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眼鏡族或隱形眼鏡族跑者,你在跑步時,是不是曾發生眼中有汙垢、風沙吹入,導致越跑越心神不寧、影響跑步表現﹖跑者驗光師、美國視力保健集團首席醫療官John Womack, O.D.特別點出以下4項常見錯誤,以及在跑步時保護眼睛的正確方法。
這是多數眼鏡族最曾犯、而且幾乎每一次練跑都可能犯下的錯誤。「不是所有眼鏡都是一樣的﹗」Womack表示:「一副眼鏡若要配合在戶外運動時(而非室內)看清楚環境,經改善一些功能後,可以提升你的運動表現和眼睛健康。」
第一,如果你每天都有跑步習慣,那必須配戴防紫外線的眼鏡。美國眼科學會建議,應確保眼鏡100%阻擋UVA與UVB紫外線。反之,如果不加強阻擋陽光照射,太陽可能會從眼鏡正面和背面同時傷害你的眼睛。
第二,必須確保在跑步或是健身房中,你戴的眼鏡都能舒適貼合、不易滑落。如果你在運動時需要常常推眼鏡,你的視力也可能因此變動。最後,應選擇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防摔材料製成的眼鏡,以防萬一運動間絆倒或砂石飛到臉上,眼鏡不至於破裂造成碎片損害眼睛。
日拋隱形眼鏡的價格通常比長戴式隱形眼鏡貴許多,但如果你因為想省錢而在運動時不戴一次性的日拋,那要小心眼睛的健康衛生了﹗
以長距離慢跑而言,若算進對眼睛健康的保護,日拋可能是最經濟實惠的。根據美國驗光協會指出,由於日拋是以柔軟富彈性的塑料製成,不僅戴起來更舒適,移動或掉落的可能性較小,同時透氧率較高。運動時,Womack建議選擇含水量高的隱形眼鏡,因為運動時汗水會進入眼睛,並去除掉鏡片上的水分,此時鏡片可能變乾,刺痛和灼熱感隨之而生,讓眼睛不舒服、視力變模糊。而高含水量的隱形眼鏡可保持眼睛的水分充足,使視力更好。
此外,許多平常不愛戴隱形眼鏡的眼鏡族,在跑步時才發現眼鏡的麻煩和干擾,尤其在炎熱天氣下跑長距離更能感受到。此時,日拋隱形眼鏡就是個好選擇,只需要在運動期間戴上日拋,運動後就可以直接丟棄並回復平常戴的眼鏡。
該戴眼鏡/隱形眼鏡卻不戴,常見主因是即便戴適合運動的眼鏡仍感到麻煩,或者不想訓練一次就浪費一對日拋隱形眼鏡。但Womack提醒應該用以下角度思考:如果你在沒戴眼鏡/隱形眼鏡的情況下開車會感到不舒服、沒安全感,那就不該在跑步時把眼鏡/隱形眼鏡棄之一旁,否則等於在冒著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做訓練。清晰的視力不只對跑步安全非常重要,如果在健身房沒戴眼鏡,可能導致你發生其他方式的傷害,例如重訓器材不小心壓到自己的腳。
這是無論眼睛族或視力正常者都會犯的錯誤。跑步時,風沙或小蟲跑進眼睛、流太多汗滴入眼睛…外界異物有太多機會可以進入眼睛,通常我們的自然反應是把這些東西清除掉,於是開始用手揉眼睛。但Womack強調,這是非常不好的舉動﹗因為手指可能不乾淨,並隨著揉眼動作把細菌引入眼睛;反之,感到有異物進入眼睛時,應等到有洗手間或是水站,再用清水把眼睛沖乾淨。
要注意的是,如果異物進入眼睛時你有配戴隱形眼鏡,那千萬不要用自來水沖洗眼睛,因為自來水可能含有有害細菌進入鏡片。因此,如果運動時有戴隱形眼鏡,建議在口袋裡多放一副備用日拋或是眼藥水,以防任何緊急情況。
如果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將異物清除,建議可快速眨眼以去除或是深化異物,讓它不會在表面持續引起刺激反應。如果無法清除異物,且異物感持續困擾著你,建議盡速求助眼科醫師,如果過了門診時間,掛急診也可以協助處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成為重要的健康與社會挑戰。失智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記憶、思考與判斷力,也更可能牽動家庭關係與整個社會的照護體系。有幸,隨著現代醫療的發展,可在失智症或大腦退化的無聲期就洞察風險,以下分享「3大檢測」找出潛在危險信號,守護大腦健康。
1. 評估先天失智風險:
Apo E基因檢測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指出,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與神經退化疾病密切相關的Apo E基因位於第19對染色體上。如果一個人帶有2個ε4型的Apo E基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比同年齡的人高出大約10~15倍。
不過,「Apo E基因檢測」主要是未來大腦罹患疾病的風險評估,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病。擁有高風險基因的人不必過於悲觀,越早發現越能提早預防;相對地,沒有高風險基因者也不表示完全沒有失智風險。
2. 了解大腦結構:
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 鄭乃源說明,有些人能察覺自己的腦力下降,但很難判斷到底哪方面出問題。對此,「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就是利用腦部MRI掃描神經影像,再透過AI大數據與同年齡健康大腦比對,得出腦年齡和認知功能的狀態。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過度用腦、營養不均衡,這些都是加速大腦衰老的危險因子,利用檢測進一步評估了解目前推算的腦年齡,有助於提高腦度退化的警覺性,即時調整生活型態。
3. 即時監測腦病變:
阿茲海默p-tau217檢測 鄭乃源表示,目前在醫學臨床上,濤蛋白(Tau)對大腦健康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焦點,研究認為若濤蛋白在神經細胞中異常堆積,會造成大腦神經纖維紊亂,和乙型類澱粉蛋白(Aβ-42)兩者均被視為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元凶。
因此,可利用抽血檢測濤蛋白的方式,瞭解當下大腦是否有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病變,甚至能找出無症狀者,早在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退化之前,積極治療,降低對生活的影響。
鄭乃源呼籲,大腦是非常複雜的器官,想要釐清腦部病變的成因與機轉,醫學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大腦相關的先進檢測持續發展外,預防疾病的根本就是健康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做到「好好吃、好好睡、規律運動、並學會紓壓」,這些基本功正是維護大腦健康的關鍵。面對任何疾病不必恐慌,而是可以以實際行動來應對。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