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研究:每週跑步1次,輕鬆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1
跑步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研究:每週跑步1次,輕鬆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2
加拿大跑步傳奇:史上最速阿公離世,享壽86歲
3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每週跑步1次,輕鬆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2020-03-12
話題 跑步 保健 新知 生活

想要跑的健康、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原來一週一次就能辦到!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發現跑步與健康益處、過早死亡的關聯,原來就算是沒時間運動的人,都能用不費時的輕鬆跑降低27%過早死亡風險,尤其對高踞國人死亡人數前兩大頭號殺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有效。至於需要跑多久、跑多快才能遠離死神?以下研究內容告訴你。

跑步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研究:每週跑步1次,輕鬆減少27%過早死亡風險

跑步早已被各項研究證實在身體健康的影響上,可以降低憂鬱情緒、減少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等風險;而這項發表於BMJ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和薈萃分析研究,證實了跑步跟延年益壽也大有關聯!

研究人員針對14篇與主題相關的研究進行分析,總研究參與人數超過23萬2000名,參與者健康狀況追蹤期為5.5至35年不等,而這段期間約有2萬6000人死亡。結果發現,每週只要低於50分鐘的快跑、慢跑等任何形式跑步,就能將跑者的總體死亡風險降低27%;此外,跑步還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所有類型癌症致死的風險降低23%。

研究同時顯示,跑越多未必得到更好的效果。該研究作者、澳洲墨爾本大學健康與體育研究所助理教授Željko Pedišić博士在接受《跑者世界》訪問時指出,事實上,每週只要跑一次不到50分鐘的時間,或是用低於每公里配速6分12秒的速度跑,就足以跟其他「高劑量」跑步擁有同等的健康益處。

跑步
每週跑不到50分鐘,就足以與更高強度、跑量的跑步擁有同等健康益處 ©Quora

當然,對於狂熱的跑者而言,這項研究不代表你該減少自己的跑量。Pedišić博士解釋:研究僅是發現沒有證據能證實「跑量高會帶來多點好處」,對於那些老是說自己沒時間運動的人而言,研究結果是令人振奮的(畢竟,一週只要跑50分鐘就可能減少27%早逝風險,聽起來相當划算);但絕不是禁止有固定跑步習慣、努力吃課表的跑者減少跑量。

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跑步和健康益處之間的關聯性,而不是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跑步幫助降低過早死亡風險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包括降低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和癌症的風險;此外,跑步還能改善心臟功能、有氧耐力、身體平衡和新陳代謝。

跑步對健康的益處
對於狂熱的跑者而言,研究結果不代表你該減少跑量 ©ACTIVE

對於「跑健康」的跑者族群,Pedišić博士建議從緩慢輕鬆跑開始,找到讓自己愉悅的配速穩穩地跑,隨著時間,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持續時間和速度,切勿免強。如果你已經是個進階跑者,那只要繼續保持,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健康益處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BMJ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加拿大跑步傳奇:史上最速阿公離世,享壽86歲

2017-03-14
馬拉松高齡新聞跑步話題

史上最速阿公、加拿大跑步傳奇巨星艾德·惠特洛克 (Ed Whitlock),在當地時間3月13日星期一早上4點於加拿大多倫多公主瑪格麗特癌症中心去世,享壽86歲。

加拿大跑步傳奇巨星艾德·惠特洛克 (Ed Whitlock) ©VICTAH SAILER / PHOTO RUN

創造紀錄,打破年齡限制

患有攝護腺癌的惠特洛克阿公,剛剛在當地時間3月6日度過了自己86歲的生日。身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跑者之一,他在漫長的和傑出的跑步生涯中創造了幾十個大師世界紀錄,同時,他也是全世界70歲以上的高齡跑者中,唯一一位全馬能跑進3小時的人,他在73歲的一次全馬比賽中,跑出了2小時54分49秒的成績。

©101 WEST PHOTOGRAPHY/Runner's World

他最近的比賽是2016年11月,在西班牙15公里賽上,他創造了男子85歲至89歲的15公里世界紀錄,在此之前,他在去年10月舉行的2016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比賽中,以3小時56分鐘的成績,如願以低於4小時的3小時56分33秒通過終點線,這項成績較2004年所創下的85至89歲分齡組馬拉松世界紀錄4小時34分55快了近40分鐘。

跑一輩子,致力成為最認真跑者

1931年出生於倫敦的艾德·惠特洛克在英國長大,從年輕就喜愛跑步的他,大學時期曾因為受傷使得成績下滑。大學畢業後移居加拿大,並在41歲之後因兒子的鼓勵開始重回馬拉松的懷抱,他住在安大略省的米爾頓,並且一直在那裡訓練,致力成為最認真的跑者。
 
會創造這麼多奇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包括他會在附近的墓園一口氣繞圈跑上3小時。每天持續的練習,惠特洛克也曾表示自己的妻子布蘭達是一位很包容他的女士,不但不會限制他,反而鼓勵他再跑快一點。
 

Ed Whitlock平時會在家裡附近的墓園練習 ©cbc.ca

惠特洛克的回答就如同他對跑步的精神一樣,雖然是傳奇跑者,但每當他打破一次記錄,卻從不因為這樣而驕傲,反而是督促自己要創造更多記錄,如今,阿公雖已離開我們,但是他的這份精神將永存於我們的心中。

艾德·惠特洛克的世界紀錄5K、半程馬拉松和馬拉松

分享文章

建立屬於你的跑步方法

2016-11-02
跑步知識庫書摘跑步訓練觀念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不像工廠大量生產的肯尼或芭比娃娃,你的身體狀態是獨一無二的,包括體內各種肌肉纖維、過去的體態歷史以及健身目標也是如此。不論你是誰、住在哪裡或鍛鍊動機為何,只要你願意小心翼翼對待身體每個與跑步相關的部位,勇敢完成訓練計畫,你就能變瘦、變得更快,也能保持健康避免受傷。

鍛鍊跑步體魄是一種個人經驗

跑步方法是什麼?

「跑步方法」不只是你的訓練時程而已,它是一種讓你進入鍛鍊狀態的態度和經驗,是你期望完成的健身目標,也是願意適應的生活方式與變化。訓練自己成為競賽型跑者,與目標是健身的跑者有很大的差異,要花多少時間在鍛鍊計畫上全憑你自己決定,哪種層級的健身狀態最符合你的生活方式也是取決在你,而你做決定時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
 
▲非競賽訓練 vs 競賽訓練
▲時間管理
▲延續性
 
一旦你下定決心,可以從第十五章中選擇最適合的訓練菜單,或是利用你從本書習得的知識(加上個人經驗),設計專屬的訓練計畫。有了訓練菜單後,你會想複習幾種訓練法則,好讓自己從各種訓練動作中獲取最大助益。

選擇你的跑步方法

選定一項跑步方法後,先不要考慮訓練內容,也就是跑步、訓練、阻力訓練、伸展和其他部分,先思考你想完成的目標,接著實際一點,想想你有多少空閒時間可以訓練並完成目標。下列是幾項會影響你決定的因素。

競賽訓練 vs 非競賽訓練

你為什麼而跑?這是第一章的第一句,也是你在開始訓練計畫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如果你的理由是減重、改善健康或減壓,你的計畫就該納入更多全方位的訓練動作(例如阻力訓練和交叉訓練),跑步特定的相關訓練(像是節奏跑和長距重複跑)可以少一點。非競賽訓練的優點在於,既然不用背負跑贏比賽的體能調適包袱,訓練時程就有更多餘裕,你不會因為訓練較少和強度較低而受傷,比起受傷和疼痛,你會感覺自己更加強壯,更能衝刺且更有活力。
 
如果想參加比賽,但目標是跑完全程而非拔得頭籌,你就必須決定選擇完整的訓練課程,還是跑步量更多的訓練方式。不論哪一種,你都需要加上第二十四章會提到的特定比賽訓練。
 
如果你的目標是來場精采的比賽,就在訓練內容加上更多跑步量和提升強度。你得考慮到日常可能會有的疲勞感、痠痛與疼痛,還有可能受傷的風險。這類訓練時程的彈性較少,且每種訓練都與下一個(和前一個)密不可分,略過一項或改變訓練,可能會破壞連續幾週的訓練,當然你會發現自己的跑步體魄有驚人潛能,並在跑步期間感到更快活(有時也心滿意足)。

時間管理

本來很有野心想參加訓練課程,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訓練,這樣一點都沒用。開始時,選定一個你在家庭、事業、社會義務和社群活動之外,還能切合日常生活的訓練時程。如果不這麼做,你很快就會被迫在訓練和生活中抉擇,通常生活會是贏的一方。不要自我設限,要記得,一項訓練需要的不只是完成它的時間,比方說,六十分鐘的跑步至少需要十分鐘才能穿戴好跑步配備,跑完步還需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淋浴和更換衣服(如果你非常厲害,還可以有十至十五分鐘做跑完步的伸展和運動)。千萬別在不對的地方硬做不對的事,充分運用你的時間吧!

延續性

你需要一個可以長期堅持的訓練方法,太過用力或太急的訓練將讓你受傷、生病或精疲力竭。當身體無法快速適應時,你也無法堅持當初的動機,而且欲速則不達。身為一名跑者,你可能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才能看到跑步成果和健康體態有所改善。沒錯,就是十年,這無關乎年齡多少,就算看到明顯的進步,你也必須維持身體健康且堅持下去,這就意味著訓練可以控管。跑步的好處像是對身體、健康、心情和社交生活的優勢,都需要長期投入參與,因此要像選擇朋友一樣選擇訓練課程,把它當成你每天看到時都會開心的生活元素。

訓練法則

一旦選定好跑步方法,就要記得幾項基本的訓練原則(以及一些絕對不能違背的規定):
 
以自己身體訓練:你擁有獨一無二的生理狀態和潛能,不能將自己當作他人來訓練。
 
以現有體態訓練:過度訓練無法使你更快達到健身目標,反而容易受傷、生病和精疲力盡,身體還會感到痛苦。
 
訓練是段旅程而非目的地:健身目標和比賽目標就像明燈,努力向前然後持續下去,只要你的身體有所改善,訓練方法就是正確的。
 
不要顧此失彼:除非你已經強化跑步體魄所有部分,不然千萬不要顧此失彼。本書提供的訓練內容可以讓你準備好參加五千公尺到馬拉松的跑步競賽。
 
百分之十規則:每週以不超過百分之十的漲幅增加訓練量,但是這項規則並不等同於實際跑者訓練的比例,因此可以換成三週規則。
 
三週規則: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增加的跑步里程和強度,因此進行任一項重大改變後,保留至少三週的時間,再做下次的訓練增幅。
 
高—低強度訓練:拚命幾天後可以輕鬆幾天,努力幾週後可以放鬆幾
週,奮力一季結束後就能更輕鬆幾週。
 
熱身運動:要讓生理準備好更用力的訓練,需要十至十五分鐘進行熱身活動(比如慢跑、動態伸展、跨步)。
 
緩和運動:雖然在生理循環上,緩和運動一直備受爭論,但教練和運動員從未對其價值產生質疑,就遵從教練和運動員的做法吧!
 
肌肉纖維範圍:你需要足夠的訓練量(距離)來鍛鍊慢縮肌纖維,還有良好的訓練品質(重複動作、上坡跑、訓練等)來鍛鍊快縮肌纖維。沒有任何單一訓練可以同時鍛鍊到全部。
 
重複循環規則:在做跑步重複動作時,記得在還可做一、兩次動作時就結束訓練,這可以保護你避免過度鍛鍊。
 
上坡跑的價值:如果你想成為表現突出的跑者,那就一定要進行上坡跑:長距上坡跑,長時間的上坡反覆跑,還有短距上坡加速跑和下坡加速跑。
 
特殊性原則:訓練一定要符合你現實中打算一較高下的活動。像是騎自行車很好,但騎自行車的訓練無法讓你成為更好的跑者。
 
加倍:一天跑兩次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有所幫助(跑步量提升、HGH 釋出量增加、更好的跑步效益),但對新手來說負擔過重。
 
不需在鍛鍊時競力:一場比賽通常要用上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在比賽前和恢復體力後,這份努力多少有點變少,百分之百的鍛鍊亦然,至於需要百分百力量的多種重複動作,請參考下一個法則。
 
訓練不足比訓練過度好:訓練不夠時,你會感覺還好,永遠都有進步空間;訓練過度時,你會覺得身處地獄一般,需要休息數週才能恢復。

事實證明,保守且足以等待的跑步方法幾乎都有非常好的結果,因為鍛鍊跑步體魄需要時間,你不可能光靠單次、兩次或十幾次的鍛鍊就一步登天,你需要數十次的訓練才能開發潛能。
 
走捷徑不會有用。
過度訓練也不會成功。
殺手式的訓練和超級魔鬼幹部訓練營也做不到。
 
如果你想謹記一條本書提到的訓練重點,就這一個吧:沒有完美的訓練動作,只有完善的鍛鍊課程。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彼特.馬吉爾、湯瑪斯.舒華茲、梅莉莎.布瑞兒著作《跑步的科學》一書。掌握關鍵數據,調校9大身體機能引爆動力鏈,讓你突破瓶頸,超越自己!

第一本跑者精準訓練指南,從短跑到超馬都適用的全方位體能計畫,以科學訓練提高跑步經濟性,打造超完美跑步體魄!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