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跑的健康、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原來一週一次就能辦到!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發現跑步與健康益處、過早死亡的關聯,原來就算是沒時間運動的人,都能用不費時的輕鬆跑降低27%過早死亡風險,尤其對高踞國人死亡人數前兩大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有效。至於需要跑多久、跑多快才能遠離死神?以下研究內容告訴你。
跑步早已被各項研究證實在身體健康的影響上,可以降低憂鬱情緒、減少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等風險;而這項發表於BMJ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和薈萃分析研究,證實了跑步跟延年益壽也大有關聯!
研究人員針對14篇與主題相關的研究進行分析,總研究參與人數超過23萬2000名,參與者健康狀況追蹤期為5.5至35年不等,而這段期間約有2萬6000人死亡。結果發現,每週只要低於50分鐘的快跑、慢跑等任何形式跑步,就能將跑者的總體死亡風險降低27%;此外,跑步還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所有類型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23%。
研究同時顯示,跑越多未必得到更好的效果。該研究作者、澳洲墨爾本大學健康與體育研究所助理教授Željko Pedišić博士在接受《跑者世界》訪問時指出,事實上,每週只要跑一次不到50分鐘的時間,或是用低於每公里配速6分12秒的速度跑,就足以跟其他「高劑量」跑步擁有同等的健康益處。
當然,對於狂熱的跑者而言,這項研究不代表你該減少自己的跑量。Pedišić博士解釋:研究僅是發現沒有證據能證實「跑量高會帶來多點好處」,對於那些老是說自己沒時間運動的人而言,研究結果是令人振奮的(畢竟,一週只要跑50分鐘就可能減少27%早逝風險,聽起來相當划算);但絕不是禁止有固定跑步習慣、努力吃課表的跑者減少跑量。
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跑步和健康益處之間的關聯性,而不是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跑步幫助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包括降低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和癌症的風險;此外,跑步還能改善心臟功能、有氧耐力、身體平衡和新陳代謝。
對於「跑健康」的跑者族群,Pedišić博士建議從緩慢輕鬆跑開始,找到讓自己愉悅的配速穩穩地跑,隨著時間,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持續時間和速度,切勿免強。如果你已經是個進階跑者,那只要繼續保持,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健康益處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BMJ
責任編輯/Dama
我們都知道臀部肌肉可以幫助我們在訓練得時後達到更好的效果,如深蹲、硬舉,甚至是跑步的時候,如果臀部肌力不足的話,便容易造成運動傷害。雖然如此,但臀肌只有臀部本身的地方嗎?從臀部側後方開始延伸,臀中、臀小肌都是我們經常容易忽略的部分,但這些肌群,對於在跑步的時候,保持骨盆穩定是相當重要的。若在過程中骨盆無法穩定,那麼你的腿便很容易有像梨狀肌症候群這類的運動傷害產生。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你必須多做一些關於臀肌的伸展及放鬆運動來維持穩定,以下的7個動作,一周做1-2次,有助於預防梨狀肌症候群。
找一個階梯或是台階,雙手叉腰,右腳微彎,左腳懸空抬離階梯或台階,讓左側的髖關節往左下移動,一邊10次。右邊亦是如此,做3-5組。
首先平躺在地板上,雙手放兩側,將膝蓋彎曲呈90度,並將彈力帶套至膝蓋上方。再運用臀部力量將身體整個拱起來,腹部收緊,將身體成為斜斜一條線,維持10秒,做3-5組。
採站姿,一腳打直往前伸展,另一隻腳原地站穩,雙手往前平舉。穩定下半身後,往下下蹲,保持背部挺直,做3-5組。
側臥在地板上。用右手撐頭,另一隻手輕鬆放於側邊臀部,右腳彎曲,左腳跟頂著毛巾延著牆面慢慢地將腿盡可能抬高、停頓,然後回到起始位置,一邊10下,做3-5組。
身體站直,手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這就是起始位置。左腳向右前方跨一步,膝蓋彎曲 90 度,小腿保持筆直。這時你的右腿應在你的後方伸展,再回到起始位置,做3-5組。
將左腳放在台階上,右腳抬離地面。利用臀部的力量讓左腳下蹲,右腳跟慢慢著地,維持10秒,再換另一邊,重複上述動作,做3-5組。
將彈力帶套至大腿,雙腳打開至彈力帶微繃狀態,用臀部的力量將屁股像後延伸讓雙膝微彎,雙手插腰向前走10步,這個動作非常有助於穩定骨盆練習,再彈力帶的幫忙之下,讓你感覺骨盆正確的位子。
一名美國德克薩斯州城市Aledo的13歲男孩喬伊.貝爾斯(Joey Belles),2019年6月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腦腫瘤,必須接受手術和化療。治療期間在醫護人員鼓勵下,他每天扶著點滴架走路運動,並在最後一次化療時完成繞行護理站629圈,相當於42.195公里全馬距離,院方更為他舉辦貼心的完賽典禮,慶祝男孩完成人生第一場馬拉松!
喬伊罹患松果體母细胞瘤(Pineoblastomia),此腫瘤生長十分快速,因為松果體位置在比較深部,通常外科完全切除也相對困難。在治療期間,他在德克薩斯州庫克兒童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們,總是鼓勵他每天都要站起身,並儘可能地活動筋骨。
醫院裡,喬伊熱衷於參加名為Miles in Motion的院內活動,院方透過活動讓患者們騎單車、步行以增加身體活動。對於像喬伊這樣走路的患者院方祭出獎勵,繞行護理站周圍1英哩(相當於1.61公里)或是24圈,就可以贏得一條手鐲,10英哩(相當於16公里)則可獲得一張禮品卡。
「身為物理治療團隊,我們意識到患者較少自主做身體活動,他們總是待在自己房裡。」創辦Miles in Motion活動的物理治療臨床博士Lydia Robey在受《跑者世界》訪問時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文化,讓人們將運動視為醫學,所以我們會鼓勵步行之類的事。我們給病患追蹤表,並跟他們說繞護理站24圈等於1英哩,看看你能完成多少。」
起初,喬伊手扶著附滾輪的點滴架緩慢地繞行幾圈。喬伊的媽媽Denise Belles指出,在喬伊治療週期中,走一圈大約要花1分鐘半到兩分鐘,如果他狀況良好,往往選擇最後再拿起點滴架,因為這麼做會讓他感覺自己變得更堅強。而每次她和專家、媽媽一起走路時,他總是想走更遠一些。
喬伊坦言:「我走路時感覺很棒,我只能說真是太棒了!我感覺自己回到了正常狀態,就像我沒經歷過化療一樣。」
從起初一次沒幾圈,進步到5圈、10圈、20圈,更曾一次多達32圈。喬伊的追蹤表不斷增長,而當他和護理師意識到這一點之前,他就快達到馬拉松距離了。
負責喬伊的物理治療師Haleigh Schreck表示,我們幾個護理師聊天時,發現走過身旁的喬伊已完成25英哩(約40公里),即將達成馬拉松距離,於是我們認為必須做些大事來慶祝他的努力和保持如此積極的態度。
醫院從來沒有在走廊上為病患辦過馬拉松賽,直到護理師告訴喬伊之前,他甚至沒有想過自己走了多遠的路。在喬伊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化療時,他將接近26.2英哩大關,於是醫護人員們決定在他化療的最後一天完成最後一圈時大肆慶祝。
2020年2月20日,喬伊在醫院馬拉松賽最後一刻,以慢跑繞行護理站第629圈,數十名醫院工作人員為他加油打氣,並為他製作了終點線彩帶。當他手舞足蹈地衝破終點線後,護理師們給他驚喜的完賽獎品,包括一條太空毯、一碗賽後零食、香蕉、特別訂購的26.2(全程馬拉松的英哩數)貼紙,以及一枚有他名字的獎牌,並由媽媽為他把獎牌戴上。
賽後喬伊說:「有很多人為我加油,那真是令人驚奇的一天,我永遠不會忘記!」
喬伊最後一次化療後回到家中復原,雖然他必須被隔離100天,但仍每天保持走路運動。當他感覺自己夠健康時,開始想要跑起來。
「我們正計畫參加一場馬拉松賽,也許是一年後,參加一場真正的馬拉松賽,可能在沃斯堡、紐約或波士頓等大城市。媽媽會和我一起跑,她10年前曾跑過馬拉松,所以我們要一起完成。」喬伊說。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台北榮總神經外科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