂派對、趣味市集串聯,開創國內馬拉松新風格。10 月 12 日星光派對除邀請金曲天團宇宙人、人氣創作歌手 9m88,還有超嗨 DJ 秀及搖滾小提琴等輪番表演,並集結數十家特色攤位,打造適合全齡同樂的運動嘉年華,讓馬拉松不只是路跑,更是娛樂性十足的健康新生活運動。
資料提供/中華航空
責任編輯/林彥甫
無論是跑步新手或是半馬、全馬訓練課表中,輕鬆跑都是佔比最高的訓練,然而常有跑者覺得輕鬆跑「很沒用」,在輕鬆跑時跑得太快。事實上,國外研究已發現輕鬆跑對跑步表現的驚人影響,輕鬆跑佔所有跑步訓練比例較高(80%)的跑者,反而比佔比較低者(65%)進步幅度高出23%!
輕鬆跑(Easy Run),也稱E Pace,顧名思義就是要夠輕鬆。別小看它!它是幫助你輕鬆完成比賽的幕後大工程。你可能認為「按照邏輯,不是該讓輕鬆跑配速接近馬拉松配速,這樣才能讓參賽時更輕鬆嗎?」但一項研究顛覆了這個想像,結果指向輕鬆跑佔比高者,進步幅度反而比佔比低者來的大。
2007年一項多國大學聯合發表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該研究針對20名西班牙精英男性長跑運動員,分配給他們兩種不同的訓練計畫,並追蹤5個月。這些男跑者10公里最佳紀錄都在30分30秒至35分鐘之間(這樣的速度如果在台灣,約一半的人可進男子一萬公尺歷代百傑)。
第一組跑者接受低強度訓練計畫,即輕鬆跑佔所有跑步訓練的80%,輕鬆跑的配速明顯低於乳酸閾值跑,約比5K馬拉松配速慢1.12倍;其餘20%則平均分攤做中等強度(接近乳酸閾值)和高強度(接近最大心率)訓練。第二組跑者則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計畫,也就是輕鬆跑佔65%,另外25%中等強度和10%高強度訓練。
兩組跑者平均週跑量50-55英里(約80-88公里),他們每週的訓練方式不同,但都維持相同的強度分布,並在訓練全程透過心率監測控制配速,研究人員也使用一套訓練負荷測量系統,以確保兩組跑者的總體訓練負荷相似。5個月後,扣除沒有達到試驗條件的8人,兩組僅各剩6個受試者。
為了測試兩組訓練方案的有效性,研究開始和結束時,他們都進行了10公里越野跑,結果顯示,經過5個月訓練,兩組跑者都獲得改善。然而,低強度組即便在速度訓練上花費的時間較少,但與高強度組相比,他們進步得更多。低強度組的10K越野跑時間平均縮短2分37秒,高強度組則縮短2分1秒。
本身為跑步教練的該研究作者針對結果推測原因:身體對高強度訓練(如間歇跑、節奏跑等)的反應相當迅速,並可以在相對適中的訓練量就能達成;低強度訓練(如輕鬆跑)則花費了更長的訓練時間。
另一方面,大量劇烈運動可能增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像是研究團隊最初規劃讓第三組跑者進行非常高強度的訓練,主要專注在接近最大心率的訓練內容,但是他們發現,該組大多數運動員在2-3週就開始出現過度訓練症狀,遑論撐到5個月的研究時程。
雖然這項研究已超過十年,但美國耐力運動教練暨作家Matt Fitzgerald也大力推薦80/20跑步原則,甚至為此出書《80/20 Running》,彰顯保持低強度訓練約80%的優點;此外,許多精英跑者的訓練計畫也遵循此原則。
輕鬆跑要怎麼跑才叫輕鬆?E配速的關鍵在於「慢」,因為過高的強度會讓身體長時間處於無氧狀態,就無法增強有氧能力。以自我感受來說,輕鬆跑時呼吸輕鬆順暢,是可以自然地跟朋友聊天對話的速度。以心率區間來說,E心率約是儲備心率(最大心率-安靜心率)的59-74%。目前不少運動App可依照自身狀態算出E Pace的配速區間。
資料來源/RUNNERSCONECT、《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