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在追求馬拉松破PB的路上,除了平時必要的跑步訓練,要增強你的每一個步伐,也必須專注於訓練肌力和調整姿勢。硬舉(Deadlifts)是個全身性的重量訓練,除了肩膀和背部,更能訓練到跑步時不斷使用的臀肌、大腿後側膕膀肌,堪稱是膕膀肌殺手級訓練!讓我們看看硬舉有多少好處、執行時該怎麼做、以及常見的錯誤示範。
美國紐約頂級教練暨Strong New York健康中心創始人Kenny Santucci指出,硬舉是一項全身性運動,主要是鍛鍊掌管跑步所需力量和穩定性的膕膀肌與臀肌。它可以增強身體的後鏈、背部肌群,以增進跑步姿勢、跑步經濟性和爆發力;在平衡股四頭肌力量、跑上坡以及增加步幅上特別有幫助。
所謂「平衡股四頭肌力量」指的是,當我們長距離慢跑或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反覆使用而超負荷,使股四頭肌變得更強壯有力;但這也意味其相對位置,也就是大腿後側的膕膀肌也必須有足夠力量作用,以阻止膝反屈(膝關節過度向後彎曲)可能造成的重心偏移和傷害。
要把膕膀肌練強,硬舉是個好方法,但在抓著壺鈴或啞鈴開始練習動作時,你必須了解一些事,否則運用錯誤的方法不斷執行,不僅無效,更可能導致受傷!以下是Kenny Santucci指出硬舉常見的錯誤:
1. 在訓練過程中圓背。
2. 將重量放下時胸部落下,沒有保持在原位。
3. 使用下背(腰)的力量舉起過重的重量。
4. 訓練過程中脖子太緊。
5. 姿勢不良,無法徵招到臀肌和膕膀肌。
設備:如果你是初學者或是正在減肥,Santucci建議使用六角槓(Hex bar)或啞鈴;而壺鈴可作為替代方案,它的好處是手柄離地面更高,操作更輕鬆,且可以讓手沿著腿部擺盪、觸摸膝蓋,以增加髖關節鉸鏈的運動。如果在家訓練,你可以用食品購物袋來增加重量,要注意手提的高度可達膝蓋高度。
動作:
1. 手抓重物,雙腳站直與肩同寬,膝蓋、肩膀向後微彎,保持脊椎挺直、腹部緊實、挺胸,緩慢地進行髖關節絞鍊(髖關節的屈曲和伸展動作)。
2. 當重量靠地面下降,啟動膕膀肌和臀肌力量以抗衡重物向下的拉力,盡可能降低身體,直到腿後側感受到拉扯。
3. 向前推動臀部回復站姿。重複你所設定的次數和組數(可參考下文 硬舉訓練的頻率、組數和次數)。
提醒:
1. 執行之前一定要熱身!下背部的肌肉組織非常纖細,所以必須透過活化核心肌群來保護背部。可先做早安運動(Good Mornings)當作熱身準備。
2. 無論做哪一種硬舉的變化式,髖關節絞鍊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保持挺胸收腹,可避免臀部垂下或圓背,過程中盡可能想像將屁股推向後方牆壁。
3. 請區別深蹲和硬舉的差異。深蹲是以膝蓋主導,而硬舉是髖關節主導。
1.調整站姿:學習硬舉起初,你可以先從不完全彎曲開始,而是彎曲到自己舒適的姿勢,以單腿或前後腳交叉站姿來保持平衡。
2.單腳當支撐:如果你在做單腳硬舉時無法保持平衡,可先從左腳站穩、右腳趾觸地輔助開始。將手伸往地面,專注於髖關節絞鍊,接著換另一隻腿重複動作。
3.輕鬆增加重量:增加重量時,使用六角槓可幫助集中重量,並有助你專注於正確的姿勢。
一般來說,你每週的訓練課表應該至少有兩次肌力訓練日,因此,Santucci建議每週兩次的訓練日都增加硬舉動作。
至於組數和次數,對初學者建議從3-5次開始,隨著時間增加。以徒手訓練來說,可先以1-2組、每組8-10次為目標;當你能輕鬆做完一組12-15次,就可以開始增加額外的重量。
有關硬舉的各種變化式詳細做法可見:6個硬舉訓練,讓你成為更好的運動員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當你進入健身房的那一天開始,是否對於眾多的訓練動作眼花撩亂了起來?儘管有些訓練動作會透過大部分的肌群,來有效率的刺激肌肉纖維成長,但有些動作就完全會浪費你的時間。因此,今天這篇將不告訴你做哪些動作對於肌肉的發展較有成效,而是要告訴你身為初學者時候,請先避免執行這六項訓練動作,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在進行有效的訓練。
這篇我們所列出的訓練動作,必須要長時間且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正確的完成,因此,有些人並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經驗,來正確的使用並充分利用它們,雖然,嘗試新鮮的動作對於強化肌肉和挑戰體能極限十分的重要,但唯有採用正確的姿勢避免運動傷害順利完成訓練正為重要。
如果,你在閱讀完這些動作之後,仍然對這些練習動作十分的感興趣,那就必須請你要保證自己能長時間並持續的正確訓練,否則,只會浪費你寶貴的訓練時間。
有做過啞鈴肱三頭肌屈伸的人,相信都能體驗到這個動作的困難度,因為,你必須要堅持嚴格的姿勢才能有效的刺激肱三頭肌收縮,要正確的執行這項訓練動作,必須要讓上臂與前臂呈90度彎曲且上臂必須要緊貼身體外側,另外,在手臂伸直時的肌肉收縮位置維持1-3秒的停留時間。大多數的人都會錯誤的利用作用力讓啞鈴進行擺盪,因此,錯過了讓肱三頭肌收縮的機會,所以,對初學者來說,利用滑輪機來進行這個動作會好的更多。
後三角肌試一塊十分難訓練的肌肉,因為,它位於我們的背部區域,所以在訓練時我們很難透過鏡子看到它,再加上後三角肌也是最頑固的肌肉之一,需要經過大量的時間訓練才能看到成果。而坐姿後三角飛鳥這個動作,執行時手臂的彎曲角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角度不正確肱三頭肌就會介入干涉後三角肌的刺激度,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建議進行面拉或是俯身側舉這兩個動作。
在許多專業或資深的健身人訓練計劃上,都可以看到直臂滑輪下拉這個動作,而這個動作最主要是訓練我們背闊肌的下部肌肉,但果你的姿勢錯誤就會造成肩膀的斜方肌和手臂的肱三頭肌進行施力,反而訓練不到該刺激的背闊肌下部肌肉。
許多人都將仰臥拉舉訓練與仰臥胸肌訓練混為一談,這個動作你可使用槓鈴、啞鈴或滑輪繩索進行操作,如果是要針對胸肌訓練,你必須要在槓鈴降低到地面時將手肘彎曲,並在回到起始位置時將槓鈴拉近胸部。而仰臥拉舉訓練是要針對我們的背闊肌,因此,你必須要在整個動作的過程中保持肘部的穩定,這點可以模仿直臂滑輪下拉的動作來瞄準背闊肌,而且啞鈴要比槓鈴來的容易訓練。
直立式上提這個多關節動作,最主要是針對三角肌外側、肱三頭肌與斜方肌這個的肌肉部位,但絕大多數的人都自我感覺良好,採用大重量卻無法拉提到下巴下方,重點就在於手肘一定要提高,另外,雙手的間距越寬則斜方肌的介入就越小,反之則越大,同時,還有許多人會藉由身體的擺動將重量上提,這些都是錯誤的動作。
這是一個屬於舉重型的動作,能特別針對豎脊肌的腰背肌肉,以保持脊柱的伸展位置,而膕繩肌和臀大肌工作等進行髖關節伸展。但也因為動作的關係,讓你在訓練時,無法透過鏡子直接看到這些肌群的運作,造成肌肉與神經之間的聯繫困難度。因此,有許多的人都會抱怨早上好這個動作,對於訓練膕繩肌並沒有任何的感覺與幫助。所以,當你還是初學者時建議可以先從硬舉或是腿彎舉練起,這兩個都會比早上好這個動作要容易感受肌群的收縮。
資料參考/generationiron、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2019納米比亞超馬是「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其中一場系列賽事,參賽者需在7天內負重9公斤背包完成250公里,長途遠征卻連洗澡都不能洗。曾獲世界四大極地超馬大滿貫總冠軍的林義傑今年受主辦單位邀請參賽,並全身穿戴自家品牌SUPERACE配備,讓台灣超馬品牌在「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亮相。
2019納米比亞超馬的參賽者必須歷經168小時的極度惡劣乾燥氣候,白天氣溫在攝氏35度左右,夜晚會降至0度,日夜溫差極大。今年主辦單位邀請15年來獲得「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大滿貫的總冠軍們一起參賽,共有來自40多國、120多位參賽。林義傑領軍的台灣代表隊則穿上自家品牌SUPERACE隊服,面對這場超硬賽事。
據統計,一場25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需邁開30萬多步,手臂來回擺動超過30萬次,對胸部造成60萬次以上的摩擦,頸部出現30萬次,檔部出現60萬次,膝蓋則會有130萬次伸縮。為了這場賽事,SUPERACE針對當地氣候、地勢、長距離的運動行為,打造最適合超馬選手的服裝配備,主要是讓選手察覺不到這些對身體的阻礙。
在版型上,SUPERACE特別針對東方人的骨架進行調整,透過對人體版型的了解,觀察身體最容易摩擦的部位,將死板的剪接線調整為符合人體的弧線,在運動中更能包覆身型。同時,將容易摩擦肩胛骨的肩線往前挪移,避免車線縫份在運動中所造成的摩擦感。2019年新款也將袖子改為拉克蘭袖,使肩膀到袖子一體成型,不會因為肩膀寬窄而影響到臂膀的活動。舒適度升級的服裝配備,受專業超馬選手一致推崇。
資料來源/SUPERACE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