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人組成的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長征隊傳回捷報!他們正式進入倒數100公里的最後階段,在極低溫低氧的環境下,不只器材出現爆裂、結凍,隊員們也偶有負傷,所幸皆無大礙。為了給長征隊員加油打氣,後勤團隊將台灣食物送抵南極,當團員們吃到近一個月來第一口肉時,全都感動不已。陳彥博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的創舉,即便瘦了一些、累了一些、但鬥志仍在,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南極長征隊於12月6日展開挑戰,因為暴風雪延誤出發時間,選擇距離較短難度卻更高的「高原路線」。長征進度至今已邁入第15天,行進距離約250公里,目前已跨越南緯89度,剩下最後100公里就會抵達世界的盡頭-南極點。
這週隊員們依舊冒著零下20-30℃的極低溫與強風,嚴寒的氣候一度引發攝影機螢幕凍裂、汽車油管結凍等狀況,女隊員語萱也因連日壓力引起胃部不適。除此,長期帶著防寒面罩,呼吸水氣與冷空氣接觸結凍,導致隊員們的臉部陸續出現大小不等的凍傷。所幸本周風速與暴雪有稍稍減緩,隊員們也已渡過肌肉痠痛期,並以穩定的速度挑戰最後100公里。
原本7月就從台灣寄出的長征隊備用糧,因含肉類製品而被暫時扣留在智利海關,幾經波折,終於順利通過檢測,在本周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征隊員手中。這箱重達30公斤的家鄉味裡,有泡麵、沙琪瑪、牛油餅、肉乾,還有台式口味的乾燥飯,如咖哩飯、番茄牛肉、筍香飯等高熱量食物,這也是極地教練陳彥博親自指定、可幫助隊員補充能量的菜單。
自抵達南極聯合冰川起,長征隊團員們近一個月沒吃過任何肉類,在咬下肉乾的一剎那,眼泛淚光充滿感動,生存指數瞬間提高。夢想導師宥勝更運用食材,開小灶展廚藝,烹煮招牌海鮮湯,為全隊提振士氣。
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前進南極點」計劃,南極長征隊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與知名藝人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與吳昇儒,共同組成一跨年齡、跨領域的南極長征隊;而十年前負責掌鏡「征服北極」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負責全程隨行紀錄。多位勇於實踐夢想的代表,挑戰資源極度匱乏、環境極度惡劣的南極點,希望持續把「做大夢」的精神、「冒險」的勇氣傳達給新世代年輕人。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只要是跑者的我們都知道,跑步雖是個人行為,但長久之下,我們開始到各個地方參加比賽,或與其他團體一起練習,都有所謂跑者的專業術語,當懂得這些專業術語後,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跑步,便會不自覺得與其他跑友有了共同語言。
越野跑雖通稱跑步的進階版,但更精確的說法應當是因為不同的環境而需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該如何勝任這些項目,更何況越野跑又長期處於山林之中,其有些專業的術語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
以下有10個越野跑者必知道的專業術語,了解之後,可助你在山林之中,每一步更順利的向前進。
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之中,可能發生意外,越野跑者可能途中因身體不適而得被迫放棄行程,所以在跑越野跑之前,除了比賽的路線外,建議可以多準備幾條棄跑路線,讓自己有後路可以選擇。
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採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脫水的症狀包括極度口渴、唇舌乾燥、皮膚乾燥起皺、心率增加、體溫升高、及頭昏眼花等。持續的嘔吐、腹瀉和出汗過多都是常見的誘因。在太陽下過度曝曬或過熱,也會引起一個人脫水。
它是越野跑者必須注意的一大症狀,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在過程中定時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的發生。
累計海拔落差就是總計的登高高度,比方說賽程中上坡200公尺,下坡200公尺,又上坡200公尺,累積海拔落差如下:200m (第一次上坡)+ 200m (第二次上坡)=400m (累積海拔落差)
累積海拔落差與距離關係:用賽程距離與累積海拔落差所算出的百分比越高,難度就越高。
初學者:0-4%
中級跑者:4-7%
高級跑者:7%以上
所謂最大心率法,就是質皆已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區分個強度的心率,例如強度1區的心率(E心率)是介於最大心率的65%~79%。如果某位A跑者的最大心率是200BPM,那他的E心率是130-158BPM。
運動時心跳數上限值,通常定義為「220-年齡」。
急救包裝的品項必須是自己懂得使用的東西,如果不懂得或是不確定如何使用。那麼,越大的急救包甚至急救箱對你而言,反而是越大的負擔。
事實上,在野外急救的領域中,正確判斷患者症狀的輕重緩急反而是更重要的技能,而這樣的能力則必須透過野外急救課程達成,所以接受野外急救訓練是戶外活動者從事活動時的最佳保障。至於參與野外急救課程的程度,就要視參與野外活動的程度而定。
越野跑可能會受各種傷。所以急救裝備是必要裝備,裡面要有:繃帶、排毒水、排毒器、防寒毯、預備糧,裝入防水的袋子或是盒子中。因為在野外受傷可不比在城市,往往只能自救,所以隨時準備好急救裝備是相當重要的。
在高低起伏的路面上跑步,剛開始不覺得累,但跑完後會很疲倦。
越野跑必須應付氣溫驟變,要多準備幾件衣服,最基本的就是裡面一件內衣,若氣溫驟降就依序套上外衣與外套。為了保險起見,建議上山前先調查當地氣溫,才能知道該如何準備。
中暑、低血糖、失溫、脫水、高山症都是在山林之中經常發生的情況,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喪失生命。所以只要發生徵兆就要儘快處理。越野跑與路跑最大的不同是即使棄賽了,通常得靠自己的雙腳走回終點,所以必須要保留一些走路的體力。
比賽主辦單位所設置的臨時設施,可以提供急救援助或飲食,尤其時越野跑者,更要把握補給站的機會,確保自己將水與食物補充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