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節奏最完美
1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節奏最完美
2
2020 Challenge Taiwan視障組冠軍
視障鐵人賴智傑:「沒有你們我做不到」 領跑員完成113再接領跑
3
國家級教練姜義村
用十年營造動無礙環境 姜義村談身心障礙者運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節奏最完美

2019-06-13
知識庫 戶外運動 鐵人三項 路跑 游泳 單車 觀念 新知 初鐵515

自行車主要是透過腳踩踏板,將動力輸出至後輪帶動整個車身往前運行,因此,最佳的踩踏節奏就成為了,無論是日常騎自行車的人或是熱衷於三鐵運動的人,最常研究與探討的技術問題,然而,一般人普遍認為只要學會以正確的速度讓曲柄旋轉,就能讓騎乘的速度上更有效率,但這項技巧並不是多數騎乘自行車的人都能夠了解,既然學會正確的踩踏技巧這麼重要,那麼最佳效率與速度的最佳採踏節奏又是什麼?以下我們將用一些研究報告來做說明。

騎乘自行車大腦有完美的踩踏節奏?瑞士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運用這個節奏最完美

觀察自在節奏

在瑞士科學家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設定這兩種觀察目標來試圖回答「自在節奏」這個問題。

目標1.觀察自行車騎士在各種條件下自在選擇節奏的方式,這也就是每個人在最輕鬆自在的狀態下,以他們感覺最正確的速度採踏板的方式。

目標2.將這種自在選擇的節奏與最佳節奏來做比較,主要是研究在恆定功率輸出下,產生最低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濃度的踩踏轉數。

研究人員設定兩種目標來做為觀察的重點!

為何這些研究人員要看血液乳酸濃度並用它來計算出最佳節奏?因為,運動時血乳酸濃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並受運動方式、年齡與肌糖原貯備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乳酸產量減少肌肉疲勞就會減少,這也代表著你可以在固定的動力輸出和踏板節奏下,進行更長時間與距離的踩踏;這正是所有自行車運動員在計時比賽時最需要做的事。此外,研究人員也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找出自行車道路與車身位置之間的變化;是否改變自由選擇節奏與最佳節奏有關連。

為此,研究人員設定在平地採正常騎乘與上坡採直立式騎乘這兩種不同的條件下,分析自在節奏、最佳節奏、血乳酸和最大功率等數據;研究人員特別找來七位經驗豐富的自行車運動員,在以上這兩種情況下所呈現出的實際數據。這個研究特別重視於觀察騎乘自行車的人;是否能透過本能選擇出最佳的踏板節奏而不管騎乘的路面環境為何,另外,也會觀察騎乘自行車在上坡時的自在節奏與最佳節奏踩踏是否較低。

這是不錯的選擇

這項研究遞一個發現的是,幾乎所有騎自行車的人都經由自在節奏,選擇了一個十分接近最佳節奏的踩踏方式,無論他們是處於平地或是斜坡時的騎乘環境。在整組中的平均數據在平面騎乘時自在節奏為82.1rpm,而最佳節奏為89.3rpm;騎乘上坡路面時自在節奏為81.5rpm,而最佳節奏為87.7rpm,在這研究中發現一項有趣的狀況,在面臨上坡路面的自在節奏中,採用直立姿勢騎乘有助於產生大約2%的力量。

在面臨上坡路面的自在節奏中,採用直立姿勢騎乘有助於產生大約2%的力量。

大腦控制最佳節奏

對於許多自行車的人甚至是經驗豐富的自行車選手,都可能對他們自己的踩踏技術感到好奇,他們總是會感覺自己踩的速度是否有點慢或太快?但經由這項研究就能了解,在上坡路面使用較低的節奏和直立式的騎乘方式,將更有助於踩踏速度與力量的提升。只要你是一個騎乘自行車經驗豐富的老手,而不是像初學者一樣踩著大齒輪的方式,那麼自在節奏的踩踏方式就是十分的適合你。有趣的是這項研究,還與一項研究關於跑步距離有相關性,因此,研究人員更確定經由我們的大腦無論是騎乘的踩踏速度或跑步的步伐幅度,都能產生出最佳的自在節奏與動作,正因為這樣你就能運用最少的能量消耗來維持固定的速度。

資料參考/peakendurancespor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視障鐵人賴智傑:「沒有你們我做不到」 領跑員完成113再接領跑

2021-05-10
人物誌路跑鐵人三項戶外運動故事

2020 Challenge Taiwan 賽程第二天的頒獎典禮上,賴智傑在友人的引導下,與領騎、領跑員一起走上台,他以 14 小時 05 分 18 秒獲得視障組冠軍!而當主持人喊出賴智傑等人的名字的同時,台下也響起如雷掌聲!

「謝謝我的隊友,沒有你們我做不到。」雖然賴智傑眼睛帶著墨鏡,但仍遮擋不住滿是喜悅的笑臉。

2020 Challenge Taiwan 賴智傑

賴智傑從 2017 年開始挑戰鐵人三項運動,他也是台灣第一個完成半程超鐵賽的視障運動員。2018 年,賴智傑又完成了難度更高的 226 公里全程超鐵賽。賴智傑表示,這一次的成績比起過往有大幅的進步,關鍵就在於自行車。

鐵人三項賴智傑

本身就是游泳國手的賴智傑,游泳自然不必擔心,而路跑平時也有規律地進行訓練,獨缺自行車始終無法突破。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賴智傑找到了一位自行車好手,不只是賽事當天領騎,也特別抽空互相培養默契,每次練習幾乎都是 90 公里起跳,智傑說,很開心訓練有收到效果,進步很多。

游泳國手賴智傑

值得一提的是在賴智傑身旁的領跑員 周筱嵐,在陪同賴智傑進行最後一項路跑前,還先參加了 113 公里組的半超鐵(總成績 06 小時 08 分 02 秒),完成後再去和賴智傑會合,繼續領跑!周筱嵐與智傑合作多年、一同征戰各大馬拉松賽與鐵人賽,甚至被喻為「瘋狂二人組」!

或許就如賴智傑所說,「如果沒有引導員,他們可能無法完成一場鐵人三項賽。」但這並不代表視障朋友沒有能力挑戰!無論是視障選手還是其他身心障礙運動員,他們都不應該因為生理缺陷,而被全盤否定任何事物。

身心障礙選手們需要的是「合理的對待與環境」。下次遇到身心障礙選手時,請不要同情,他們只需一句最真誠的:加油!

成績查詢:BraveLog

身心障礙選手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十年營造動無礙環境 姜義村談身心障礙者運動

2021-05-10
戶外運動專訪路跑鐵人三項人物誌

「『愛運動‧動無礙』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是愛運動的人,但是後面的『動無礙』就比較難做到,因為我們很喜歡運動,但運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希望透過這個口號,告訴大家我們愛運動,希望大家幫助身心障礙者能『動無礙』。」姜義村教授表示。前身是跆拳道選手、國家級教練的姜義村,大學畢業後放棄獸醫優渥出路,考上研究所投身教育事業。現職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家級教練姜義村

2020年帶領身心障礙者及攜手產官學界人士,組成十隊接力隊伍參加了台東 LEXUS IRONMAN 70.3 Taiwan 的姜義村,前身是跆拳道運動員的姜老師不只是熱愛運動,並長期關注於休閒教育/治療、生命教育、身心障礙休閒、適應體育等。對他來說,這一次帶領身心障礙夥伴們完成鐵人賽事,除了擔心更是開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
姜義村教授(右三) 照片來源:雄麒跆拳道館

常人看不見的超障礙空間

「我們很常看到『無障礙空間』,」姜義村表示:「事實上很多運動場所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超障礙』,充滿各式各樣的阻礙,例如說前往該地的交通不便、或者是入場館的報名、相關資訊不足,更不用談很多的賽事並不利於視障者報名,譬如有些比賽需要上階梯下階梯,那輪椅組的就沒辦法報了。」

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有些軟體與硬體的設置是不夠細緻的,致使許多身心障礙者即使有意願嘗試運動,也往往受限於現實的環境。姜義村本身協助轉播過東京馬拉松賽,對輪椅組選手印象深刻:「那你就會知道,這個賽道是輪椅可以完成的。所以希望賽會在規劃賽事時,知道身心障礙者是愛運動的,那麼可不可以讓我們動無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

自痛苦淬鍊 初嘗鐵人賽事

在此次隊伍的選手中,許多選手非屬耐力運動項目,但為何把目標放在鐵人運動上,姜義村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我希望讓身心障礙者接觸主流且大眾的運動。目前台灣主流的運動是路跑,一年有上千場的路跑賽事。此外,台灣是個親水的國家,我們有泳渡日月潭、搶灘料羅灣還有泳渡澎湖灣。第三個是單車,我們有很好的單車品牌美利達、捷安特,每年也有數十場單車賽事武嶺、一日北高…。如果這上千場賽事都能對身心障礙者友善,那代表我們很多身心障礙者可以隨時隨地參加比賽。」

身心障礙三鐵賽事
左起:姜義村、肢障游泳國手張維捷、前體育署署長高俊雄

「我們滿貪心的,希望能三個願望一次滿足,所以我們就選了鐵人。」姜義村說道:「重點不是讓他們參加奧運距離、競賽型比賽,而是讓他們參與民間主流賽事,那IRONMAN鐵人賽就是我鎖定的。未來進可攻退可守,退的話就是在國內自己玩,進的話就是去國外比賽。」鐵人賽有半程、全程馬拉松距離。游泳距離夠長,而且又是開放水域,那未來選手們也可以挑戰泳渡活動。

透過參加鐵人賽,讓一般民眾跟主辦單位認識到身心障礙者的能力與強悍,那麼未來一些五公里、十公里的賽事,自然就不會拒絕身心障礙者的參與。「我們連辛苦的鐵人賽都能完成了,你怎麼能拒絕我們呢?」姜義村說明:「我是有點刻意逆向操作,先找難度最高的,等大家完賽之後,後來就能接受更多比賽。」

儘管從事特殊教育多年,實際率領身心障礙者參賽仍有不同的感動。「我自己在這次有一個很深刻的體驗,」姜義村說道:「我發現身心障礙者,他們每天都在面對日常生活上的挫折、不如意,所以當我帶他們去比賽,可能一些安排不好或是很累的事情時,他們都覺得還好,怡然自得。」不同於一般人面對突發狀況時的負面反饋,屢經挫折的身心障礙者反而很自在。如同跑步常會說的『乳酸閾值』,身心障礙者在忍受挫折、負面情緒的閾值很高。

姜義村鐵人賽

難以想像的壓力 從貪心變成擔心

雖然貪心地選擇了鐵人三項運動,但姜義村卻表示過程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比賽前一晚夜不得眠。「雖然我們是以接力方式完成,但總歸來講,它是開放水域,那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單車,因為距離騎很遠,所以看不到、顧不到。跑步21公里對一般人都不容易了,何況是身心障礙者,很擔心選手會不會跑到橫紋肌溶解。」他笑說:「我隔天早上還問選手:『你尿尿是甚麼顏色?』『有沒有發燒』。」選手參賽受傷,這是此賽參加鐵人競賽最大的擔憂。

早在參賽之前,本身是國家級運動教練、也是運動選手出身的姜義村在組隊時就逐一對有意願參加者進行評估:「我會去跟他們的老師要相關的運動表現成績,也會去看運動員在他們專業上的表現,推估有沒有能力完賽。」這次組隊的選手條件包含擁有不服輸的個性、有耐力運動經驗以及樂於參與運動。「在這次鐵人賽之後,很多人已經開始準備後面的大鵬灣鐵人賽。有人開始游泳,也有人開始學游泳。」

此外,還需要擔心的則是公眾輿論的壓力。對身心障礙者來說,不可預測的危險是很大的變數。一旦有身心障礙者受傷,撞車甚麼的,一當新聞媒體曝光之後,社會輿論會怎麼看待身心障礙者。「當公眾你一句我一句,就有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共識。」會否從此認定身心障礙者不應該參加運動賽事?反之,如果社會共識將身心障礙者運動視為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這層壓力。

「事後回頭去看,這一切都是成功,也是值得的。」姜義村笑說:「很多選手都在問甚麼時候還要一起練習,詢問未來還有沒有比賽。」甚至有身心障礙者揪老師一塊報名路跑賽。

身心障礙者運動表現

追求一個合理的環境

營造一個『動無礙』的環境,姜義村表示至少是十年的時間。十年期間,他希望最後的目標是帶選手去夏威夷參加KONA。「一個文化要改變需要時間,」他說:「如果很多人一起推,大家也都支持的話,或許十年之後,你可以看到所有運動賽會都是友善的,不會問你說是不是視障、是不是聽障、需不需要易讀的網頁。」

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被認同,而不是被同情。打破過去『超障礙空間』,身心障礙者也有合理的挑戰,享受運動樂趣的機會。依照不同障礙情形及障礙程度,提供合宜的調整、輔助,任何運動身障者都能嘗試看看,沒有不能做的。一當身心障礙者前往運動毫無阻礙,那麼就能從運動中發覺熱愛與感受自我的價值。讓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有多元的選擇,營造「愛運動‧動無礙」的優質運動環境。

「愛運動 動無礙」Together we move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