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年過60歲以後,大腦總容量每年會頻均下降約0.2%,根據過去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定期規律運動可以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然而經常運動、參加社交活動的年長者,代謝和血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都普遍更低,甚至也減緩了大腦的衰退速度以及預防失智症。
根據美國衛生部(HHS)在2018年的運動量建議中指出,至少每週要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強度的運動,此時可以獲得實質性的健康益處,甚至還包含了大腦的健康。然而,運動量能夠達到建議標準的人並不多,對於其他不愛運動的族群來說,「最少要做多少運動才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不過以往一直缺乏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近日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便只是低強度的運動,只要增加活動量也能提高腦容量和延緩大腦衰老有關。
這項實驗共招募了2354名受試者,其中54.2%為女性且裡面46.7%的人有達到美國體育活動指南推薦的活動量。該統計指出,活動量達標的人群更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根據研究團隊指出,少量運動絕對優於不運動,即使是走路也能夠延緩大腦退化,然而與每天走路少於5000步的人相比,每天達到5000~7499步、7500~999步以及10000步或甚至更多相比,分別相當於延緩大腦衰老0.45年、1.45年和1.75年。
然而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教授表示,延緩大腦結構老齡化的運動,可能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強度,而增加低強度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容易實踐。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更多地區開展研究,分析在不同種族、不同社會經濟條件的人群中,運動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MERICAL NEWS TODAY
責任編輯/妞妞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2020上半年國內外各賽事紛紛停辦、延期,人們通通Stay Home,而每年四月底聚集千人的鐵人三項國際賽事Challenge Taiwan也延至11月14、15日,這是CT首次舉辦在下半年度,沈寂已久的選手們是否準備好,用更好得自己迎接2020下半場呢?
Challenge Taiwan以選手角度出發,把每一位選手當作家人,儘管四月份無法相見無法完成約定,但為了努力訓練的選手,期望大家持續訓練一起戰役。首創鐵人三項品牌APP「Challenge Asia Pacific」,未來透過APP即可一鍵報名亞太區Challenge Family系列賽。
因為疫情無法大型群聚活動,CT團隊也舉辦全台第一場線上鐵人三項/鐵人二項競賽,在原定的4月底號召941位全台鐵人Stand Together自主完成線上三鐵挑戰,並且設計限量棉T讓每一位家人11月穿上它,一起回家比賽。
Challenge Taiwan今年邁入第八週年,已成為亞太區第一大賽,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運動的氛圍,讓賽事每年四月底聚集五萬多位民眾齊聚台東。這次台灣的抗疫行動積極,使2020下半年度賽事紛紛即將回歸,被打亂的計畫也將慢慢步入正軌。下半場設定好目標11月14-15日,一起回到台東活水湖參與最盛大的鐵人三項嘉年華!
11月14-15日,We Have A Deal 台東見!報名連結 請點此。
資料來源/Challenge Taiwan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