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4分速跑160公里超馬 美國神人一天破兩項世界紀錄
1
4分速跑160公里超馬 美國神人一天破兩項世界紀錄
2
跑者也需要進行肌力訓練?這5種訓練動作有效提升跑步肌力
3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分速跑160公里超馬 美國神人一天破兩項世界紀錄

2019-09-02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超馬 故事 新聞

對一般市民跑者而言,用4分速跑完一場馬拉松42.195公里,已可成為「破3」高手。而一位美國運動員Zach Bitter在8月底剛以平均每公里4分13秒配速跑完100英里(約160.9公里),共花11小時19分13秒,成功打破100英里世界紀錄。沒想到衝過100英里終點線時他並沒有停下來,繼續以12小時跑104.8英里的成績打破自己在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同一天雙破世界紀錄的Bitter,可說是超馬界神人中的神人!

4分速跑160公里超馬 美國神人一天破兩項世界紀錄

Zach Bitter破世界紀錄的場地位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最大城市密爾瓦基的室內田徑賽道,一圈距離443公尺,比賽是Six Days in the Dome六日賽中的24小時項目。他以每英里6分48秒(相當於每公里4分13秒)配速繞了363圈田徑場,100英里共花11:19:13完賽,比俄羅斯跑者Oleg Kharitonov創下高懸16年的世界紀錄11:28:03,快了近9分鐘。

Bitter曾在2013年以11小時40分55秒打破美國100英里紀錄,而讓他破世界紀錄的Six Days in the Dome賽事僅是他人生第二場100英里比賽。事實上,今年當他接到活動主辦單位的邀請電話時,他正在希臘為9月27.28日的斯巴達馬拉松賽進行訓練,起初他認為Six Days in the Dome可幫助他在斯巴達馬拉松之前做調整,不過在歷經幾次艱難的訓練後,他開始想挑戰新的記錄。

Bitter在接受外媒《跑者世界》訪問時自述﹕「我在鳳凰城的夏季中心訓練,要在攝氏超過37度下跑3-3.5小時,而且維持每公里約4分02秒配速。在一個4週的訓練週期中,上述訓練我做了134次,有2週達到150英里(約241公里)週跑量,我覺得自己處在最好的狀態。」大約5-6週後,Bitter決定如果有機會,絕不會放過在比賽中創造新紀錄的可能「當我心態轉換後,這場比賽就成了我的目標賽事,而我開始認為新紀錄可能發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ast scamper around Dreamy Draw in #Phoenix before heading home to #Wisconsin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what I got for 12 hours in the Pettit Center on Saturday! @altrarunning @xendurance @unicityinternational @fatissmartfuel @squirrels_nut_butter #altrarunning #altraathlete

Zach Bitter(@zachbitter)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2 日 下午 12:41 張貼

比賽當溫度涼爽、天氣非常好,Bitter的全液體補給策略是﹕前段每隔幾小時就將水和營養補給品混和飲用;開賽5小時後,為了補充能量和咖啡因並維持身體水分和活動,他每小時喝一次含巴拉圭冬青的飲料。這樣的補給幫助他在以5小時40分38秒通過50英里標記時,雙腿仍狀態良好。

進入後半段50英里,Bitter嘗試在下半場的前段加速10-20分鐘,但配速卻比以往習慣的速度慢,雖然仍保持配速,但他心裡開始出現疑慮。「約50英里處,我沒有很大的自信能比前半場跑得快,即便在後半場好幾圈我跑得不錯。當我到達長跑訓練的最長距離時,我的精神達到極度愉悅,而我需要停下來思考,平常我週末練習的最後幾十英里是怎麼完成的﹖我要把它想像成是周末訓練一般。」

在全長443公尺的跑道上,Bitter以11:19:13完成了100英里(約160.9公里),而他的下半場以5:38:35完成,比前半場快約2分鐘,在如此長距離的比賽中竟能做到「後段加速」。Bitter說道﹕「這是壓在我肩上的巨大重量,也是我訓練6年來的重要部分,所以當我通過100英里終點線時,就好像終於把最後一塊拼圖拼完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jeffgenovaphotography Here was the peak four week block I used to prepare for my 12 Hours at the Pettit Center (swipe to the left to see data). Inspired by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things close to race specific as I got closer to the race itself. Most of these runs were at or just under goal 100 mile effort with a few session at or near threshold. After watching @walmsleyruns and @jared_hazen at WSER this year I wanted to revisit a slightly more aggressive build from a volume stand point. It comes at a risk, and does require a solid base, so you don’t overreach, but boy it gets you mentally ready for the day. @altrarunning @fatissmartfuel @unicityinternational @drymaxsocks @xendurance @squirrels_nut_butter #altraathlete #run #race #ultra #training #fitness #worldrecord

Zach Bitter(@zachbitter)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27 日 上午 11:34 張貼

然而隨著打破100英里世界紀錄,Bitter並沒有停下腳步,他繼續多跑了40分鐘,總共繞田徑場378圈,以12小時內跑完104.8英里(約168公里),打破了自己在2013年創下的101.8英里紀錄。是的!Bitter在同一天內跑出兩項世界紀錄。

打破世界紀錄後,Bitter恢復得很好,只有一些微小的痠痛和肌肉緊繃,但整體感覺良好。賽後他表示「除了自己獲得記錄之外,我希望藉此引起人們對這類活動的關注;超級馬拉松雖然以越野賽道為主流,但超馬運動員並不會害怕接受平坦賽道的挑戰,如果我能激勵多一些人參與其中,我認為這項運動肯定有人能在11小時內完成!我非常渴望知道人類在這類比賽中能到什麼極限。」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The Washington Po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也需要進行肌力訓練?這5種訓練動作有效提升跑步肌力

2019-07-16
槓鈴啞鈴體適能重量訓練跑步動學堂跑者肌力夏日跑堂壺鈴

跑者到底需不需要做肌力訓練?一般來說跑步是屬於耐力型的運動項目,尤其著重於下肢與核心肌群,一般肌耐力的訓練方式並沒有特定的類型、強度或持續時間等等,但一定要記得時常被忽略的是整體肌力提升,才能讓肌耐力跟隨上升,因此,如果你沒有在基本的肌力上下功夫,就無法在耐力上保持長久的速度及能量。接下來,我們將針對跑者的下肢肌群來做加強訓練,除了能夠幫助你提升跑步能力外,還能順利進入耐力長跑的訓練階段。

 

跑者到底需不需要做肌力訓練?

1.槓鈴深蹲

訓練肌群:股四頭肌、腿後肌、腰部、小腿肌和臀肌

步驟1.眼向斜上方看,同時挺胸抬頭,將槓鈴放在頸後的斜方肌和三角肌後束上,兩腳間距的間距保持與肩同寬,雙腳應呈30~45度角的站立姿勢。

步驟2.背部保持平直,退後1-2步離開槓鈴架。

步驟3.吸氣並憋住氣時,啟動髖關節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 步驟4.運用臀部的力量,將重量往上推起回到起始位置。

2.啞鈴弓步蹲

訓練肌群:大腿肌、臀肌和腿後肌

步驟1.雙腳分開一腳掌距離,雙手持啞鈴垂於身體兩側。

步驟2.吸氣輕鬆將右腳向前跨一步下蹲,挺直腰背上身保持直立平穩。

步驟3.呈弓步姿勢前腿上部稍為低於膝蓋水平,然後再恢復到起始位置。

3.槓鈴側跨步

訓練肌群:核心、臀肌和腿後肌

步驟1.把槓鈴置於上背部,類似槓鈴深蹲的方式,接著夾緊肩胛骨穩定槓鈴。

步驟2.挺胸朝側邊跨出一大步,臀步往下接近地面,右膝彎曲使大腿與地面平行。

步驟3.左腿伸直並讓核心肌群緊繃維持穩定,接著回覆到起始位置。

4.啞鈴站姿提踵

訓練肌群:小腿肌

步驟1.雙手持啞鈴站立雙臂自然下垂伸展,身體收緊平直重心略向前。

步驟2.呼氣,腳後跟向上提踵至最大程度,使腳前掌支撐身體重量。

5.壺鈴硬舉

訓練肌群:腿後肌、臀肌、下背部與核心

步驟1.膝蓋微微彎曲將雙手伸直握住壺鈴,並將髖部往後推讓腿後肌感受到緊繃的狀態。

步驟2.運用髖部的力量將身體往前送,同時臀肌夾緊回到站立的姿勢。

步驟3.接著再將髖部往後推,回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背部保持直挺!

資料參考/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2018-11-09
穿戴裝備運動裝備跑步話題生活

專業運動藍芽耳機品牌Jaybird以「為跑者而生」品牌精神出發,宣布贊助七位台灣菁英選手百萬訓練經費,力挺「真男人」張嘉哲、「追夢女俠」陳宇璿、「馬拉松寶貝」曹純玉等7位選手進軍2020年東京奧運、2019年拿玻里世大運等國際比賽。

Jaybird與張嘉哲等七名菁英選手簽約 用音樂挺跑者

Jaybird力挺7名選手進國際賽事

Jaybird宣告與台灣七名菁英選手長期合作,包括目標前進2020東京奧運的張嘉哲,參加過奧運、世錦賽、世大運大三元的「追夢女俠」陳宇璿,半馬歷代排名第二名曹純玉,台灣第一位「職業越野鐵人」江晏慶,「長跑甜心」張芷瑄,目標2019世大運的「天才跑者青年代表」李翰暄,以及長跑好手「萌少女」陳雅芬等人,藉此推廣台灣的跑步運動。
 
出生跑步世家的張嘉哲說,跟品牌合作對職業跑者來說是正向幫助,除了經費,還有很多精神上的幫助,例如民眾的支持能讓更多人願意了解跑步,我們需要被支持和理解,這些正向力量能幫助我們突破。至於未來規劃往2020東京奧運邁進,雖然2014年受傷後有不斷恢復,之前跑出2小時49分59秒,但目標是2小時48分以內,希望能在2019年突破這個目標。
 
江晏慶表示,近程目標是明年三月的亞洲田徑錦標賽,因為之前身體有累積一些傷害,年底前想讓身體好好恢復,明年開始花3-4個月時間專注備戰亞錦賽。因為越野跑通常是自己一個人往山上跑,有音樂陪伴會不那麼孤單,讓訓練時比較有趣。

張嘉哲(右)與江晏慶(左)

簽約記者會中,現場6位跑者包括張嘉哲、張芷瑄、陳宇璿、江晏慶、李翰暄、陳雅芬都在Jaybird菁英跑者牆上,簽名並寫下一句勉勵的話。張嘉哲寫下「先求帥再求快」、江晏慶寫下「過冒險的精采人生」、張芷瑄寫「加油」、陳雅芬寫「我跑我享受」、陳宇璿寫「永不放棄」、李翰暄寫「勇往直前」。
 
透過選手的經驗分享,鼓勵民眾只要每跨出一步、多跑10公尺、多撐1分鐘…,都是超越極限的一種表現。透過運動的熱情、音樂的力量,將自己帶領到下一個極限。Jaybird的全球口號”Power Your Passion”傳達的就是這個精神。

6位跑者在Jaybird菁英跑者牆上,簽名並寫下一句勉勵的話

運動風襲台   「潮 」運動引領風潮

近年來,台灣不論跑步、健身、戶外等,不分年齡及族群,已成為台灣民眾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動。Jaybird 無線藍牙運動耳機是全球第一款專為運動打造的藍牙耳機,藉由在各種路跑環境中測試,打造出輕量及舒適貼合的設計,並擁有國際防護等級IPX7的防水功能,以符合各種運動情境的需求。此外,透過Jaybird App應用程式,可自訂歌單及等化器,客製化專屬自己的音樂體驗。
 
羅技台灣總經理賴明嵩表示:「台灣運動風氣漸漸興盛,民眾對於運動裝備的需求也逐漸提升。不僅在規格上的要求,更透過配件品牌的選擇,展示品味及『潮』態度。Jaybird自2016年由羅技集團收購後,更跨出美國運動耳機領導品牌的地位,現於歐洲、香港、日韓等地的銷售都有亮眼表現;今年起,也將致力於台灣市場的投入。Jaybird不僅現為美國三鐵協會官方指定訓練用耳機,亦是美國Ragnar接力跑系列賽事、橫跨歐美亞的搖滾馬拉松公路跑系列運動的跑者愛用品牌。」

資料來源/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森林跑站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