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1
跳繩帥哥挑戰3000下伏地挺身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2
提升乳酸閥值的重點
關於耐力型運動員提升乳酸閾值的訓練技巧與注意事項
3
臺北世大運賽事落幕 我26金排第3創空前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2020-04-13
話題 綜合 重量訓練 有氧運動 跳繩 趣味

覺得自己無法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很無聊嗎?那你不如來嘗試看看一些不同的挑戰,例如每天做伏地挺身?在YOUTUBE被稱為跳繩帥哥的丹·威特默(Dan Witmer),將為自己設定30天的挑戰運動,他選擇了每天完成100下伏地挺身並持續30天的目標任務,在經過30天之後他獲得了什麼成果與經驗?

“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要開始減肥,你選擇伏地挺身來做為運動的開頭,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尤其,你可以選擇一天做一些或是好幾天做一次,只要有開始執行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然而,伏地挺身不是一個充滿劇烈的運動項目,但他卻是讓你身體能適應運動訓練的一個好方法,一開始你不用許多的變化招式,只要專心執行基本的動作就可以。” Dan Witmer

抗拒與趣味?

他在執行一個月之後表示,我承認我自己的身體每天都在拒絕做這樣的動作,前六天每天100下伏地挺身真的非常的簡單就可以完成,但直到第十天開始我的身體就必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我依然覺得伏地挺身這項運動充滿著趣味。

另外,Dan Witmer說,當每天進行相同運動的挑戰,將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堅持是運動是否能成功最主要的優點,同時,如果你有減肥或訓練肌肉的目標,那麼保持一致的運動習慣就是你最首要的目標。

但這個並不表示你應該期望30天後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因為,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或是一個月30,000下跳繩這類的挑戰,是有益於增強肌肉耐力和維持苗條體態,而不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量的運動方式,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增加大量的肌肉或是肌肉力量,那你就必需要開始重量訓練,而不是參與3,000下伏地挺身或30,000下跳繩這類的挑戰。

並且,從長遠來看每天進行100下伏地挺身是一項不且實際的運動方式,這樣的訓練模式將會對你的肌肉與身體產生極大的負擔,因為,你每天不斷的在訓練著相同的部位與肌群,卻沒有給予他們相對的休息與復原的時間,當肌肉感受到疲勞的時後,你的身體就會開始失去力量並造成運動傷害。這樣的挑戰或訓練模式,整體來說就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只有透過正確的休息與飲食習慣,再搭配上適度的訓練強度與計劃,才會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加強壯。

每天100下伏地挺身連續30天的影片:

最後的建議

除此之外,Dan Witmer解釋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進行相同訓練的舉動,指可能會導致身體的不適甚至受傷,雖然,這樣的挑戰目標對於養成嚴格的紀律很好,但對於身體的肌肉成長並不理想。在這30天的挑戰過程中,我確實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傷害,當我日復一日進行手臂撐直與彎曲動作之後,手肘就開始出現腫脹與不適的情況。最後,我建議想要開始進行運動的你,每週最多做2-3次伏地挺身,並結合不同的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這樣降會對於你的身體肌肉有更好的生長。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耐力型運動員提升乳酸閾值的訓練技巧與注意事項

2021-12-08
綜合知識庫無氧運動有氧訓練觀念重量訓練路跑鐵人三項

你知道為何運動員經常使用他們的乳酸閾值,來確認該如何訓練及在耐力運動中可以保持哪種速度嗎?首先我們來聊聊何謂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 ,LT),當然也可稱為無氧閾值(anaerrobic threshold,AT),這是一個人在穩定狀態下進行有氧運動,而不感到疲勞的最快速度;當在乳酸閾值以上進行的運動會導致血乳酸濃度突然升高,而乳酸是身體不斷產生的新陳代謝和運動的副產品,在正常情況下(休息和低強度訓練),血乳酸通常為 1-2 mmol/L。在劇烈運動時,它可以上升超過 20 mmol/L。由於乳酸閾值可以隨著訓練而大大提高,因此許多運動員和教練制定了訓練計劃來提高該值。

提升乳酸閥值的重點
為何運動員會用乳酸閾值來確認在耐力運動中可保持哪種速度?

什麼是乳酸閾值?

休息和穩定且持續運動期間,血液中的乳酸濃度會平衡的產生和排出,在此期間,體內的肌肉、心臟和肝臟都可以使用乳酸作為燃料提供運作,然而,在穩定狀態的適度運動中,體內產生的乳酸可以被迅速吸收及排出,但在高強度運動中,它的產生速度比身體吸收或排出的速度要快。

體內產生的乳酸
在高強度運動訓練過程中,乳酸產生的速度將比身體吸收或排出的速度要快。

而乳酸閾值是在竭盡全力的運動過程中的一個點,此時乳酸在血液中的積聚速度快於身體將其清除的速度,無氧代謝所產生的能量,用於短時間和高強度的活動爆發,然後乳酸將會堆積達到一個閾值,它不能再被吸收因此堆積起來,這一點就被稱為乳酸閾值。

然而乳酸閾值的特點是pH值略有下降(從7.4降至約7.2),這種下降被認為會導致身體疲勞並降低肌肉收縮的力量,從而導致運動效能下降,在沒有乳酸不斷累積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的最高工作負荷稱為最大乳酸穩定狀態 (The maximal lactate steady state,MLSS)。

根據多項研究的推測,具有更高乳酸閾值將意味著,運動員可以繼續進行高強度的訓練,讓身體具有更長時間的耐疲勞度,這也就是為何許多人認為乳酸閾值是預測在高強度運動中是否能有好表現的方式。

乳酸閾值差異:

一般人:VO2max的60%

業餘耐力運動員:VO2max的65%至80%

菁英耐力運動員:VO2max的85% 至95%

乳酸閾值
竭盡全力運動的過程中,乳酸將在血液中的積聚速度快於身體將其清除的速度。

測量乳酸閾值的方式

在實驗室中,乳酸閾值測試與VO2max測試類似,使用跑步機或固定自行車進行,運動強度在大約4到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進行增加;在每個運動週期結束時用指尖採集血液樣本,並連同心率、功率輸出和攝氧量一起測量。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血乳酸濃度顯著增加,在研究數據中,往往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峰值,由於乳酸閾值比達到最大攝氧量會更早出現,因此通常以最大攝氧量的百分比來作為衡量;運動員和教練在乳酸閾值下測量功率輸出(通常以瓦特/千克為單位)做為設計訓練計劃的參考值。

乳酸閥值的測量
乳酸閾值測試與VO2max測試類似,可以使用跑步或自行車的方式進行。

另外,有一些研究也表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影響乳酸閾值,例如一項2004年「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分離男性的乳酸和氨閾值」的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使乳酸閾值轉向更高強度的工作量,在2020年另一項「生酮低CHO、高脂肪飲食:菁英耐力運動的未來?」評論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會增加越野自行車手的乳酸閾值,但是並沒有證據表明這有助於提高運動效能。

這樣粗估你的乳酸閾值

要估算出乳酸閾值基本上都必須要進入實驗室中,但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正確的知道自己的乳酸閾值到哪邊,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一個簡單的方式來粗估自己的乳酸閾值,但這樣的方式適合有經驗的運動員進行,絕非任何人都可以進行。在此種測試中,你可以採用跑步、騎自行車、游泳或進行其它可持續30分鐘以上的的耐力型運動,同時,你還需要一個心率監測器和一個秒錶。

1.在開始訓練前10分鐘內達到你的峰值與持續強度,並在接下來的20分鐘內每分鐘記錄一次心率。

2.計算你在20分鐘內的平均心率,這個數字是你在乳酸閾值下的估計心率。

運動強度的其它衡量標準

這邊要再次強調!乳酸閾值並不是評估了解你自己在運動中能達到極限的唯一方式,有許多的運動員和教練都可透過其它的方式,來更了解當下的體能狀態和訓練課程的安排內容;雖然有一些需要利用實驗室的儀器來進行測試,但還能透過下列這一些方式來進行管理。

1.最大攝氧量:

另一種測量運動能力的方法是使用最大攝氧量(VO₂max)。VO2 max是身體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吸收和使用的最大氧氣消耗量,吸入和使用氧氣的能力是身體心肺健康的指標之一。因此,擁有更高的最大攝氧量,就意味著你比最大攝氧量更低的人,具有更好的心血管能力;你也可透過有計畫性的訓練來增加最大攝氧量。

2.最大心率:

你的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MHR)是心跳在一分鐘內的最快速度;這與最大攝氧量不同,最大心率越高並不意味著你的心血管狀況越好。但是,透過了解身體的最大心率,將能有助於追蹤並確定你運動時該達到的心率目標。

3.自覺用力係數:

你要分辨自己的運動強度是屬於有氧還是無氧,就可以採用自覺用力係數(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來進行簡單的檢測。自覺用力係數透過利用身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感覺,來判定身體目前的運行狀態,例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出汗增加和肌肉疲勞等狀況。你可以確定自己的運動強度,並根據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身體所感受到的狀況分為6-20之間的數據來判斷,例如6是不勞累、9是輕鬆、12-14是中等強度、15以上則屬於高強度運動。

增強耐力的訓練
你也可透過其它的方式來更了解當下的體能狀態和訓練課程的安排內容。

增加乳酸閾值

透過有計劃的訓練能讓一般運動員在更長的時間內承受更高強度的耐力運動,包括參加鐵人三項或半程和全程馬拉松的運動員們,都希望透過一連串的訓練、恢復和營養來提高他們的乳酸閾值。

提升乳酸閾值的訓練就意味著要增加運動強度,以便您以乳酸閾值心率或略高於乳酸閾值心率進行訓練,這種訓練可以是間歇訓練或穩定訓練,但採用間歇訓練、高強度訓練和持續穩定訓練的組合的效果將會是最好。

提升耐力的方式
透過有計劃的訓練能讓一般運動員在更長的時間內承受更高強度的耐力運動。

訓練的持續時間應基於你身體當前的健康狀態和訓練目標。例如:

1.間歇乳酸閾值訓練計劃:

每週兩次以乳酸閾值心率的95%-105% ,進行3- 5次1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間隔之間休息3分鐘。

2.連續乳酸閾值訓練計劃:

每週兩次以高強度(乳酸閾值心率的95%-105%)進行一次20- 30分鐘的訓練。並每週增加10%-20%的訓練量以取得進步。

請記住要追蹤訓練的進度,並每隔幾個月重新測試一次,看看你的訓練計畫是否有效,如果沒有!你可能就需要透過增加訓練的頻率、時間或強度來進行調整。

資料參考/verywellfit、NIH、draxe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北世大運賽事落幕 我26金排第3創空前紀錄

2017-08-30
綜合新聞台北世大運話題

2017臺北世大運30日落幕,臺灣參賽項目於29日結束,總計豪取26金34銀30銅共90面獎牌,總排名位居第三,是我國歷年來參與國際運動賽事最佳成績,主場優勢發揮作用,令國人無不興奮雀躍!

中華臺北本屆世大運表現出色,一共奪下90面獎牌,金牌數排名世界第三。

本屆世大運首度將滑輪溜冰列為競賽項目,臺灣在此項大放異彩,共抱回10金11銀2銅,其中楊合貞獨獲5金1銅最受矚目,可謂中華隊最大贏家。

羽球項目也是中華隊金庫,狂奪5金3銅,尤其最後一夜四場金牌戰役全部拿下,令球迷粉絲為之瘋狂。

田徑項目可謂本屆中華隊最大驚奇,締造2金2銀4銅空前紀錄,楊俊瀚拿下我國在世大運田徑史上首面百米短跑金牌,打破26年來田徑無奪牌紀錄;標槍鄭兆村更擲出超越91公尺驚人成績改寫亞洲紀錄,意義非凡,連國際田總(IAAF)也大篇幅報導。

令國人振奮的還不止於此,中華隊舉重囊括2金1銀4銅,其中郭婞淳挺舉成績更打破世界紀錄,一連串的驚喜讓世大運票房不斷攀升,有些賽事熱賣程度遠遠超乎主辦單位預期。

另外,網球、武術、跆拳道都有金牌進帳,桌球、韻律體操、競技體操、女籃都為地主留下獎牌,締造前所未有的佳績,可說本屆世大運,地主臺灣贏了面子也贏了裡子。

楊俊瀚(左)與鄭兆村的精彩表現,讓中華隊本屆在田徑場上備受矚目,也大大激起國人對於世大運的關注。

2017臺北世大運中華隊獎牌統計

金牌/26
類別 項目 選手
滑輪溜冰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陳彥成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黃玉霖
男子3000公尺接力 陳彥成、宋青陽、高茂傑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楊合貞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楊合貞
女子15,000m淘汰賽 楊合貞
女子3000公尺接力 陳映竹、楊合貞、李孟竹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陳映竹
女子溜冰馬拉松 楊合貞
女子速度過樁 梁宣旼
羽球 男子單打 王子維
女子單打 戴資穎
女子雙打 許雅晴、吳玓蓉
混合團體 -
混合雙打 王齊麟、李佳馨
網球 男子單打 莊吉生
男子團體 -
女子團體 -
女子雙打 詹詠然、詹皓晴
舉重 女子58公斤級 郭婞淳
女子69公斤級 洪萬庭
田徑 男子100公尺 楊俊瀚
男子擲標槍 鄭兆村
競技體操 男子鞍馬 李智凱
跆拳道 混合公認品勢 李晟綱、蘇佳恩
武術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許凱貴
撞球*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許睿安
男子9號球撞球雙打 柯秉逸、柯秉中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古正晴
女子9號球撞球雙打 魏子茜、郭思廷
 
銀牌/34
類別 項目 選手
滑輪溜冰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柯福軒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柯福軒
男子15,000m淘汰賽 柯福軒
男子300公尺計時賽 高茂傑
男子速度過樁 陳昱錡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李孟竹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李孟竹
女子15,000m淘汰賽 李孟竹
女子300公尺計時賽 陳映竹
女子溜冰馬拉松 李孟竹
女子速度過樁 王佳葳
跆拳道 男子團體公認品勢 張惟傑、黃佳蓉、謝名揚
男子團體對打 劉威廷、楊宗燁 黃鈺仁、何嘉欣
女子62~67公斤級 莊佳佳
女子個人公認品勢 林侃諭
女子團體公認品勢 李映萱、陳湘婷、陳以瑄
射箭 男子反曲弓團體 魏均珩、彭士誠、鄧宇成
女子反曲弓個人 譚雅婷
女子反曲弓團體 譚雅婷、雷千瑩、彭家楙
女子複合弓個人 陳怡瑄
武術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宥葳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陳宜盈
女子散打60公斤 林怡汝
高爾夫 女子個人 侯羽桑
女子個人 陳萱
女子團體 陳之敏、侯羽桑、陳萱
桌球 男子單打 陳建安
女子單打 鄭怡靜
田徑 男子110公尺跨欄 陳奎儒
男子400公尺跨欄 陳傑
韻律體操 團隊全能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團隊單項決賽-3球2繩項目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舉重 男子105公斤以上 陳士杰
網球 女子單打 李亞軒
撞球*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劉政杰
 
銅牌/30
類別 項目 選手
桌球 男子團體 陳建安、廖振珽、江宏傑
男子雙打 陳建安、江宏傑
男子雙打 廖振珽、李佳陞
女子團體 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混合雙打 廖振珽、陳思羽
田徑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魏溢慶、楊俊瀚、鄭博宇、陳家薰
男子擲標槍 黃士峰
男子跳高 向俊賢
女子團體半程馬拉松 曹純玉、游雅君、陳宇璿、張芷瑄
舉重 男子62公斤級 高展宏
女子63公斤級 江念欣
女子75公斤級 姚季伶
女子90公斤級 羅楹湲
羽球 男子雙打 李洋、李哲輝
女子單打 江美慧
混合雙打 李洋、許雅晴
跆拳道 男子68~74公斤級 楊宗燁
男子74~80公斤級 劉威廷
男子個人公認品勢 陳建銓
高爾夫 男子個人 俞俊安
男子個人 劉永華
男子團體 俞俊安、劉永華、賴嘉一
武術 男子長拳 蔡澤民
女子散打52公斤 陳暐婷
滑輪溜冰 男子速度過樁 吳東諺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楊合貞
網球 女子單打 張凱貞
混合雙打 詹詠然、謝政鵬
射箭 混合複合弓團體 陳享宣、陳怡瑄
籃球 女子 -
撞球*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吳芷婷
*撞球項目為示範賽,不列入正式賽事獎牌統計。

資料、圖片來源/2017臺北世大運組委會・製表、責任編輯/運動星球 Oliver Wu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5K
  • 跑步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