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上下班也能運動?UNDER ARMOUR RUSH 將訓練通通搬上捷運來挑戰你的體能狀況
1
上下班也能運動?UNDER ARMOUR RUSH 將訓練通通搬上捷運來挑戰你的體能狀況
2
NIKE AIR MAX PLUS 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3
臺北世大運賽事落幕 我26金排第3創空前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上下班也能運動?UNDER ARMOUR RUSH 將訓練通通搬上捷運來挑戰你的體能狀況

2019-05-31
話題 綜合 新聞 趣味 生活

本月UNDER ARMOUR為了慶賀,Team UA成員郭婞淳、李智凱、張志豪與蔣淯安四人,最近紛紛傳出捷報,分別於國際賽事拿下金牌、打破世界記錄以及獲得職業賽事MVP…等,達成年初出席專業運動品牌UNDER ARMOUR活動時,宣告將持續挑戰自我、讓自己突破「+1% more」的目標。

致敬Team UA!體壇接班人搶搭駛向夢想的「UA RUSH 體能挑戰列車」。

因此,特別於6月起推出期間限定「UA RUSH 體能挑戰列車」,由Team UA的選手擔任關主,將籃球、棒球、體操、舉重四大專項訓練場創意呈現於臺北捷運板南線車廂中,邀請民眾來車廂內感受運動選手在訓練場上續奮鬥的決心,也想藉由列車中無處不在的訓練項目,傳達民眾隨時可透過訓練來提升體力與砥礪精神,進而追求屬於自己的「+1% more」目標,不論在工作上、生活上,只要有著想要持續奮鬥的決心,就能像運動選手拿下好成績一樣,在各個層面有所精進!

JHBL MVP 宋昕澔於UA RUSH 體能挑戰列車上示範推雪橇,呼籲籃球運動愛好者注重紮實的體能訓練。

列車上Team UA所展現的傲人賽事成績,也感動了無數正為夢想奮鬥的年輕世代,四位體壇新星:全大運舉重金牌選手 林呈璟、全中運體操金牌選手 黃彥章、JHBL MVP 宋昕澔、二重國中棒球選手 張祖恩紛紛踏上追求夢想的列車,挑戰車廂中四位前輩的體能訓練關卡,除了向Team UA的世界級記錄看齊,更砥礪自己要像前輩一樣不斷訓練、進步,才能朝自己+1% more的目標邁進!

資料提供/UNDER ARMOUR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AIR MAX PLUS 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2019-01-08
配備館鞋子NIKE綜合

有些運動鞋款已然不僅局限於最初的功能性考量,而是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於1998 年問世的Nike Air Max Plus 就是這樣的運動鞋。

NIKE AIR MAX PLUS 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Air Max 家族這一特色獨具的新成員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且“後繼者”層出不窮。Air Max Plus 鞋款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持續售賣近二十年之久,無任何“減退”跡象,且不斷繁衍出數以百計的豐富配色和結構——皮質的、用Ultra 底革新的,甚至還有不帶鞋帶的懶人鞋款——可以說,它的盛名與威望本身已然堪比非官方的“品牌再塑”,因為在某些地區,它還有個更廣為人知的“綽號”:“Tn”,代表Tuned Air ——日後成為街頭標配的Tuned Air 鞋款正是由此而來,雖然名揚天下、風靡不衰,這一傳奇運動鞋的真正起源卻鮮少被探究。由行業資深的肖恩·麥克道維爾(Sean McDowell)設計的該鞋款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學影響力,且應用了三種前所未用的製造工藝。下面,麥克道維爾將分享他創作這一經典跑鞋的背後故事。

Air Max Plus

樹立美學標杆

其實早在麥克道維爾還未加入Nike 工作時就已經開始了對Air Max Plus 的構思,儘管這也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的。

 “我在佛羅里達的海灘上閒逛,漫不經心地思考著、勾畫著——那是我最有創意想像力的時光之一,”他這樣回憶與朋友的一次休假。“一天晚上,臨近黃昏,湛藍的天空開始逐漸褪色成深藍色,棕櫚樹在風中搖曳。”

當地特有的美景點燃了他想像力的火花。“我把所想勾畫出來,我當時心想'可以做個後擋板,就好比你可以用棕櫚樹穩住腳,'”他說。就這樣,他記下了這個想法,留待將來實踐。1997 年麥克道維爾到任Nike 後立馬開始了創作新款跑鞋的挑戰(也因此完成了初期的Foot Locker 項目),該鞋採用了一個全新的Max Air 創新:用兩個對立的半球發揮緩震作用——它的原理名稱是Sky Air,向零售商展示的鞋樣超過15 款——但是沒有一款獲得認可。

出自麥克道維爾的Air初稿。

“我一聽到'sky' (天空),就很喜歡,'哦,天哪,我在佛羅里達看到過這樣美妙的天空,'”麥克道維爾說道——於是他重新開始了設計。“我做了落日色,我做了藍色,我做了紫色。我嘗試了若干不同顏色以及天空樣式,有些棕櫚樹款稍顯誇張且特別有幾何感,還有一些是波浪款的。”
 
另有一個Air Max Plus 主打鞋款的靈感源自鯨魚。“小腿圍部分就是根據鯨魚尾巴改良設計成的,”麥克道維爾表示,“魚尾出水的形象太經典了。”麥克道維爾在公司缺乏經驗,但這卻恰恰成為他設計出Air Max Plus 上獨具特色的“Swoosh” 標誌的一把“金鑰匙”。在此之前他從未畫過Swoosh 標誌。他沒有模板。“沒有人給我任何指導,因為那時我剛到公司沒幾天,”他說,“這個形狀有些不合常規,我把Swoosh 標誌放在了內側,而當時所有品牌指南給出的技術原則都說'要到外面去'。”
 
穿鞋者的所見也是至關重要的:“我想要稍微突出從上至下的視角,”麥克道維爾表示。“棕櫚樹從中間和水平的角度看上去都不錯,但是從頂部看下來是一條直線連接著棕櫚樹,這就給人感覺有些怪異了,所以我想,'我怎樣能把它做得稍微有趣些呢?'”Air Max Plus 對於時尚的巨大影響力使人容易忘記它的設計初衷是用於跑步,麥克道維爾的目標是盡量融合更多的功能,包括貫穿前足的彎曲凹槽以及Nike 在外底方面的優秀設計。“現在它已成為風靡的時尚鞋款,”他說,“但是重量輕了近340 克。對於PU 材質的鞋而言,這已經是非常輕了——尤其在當年。”


作為資深運動員的肖恩深知從何處挑戰傳統能夠打造出新的功能。“我是作為跑者長大的,學習過如何在車流中能讓汽車看見你,所以我當時想,'奇怪的是幾乎所有鞋的反光設計都只在後面,而實際上鞋的前面也需要反光設計,'”他不解地說道,“所以我把反光條延伸到了前掌部位,一直到鞋面和鞋舌。”他對於細節的重視和執著也體現於別具特色的外底設計上。“我把橡膠中的不同半球體悉數拿掉了,因為在中間側真的看不到它們,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應用了任何新技術,”他如此解釋。他通過色彩將穿著者的目光更多吸引到裡面的Tuned Air。他還在後擋板添加了棕櫚樹條紋以及Tn 標誌。“那些線條都指向氣囊,這種設計挺酷的,”他說。

Air Max Plus

如今,Air Max Plus 就等同於Tn Air 標誌的代名詞,但是這個六邊形的標誌當時是令麥克道維爾感到驚訝的。沉浸於圖稿設計一個星期後,突然就感覺好像一切都將完美地融合起來。“我並不知道會把它放在哪裡,但是他們告訴我真的是件大事,我必須把它做得非常顯眼。”
 
工作間隙的休息對於這位設計師做出摒棄傳統配色的決定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Air Max Plus 打頭陣的三個鞋款的設計上以視覺形式講述了一個“從夜晚到白天”的故事。“我們當時沒有色彩專家,所以最開始的三款鞋真的非常了不起,”他說。“第一款鞋是暗色的;第二款幾乎是全黑色的,略帶紅色(他們使用了源自Jordan XIII 的反光網格),象徵夜空中的繁星;還有一款是亮橙色和黃色,展現日出意象。”

玩轉工藝魔盤

之後的事實證明:Air Max Plus 系列頻出“首創”,打頭陣的是驚豔的漸變色工藝。
 
麥克道維爾的設計相當富於想像力,但是他記得當時對於能否將它們變為真實產品持樂觀態度。“我畫了漸變色,每個人的反應都一樣,'你永遠也做不成,根本找不到那樣的材料'。但我說,'我們可以提煉出來,'”他回憶道。而那之前他們從未有過這方面的實踐。回憶起年輕時穿過的Nike Flame(1980 年代早期風靡的經典Omega Flame 鞋款的姊妹款)上如火一樣的漸變色,這位設計師認為這個工藝是可能實現的。“他們已經在服裝上實現了,所以我認為會非常容易實現,”麥克道維爾說。他們從最淺的藍色開始,然後在上面印上稍微深一些的藍色。“第一雙樣品鞋堪稱完美,”他說。

正如麥克道維爾所畫,鞋面的結構也挑戰了傳統,特別是史無前例的焊接工藝的應用。“好在我們之前做過小的標誌,所以我建議整鞋都由質地纖薄的TPU 材質焊接而成,”他如此回憶道。但當時距離他與Foot Locker 的會面只剩兩週時間,能否做出來也是問題多多。“我被告知,'坐飛機去亞洲,先把樣品做出來,希望會面順利,'”他說。
 
麥克道維爾長途飛行到了工廠基地,但得到的卻是壞消息。“他們說太大了,沒辦法焊接,”他說。“需要非常大的力量,要熔化材質,否則無法實現焊接。”麥克道維爾沒有放棄,而是建議先做三個單獨的焊接體。他們照此嘗試了,立馬見效。“那是重大勝利,”他說。

引領熱賣風潮

儘管生產方面的問題解決了,但是能否有好的銷量還離不開零售商的支持。在麥克道維爾與NIKE 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克·帕克(Mark Parker)共同參加的會面之後,一位Foot Locker 高管提出了一個標新立異的市場調研建議:把鞋放到學校出口的商店貨架上,看看會發生什麼。

“5 或10 分鐘後,大約10 個孩子蜂擁到鞋子旁邊問道,'這是什麼?我怎麼能得到它?'”麥克道維爾回憶道。“同事們四處看,'我從來沒見過,我不知道它值多少錢,我不知道它從哪來。'與此同時孩子們也在四處跑,'我想買這個。'他們像瘋了似的,我則喜滋滋的。”

Nike Air Max Plus

由此,該鞋款一經發布便幾近風靡全球。儘管麥克道維爾對此早有預知,但有一種現象讓他始終記憶猶新,足見人們對該鞋款的瘋狂痴迷。“我看到某人把自己的整隻腳都做了Tuned Air 圖案的文身。腳底還有外底圖案,”他說,“側面還有條紋和Swoosh 標誌,黑色一直延伸至後面,後面還文了Tn 標誌。太瘋狂了。”

在Nike Air Max Plus 上架銷售以來的二十年中,麥克道維爾所描述的痴迷風潮有過鼎盛時期,也遭遇過低谷。在紐約,該鞋依然大受追捧——且不時躍升為主流熱賣款。在巴黎和倫敦,它是主打款。而在澳大利亞或是新西蘭,像墨爾本和悉尼則始終享受當地獨有的配色。
 
儘管外表呈現鮮明的科技感,但對於Tn 迷們而言,該鞋的意義純粹至極,那就是:經典。

Nike Air Max Plus

全新Hyperblue(湛藍色)、Sunset(日落色)及Purple(紫色)款Nike Air Max 運動鞋現已通過Nike SNKRS APP (Nike 獨門鞋會)及指定零售店鋪發售。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北世大運賽事落幕 我26金排第3創空前紀錄

2017-08-30
話題綜合新聞台北世大運

2017臺北世大運30日落幕,臺灣參賽項目於29日結束,總計豪取26金34銀30銅共90面獎牌,總排名位居第三,是我國歷年來參與國際運動賽事最佳成績,主場優勢發揮作用,令國人無不興奮雀躍!

中華臺北本屆世大運表現出色,一共奪下90面獎牌,金牌數排名世界第三。

本屆世大運首度將滑輪溜冰列為競賽項目,臺灣在此項大放異彩,共抱回10金11銀2銅,其中楊合貞獨獲5金1銅最受矚目,可謂中華隊最大贏家。

羽球項目也是中華隊金庫,狂奪5金3銅,尤其最後一夜四場金牌戰役全部拿下,令球迷粉絲為之瘋狂。

田徑項目可謂本屆中華隊最大驚奇,締造2金2銀4銅空前紀錄,楊俊瀚拿下我國在世大運田徑史上首面百米短跑金牌,打破26年來田徑無奪牌紀錄;標槍鄭兆村更擲出超越91公尺驚人成績改寫亞洲紀錄,意義非凡,連國際田總(IAAF)也大篇幅報導。

令國人振奮的還不止於此,中華隊舉重囊括2金1銀4銅,其中郭婞淳挺舉成績更打破世界紀錄,一連串的驚喜讓世大運票房不斷攀升,有些賽事熱賣程度遠遠超乎主辦單位預期。

另外,網球、武術、跆拳道都有金牌進帳,桌球、韻律體操、競技體操、女籃都為地主留下獎牌,締造前所未有的佳績,可說本屆世大運,地主臺灣贏了面子也贏了裡子。

楊俊瀚(左)與鄭兆村的精彩表現,讓中華隊本屆在田徑場上備受矚目,也大大激起國人對於世大運的關注。

2017臺北世大運中華隊獎牌統計

金牌/26
類別 項目 選手
滑輪溜冰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陳彥成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黃玉霖
男子3000公尺接力 陳彥成、宋青陽、高茂傑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楊合貞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楊合貞
女子15,000m淘汰賽 楊合貞
女子3000公尺接力 陳映竹、楊合貞、李孟竹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陳映竹
女子溜冰馬拉松 楊合貞
女子速度過樁 梁宣旼
羽球 男子單打 王子維
女子單打 戴資穎
女子雙打 許雅晴、吳玓蓉
混合團體 -
混合雙打 王齊麟、李佳馨
網球 男子單打 莊吉生
男子團體 -
女子團體 -
女子雙打 詹詠然、詹皓晴
舉重 女子58公斤級 郭婞淳
女子69公斤級 洪萬庭
田徑 男子100公尺 楊俊瀚
男子擲標槍 鄭兆村
競技體操 男子鞍馬 李智凱
跆拳道 混合公認品勢 李晟綱、蘇佳恩
武術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許凱貴
撞球*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許睿安
男子9號球撞球雙打 柯秉逸、柯秉中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古正晴
女子9號球撞球雙打 魏子茜、郭思廷
 
銀牌/34
類別 項目 選手
滑輪溜冰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柯福軒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柯福軒
男子15,000m淘汰賽 柯福軒
男子300公尺計時賽 高茂傑
男子速度過樁 陳昱錡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李孟竹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李孟竹
女子15,000m淘汰賽 李孟竹
女子300公尺計時賽 陳映竹
女子溜冰馬拉松 李孟竹
女子速度過樁 王佳葳
跆拳道 男子團體公認品勢 張惟傑、黃佳蓉、謝名揚
男子團體對打 劉威廷、楊宗燁 黃鈺仁、何嘉欣
女子62~67公斤級 莊佳佳
女子個人公認品勢 林侃諭
女子團體公認品勢 李映萱、陳湘婷、陳以瑄
射箭 男子反曲弓團體 魏均珩、彭士誠、鄧宇成
女子反曲弓個人 譚雅婷
女子反曲弓團體 譚雅婷、雷千瑩、彭家楙
女子複合弓個人 陳怡瑄
武術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宥葳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宜盈
女子散打60公斤 林怡汝
高爾夫 女子個人 侯羽桑
女子個人 陳萱
女子團體 陳之敏、侯羽桑、陳萱
桌球 男子單打 陳建安
女子單打 鄭怡靜
田徑 男子110公尺跨欄 陳奎儒
男子400公尺跨欄 陳傑
韻律體操 團隊全能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團隊單項決賽-3球2繩項目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舉重 男子105公斤以上 陳士杰
網球 女子單打 李亞軒
撞球*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劉政杰
 
銅牌/30
類別 項目 選手
桌球 男子團體 陳建安、廖振珽、江宏傑
男子雙打 陳建安、江宏傑
男子雙打 廖振珽、李佳陞
女子團體 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混合雙打 廖振珽、陳思羽
田徑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魏溢慶、楊俊瀚、鄭博宇、陳家薰
男子擲標槍 黃士峰
男子跳高 向俊賢
女子團體半程馬拉松 曹純玉、游雅君、陳宇璿、張芷瑄
舉重 男子62公斤級 高展宏
女子63公斤級 江念欣
女子75公斤級 姚季伶
女子90公斤級 羅楹湲
羽球 男子雙打 李洋、李哲輝
女子單打 江美慧
混合雙打 李洋、許雅晴
跆拳道 男子68~74公斤級 楊宗燁
男子74~80公斤級 劉威廷
男子個人公認品勢 陳建銓
高爾夫 男子個人 俞俊安
男子個人 劉永華
男子團體 俞俊安、劉永華、賴嘉一
武術 男子長拳 蔡澤民
女子散打52公斤 陳暐婷
滑輪溜冰 男子速度過樁 吳東諺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楊合貞
網球 女子單打 張凱貞
混合雙打 詹詠然、謝政鵬
射箭 混合複合弓團體 陳享宣、陳怡瑄
籃球 女子 -
撞球*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吳芷婷
*撞球項目為示範賽,不列入正式賽事獎牌統計。

資料、圖片來源/2017臺北世大運組委會・製表、責任編輯/運動星球 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