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內,鐵人三項的風氣相當興盛,有不少人都會投入這項運動,不過自2000年鐵人三項納入奧運會項目後,美國僅有在2004年贏得一枚銅牌且與國內三鐵的風行程度相差甚遠。因此,美國三鐵協會展開了一項招募計畫,他們不一定挑選在田徑或游泳上的頂尖選手,而是找多方面上皆有不錯表現的年輕選手。在2010年時,他們找上了一位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且從未嘗試過鐵人三項的女子,異想不到,這位女子同時也是代表美國拿下史上第一面奧運三鐵金牌的女子選手。
這為美國摘下第一面奧運三鐵金牌的選手名叫格溫喬根森(Gwen Jorgensen)。格溫在大學時期是田徑隊與游泳隊的成員,對於運動充滿熱愛,不過賽事成績一直沒有達到最頂尖,同時也相當熱愛會計學的她,在畢業之後從未考慮持續在運動這條路上,反而是繼續攻讀了會計學研究所,並且取得碩士學位並考取了美國註冊會計師的證照。在2010年24歲時,她加入了全球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
然而美國三鐵協會看上了格溫的潛力,格溫回憶接到三鐵協會的電話表示:「自己那時候笑著說他們都瘋了,我從來沒有騎過自行車,而且我在安永工作的非常好,這就是我想做的!」而美國鐵人三項則回答格溫:「為什麼你不試試看在工作之餘,可以一邊進行鐵人三項?讓你能更能鐵站自己。」這讓當時的格溫相當猶豫。由於她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而且安永又是世界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投入三鐵後,不論是在收入還是職位上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但是,最終讓格溫下定決心的是當時格溫的主管馬克,談到要投入三鐵運動時,馬克給予了她全力的支持,像是安排彈性上班時間,以及承諾安永會永遠會替她留一個位置,並且要她不要擔心,因為公司一定會給予大力支持!此時,這也能讓格溫開始無後顧之憂的在工作之餘進行三鐵訓練,並且參與了2012年的倫敦奧運。
第一次參與倫敦奧運時,格溫因為自行車爆胎最終只獲得38名,但這也激起她更家強烈要拿金牌的決心。於是在倫敦奧運結束後,格溫加強訓練,並且在大大小小的賽事中接連獲勝。在經過20場三鐵賽事後,獲得17場的第1名,然而最終在里約奧運的三鐵賽事中拿下金牌,同時也成為美國史上第一面三鐵的金牌。這面金牌不只對格溫、美國三鐵協會意義重大,同時也讓安永一夕成名。她表示:「在一場比賽中,有個女子跑到我身邊,並跟我說我激勵了她開始運動,於是自己開始每天跑10英里並參加了幾次鐵人三項賽。」也是從那次,格溫意識到自己確確實實對於其他人產生了影響,並瞭解透過自己的影響力,能夠幫助人們用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過活。
現在,格溫除了放眼東京奧運的鐵人三項金牌外,同時也致力讓工作環境變得更友善,好的工作環境應該是能讓員工在工作之餘,有辦法去追求、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同時格溫也創建了格溫喬根森獎學金,去幫助那些初級的三鐵運動員能夠更加投入這項運動。回想剛開始,若不是加入安永以及她的主管支持,格溫可能永遠不會成為鐵人三項運動員,而美國的三鐵獎牌荒可能也還在持續。
資料來源/動誌、AP、EY、PODIUMMRUNNER
責任編輯/妞妞
當你經過週末或是長假,跟隊友出去互相傷害之後,休息了幾天,看著圖表上的 TSB 慢慢回到正值,但是不確定自己身體到底恢復得如何、能否回到正常訓練,要如何來判斷呢?Peaks Japan 的建議提供大家參考,可以測驗一下自己的 2 分鐘全開狀況,來判斷自己體能是否真的有恢復。
因為如果身體還很疲倦,2 分鐘也開不出太高的瓦數。這個時間的全開會用到約 30% 的無氧與 70% 的有氧能力,很適合判斷身體狀況。
主要原因還包括:
a. 如果體能不夠「新鮮」,無法作出高瓦數。
b. 比起 5 分鐘或是 20 分鐘全開來說,2 分鐘對於精神與肌肉的負擔也比較小。
c. 即使恢復狀況不好,全開 2 分鐘也不會帶來太多疲勞。 因此我們建議採用 2 分鐘的測驗來判斷體能狀況。
實施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外騎時找個坡度適中的路線全開 2 分鐘,當然你要在訓練台上執行也是可以。
要如何判斷功率是否達到合理的區間? 其實只要比對 WKO 軟體上面的 Power Duration Curve,看看 MMP/PD 的差異多少即可。
如果 MMP 低於 PD 的 90% 以下,那表示體能尚未恢復,還不適合做高強度課表。
如果是 94% 左右,表示可能已經恢復差不多,同時還要判斷體感狀況決定。
如果有 96% 以上的話,就可以判斷體能已經恢復,可以準備實施強度課表了。
我們在測驗時除了觀察數據以外,同時也要注意體感狀況。相信經常在訓練的選手,測驗時有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很勉強把數據坐上去,有時候卻是相對穩健地完成測驗。因此除了數據之外,恢復狀況如何,也要加入自身體感來做判斷依據。
不過相信很多選手自己並沒有在用、或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WKO 軟體,可以請你的功率教練幫你查一下目前 PD Curve 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少選手也有在用跑步功率計,因此 PD Curve 會混入自行車功率與跑步功率數據,因此如果只是要判斷自行車狀況,記得要請教練看 Cycling 的 PD Curve,避免混淆。
資料來源: Peaks_Coaching_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