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甲出現問題時,一般的人都會先去看皮膚科,然而因為指甲生長緩慢且角質很厚,所以患者吃藥與擦藥一段時間後,往往都會質疑到底有沒有效?在「指甲健康研究室」一書之前有提到,指甲的生長速度;成人指甲平均每天會長0.1 公釐,所以,從根部推生到指尖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這也是醫生對灰指甲患者開藥時,會叮嚀患者最少要連吃3個月的原因。
然而,灰指甲一般都需要長期塗藥,建議先將甲片磨薄,有助於藥效滲透進去,而且請耐心配合醫生或依藥品使用說明做完療程,才能徹底趕走黴菌,還你健康指甲;至於捲甲、甲溝炎、指甲掏空與雞眼等問題,不論正在接受何種療程,患者首要是保持足部皮膚完整性,避免傷口惡化,這樣才不會引發感染讓問題益形複雜棘手。以下是常見問題甲形成的原因:
甲溝炎亦稱「嵌甲」,民間習稱「凍甲」,是指甲兩側與後方的甲褶發炎。發炎的原因,主要是手指有小傷口讓細菌入侵引發感染所致,因此,在工作或運動時要小心注意,更不要咬指甲、咬甘皮與倒刺弄出傷口。不過,最重要的是指甲不要剪太短,導致指甲生長方向被破壞,遂往肉裡長,形成肉包甲的狀況!這情形若發生在腳趾甲就更折騰人,不但讓行走、運動時產生壓迫疼痛,修剪時有小傷口還可能發炎引起紅腫熱痛,嚴重的便會化膿,讓患者舉步維艱。
「灰指甲」,台語也稱為「臭甲」,是經由黴菌感染導致的指甲疾病,感染後不僅指甲結構與顏色會因之改變,甚至會引發指甲變形、增厚、脫落及分離等狀況,最糟的是黴菌就像壁癌一樣不容易根治,而且還很容易在多個指甲間交叉感染,讓情況更加糟糕。此外,罹患香港腳( 足癬) 的朋友也很容易因為黴菌感染引起灰指甲。
每到暑假,年輕女孩都希望穿上漂亮的涼鞋出去玩,若是有灰指甲,又怎麼可能讓腳見光。反之,當你去溫泉泡湯、到游泳池戲水、在健身房淋浴時,看到有灰指甲的來賓光著腳在濕淋淋的磁磚地上走來走去,應該不少人心裡會擔心自己中標吧!
雖然說灰指甲具傳染性,但也不如想像中那樣容易受感染,必須要符合《感染路徑圖》宿主、感染源、感染途徑三者俱足才會中標。由於後二者個人難以控制,所以只能從自己可控制的「宿主」來下功夫,盡力保持足部皮膚的完整性,不要有小傷口、脫皮、皮屑、龜裂等,同時提升自己的免疫力與抵抗力,絕不給黴菌、細菌與微生菌可趁之機!
感染途徑中有兩個場合要特別注意:
一、高溫潮濕的環境:舉凡地板、水、空氣,以及接觸的一切!如此無所遁逃於天地,會不會太離譜!?其實原因很簡單,高溫、潮濕、衛生較差的地面,再加上炎熱的夏季、溼答答的雨季,都會讓灰指甲患者大幅增加,而且廣泛分佈在各年齡層! 二、美甲工具:這是時尚女性與上班族美女很重要的門面工程之一,通常美甲師會以砂條製的磨板為指甲修整拋光,這個步驟問題不大,但是若要用五金工具,如指甲剪、甘皮剪、銼刀等,為美女們去除指甲邊緣的死皮、老廢角質等,難免會對甲板造成微小損傷,這些微細的傷口就給予黴菌、真菌可趁之機,讓它們侵入進而感染引起灰指甲!
捲甲,顧名思義就是指甲自左右兩側或單側往內捲,大多發生在大腳趾,若置之不理就會愈捲愈厲害,指腹因此受到壓力,在走路時產生疼痛。
造成捲甲的原因有先天與後天兩種:
一、先天:有的人天生骨骼就比較細小,甲面自然較小,而腳趾的肉也生的較圓,所以指甲很容易順勢生成捲甲。
二、後天: 指甲修剪不當:指甲剪得太短、兩側剪得太深,都會造成指甲往內裡捲著長,若不處理就會益發捲得厲害,讓人舉步維艱。此外,女性若有做美甲,要小心店家工具是否徹底消毒,以免因為客人間交互感染,讓黴菌悄悄入侵。
鞋子選擇不當:尖頭高跟鞋、楦頭不合適或不合腳的皮鞋等,都會讓大腳趾的指甲在不當壓力下兩側或單側往內捲。
工作型態:若您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腳部力量( 例如舞者),或是需要長期穿著高跟鞋( 上班族、空服員),持續的壓力讓腳趾甲過度擠壓,以致指甲兩側或單側往內捲。
身體原因:體重過重的朋友,因為雙腳承受的擠壓力太大,也會讓腳趾甲出現捲甲,痛起來讓人寸步難行。另外就是拇指外翻與痛風患者,往往出現單側捲甲,讓走路變成活受罪。
捲甲好發於青壯年到老年,以往治療捲甲一聽到要拔指甲,很多人會不寒而慄而打退堂鼓,拔指甲確實很容易破壞生長點,且重新長出的指甲未必盡如人意。可是捲甲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否則會益發嚴重。借鏡德國先進的足療制度,以物理性輔具矯正捲甲,可以讓指甲恢復原有的健康面貌。不過要防止復發,仍需要當事人配合,例如改變穿鞋款式、正確修剪指甲,若生活習慣不易轉換可多做「引甲運動」,或稱為「扳指肉運動」,讓腳趾甲在壓力正常的環境下,往正確的方向健康生長。
灰捲甲,顧名思義就是灰指甲與捲甲兩相結合,讓指甲變得又灰又捲!那到底是先灰後捲?還是先捲後灰?就好像蛋生雞、雞生蛋,難以釐清誰為因?誰為果?捲甲容易變成灰指甲的原因,在於指甲變形內捲後形成空隙容易積水,成為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灰指甲患者若體重過重、鞋子挑選不當、指甲修剪不當,或工作型態需要久站、走動、腳部經常受到高衝擊,就很容易讓灰指甲變形成為捲甲。
指甲掏空,就是指甲與甲床分開或剝離。原因可能是生病所造成的營養阻隔,因為生病時營養先供應內臟,造成指甲營養阻斷以致發生掏空狀況。例如小朋友罹患腸病毒在痊癒後3-6 個月,指甲會有2-4個呈現掏空情形。同樣的還有婦女生完孩子6 個月後發生落髮、掉牙情形,亦是因為頭髮、牙齒位於身體末端得不到營養,才在產後一段時間反應出來。
另外,化學藥劑侵蝕:常接觸化學藥劑、清潔劑、消毒劑等侵蝕造成分離。工作型態影響:主婦、魚販、清潔工、美髮工作者因為雙手長時間接觸水,很容易造成指甲掏空;例如:木匠、機械工、鋼琴家、陶藝家、編織工作者等,因為工作上手指常要用力或做精細的動作,因此指甲也很容易出現掏空。
其實,雞眼好發於青少年,這點大家都想不到吧!然而,運動員也是好發族群之一。雞眼是因為穿的鞋子不OK,造成腳部某些特定的小面積部位形成壓力點,承受較多摩擦、較大壓力,腳部皮膚益形乾燥。若當事人穿鞋不穿襪,腳部會因為摩擦力較大刺激皮膚啟動防禦機制,壓力點產生胼胝體,呈椎狀深入皮膚,就是所謂的「雞眼」。此外,有拇指外翻的朋友不僅容易發生捲甲,也很容易長雞眼!
雞眼的處理方式很直接,把已生成的胼胝體消除,壓力便立刻煙消雲散。消除胼胝體的方式很多,可以剪除或以特製刀片刮除,市面也有雞眼貼部、去繭液,不管用哪種方式都要注意不宜弄出傷口,慎防感染。若您對處理雞眼沒有把握,不妨請「手足保健師」代勞。
「雞眼」與「疣」常有人分不清,簡單的說「雞眼」是往裡長,所以表面是平的;「疣」是往外長,表面是波浪狀向外凸起,受到外力會破而產生傷口!
以上種種問題甲除卻先天與生病等原因,要想防範並不困難,只要讓足部減少摩擦、保持乾爽、正確修剪指甲、維持足部皮膚完整性,勤於以乳霜保養手足,基本上就能營造指甲及皮膚健康生長的環境。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李安騏著作《指甲健康研究室》一書。
本書特色
《指甲健康 研究室》由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 李安騏撰述,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資料及案例提供,將十多來的臨床問題手足指甲照護案例,整理出系統而實用的知識。本書從指甲的形狀、成長的構造、平時的保養指南、如何從指面的看健康的方法,為讀者建議了居家實用的手足指甲照護建議。此外,對於患有問題指甲者,提供實際案例,與最前延的照護方案。輕忽問題甲對亞健康者的手足,尤其是糖尿病友有更大的傷害,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指甲問題,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另外,許多有志從事美甲、足療、護理的朋友,可進一步了解如何進入足科照護的領域,成為與歐美同步,具有前景的足科照護師。
• 更多莫克文化《指甲健康研究室》一書資訊 請點此
在疫後新常態生活中,「健康」無疑是全民最為關注的議題。台隆手創館為了讓消費者深度體驗商品,與「ShapeX」全新形態居家健身 APP 攜手合作,於 6/1-6/19 在台隆美麗華門市推出「智慧拳擊體驗專區」,以健身 APP 搭配智慧運動衣,提供虛實整合的互動體驗,讓宅家自主健身更輕鬆簡單。6 月 4 日下午還有舉辦晉級擂台賽,冠亞軍可將按摩槍、瑜珈墊等實用健身器材帶回家!
本土新冠疫情確診數累積突破百萬人,與病毒「共存」成為未來趨勢,提升自我防疫力更是人人最重要的課題。因此,台隆手創館 2022 年全新品牌概念「LIFE PLUS 好一點就是最好」,聚焦在健康美保、樂活療癒等「大健康」品類,與多個日本知名健康品牌結盟合作,引進獨家商品,更結合 ShapeX 健身 APP 於賣場搶先推出「智慧拳擊體驗專區」,讓民衆穿上智慧衣跟著拳擊健身課程一起動一動,打破健身時間、空間限制,近距離感受 AI 虛擬教練所帶來的直覺、便利性。
ShapeX健身APP為台隆集團旗下科技創新子公司「和鉅國際」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聚陽實業、華電聯網等領域先進,在經濟部技術處大力支持下,共同打造之全新形態健身服務。平台通過融合數位和紡織科技,讓沒有長期健身習慣、沒有健身教練的民衆,也能隨時隨地打造心中理想的體態、迎向健康的生活模式。
此次快閃巡迴體驗活動,台隆手創館除了要讓消費者擁有智慧新生活的全新體驗,更提供多項活動大獎:只要到店試玩並下載 APP 即贈送台隆手創館 100 元抵用券,假日時段還有雙人對決活動,加碼再贈台隆手創館100元抵用券,並將於 6 月 4 日下午舉辦晉級擂台賽,有機會將按摩槍、瑜珈墊等實用的健身器材帶回家!
智慧健身拳擊晉級擂台賽
★活動地點:台隆手創館美麗華門市
★活動時間:2022/06/04
★活動獎項:冠軍-DOCTORAIR MINI按摩槍(限定粉)乙台、亞軍-ELECOM可攜式瑜珈墊乙張。
資料來源/台隆手創館
責任編輯/Dama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你一定聽過!你知道嗎?放鬆的假期可讓人好好充電,而且不論在面對工作、健身或生活上的目標時,甚至能以更強的衝勁向前邁進。事實上,稍微給自己休息和放鬆的機會,免疫系統也能從中獲益。
其實,儘管揮灑汗水確實對免疫系統好處多多,但還是有可能會訓練過頭。根據研究相關主題的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資深講師 Jonathan Peake 博士表示,若持續激烈地運動,而每次訓練之間又缺乏適度的恢復,可能就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這是因為過度頻繁的運動可能會損害身體天然防禦力的內部運作。
快速複習生物學:免疫系統是由細胞和蛋白質組合而成的複合網路,可說是人體的第一道強大防線,能有效抵抗有害病毒和細菌入侵。如要強化免疫系統,就必須從其他的保健層面著手,例如會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恢復」。 舊金山州立大學人體運動學副教授 Jimmy Bagley 表示:「一次艱辛且費力的運動,像是在一小時內用盡全力,將在幾小時內降低白血球的數量和功能。」假設你之後不會在餐廳裡用餐或啜飲朋友的果昔,這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頻繁的激烈運動可能會帶來累積效應。喬治亞南方大學人體運動學助理教授 Gregory Grosicki 博士表示:「太常進行高強度運動卻沒有適當休息日的人,長期下來很容易嚴重發炎。連續累積的次數越多,發炎的狀況就越會加劇。」
根據 Gregory Grosicki 博士 喬治亞南方大學人體運動學助理教授 接下來,免疫細胞可能會試圖修復發炎,但卻徒勞無功,讓你更容易遭受外在病原體的攻擊。Bagley 表示:「在應該抵禦眼前的入侵者時,你的身體卻因為長期發炎而無法集中火力。」以下提供平常恢復時可採取的理想做法,以便身體的防禦團隊保有完善的戰鬥力。
1.艱辛的鍛鍊活動適可而止
你可能以為「激烈」就等於艱辛的每日訓練計畫。不過 Peake 指出,長跑或騎自行車等耐力活動,若是以具挑戰性的配速進行,反而更令人擔憂。他解釋說,因為激烈運動的實際定義是「以年齡預估,維持 85% 最大心率達 30 分鐘以上」。(你大概不必計算就知道自己何時會到達那樣的狀況。)Peake 表示:「相較之下,阻力訓練是間歇性的,因此不像耐力運動會讓身體維持在同樣的壓力狀態。」而研究顯示,HIIT 健身往往持續不到一個小時,而且包含休息間隔,在健身期間或多或少能享有恢復時間。
不過,為了免疫系統和肌肉健康著想,建議你最好別每天做這類運動。 當然,這並不表示要排除激烈運動,而是代表你之後應該休息,即使隔天沒那麼痠痛也一樣。哈佛醫學院骨外科運動醫學醫師 Rebecca Breslow 醫學博士說,不妨試試伸展拉筋、步行和瑜伽滾輪等輕度活動。Bagley 補充說明,這類活動可促進免疫細胞的循環,而且有助減輕可能損害免疫系統的壓力。Breslow 表示,如果感到痠痛,可等到疼痛感消退後再繼續挑戰自我。
2.以睡眠為優先
生長激素能修復肌肉並產生抗病毒 T 細胞,主要在睡眠期間分泌。Peake 建議,每晚應至少有七個半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而且如果你訓練得格外賣力,可以再多睡一點。
3.留意過度訓練的跡象
Breslow 博士表示,不論從事的是什麼運動,如果注意到有任何做過頭的明顯跡象,例如:毫無來由就發怒、疲勞、過度痠痛或食慾的改變,這時就該減少運動量。Breslow 博士指出:「若出現輕微的過度訓練症狀,我們通常會建議一至兩週減少 50% 至 75% 的訓練量和強度。」如果感覺這些症狀已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或是休息幾天後仍未見改善,可要求自己幾個禮拜只做 30 分鐘輕度的低衝擊運動 (即主動式恢復),或是直到你開始感覺恢復正常為止。
4.想想是否有其他壓力來源
當然,不論結果的好壞,運動並非唯一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因素,工作問題和個人議題也可能有所衝擊。身體才不管你壓力大的原因是什麼,因為只有「壓力大」才是重點。 Peake 指出:「如果你正遭遇社交或工作問題,那麼請減少訓練的強度,直到你可以掌控這些問題為止」,以免讓免疫系統過勞。而且,還可在例行訓練中加入一些正念的練習:《心理神經內分泌學》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只要 25 分鐘的冥想便能減輕壓力。
5.好好放鬆
即使這些小秘訣有助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但太在意自己的恢復方式是否正確,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因此,不要想太多。只要在需要時從事讓身心感到舒適的活動就好,免疫系統自然能從中獲益。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