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跑5K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20東京奧運如果取消或延後根據條款門票將不予以退款!
1
2020東京奧運門票無法退款
2020東京奧運如果取消或延後根據條款門票將不予以退款!
2
牽起手腕,牽動情誼的運動──「卡巴迪」
3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20東京奧運如果取消或延後根據條款門票將不予以退款!

2020-03-23
話題 綜合 新聞 奧運 COVID-19

中國武漢肺炎(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之外,也影響到體壇盛事-2020東京奧運的舉辦,在上週3/20國際奧會才拍板定案決定2020東京奧運將於7月24日至8月9日如期舉行。

2020東京奧運門票無法退款
2020年東京奧運如延期或取消,根據購票規定將不予以退費! ©deadline.com

在今日3/23加拿大在奧運官方推特帳號上開出第一槍,確認將不會派出代表團與選手參賽,並呼籲日本政府將奧運延後一年舉辦。加拿大奧會官方推特帳號Team Canada PR的貼文特別指出,加拿大國家代表隊在2020東京奧運以及帕運(殘障奧運)將不會派任何選手參與賽事,這樣的宣布等同直接放棄奧運的賽事;在這樣的聲明稿內也指出雖然奧運延遲必定會帶來許多複雜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各國的菁英運動員以及國際社會的健康與安全性。

除了加拿大發出不派員參加2020東京奧運之外,澳洲奧運委員會也要選手們把訓練焦點放在2021年的賽事做準備,這樣的舉動似乎是想要放棄2020的東京奧運,澳洲奧運代表團團長切斯特曼(Ian Chesterman)表示:「顯而易見的,賽會無法於7月舉辦。」

然而,今天一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首次鬆口說明,如果中國武漢肺炎(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無法控制,而導致無法完全並安全的舉辦奧運,那東京奧運將有可能會無法如原訂的7月24日登場。

雖然,2020東京奧運是否會如期舉辦,到目前為止還是眾說紛紜,但除了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與日本經濟的損失之外,最令大家注目的就是東京奧運門票是否可以退款?根據東京奧運籌備委員會表示,如果因為中國武漢肺炎(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停辦賽事,所有的門票將無法退票(退費),這個消息一出就引發日本網友的暴動。

東京奧運籌備委員會透過朝日新聞透露,根據購票時的規定「若因疫情原因故延賽或取消,已售出的門票將不予以退費」。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門票上有規定因不可抗力之因素未能履行2020年東京奧運門票,該單位可不須承擔相關責任,包含「天災、戰爭、暴亂、恐攻、罷工、出入限制、天氣、公共衛生的緊急事態」等,其中武漢肺炎疫情屬「公共衛生的緊急事態」,因此可不須承擔退票責任。這項條款將可以讓日本對奧運會所售出的500萬張門票或殘奧會的170萬張門票承擔任何的責任,據了解這兩場比賽共售出了約8300萬美元的門票。

資料參考/朝日新聞、dead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牽起手腕,牽動情誼的運動──「卡巴迪」

2017-09-20
新聞話題綜合體適能

「卡巴迪」是一項源於南亞地區、觸碰性的競賽運動,引進臺灣之後,近年發展迅速,縱然如此,卡巴迪在臺灣仍屬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小眾運動,而且,因為缺乏政府單位的支持和運作,這項運動在臺灣還是停留在閉門造車的階段,縱使已經產生一些本土優秀選手,也沒有太多機會能夠參與國際賽事,讓臺灣在這方面也有可能成為強項國家,實屬可惜。

這種特殊的競技運動,團隊合作的競賽方式讓它對於成員的情感聯繫有著強力的黏合作用,類似老鷹抓小雞的進行方式,令人也有種似曾相似的熟悉感。究竟它有沒有可能在臺灣發展成為顯學?以下是一位學者的現場觀察:

卡巴迪起源印度,在台灣已有超過10年發展。 圖片提供/Aron Chen

「本土」訓練

「2008 年我第一次參加卡巴迪亞青盃,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卡巴迪,教練只給了我們一隻 DVD,內容是杜哈亞運的卡巴迪比賽片段,然後,便叫我們從中學習……我們的同組對手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伊朗,結果,我們分別大敗 60:3、40:20 及 80:20……賽事結束後,一些隊友決定放棄這個運動,但我對自己說,從那裡倒下,便從那裡站起來,之後,我就自己不斷看片,研究卡巴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威暘是臺灣第一代的卡巴迪選手,2017 年 6 月,我跟隨他到花蓮,參與當地一間中學所舉辦的卡巴迪訓練營,在回程到臺北的路上,他跟我分享他的卡巴迪歷程。

花蓮一間中學為國中和高中生舉辦卡巴迪體驗與訓練營。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他說,不同地方發展卡巴迪有不同模式,如日本,他們每一至兩年便會到印度卡爾各答進行集訓,增進技術,相比之下,臺灣的發展則較為「本土」,既沒有出外集訓,也沒有從南亞請教練過來指導,一切只從影片和書本中學習。

威暘說,起初訓練方面相當困難,但後來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上能找到更多的資料和影片,這大大改進他們的技術,同時,這樣的發展模式之下,避免了「教練一言堂」的文化。佳銘和威暘同屬臺北市立大學卡巴迪隊的隊員,佳銘是隊伍的前隊長,他跟我解釋他們的訓練模式:

「臺灣沒有專業的卡巴迪教練,當我們練習的時候,我們每人會輪流擔當教練的角色,首先觀察自己隊伍的強弱之處,然後自己上網找資料,作出針對性的訓練。」

過去有很多文獻討論臺灣國民政府如何透過體育運動貫輸「儒家文化」,桎梏臺灣的體育發展(例:Chiang et al. 2015; Yu and Bairner 2011),但從臺灣卡巴迪的例子來看,訓練模式以運動員為中心 (player-centered approach),每個成員都需要徹頭徹尾的參與,這使大部份的運動員除了善於作賽外,也善於觀察、帶領、教導和分析賽事,給運動員一個較全面的發展。

時不予臺灣

2014 年,威暘有機會到印度參與 PKL 的賽事,共參與了第一季和第三季的賽事,另一位卡巴迪運動員佳偉,於 2016 年也參與了 PKL,並參與了第三季和第四季的賽事。隨著這些國際賽的經驗增加,臺灣卡巴迪隊的實力也得到提昇,但男子隊苦無機會走上國際舞台,威暘告訴我:

「2008 年,我們全沒準備之下參與國際性比賽,結果慘敗收場……現今,我們準備就緒,卻沒有機會一展身手……」

威暘 – PKL第三季粉紅豹隊的隊員 威暘提供
佳偉 – PKL第四季粉紅豹隊的隊員 羅佳偉提供

當威暘跟我分享這番話時,正值臺灣剛剛跟巴拿馬斷交,媒體上也討論著臺灣被孤立的狀況,在國際體壇上,同樣地,臺灣常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以代表隊稱號來說,他們不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參與國際賽事,只能以「中華臺北」,2008 年北京奧運,甚至被主辦國建議稱為「中國臺北」(Bairner and Hwang 2010),在種種原因之下,很多運動員都會覺得臺灣在國際體壇上常站在一個較邊緣的位置。

事實上,2016年10月,印度舉辦卡巴迪世界盃,亞洲受邀參與的隊伍只有日本、南韓、泰國和孟加拉,臺灣不在名單之上,而整個賽事共有 12 隊參與,當我跟很多臺灣卡巴迪運動員交流的時候,他們也同意如果臺灣能參賽,以他們的實力,很大機會能打入準決賽,問鼎前四。

2016年卡巴迪世界盃參與的12支隊伍。

「卡巴迪是……」

佳偉是另一名資深的卡巴迪成員,當我問到他對臺灣的卡巴迪發展有什麼期望,他顯得一臉無奈:

「卡巴迪的一個特色就是你從來不知道何時會有國際賽事,以其他運動來說,它們的亞洲錦標賽或世界盃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但卡巴迪就很難說……」

卡巴迪的國際比賽主要是由國際卡巴迪總會負責,然而,印度在總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常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2017 年 3 月,我第一次探訪臺灣卡巴迪成員,那時他們正為幾個月後在伊朗舉辦的亞洲錦標賽作密集訓練,而在 4 月的時候,賽事宣佈取消,對運動員來說,臨時取消賽事,理應感到非常失望,但對臺灣卡巴迪運動員來說,他們說是司空見慣,因這並非第一次。

在這樣苦無機會參與國際賽事的情形下,驅使我很想知道他們何以有動力繼續參與這個運動。

2017 年 6 月,我有機會跟威暘和他的弟弟謹韓到新竹探訪玄奘大學的卡巴迪隊伍,這卡巴迪隊伍是第一隊能以非體保生為骨幹成員而奪全國冠軍的隊伍,訓練過後,我們一起到快炒店,喝啤酒,吃小菜,晚宴中,大家笑聲不斷,主題圍繞著 2013 年一起參與亞青培訓隊的訓練經過,謹韓憶述說:

「那時天氣很炎熱,訓練要跑很長的路程,共 10 公里……我們每天早上也期盼雨天來臨,取消訓練……有一次在賽道上,隱約看見賽道旁的樹林有一隻很大的狗……」謹韓比劃著那隻狗,大概有他的身驅這麼大,同桌的也紛紛點頭,笑著和應。「我不斷叫其他隊友,不要望,不要望,繼續跑,繼續跑……」

那次集訓,他們過著同樣的生活節奏,一起的增重、一起的鍛鍊肌肉和體能,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最終亞青錦標賽也告取消。

玄奘大學的卡巴迪隊伍正進行訓練。

卡巴迪是生活與生命上的相連

卡巴迪在臺灣十年間從無到有,運動員從充滿希望到失望,最後學習處之泰然。過程中,運動員不單學習了卡巴迪的技術,也建立了同樣的生活節奏和生命脈搏。

於花蓮的訓練營當中,有機會跟幾位高中女運動員訪談,問她們何以參加卡巴迪,其中一位說:「為國爭光!」其他成員立即討論:「臺灣是國家嗎?」「不這樣說,該怎麼說?」然而有一位運動員說:「我希望為我的高中帶來一點回憶。」

人類學過去的研究經常指出,「親屬關係」(kinship)並非建立於血緣關係之上,而是建立於生活節奏和情感分享,卡巴迪在臺灣的特殊處景,使運動員有著同樣的生活節奏和生命脈搏,大家情同手足。

玄奘大學的卡巴迪隊伍,於 2016 年奪得全國冠軍後,寫了一份名為「不斷失敗,不斷前進:我們的卡巴迪冠軍夢」的報告書,報告最後部份是運動員的個人分享,其中一位說:

「卡巴迪是一個讓人覺得很可怕的運動,但實際上我不那麼認為,因為這個運動讓我清楚了解到一旦牽了夥伴的手就放不開的一種又愛又恨的運動……」

防守的時候,卡巴迪運動員需要手握著隊友的手腕,並一起捉拿進攻者,於我觀察,這種相連,對臺灣卡巴迪運動員來說,實在不只肢體上,更多是生活上和生命上的相連。

備註:如欲了解更多臺灣的卡巴迪運動,可留意 2017 年 10 月臺灣的全國運動會,這是卡巴迪第一次成為全運會的正式項目。

參考文獻
1. Bairner, Alan, and Dong-Jhy Hwang. 2010. “Representing Taiwan: International Sport, Ethnic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46(3)231-248.
2. Chiang, Ying, Alan Bairner, Dong-Jhy Hwang, and Tzu-husan Chen. 2015. “Multiple Margins: Sport, Gender and Nationalism in Taiwa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Science 4(1)19-33.
3. Yu, J.W. and Alan Bairner. 2011. “The Confucian Leg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7(2):219-230.

作者、圖片提供/鄧偉文(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2017-08-29
綜合新聞台北世大運話題

傷兵滿營的立陶宛,為了受傷隊友而戰!29日在世大運男籃決賽下半場,展現強悍意志力擊敗美國,以85:74,奪下臺北世大運男籃金牌。

穩紮穩打 立陶宛男籃擊退美國奪金

世界傳統籃球強權立陶宛,本屆世大運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集訓期間包含兩名主力長人被抽調上國家隊培訓、備戰歐錦賽,世大運開賽後預賽第二場就輸給澳洲。

立陶宛雖然挺進金牌戰,但比賽期間同樣狀況不斷,效力NCAA南卡大學(South Carolina)的搖擺人Mindaugas Kacinas只打一場,就因背傷高掛免戰牌,上一戰也因Regimantas Miniotas左腿骨折,這場金牌戰僅登錄10名球員。

立陶宛厄運還沒結束,金牌戰中、隊長Tomas Dimsa遭撞傷鼻樑退場,但剩下的9名球員展現驚人意志力,下半場一度領先美國達11分,光是下半場的團隊籃板,就比美國還多11個。

世界傳統強權立陶宛本屆世大運一路走來傷兵不斷,奪冠後拋起一直支持他們的教練慶祝這場勝利。

Ignas Vaitkus說:「教練從賽前就告訴我們,他相信我們能打好這場球,我們值得這面金牌。」立陶宛展現驚人鬥志,Ignas Vaitkus攻下15分,另外前鋒Donatas Tarolis攻下13分、12籃板,他說:「我們賽前就有很多傷兵,但這次金牌戰是為了隊友而戰,我們不斷拚搶籃板,直到真正改變比賽。」

美國雖然控球後衛Carsen Edwards全場攻下23分,但全場投23只中10,包含末節多次追分時期搶投未果。另外前鋒Vincent Edwards攻下16分,但末節不僅一分未得,甚至連一次出手都沒有,而末節雖然218公分中鋒Isaac Hass多次強攻禁區,但依然無力回天。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跑5K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10K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