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1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2
鍛鍊腹肌伸展消凸肚子
鍛鍊腹肌其實要靠伸展! 1招10秒鐘消凸肚子
3
各種營養素對身體基因的影響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2020-06-17
知識庫 瘦身 保健 體脂肪 觀念

你可能穿起比基尼身材看似不錯、BMI身體質量指數也在正常範圍,但是,小心你其實跟肥胖者一樣不健康,成為「瘦胖子(Skinny Fat)」而不自知!有研究指出,瘦胖子可能影響著多達四分之一正常體重的人,讓他們看似健康,卻處於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中。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別被你瘦瘦的外表騙了! 不健康「瘦胖子」的5大徵兆

所謂 Skinny Fat 的人,四肢纖細但腰間脂肪很可觀,所以當穿上衣服看起來骨瘦如柴,把上衣脫下卻顥得圓潤。根據2008年一項研究指出,Skinny Fat(或是正常體重的肥胖症)現象可能影響四分之一的正常體重者,他們看似健康,但實際檢查後,會發現體內脂肪和發炎指數很高,因此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卻無法從外表觀察出來。

要確定自己是不是Skinny Fat,檢查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是確認新陳代謝狀況的唯一途徑;但以下5大徵兆,可能幫助你確定是否有正常體重的肥胖症風險,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特徵,請就醫檢查並詢問醫師如何確保身體健康。

Skinny Fat正常體重
Skinny Fat是在正常體重下的肥胖症

1. 你有個泡芙上身

即使體重正常,但在發表於《內科學年鑑》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群同年齡人相比,身體中段有多餘脂肪者更容易過早死亡。可怕的是,這種脂肪不會一次全部出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你發現牛仔褲漸漸緊繃、皮帶慢慢向後扣,這就是一個警告信號。

2. 你無法做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是個經典的上半身訓練動作,也是核心訓練中很基礎的一環,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肌力成功做出伏地挺身。如果你骨瘦如柴,體內脂肪含量卻很高,尤其是缺乏瘦肌肉且沒有規律運動,連上一次運動到流汗都記不得是哪時…那麼,你很可能是Skinny Fat!因為,當人們沒有超重,很容易沒動力去鍛鍊身體,但如果不規律運動,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健康。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

3. 你有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無論他們的身材胖瘦,在遺傳上,你也可能是罹病的高危險群。雖然家族遺傳不能改,但保持正常體重、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建議可諮詢專業醫師,如果你有其他三高危險因子是與生活方式有關,可以試著修改生活方式,或是進一步服用藥物控制。

4. 你的飲食不健康

也許你可以大啖雞排漢堡大喝可樂,也不會增加體重;或是你斤斤計較攝入幾大卡熱量,卻都吃白麵包和垃圾食物。無論哪種方式,吃下過多糖和脂肪,卻不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纖維和瘦肉蛋白質,不僅會損害器官,更增加糖尿病、心臟病及癌症等風險。

吃下過多糖和脂肪
吃下過多糖和脂肪有害健康

5. 你正是高風險族群

遺傳學會影響人們如何儲存脂肪,比方說,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與具有相同身體質量指數(BMI)的高加索人相比,南亞後裔的人更有可能在體內器官周圍儲存多餘脂肪(即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與代謝問題和慢性疾病有關。另外,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老年人不應該太注意BMI,因為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去肌肉,所以即使在正常體重下,老年人的體內脂肪含量也很高,建議專注於增加肌肉量,而不要擔心體重機上的數字。

老年人應專注於增加肌肉量
老年人不應該太注意BMI,應專注於增加肌肉量

雖然遺傳學、年紀可能影響內臟脂肪含量,但文化和飲食習慣也可能起作用,顯然地,無論你面臨哪些風險因子,健康飲食和運動一定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延伸閱讀】

男神營養師體脂狂降20%減肥史大公開!

甩掉大腿內側贅肉!這4個動作讓妳練出又白又直的蜜大腿

運動前後的營養補給你真的有補「對」補「足」嗎?

資料來源/health.com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鍛鍊腹肌其實要靠伸展! 1招10秒鐘消凸肚子

2021-03-26
觀念伸展減脂瘦身知識庫書摘

「只要肚子不要這麼凸,看起來一定會更瘦一點…」「要是沒有啤酒肚的話,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穿T恤了!」對許多人來說,「下腹部凸出」永遠都是煩惱的第一名,而一說到瘦小腹,那就是腹肌運動。腹肌的重要性從以前就一直被強調,除了改善腰痛,還能提升塑身效果和運動表現,但你知道練腹肌應該用伸展嗎﹖日本教練暨物理治療師中村尚人推薦拉伸腹肌運動,只要花10秒鐘,就能活化肌肉、促進代謝,消除你的凸肚子!

鍛鍊腹肌伸展消凸肚子
鍛鍊腹肌要靠伸展! 1招10秒鐘消凸肚子

避免仰臥起坐 練腹肌要用伸展

說到腹肌運動,我想大家都會想到收縮腹肌的仰臥起坐。但是最近,這種收縮腹肌的運動引起了大眾的注意,被認為是造成腰痛的原因。說到底,我們是否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也就是認為腹肌運動就是仰臥起坐呢?那樣的腹肌運動真的合理嗎?

我從事瑜珈和皮拉提斯的教學,目前已培養出約2千名專業教練。另外,作為物理治療師,也診治了將近1萬名為腰痛等姿勢問題所苦的患者。透過瑜珈等東洋醫學,加上身為物理治療師的西洋醫學,從這兩方面研究人體的過程中,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

「腹肌要用伸展的方式來鍛鍊。」

就是這麼一回事。簡單到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進行,明明完全不會累,卻能確實地對腹肌產生作用。除此之外,還能養成易瘦體質,體態也會變好,身心都能變得健康。

腹肌伸展
日本教練暨物理治療師中村尚人認為,腹肌應該要用伸展來鍛鍊

拉伸腹肌運動

讓我們來挑戰一下拉伸腹肌吧!把被壓扁而往外凸的肚子拉起來,讓身體記住肚子平坦的形狀。再加上改善姿勢的話,身體的瘦身開關就會被打開。

一次只要10秒!不受空間限制,在哪裡都能做,而且很輕鬆。無論是誰都能堅持下去也是這項運動的魅力所在。只要讓肌肉變得柔軟,身體一定會有所改變!就用拉伸腹肌在你的身體上掀起革命吧。

拉伸腹肌,是根據人體機制構想出來的正確的腹肌運動。拉伸腹肌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在本章介紹的基本訓練中,我們將拉伸腹部的前側。

要點有兩個:第一就是讓骨盆穩定,等胸部回到較高的位置後,再開始做拉伸腹肌。這麼做會刺激到腹部的所有肌肉,所以不需要勉強也可以輕鬆地收緊肚子。 再來就是記住身體往後仰時,伸展肚子的感覺。平時就要有這樣的意識。做完拉伸訓練後,至少要讓肚子保持5分鐘以上的拉伸狀態。

拉伸腹肌規則:
除了睡覺前,不管是什麼時候,在哪裡做幾次都OK!這可以讓全身的肌肉都活化,尤其是在起床後和早上出門前進行的話,不但一整天的代謝都會變好,還可以達到更好的瘦小腹效果。請務必養成每天拉伸腹肌的習慣。

拉伸腹肌第一步
拉伸腹肌第一步
拉伸腹肌第二步
拉伸腹肌第二步
拉伸腹肌第三步
拉伸腹肌第三步

資訊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中村尚人著
《後仰就會瘦 : 10秒就能消小腹,適合所有人的革命性拉伸瘦體操》一書。

本書特色

拉伸就能瘦?我不想努力了!
三個月瘦4.9KG、腰圍小2.9CM!
小腹的真相就是──
被重力壓扁的肌肉+下降的肋骨+擠成一團的內臟
不需要器材,沒有飲食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做,
一天3次,利用地心引力消小腹、練曲線,輕鬆擁有易瘦體質!

本書中的後仰拉伸動作,能一次鍛鍊4種腹肌+背肌,打開身體燃燒模式,10秒就能輕鬆瘦小腹。實際執行效果是收縮腹肌的1.2倍,疲勞感卻只有1/3!一次性滿足身體所有舒適條件,有革命性的效果 ╳ 革命性的輕鬆 ╳ 革命性的改變!

• 更多《後仰就會瘦》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各種營養素對身體基因的影響

2017-05-18
營養補給飲食知識庫瘦身觀念

糖分―具致命威力,啟動「致肥」基因,抑制「抗肥」基因

一般動物在正常的餵養狀況下,有天生的熱量代謝調節能力,所以即使是實驗動物,讓牠們任意吃飼料,也很少發生肥胖的情形。但研究發現,如果用含大量糖分的飼料來餵食大白鼠,會使牠們失去對於食物熱量的調控能力,發生許多基因層次的變化,包括跟肥胖有關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如神經胜肽 NPY、非痛風神經胜肽AGRP等(不要被這些專有名詞搞瘋,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營養成分的影 響有多深入),以致於提早發生肥胖及代謝症候群。這意思就是說,光是吃很多食物、吃到飽,未必會導致肥胖;但是,吃太多糖,就可能影響了熱量代謝的基因,讓你變肥。

你一定聽多了「鹽分過多易造成高血壓」的衛教,建議不要吃太鹹,才不會得到高血壓。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過多的糖分也會導致高血壓!原來,我們的肝臟會合成一種「血管張力素原(angiotensinogen)」,再經由腎臟代謝成為「血管張力素(angiotensin)」,它會使血管收縮,而升高血壓,是調節血壓的重要分子。攝入太多糖分,會使血糖升高,高血糖則會進一步使「血管張力素」的基因表現多出三倍,進而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攝取了過多糖分,也會造成高血壓的原因,而不單單只有影響到熱量代謝的基因而已。

「糖」與「醣」是不同的。我們吃的澱粉類食物,含的是大分子的「多醣」,由很多個「單糖」聚合而成,其中絕大部分是葡萄糖;而我們吃的甜食及飲料,則含有蔗糖,或者更便宜、甜度更高(但是更會害死人)的玉米糖漿。蔗糖是所謂的「雙醣」,分子較小,由兩個單糖所組成(單一的蔗糖分子由一個葡萄糖加一個果糖所構成);而玉米糖漿絕非字面上看起來那樣像是天然的產品,那其實是高度食品工業修飾過的人工製品。玉米糖漿是全球肥胖症大流行的元兇,因為它廉價且甜度高,能挑逗你的味蕾,刺激你的食慾,讓你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糖癮症」,被糖奴役而不可自拔!

糖分對身體的影響。 ©ferrignofit.com

血糖濃度是如何調控的?

血糖如果不能正常平衡,就容易變成糖尿病。無論多醣或雙醣,在消化道裡面都會先被分解為單糖才吸收。葡萄糖被吸收之後,少部分直接供應我們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源,在粒線體裡面產生ATP;大部分則變成肝醣或是三酸甘油酯(就是脂肪啦)儲存起來。

此外,葡萄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胰島細胞裡面,調控胰島素及升糖素的基因表現,造成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而升糖素(Glucagon)的分泌卻下降。重點在於,越簡單的醣類,就越容易被分解成為單糖,就越快速進入血液,造成血糖急速升高,產生上述反應。

葡萄糖也會影響到肝臟的基因表現,包括許多葡萄糖的運輸、分解,以及轉化成為脂肪有關的酵素,都會因為糖分而增加,因此容易形成脂肪的堆積。另一方面,糖分對於糖質新生的作用(把脂肪或蛋白質分解成糖的反應),反而是抑制有關的酵素基因表現。 總結來說,葡萄糖的增加,會使得合成脂肪有關的酵素基因表現上升,而使脂肪或蛋白質分解轉化成葡萄糖的有關酵素基因表現下降,一來一往,就會造成脂肪增加、分解減少,當然也就會形成肥胖!

① 如果吃下太多醣類食物,容易造成高血糖;但是,吃蔬菜、蛋白質類的食物,血糖較不會飆高。 ② 血糖升高,會刺激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 ③ 反之,吃下合適的食物,不會使血糖飆升,反而讓血糖較低。血糖低會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升糖素。 ④ 胰島素將過多的血糖送進脂肪細胞,合成三酸甘油酯,就是「脂肪」

好的脂肪―不是只有熱量,還能減肥!

脂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除了作為能量的來源外,也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所以完全不吃脂肪,會嚴重影響生理功能。減肥絕對不可以完全不吃脂肪!

脂肪對於基因表現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到代謝、生長,以及細胞分化等重要功能。食物中的脂肪的含量及種類,會影響基因表現的調節因子,稱為「轉錄因子」,是一些在細胞核裡面作用的小型蛋白質。

這些轉錄因子是如何做調控的呢?

1.結合脂肪酸、乙醯輔酶A,或者是氧化的脂肪酸,分別產生不同的效應。
2.氧化脂肪酸透過細胞膜上的接受器,影響下游的信息傳導,最後影響基因表現。
3.氧化脂肪酸改變細胞內鈣離子濃度,進而誘發一連串的細胞信息,最後影響基因表現。

透過這些不同機轉,脂肪的代謝、細胞的分化與生長,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基因表現,在各個不同的器官會有不同的作用,如果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百分之六十的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就會減少脂肪生成酵素的表現。意思就是說,攝取這樣的脂肪,反而具有減肥的效果!可是有一些脂肪酸卻又會增加脂肪細胞表達「脂肪酸結合蛋白」的量,例如「花生四烯酸」、「亞麻油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 )」等,會減少和脂肪代謝有關的第一型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SCD1)的基因表現。

另以 PPAR 為例, 它可以被「 共軛亞麻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縮寫為CLA )」所活化。PPAR 屬於一群細胞核內的荷爾蒙接受器,具有調節飢餓感與脂肪代謝的功能。當我們飢餓的時候,可促使脂肪分解,產生熱能;吃飽之後,則轉而使糖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不當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年紀增長,都會降低PPAR 的活性,而無法有效地將低密度膽固醇(所謂「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轉成高密度膽固醇(所謂「好膽固醇」),導致高血脂;也容易使動脈血管發生粥狀硬化,造成高血壓。胰島素阻抗也會增加,發生高血糖或糖尿病,甚至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惡化三高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

但是,如果能夠採取適當策略,包括好的油脂(例如CLA)、蔬果及有氧運動,來活化 PPAR,就能改變代謝機能,改善對血糖、血脂及血壓的調控,抑制全身性的發炎,緩解慢性病外,也能達到體重控制的效果。

好的油脂對身體更有益處 ©thehealthsite.com

蛋白質—不只「補」肌肉,還能調控血糖代謝及脂肪形成有關的基因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對於生長、發育、免疫,甚至於生殖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在很多的開發中國家以及低度開發的國家,蛋白質攝取不足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近年來發現,許多素食者和老人家,也可能因為蛋白質攝取量的不足,導致肌肉流失,形成「肌少症」,嚴重威脅生命。

上一段講的是蛋白質的巨觀作用,事實上,蛋白質的質跟量,都是基因表現的重要影響因子。例如,吃「極低蛋白質」的飲食,會影響胰島細胞數量以及「蛋白質激酶」的活性,進而減少胰島素分泌,因此當蛋白質攝取太少時,就容易造成血糖升高。

而「蛋白質激酶」活性降低,也會抑制到葡萄糖所誘導的腸道荷爾蒙,包括胃抑制胜肽(GIP)及升糖素類似胜肽(GLP1)。這兩個腸道荷爾蒙功能不太一樣,但都是促進胰島細胞生長及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重要因子;而且二者均具有促進大腦飽足訊號、抑制食慾的功能。所以,「極低蛋白飲食」除了對胰島素分泌有不良影響,導致血糖失調之外,也容易有吃不飽的感覺。
 
「低蛋白飲食」也會影響細胞再生與修飾的能力,太少的蛋白質攝取,會增加胰島細胞中的磷酸果糖激酶(PFK),導致蛋白質代謝的缺損,使得胰島素對於葡萄糖上升的不反應,最終衍生高血糖。高血糖的結果,不是演變成糖尿病,就是增加脂肪的堆積,所以不吃肉、不吃蛋,不但無法減肥,反而可能造成肥胖。
 
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經過消化後,先分解成為單一的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在體內會再重新組合,成為身體所需要的結構蛋白質,例如肌纖維(影響到體能鍛鍊時的肌肉生成)、膠原蛋白(影響到我們的皮下組織、骨骼、肌腱、韌帶等的生長與修補),乃至頭髮、皮膚、指甲等,都是由蛋白質所組成。這些不同的蛋白質在身體裡,是透過非常精密的合成機制,也就是從基因的層次來做調控。因此,食物當中所含的胺基酸種類與數量,除了直接影響蛋白質的合成,還會牽連到肌肉、皮膚、頭髮、關節、韌帶等組織的生成。
 
想減重的人,倘若不吃蛋白質,除了前面所講的,會造成血糖升高、讓脂肪更加堆積外,我們希望達到「減脂、增肌」的效果也不可得,甚至不利於皮膚、毛髮、關節及韌帶的代謝,造成個體衰老,讓整個人看起來又老又胖!

從基因轉錄成為信息(mRNA),再由信息轉譯為蛋白質,在這個轉譯過程當中,胺基酸就依據這個信息一個一個地被組合起來。 轉譯的過程牽涉到很多的因子,包括讓蛋白質鍊增長的延長因子,以及讓蛋白質發揮功能的磷酸化因子,而胺基酸就是透過影響這些因子來調節蛋白質的合成。

礦物質―基因表現及新陳代謝的必要元素

如同其他的營養素一樣,很多礦物質都跟代謝功能以及基因表現有關。我們先來談鋅對基因表現的影響。鋅在許多與代謝有關的蛋白質上作為「輔助因子」,意思是說,蛋白質(例如酵素)必須要有鋅的存在,才能發揮功能,但是鋅單獨存在時並無功能。鋅也是許多荷爾蒙分泌時的必要元素,甚至免疫反應也有鋅的參與。在小腸、胸腺以及肝臟細胞中,鋅則是參與了基因表現的調節,例如有一個基因調節因子叫做第一型金屬反應因子(MTF-1),是啟動我們身體應對環境中的重金屬、缺氧狀態及氧化壓力的主要機制,MTF-1 就是一個必須依賴鋅才能發揮功能的轉錄因子。
 
如果長期鋅的攝取量不足,就有可能發生含鋅蛋白質(稱為「鋅硫蛋白」)的不足,降低身體對抗重金屬傷害的能力。而缺氧及氧化壓力也是惡化肥胖症的重大殺手。所以,適度攝取含鋅的食物,有助於身體對抗這些危害因子。
 
此外,鋅也與身體的能量代謝息息相關。無論用醣、脂肪或蛋白質來做原料,最後都必須被轉化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才能推動身體的運作,這個能量代謝過程中所需要的ATP合成酶、胞色素以及NADP去氫酶,都含有鋅,而且受到鋅的調節。減肥的關鍵就在於燃燒脂肪,產生ATP,好讓我們有力氣鍛鍊肌肉,說到這,你應該可以了解攝取鋅的重要性了吧。
 
鋅之外我們再來看一些例子。比如鐵,鐵會影響到我們血紅素的表現,缺鐵性貧血是所有貧血症裡最常見的一種。某些地區因為土地缺乏礦物質,導致蔬菜、水果所含的礦物質成分也比較少,甚至於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某些基因表現。有些地區則因為重金屬的汙染,造成了不該有的礦物質進入食物鏈,而嚴重地影響了居民的基因表現。
 
鎂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參與至少兩百種以上的生化反應,包括調節能量代謝、脂肪酸的生合成、葡萄糖代謝、神經傳導物質釋放,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鎂也跟免疫功能關係重大,影響體內發炎及氧化壓力的狀態,這與肥胖的發生及惡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肥胖其實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並且經常伴隨著鎂的降低。
 
鎂也跟幾種肥胖或慢性病的基因表現有關,可能影響糖尿病進展的某些易感基因(例如TCF7L2)。人體蛋白質中更有超過三千個鎂的結合點,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健康、保護骨骼和血糖平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另外一種大家可能比較不熟悉的礦物質微量營養素叫做鉻。鉻也會影響蛋白質的表現,對於肌肉生成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減重過程中,需要「減脂、增肌」時,一定要注意到這些礦物質的攝取。
 
鉻還可以穩定胰島素的功能,可以有效讓血糖降低,卻不至於產生過量的三酸甘油酯,造成肥胖。在以增加肌肉為主的健美訓練中,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品。
 
一般來說,礦物質在深綠色蔬菜裡的含量較為豐富,堅果類也是非常好的礦物質來源,這就是我強調減肥一定要適度攝取蔬菜與堅果的原因,而坊間一些極端減重法就很可能會把礦物質給忽略掉了。
 
現代的耕作方法,能讓蔬果長得又大又快,並且一年到頭不斷地輪耕,但是在肥料補充上,卻幾乎只有補充氮肥跟磷肥,並沒有考慮到土地當中的礦物質。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現代蔬果所含的礦物質,可能不如五十年前或一百年前豐富,因此,除了依循「健康餐盤」減重法則,來攝取足量的蔬果外,也可以考慮適量補充一些與礦物質有關的補充品,讓礦物質發揮它們祕密任務,幫助你甩掉肥油,維持健康。

礦物質 ©tuasaude.com

維生素―最容易被輕忽的生命營養素

維生素在人體內需求量並不多,但既然被稱為「維生」素,就代表它是維持生命必要的元素。百年前,全球各地不時發生因食物短缺,導致維生素缺乏而致病的事,即使到了現代,仍有類似事件。一九九九年,宜蘭靖廬拘留所曾發生維生素B1缺乏,造成八十名大陸偷渡客集體爆發腳氣病的事件,最後有三人死亡;二○○七年也曾有報導提及,有人因煮飯過度洗米,導致維生素B1流失,而引發腳氣病。
 
維生素需求量這麼少,為什麼還會缺乏?減重又為什麼需要補充維生素?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要預防維生素缺乏症,的確只需要少量維生素;科學界至今也還沒有確認,到底要攝食多少維生素,才對人體最好,但卻有不少證據顯示,補充大量維生素有助於健康。
 
相信大家都聽過「壞血症」,那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造成的,患者會發生皮膚、牙齦、口腔黏膜出血,嚴重的最後會死亡。你可能會認為,現代人不可能發生維生素C缺乏,那我要先提醒你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本身無法合成維生素C,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倘若你只吃麵包、起司等高脂食物,卻不吃蔬菜水果,就可能會是「壞血症」的高危險群。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食物,但有些人就是不愛吃。我在門診曾經見過一個孩子,還沒上大學就經常眩暈、過敏、失眠、便秘,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十多年來幾乎只吃馬鈴薯過日子!而他小的時候也只吃麵包、饅頭,媽媽還一直覺得這孩子「很好養」,完全沒想到營養素缺乏,會衍生出這麼多病症。那麼,攝取大量維生素C跟減肥有沒有關係?當然有!維生素C的攝取量過少,早就被發現與肥胖的發生有關(也跟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膽囊病變,甚至癌症有關)。維生素C幫助對抗肥胖,可能是透過它極強的抗氧化力,調節脂肪細胞的代謝作用、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醇(一種影響脂肪生成與分布的荷爾蒙)、葡萄糖利用及瘦體素的分泌(leptin ;一種調節食慾的荷爾蒙)、改善血糖的控制,以及降低全身性發炎(前面說過,肥胖其實是一種慢性發炎)。
 
維生素C也會影響我們的基因表現,可以作用在調節膠原蛋白的基因。不只是維生素C,很多維生素也都與肥胖症有關,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維生素在肥胖者體內都缺乏,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以及葉酸、維生素B12等。
 
維生素A參與一個能量代謝非常重要的酵素基因的表現,這個酵素叫做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PEPCK 在糖質新生(把蛋白質或脂肪轉化成為糖)的分解作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催化這個代謝過程的關鍵步驟。因此當維生素A攝取不足時,我們就無法適度消化脂肪,當然也就達不到良好的減肥效果。
 
維生素B是一大群水溶性的物質,在這裡只舉生物素(Biotin)當例子來說明。生物素又稱為維生素B7、維生素H或是輔酶R,是代謝脂肪及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必要的營養素。缺乏生物素,將造成細胞生長、免疫功能及胚胎發育的缺損。
 
在基因層次,生物素可與AMP(磷酸腺嘌呤核苷)結合,也可以直接修飾細胞核內染色體的組織蛋白,形成「生物素─組織蛋白複合體」,這些機制都可以調節基因的表現。目前知道,生物素可以調節許多與細胞激素(cytokine)、腫瘤基因,以及葡萄糖代謝相關酵素系統的基因。所以,生物素可以影響細胞的生長與個體的發育。
 
在一個以十二對同卵雙胞胎的肥胖研究中,發現生物素,在肥胖相關的基因調節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影響脂肪細胞的粒線體型態與功能、脂肪堆積,甚至全身性發炎及高三酸甘油酯症的發生。根據近三十年來的研究證實,各種維生素都不只是身體代謝功能的必要因子,也參與很多重要的基因調節,包括與肥胖有關的基因。這就更彰顯「健康餐盤」的重要性了,因為唯有均衡飲食才能攝取到各種充分的維生素,讓身體越來來越健康、身形越來越緊實。

植化素―現在正夯、卻令人眼花撩亂的食物成分

植化素不是維持生命所需,但古人說「藥食同源」,意思就是:食物其實就是維持身體健康的良藥,而其藥性就在於這些豐富的植化素。所以除了傳統的六大營養素之外,有人將植化素稱為「第七大營養素」。
 
植化素對身體的效應也達到細胞及分子的層次,可能影響的範圍包括:
 
1.活化酵素或者抑制酵素:
會影響許多代謝反應。
 
2.調節免疫反應:
肥胖症是一個慢性發炎性疾病,植化素具抗發炎能力,可以減緩肥胖症的嚴重程度,也能減緩因為肥胖所導致的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痛風等與慢性發炎有關的併發症。
 
3.強力的抗氧化作用:
肥胖會產生很多氧化壓力,造成器官病變與代謝異常。植化素具有抗氧化能力,可對抗肥胖產生的氧化壓力。
 
4.調節細胞週期:
植化素可調節細胞週期,而肥胖牽涉了脂肪的增生以及細胞的肥大,因此適當攝取植化素,可以調節脂肪細胞增生速度,增加減肥的效果。
 
5.調節細胞內信息傳導的路徑:
細胞的信息傳導,包括像胰島素接觸到標的細胞後,會進行一系列的反應。這一系列的反應,中間媒介因子就稱為信息傳導。植化素可調節這些信息傳導加強胰島素的效應,減緩胰島素造成脂肪增加的不良效果。
 
6.影響基因表現:
植化素可修飾我們基因表現有關的轉錄因子以及細胞核接受器,進而影響基因表現,甚至可能改變體型以及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在內。
 
你大概很難想像,植化素的效應竟然到影響基因表現的程度!但這是千真萬確的。科學家早就發現,薑黃素、吲哚(富含於花椰菜)、黃腐醇(一種類黃酮)、蘿蔔硫素、異硫氰酸鹽以及柚苷素等,可以調節至少四種幹細胞的解毒系統酵素。植化素還可以透過調節DNA的修補、致癌物的代謝、細胞週期、細胞分化、荷爾蒙分泌,乃至於細胞凋亡等機制,影響癌症的發生。

植化素也具有調節能量代謝以及脂質有關基因表現的能力。我們這本書是談減肥,所以只列舉幾個與減重相關的植化素來說明。先以薑黃素為例,薑黃素透過調節代謝基因的表現,可減緩細胞內脂肪顆粒的數量。在脂肪組織內,薑黃素會抑制血管的新生,相對抑制了脂肪細胞的增長,從而減少體內脂肪堆積以及體重增加。

薑黃素還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夠改善肥胖所造成的發炎,與因發炎而衍生的胰島素阻抗、高血糖、高血脂等病變。薑黃素同時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能夠保護肝臟不受到LDL氧化的傷害,並因此調節熱量的攝取。

薑、薑黃粉、肉桂粉皆富含薑黃素。

再舉一個例子。類黃酮是大家比較常聽過的植化素,它是超過六千個不同化合物的統稱,普遍存在於各類蔬果中,最豐富的來源是洋蔥、羽衣甘藍、韭菜、花椰菜、藍莓,紅酒及茶裡面的含量也很高。研究發現,類黃酮具有調節基因表現的能力,並且有很強的抗發炎效應、能增進腸道完整性、改善腸道菌叢,對於肥胖的慢性發炎及腸道菌叢衡狀態非常有幫助。

洋蔥、花椰菜、韮菜、和藍莓等皆富含類黃酮。

植化素成千上萬,透過攝食五彩繽紛的蔬果,均衡取得各種植化素,對身體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偏食、不吃蔬果或長期只吃少數幾樣菜,很明顯會對身體有害。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宋晏仁、梁惠雯著作《終生瘦用211全平衡瘦身法》一書。

醫生同樣也會因肥胖、壓力、健檢報告滿紙紅字,面臨生命威脅
宋晏仁醫師靠著「211全平衡瘦身法」
6個月甩肉近20公斤,三年不復胖,重新奪回健康的掌控權!

宋晏仁醫師希望翻轉你對減重的概念、點出減重者常犯的十大錯誤,並提出減重心法 (4R),期望能幫助所有人,都能透過這個簡單、容易執行、能長久落實在生活中的健康法則,找回自己的健康。

從面臨死亡威脅到找回身心靈全平衡,不僅在6個月內甩肉近20公斤,更重新奪回健康的掌控權。他的減重策略,每個人都做得到!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