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細嚼慢嚥更健康!專家:吃飯多咀嚼可降低4大疾病
1
細嚼慢嚥更健康!專家:吃飯多咀嚼可降低4大疾病
2
常久站就暈、心跳暴衝?醫提醒這病正悄悄奪走你的活動力
3
研究:多喝水能幫助大腦排毒、讓大腦思考速度增快14%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細嚼慢嚥更健康!專家:吃飯多咀嚼可降低4大疾病

2020-03-30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生活

你是否有計算你每一餐吃多快?當你吃完飯後時常發現自己總是會脹氣、胃食道逆流,或是感覺自己總是吃不飽?其實,是你吃太快了。當吃飯速度太快,不只會脹氣,還會讓人變胖、甚至引發糖尿病的風險。根據專家建議,每口多咬10下、至少咀嚼20下,堅持下去,一定會感覺身體變得健康,同時也能遠離這四大疾病。如果每口咀嚼20下,吃飯的時間至少可以拉長成30分鐘左右,所以只要低於30分鐘的時間,就表示吃太快,而吃太快,小心以下這4種疾病找上你。

細嚼慢嚥更健康!專家:吃飯多咀嚼可降低4大疾病 ©yourweightlossaid.com

容易肥胖

細嚼慢嚥、拉長用餐時間,會讓我們產生飽足感,因為大腦會感覺吃飯時間已經過了很久,應該差不多要吃飽了;就像我們吃西餐,常常還沒有吃到主餐,就已經有飽足感,此時就不會吃太多。西元2017年,日本廣島大學研究也發現,追蹤1083名受試者5年之後,吃飯吃太快會增加11.6%變成「代謝症候群」的機會;也發現進食速度愈快,體重會大幅上升。研究同時指出,慢食或能有助預防患上代謝綜合症的風險。

胃食道逆流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康本初說,吃飯速度太快,還沒半小時就吃完了,會讓胃一下子塞進太多食物,此時必須撐大才能讓這些食物不斷的進來,也會導致胃部鬆弛、食道大開,胃酸就容易逆流到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只要自己總是吃飯吃得比別人快,就要注意,但最好可以維持在半小時。

©medicalnewstoday.com

消化系統變差

吃飯時吃太快,或是嘴巴裡有食物還一邊講話、喝湯的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吞下很多空氣,造成脹氣;而且吃太快、一直講話,也代表食物沒有好好咀嚼就吞下去,造成腸胃消化的困難,自然也會容易覺得脹氣、不舒服。 細嚼慢嚥也能把食物在口腔裡嚼碎,讓食物到胃裡面的時候,不會還是一塊一塊、需要花很大力氣消化的食物,才能讓消化系統不會針對食物努力消化,而是會把力氣花在代謝上,等於減輕腸胃的負擔,同時也是增加代謝速率的好方式。

©prevention.com

增加糖尿病機率

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在吃飯吃太快的時候,身體沒辦法釋放出「飽足感」,也就沒辦法釋放足夠的胰島素,造成血糖的波動變大,最後演變成「胰島素抵抗」,形成糖尿病;而肥胖本身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而且慢慢吃東西,身體感覺自己還有在持續進食,就不會急著想要消化、提高血糖,而是會緩慢將食物的能量轉變成血糖,能維持血糖的穩定,讓飽足感一直持續到下一次用餐的時候,中間就不會想要再吃零食、飲料來填補這個空虛。

©eatright.org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常久站就暈、心跳暴衝?醫提醒這病正悄悄奪走你的活動力

2025-07-28
保健話題觀念新知

站起來會頭暈要小心!57歲劉先生平常沒有什麼慢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卻在幾天前站著時突然頭暈和心跳異常快,經一連串的心臟科檢查後,被診斷為「姿位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醫師指出,若民眾一站起來就頭暈、心率明顯變化,應高度懷疑是該疾病,建議就醫檢查。

久站不適當心POTS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姿位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一系列症狀和體徵的集合,特點是當病患久站時會出現不適症狀,如頭暈和心悸,在醫學術語上稱之為「直立不耐受」。

POTS的好發族群為15~50歲女性,然而,最近在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族群中也診斷出這種疾病,這是新冠後遺症的一部分,可能會影響大腦、肺和腎臟等器官,造成慢性不適。即使在急性感染消退後,這些人在直立時仍可能感到疲勞、頭暈和心率加快。

以下為POTS常見症狀:

站立時頭暈

全身乏力

心悸

頭痛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系統毛病

POTS惡性循環恐失能

郭志東進一步說明,大約一半的POTS患者會在幾年內自行恢復,然而,不治療往往會形成惡性循環,患者會因為站立不適而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床上,當身體活動量變少時,腿部肌肉就會減少,心臟容量就會萎縮,血液循環的容量就會減少,這些變化使直立或站立時更加不舒服,導致病人花更多的時間在床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陷入這種惡性循環可能會變得失能,因為患者每天連做家務都會感到頭暈和疲憊,很多人也因為這樣不得不休學或離職,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一站起來就頭暈是警訊

郭志東表示,POTS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許多研究人員在猜想,它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得過度活躍引起,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免疫系統正在專注對付入侵的病毒,但也錯認身體自身的健康組織,進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POTS該如何診斷?郭志東表示,它可能會損傷血管內層,導致血管在直立時無法正常收縮。多數病人靜息時心跳約每分鐘60~70次,但發病後心跳可能升到80多次,光是站起來就會頭暈、心跳加快。因此,若病人一站起來就頭暈、心率明顯變化,應高度懷疑是POTS。

郭志東表示,大部分人都曾經歷過久坐後迅速跳起來,出現短暫的頭暈或「看到星星」的感覺,這是重力對身體的影響。當血壓下降時,心臟裡的感應器會偵測到這個情況,並啟動交感神經,讓腎上腺釋放正腎上腺素,這種物質會讓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幫助恢復腦部的血流。

然而,POTS患者對正腎上腺素的反應只有心跳加速,但血管收縮的效能變得很差,身體為了維持血壓,心跳會變得更快,這些惡性循環甚至會讓病人頭暈和昏倒。郭志東呼籲,若出現相關症狀建議就醫檢查,以確定有沒有罹患POTS。

延伸閱讀:

不只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嚴重恐致命!台大心臟權威教「這樣做」預防

別把心臟操過頭!醫警告「心跳超過最大心率」很危險:每分鐘●●下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久站出現頭暈、心跳變得異常?醫警告「POTS症侯群」未治療恐失能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多喝水能幫助大腦排毒、讓大腦思考速度增快14%

2020-03-27
生活觀念保健知識庫

喝水好處眾人皆知,不只可以排毒、減重,還可以讓代謝增加讓精神變好,進而讓大腦運轉速度變快。雖然很多人覺得喝水就能治百病,其實喝水不是能治百病,而是在還沒有生病之前多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並預防生病這項動作,如果等到身體真的損毀了,當然單靠喝水是沒辦法逆轉的。

研究:多喝水能幫助大腦排毒、讓大腦思考速度增快14% ©veronicashaiq.com

人體排泄廢物的最大方式就是「排尿」,而排尿就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光是喝水就可以幫助身體排出體內的廢物,排出廢物後,自然能增加精神、腦袋也能變得更加清爽,此外,還能保護腎臟功能,還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

每個人每天都要再多喝500毫升的水

根據腎臟科名醫洪永祥也不斷提醒大眾,每個人每天都要再多喝500cc的水!因為根據台灣尿液常規篩檢的數據來看,超過8成的台灣人都沒有喝到足夠的水份,但都會認為自己有喝很多,事實上是遠遠不足的。多喝水能幫助腎臟健康,為了健康請多喝水。而除了排毒之外,身體中有足夠的水分,也能維持正常的生化反應,來提高新陳代謝、達到減肥的目標。,如果是想要用喝水減肥的人,就需要將自己的體重乘以40,作為每天的基本喝水量。像是60公斤的人,就需要喝到2400c.c.的水。

多喝水能讓大腦思考速度增快14%

在西元2013年時,根據英國東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就是水份對身體的重要性。當人一旦口渴得到緩解,大腦就會空出空間來運作,平均可以增快14%的速度。因此,他們針對34名受試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每個人都被問說口不口渴?結果不管回答口渴、還是不口渴,做測驗時的速度、反應都一樣快;但讓口渴的人喝了一杯水之後再透過腦部儀器分析,他們大腦運作的速度增加了14%。而另外一項研究是針對穿著3層衣服騎腳踏車90分鐘的人做研究,發現這些持續90分鐘大出汗、呈現輕微脫水狀況的人,大腦皮質是萎縮的,幾乎等於老化了1年之久,當他們補充水分後,大腦又逐漸慢慢恢復正常。

水對人體重要性

在所有食物中,幾乎都含有水份而在消化時才會被身體所吸收,除了白開水以外,水果與蔬菜是水份的良好來源。水是最好的良藥,如果水喝得太少或不夠的人,除了容易得生病外,身體也比較容易疲倦且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現在的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吹冷氣、不活動,這樣更容易會出現皮膚乾澀、長細紋的苦惱,則對於上了年紀的人、小孩或運動員來說,若長時間曝曬在太陽下時,就很有可能會有頭暈目眩、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脫水的症狀。 雖然水很重要,但是喝太多也可能會造成水腫或是增加代謝的負擔,嚴重者可能還會水中毒,所以,適量的攝取水分才能真正的達到健康。

不過根據專家提醒,一次喝太多的水,其實身體也沒辦法吸收,所以營養師建議每個小時可以喝250cc的水,只要起床開始的8小時內有規律喝水,就能讓自己每天喝足至少2000cc的水。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