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1
跳繩帥哥挑戰3000下伏地挺身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2
107年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暨i運動論壇 79家企業獲獎品牌形象再升級
3
網球男單奪金 莊吉生:榮耀屬於大家!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YOUTUBE跳繩帥哥挑戰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最後卻只獲得這個經驗

2020-04-13
話題 綜合 重量訓練 有氧運動 跳繩 趣味

覺得自己無法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很無聊嗎?那你不如來嘗試看看一些不同的挑戰,例如每天做伏地挺身?在YOUTUBE被稱為跳繩帥哥的丹·威特默(Dan Witmer),將為自己設定30天的挑戰運動,他選擇了每天完成100下伏地挺身並持續30天的目標任務,在經過30天之後他獲得了什麼成果與經驗?

“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要開始減肥,你選擇伏地挺身來做為運動的開頭,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尤其,你可以選擇一天做一些或是好幾天做一次,只要有開始執行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然而,伏地挺身不是一個充滿劇烈的運動項目,但他卻是讓你身體能適應運動訓練的一個好方法,一開始你不用許多的變化招式,只要專心執行基本的動作就可以。” Dan Witmer

抗拒與趣味?

他在執行一個月之後表示,我承認我自己的身體每天都在拒絕做這樣的動作,前六天每天100下伏地挺身真的非常的簡單就可以完成,但直到第十天開始我的身體就必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我依然覺得伏地挺身這項運動充滿著趣味。

另外,Dan Witmer說,當每天進行相同運動的挑戰,將有助於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堅持是運動是否能成功最主要的優點,同時,如果你有減肥或訓練肌肉的目標,那麼保持一致的運動習慣就是你最首要的目標。

但這個並不表示你應該期望30天後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因為,一個月3,000下伏地挺身或是一個月30,000下跳繩這類的挑戰,是有益於增強肌肉耐力和維持苗條體態,而不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量的運動方式,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增加大量的肌肉或是肌肉力量,那你就必需要開始重量訓練,而不是參與3,000下伏地挺身或30,000下跳繩這類的挑戰。

並且,從長遠來看每天進行100下伏地挺身是一項不且實際的運動方式,這樣的訓練模式將會對你的肌肉與身體產生極大的負擔,因為,你每天不斷的在訓練著相同的部位與肌群,卻沒有給予他們相對的休息與復原的時間,當肌肉感受到疲勞的時後,你的身體就會開始失去力量並造成運動傷害。這樣的挑戰或訓練模式,整體來說就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因為,只有透過正確的休息與飲食習慣,再搭配上適度的訓練強度與計劃,才會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加強壯。

每天100下伏地挺身連續30天的影片:

最後的建議

除此之外,Dan Witmer解釋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進行相同訓練的舉動,指可能會導致身體的不適甚至受傷,雖然,這樣的挑戰目標對於養成嚴格的紀律很好,但對於身體的肌肉成長並不理想。在這30天的挑戰過程中,我確實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傷害,當我日復一日進行手臂撐直與彎曲動作之後,手肘就開始出現腫脹與不適的情況。最後,我建議想要開始進行運動的你,每週最多做2-3次伏地挺身,並結合不同的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這樣降會對於你的身體肌肉有更好的生長。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7年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暨i運動論壇 79家企業獲獎品牌形象再升級

2018-10-25
新聞綜合話題

全民運動熱潮來襲,提倡運動也能打造企業優質品牌形象。為提升全民及職工規律運動風氣,教育部體育署推動「運動企業認證」,今(107)年邁入第三屆,獲得全臺企業熱烈迴響。本年度以「企業i sports 員力non stop」為活動口號,鼓勵企業建立良好職場運動氛圍,強化員工身心健康狀態,進而回饋工作效率,提升績效表現,創造良性互利循環。

體育署高俊雄署長(右2)出席「107年度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暨i運動論壇」。

79家企業代表出席受獎

教育部體育署於10/25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辦「107年度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暨i運動論壇」,活動一共頒發三個獎項:67家運動企業標章獲證企業、10家訪視通過企業以及2家企業線上聯誼賽獲獎企業,總計79家企業代表出席受獎,分別由副總統陳建仁、教育部長葉俊榮頒獎授證。

副總統陳建仁期望未來企業能與政府一起推動全民運動!

朝向「運動企業」的目標前進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2018年雅加達-巨港亞運中華代表隊獲得亮眼的成績,全民運動風氣日益盛行,政府透過推動運動企業認證標章,鼓勵企業積極推動建立員工規律運動習慣,實現關懷員工的企業社會責任,期望未來企業能與政府一起推動全民運動,一起守護全民健康,讓更多企業都朝向「運動企業」的目標前進。
 
教育部長葉俊榮提到,「運動企業認證」對於員工、企業、運動產業三方面,能創造互利共贏的良善循環。教育部體育署也延續「運動企業認證」的熱度,推動「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補助方案」,期盼能透過企業與運動產業的結合,激盪出更耀眼的火花。

副總統陳建仁與獲「運動企業認證」之企業大合照!

建立健康幸福職場

今年的「i運動論壇」邀請到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巫俊毅副總經理、勝利體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呂孟達資深協理來分享i運動企業的打造經驗。交流座談時間則邀請教育部體育署高俊雄署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游麗惠副署長、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巫俊毅副總經理以及勝利體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呂孟達資深協理,暢談讓運動企業認證加乘運動指導員聘用,建立健康幸福職場的具體做法與益處。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左)頒發企業聘請運動指導員補助金給臺達電代表。

全民一起愛運動,企業員工動起來。「運動企業認證標章」讓企業優質品牌形象再升級,搭建起員工、企業、運動產業的互利橋梁,期待未來更多的企業投入「i運動」的行列,朝向「健康國民、卓越競技、活力臺灣」願景持續挺進。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網球男單奪金 莊吉生:榮耀屬於大家!

2017-08-30
綜合新聞台北世大運話題

新臺灣人、網球選手莊吉生 (Jung Jason) 不負地主球迷期望,29日於世大運男單金牌戰,以6-2、6-4擊敗韓國選手Hong Seongchan,為中華隊奪得本屆男網第一金,也幫助中華隊贏得男團金牌,贏得最後一分那瞬間,莊吉生相當振奮,開心到躺在球場上歡呼,他說:「很開心穿著中華隊的球衣贏得金牌,這份榮耀是屬於隊上所有選手、教練及所有工作人員的。」

中華隊莊吉生獲男單金牌後開心感謝球迷支持。

第一盤,莊吉生在局數1-1、40比30,逮中對手在左邊的大空檔,一記正拍直線得分率先破發,並鼓舞現場球迷幫他加油, 接著Hong在第7局的反拍掛網,讓他再度失去發球局,處於2-5落後,也讓莊吉生先拿下首盤。

第二盤,局數2-2,雙方不斷在底線對抽,最後Hong回球出界,讓莊吉生先取得破發,此時Jason興奮到整個人都跳了起來,第10局,莊吉生局數5-4、40比0領先,手握三個冠軍點的他,用記正拍致勝球來結束這場比賽。

中華隊莊吉生帥氣救球。

賽前因金牌戰壓力倍增的莊吉生,如釋重負,也以更正面的態度來看待網球這項運動,「網球就像生活一樣,無論輸贏都要坦然面對。」

世大運網球男單頒獎(由左至右)韓國Hong Seongchan銀牌、中華隊莊吉生金牌、葡萄牙BORGES Nuno、俄羅斯SAFIULLIN Roman銅牌。

三年前,莊吉生認為網球在臺灣不是很興盛,而且球迷大都只知道盧彥勳,希望藉這次世大運,能帶動網球風氣,也讓更多球迷知道除了盧彥勳,還有許多實力不錯的網球選手。

中華隊莊吉生賽後感謝球迷支持,表示「榮耀是大家的。」

混雙金牌戰則由日本隊Kaito Uesugi/Erina Hayashi以7-5、6-4擊敗斯洛伐克Ivan Kosec/Simnoa Parajova,這是日本在本屆世大運網球的第一金。

中華隊莊吉生獲得2017臺北世大運網球男子單打金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