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人在視覺上展現出又寬又厚的上半身,除了我們必練的背部肌群外就屬三角肌群最為重要。三角肌(Deltoid)是肩膀上一個十分重要的肌群,簡單來說三角肌的形狀如同一個三角形一般,主要可分為前、中、後三束肌肉所組合而成,它呈彎曲狀的形式並包覆在肩胛棘與鎖骨周圍,從寬闊的肩膀起端開始向下延伸到手臂,能協助手臂朝各種方向靈活運用。
我們已經知道三角肌是由肩膀起端開始向下延伸到手臂,因此,它就跟我們的鎖骨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人一生下來就注定鎖骨的大小與長度,既然我們的鎖骨無法靠後天來增加,因此,想要有寬闊的肩膀就必需要從三角肌訓練來下手,而三角肌群的肌肉有分為三個部分,到底該從何先下手?接下來有四點你就必需要注意。
1.優先訓練
三角肌群中以中束肌肉最為重要也最為龐大,因此,我們就要將中束做為最優先訓練的考量,要訓練中三角肌應該不是很難,只要我們能將訓練動作排定好優先順序,並減少許多有關肩推舉這類的動作,因為,肩推舉主要是會運用到前束與中束肌肉,所以,避免過多的前束參與動作能更加專注於中束肌肉的訓練,接下來的就是時間與訓練量的累積。
2.針對中束
要專注於徵召中束肌肉最基本的就是側舉動作,當你在進行側舉動作訓練時,不要一昧的增加訓練重量,而是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使用中束肌肉將手臂抬起,過多的重量只會徵招到更多的斜方肌或前三角肌來進行代償。
3.單側訓練
一般來說我們再進行多數訓練的時候,都會使用左右兩邊一同進行,但也正因為左右兩側的肌力與肌耐力不盡相同,因此,為了要局部加強較為瘦弱的肌肉,所進行單側訓練方式是有其必要性,同樣的道裡在三角肌中束這塊來說,一次只做單側的動作能讓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也能有注於肌肉的定位及感受度,並且能避免斜方肌過多的介入阻礙三角肌的徵召。
4.遞減阻訓練
你一定有聽過金字塔訓練法,其中有一個被稱為倒三角形訓練又稱為遞減阻訓練(Drop Sets),這種訓練方式可以讓健身者在高負重的情形之下,運用代償的動作徵召其它的肌肉來完成訓練,同時也能有效的刺激肌肉生長,接著再運用較低的負重以標準的姿勢與良好的關節靈活度完成動作。這個訓練方式對於前束與後束訓練一樣有效。
為了能有效率的加快肩膀三角肌群的成長,我們可以將訓練分為三個部分,交替使用三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在不訓練過度的情形之下盡可能的提升訓練頻率,中束與後束的交界是訓練的重點;要更有效率的訓練首先我們先從三角肌的前半部開始,這塊肌肉對於訓練在反應上就不是非常的理想,尤其越往後方走肌力就越失衡,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側三角肌的前半部,在各種推舉動作上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在執行側舉動作時,因為我們前三角肌比後三角肌的肌肉更為強壯,因此,在採用大重量訓練時前方肌肉的徵召就會比後方多。
所以,如何讓側舉動作能更有效的訓練到中束與後束?我們可以採取在側舉時將上半身向前傾10-20度,這個動作建議使用啞鈴或是滑輪機比較容易進行,另外,也可以在一開始時將小指側微微向上,而不是如同一般的方式讓手指與地面平行,這樣當我們手臂用力進行平舉的時候,啞鈴稍微向前側靠攏,你會發現小指頭會比拇指更高,這動作有點像是拿水瓶倒水時的動作,這樣的姿勢可以防止三角肌做出不必要的轉動。簡單來說,只要將身體前傾與手掌位置的調整,就會有效的將中束與後束交界獨立出來訓練。
當你了解我們肩部肌肉的注意事項,並學會這兩個技巧性的動作調整,就能讓肩部三角肌群難以訓練的後束,獲得更有效率的加強以避免這三塊肌肉之間的肌力不均衡。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有許多人在選擇運動或訓練項目時,都會直接連想到跑步或是騎單車這類的有氧運動,雖然,這類的訓練項目對於增強心肺功能十分有幫助,但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完整的訓練計劃,就該包含重量訓練、柔軟度訓練以及平衡訓練這三點。固定且持續的進行重量訓練,可以有效的改善骨骼、肌肉已及結締組織的健康,同時,擁有強壯的肌肉也可讓身體的新陳代謝更加提升,對於體重與體脂的管理也十分的重要,根據多項研究也表示,每週進行2次以上的肌力訓練,可讓身體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然而,要建構肌力(重量)訓練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有許多人發現將某些肌肉群在同一天進行訓練會有更好的效率,這也就是可安排在不同的日子裡,充分訓練身體不同的肌肉群,還能讓肌肉群擁有充足的休息與恢復時間,有助於防止過度訓練的傷害,然而,要如何規劃不同的肌群組合訓練?這篇我們將透過大家常見的肌肉群提供最佳的訓練建議組合,讓所有的健身愛好者都能有一個規劃的方向,現在就讓我們仔細的看下去吧!
人體的肌肉系統可分為心肌、平滑肌與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這三種,心肌主要是屬於心臟的肌肉,平滑肌則是內臟的肌肉,而附著於骨格上的就是大家常說的骨骼肌,人體運動的產生是從大腦直接下達命令,經由神經系統傳送到肌肉系統所產生收縮,透過肌肉收縮來拉動以關節為支點的骨骼,進而完成預期的動作,這整個運作的過程可以說是既精密又複雜。
在許多教練的訓練課表內,會將肌肉群分為以下這七大項:
1.胸部肌群
2.背部肌群
3.腿部肌群
4.肩部肌群
5.手臂肌群
6.臀部肌群
7.核心肌群
然而,還有一些更加高階的訓練者,會將肌群化分的更加詳細與具體,例如:比目魚肌(小腿)、股二頭肌(大腿後部)、股四頭肌(大腿前部)、臀大肌(臀部)、肱二頭肌(上臂前部)與肱三頭肌(上臂後部)等等的細微肌肉。
當我們看完上述所舉出的肌肉群之後,你會認為將肌肉群單獨訓練不就好了嗎?其實,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因為,很少會有訓練動作可以真正的隔離出一個肌肉群,例如我們最常見的肱二頭肌彎舉訓練,主要是用來加強上臂前部的肌肉組織;但是當你在進行彎舉動作時,則會牽動到位於人體手臂前端外側皮下的肱橈肌(Brachioradialis),另外,為了能穩定身體進行所謂的彎舉動作,還會需要能支撐身體的核心肌群與肩部肌群,這樣才能更有效率的訓練好一個肱二頭肌。透過這樣的說明你就可以知道,一個訓練動作可以練到兩種以上的肌群,同時,在訓練中彎曲的關節越多使用的肌肉群也就越多。
要講述肌肉訓練配對之前,要知道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方式,能將你自己的肌肉集合在一起,因此,你必須要經由不同的訓練方式來組合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而不是隨意拿到一份菜單就跟著訓練,但如果你只是一般的健身訓練者,那你就可以先透過並遵循一套訓練計劃,來平衡身體不同的肌肉群。
因此,會有許多的人都會聽到胸部搭配肱三頭肌訓練或是背部搭配肱二頭肌訓練,會讓訓練的結果與效率獲得提升,這是因為有許多的訓練動作,都會運用到兩個肌群以上的部位,另外,將不同的肌群分成不同的日子訓練,就可以規劃出肌群的休息時間讓增肌的效果更好,例如你每週規劃訓練腿部2次,那中間就會有5天的休息時間可以讓腿部肌群恢復。
初學者肌群規劃
以下是一個基本的三天循環範例,說明如何將上面所列出的七個基本肌群,組合成一套訓練模式:
第一天:胸部搭配肱二頭肌
第二天:背部搭配肱三頭肌與核心肌群
第三天:腿部搭配肩部與臀部
但是,如果你只計劃每週進行兩次訓練,那麼建議的訓練組合為:
第一天:胸部搭配肱二三頭肌和肩部
第二天:腿部搭配背部和核心肌群
如果你是一位3年內的健身初學者,只要堅持這七個基本肌群就可制定出一個不錯的訓練計劃,幫助你改善身體肌肉的狀態。
中高階肌群規劃
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健身一段時間的人,則可能會希望在建構肌肉的微小部位與目標肌群強化,以下這個範例將告訴你,如何更詳細的規劃肌肉組合訓練:
第一天:胸部搭配肩部、肱三頭肌、前臂肌
第二天:小腿肌搭配股二四頭肌、臀部
第三天:背部搭配斜方肌、肱二頭肌、核心肌群
這時候你不必為每個肌肉進行單獨訓練,例如進行深蹲時會用到股四頭肌、後腿肌、腰部核心肌群、小腿肌與臀肌等超過身體70%的肌肉群。
我們可以採用多個肌肉群的組合方式,來安排每週的訓練頻率與強度,再加上組合式的訓練能讓每個肌群都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進行恢復,這對於我們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有著絕對的幫助,還能避免肌肉過度訓練的傷害。如果你只是在家中進行徒手或阻力帶式的訓練,也建議最好在每次訓練前至少花費10分鐘的熱身,並專注於每個訓練動作的技巧與角度。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想要打造出完美的球狀肩或是小南瓜,相信是許多男人們的夢想,它可讓你的上半身看起來更加的強悍之外,也有修飾穿衣時的視覺感,然而,肩部又是一個常常會被大家所遺忘的神秘肌群,它又稱為三角肌(主要由前中後束所組成),需要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式與重量來做訓練,但在我們開始訓練之前你必需要先知道,開發肩部肌肉(三角肌)常遇到的五個阻礙。
一般而言,當我們的鎖骨越長的人相對來說肩膀也會越寬大,因此,有部分的人因為天生鎖骨就比較短,所以,在先天來說肩膀就會比別人看起來狹小;然而,天生窄肩的人是無法透過改變鎖骨來增加寬度,只能透過不斷的訓練三角肌群來增加肩膀的寬度,進而改善這個屬於視覺面的問題。
三角肌群如同身體上的所有肌群一樣,也有肌肉分量的大小多寡問題,這也是我們走上健身之路會遇到的比例問題,這對於天生窄肩又粗腰的人來說;擁有一個粗大的三角肌就顯得更加的重要。
三角肌除了我們剛剛前述所說的天生問題之外,三角肌群也很少能均衡的生長!我們都知道三角肌由前中後束三塊肌肉所組成,根據1989年Jerosch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體的三角肌群常見的狀況為前束肌肉比中束與後束要來的發達,如果與較少運動的人來比較;健身者的前三角肌是一般人的5倍大,而側三角肌是3倍大;但後三角肌卻只有大上10-15%而已。
這樣失衡的狀況並不是故意造成的問題,Jerosch透過研究統計發現前後三角肌,進行平均訓練的組數其實不相上下,但為何後三角肌的增加比例這麼少?事實上,後三角肌確實比其它的部位還要難以獨立訓練到,主要是因為它為在難以定位的位置,因此,也就很難在訓練中被獨力徵召。
斜方肌與三角肌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鎖骨不長的人來說在進行三角肌訓練時,很容易徵召到鄰近的斜方肌群,因此,常常訓練完三角肌之後斜方肌也跟著痠痛,這當然跟訓練的姿勢也有著很大的關聯,同時,肥厚的斜方肌也會讓肩膀看起來更加的窄小。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限制斜方肌群的訓練,讓三角肌群有機會可以成長。
肩膀與其它關節部位相比,特別容易引發各種的痠痛問題,正因為這樣也進而侷限了訓練的成果和肌力的提升。然而,肩膀容易受傷的四個原因分別為:
1.不穩定度提升
為了能讓手臂做出各種方向的動作,肩關節的不穩定度也相對的提高,因此,保護機制也相對的減少。
2.三角肌被過度使用
你要知道幾乎所有的上半身訓練動作,都會使用到肩部的三角肌群,例如胸部訓練的臥推、飛鳥夾胸或是背部訓練的引體向上與滑輪下拉等動作,幾乎都會使用到三角肌群。另外,下半身常練的動作如深蹲與硬舉也是如此,正因為這樣的訓練動作與方式,讓三角肌群幾乎很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恢復,因此,三角肌群就常常被過度使用。
3.遺忘肩部的安全
當我們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候,很少會注意到肩膀的安全問題。試想一下,當你在做仰臥推舉、肩上推舉或是引體向上這些動作時,是否都為了能舉起或抬起最大重量,毫不遲疑的使用了三角肌群與肩關節的部位。
4.肌力的不平衡
肩膀肌力的不平衡,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因為,當我們單側肩膀感受到疼痛的時候,就會傾向使用對側的三角肌來做為代償,以完成仰臥推舉或肩上推舉這種雙側的訓練動作,這樣的肌力失衡狀態會讓原本健康的對側肌肉,因為過度的使用引發不可抗拒的傷害性問題。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