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健康與否蛋白質佔有絕對大的因素,它是人體骨骼、肌肉和皮膚構成的重要因素之外,還能用於構建組織並合成激素、酶和神經遞質。而胺基酸又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例如蛋白質構成了大部分的肌肉和身體組織,而蛋白質食品例如肉、魚、家禽和雞蛋則由許多不同類型的氨基酸所組成。那胺基酸在人體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人體內的蛋白質經水解後,即生成20種胺基酸,例如甘胺酸(Glycine)、丙胺酸(Alanine)、纈胺酸(Valine)、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色胺酸(Tryptophan)、酪胺酸(Tyrosine)、天門冬胺酸(Aspartate)、組織胺酸(Histidine)、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麩胺酸(Glutamate)、賴胺酸(Lysine)、谷胺醯胺(Glutam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精胺酸(Arginine)、絲胺酸(Serine)、蘇胺酸(Threonine)、半胱胺酸(Cysteine)、脯胺酸(Proline)等。
其中有9種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或是合成量不足,必須經由食物攝取補充的稱為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那另外11種則稱為非必需胺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每個胺基酸在體內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並以其各自的氨基酸側鏈來區分,可分為脂肪族胺基酸、芳香族胺基酸、雜環胺基酸、無環胺基酸、鹼性胺基酸、含硫胺基酸、含羥基(醇)胺基酸、含碘胺基酸等。那補充足夠的胺基酸對我們身體健康又有哪5種好處?
1.能有效促進減肥
透過胺基酸的攝取能增加脂肪消耗和保持肌肉量將有益於減肥,特別是在減肥這方面補充支鏈必需胺基酸特別有效。發表在《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遵照為期八週的重量訓練計劃後,食用含有支鏈氨基酸(BCAA)的補給品會顯著增加瘦肌肉和增加力量,再加上與食用乳清蛋白補充或運動飲料相比,體內脂肪百分比的降低更大,但是與其它研究得出的結果參差不齊,表明將來需要再進行多方面的研究。
2.保留適當肌肉量
胺基酸作為肌肉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於肌肉的維持和肌肉的生長絕對必不可少。另外,一些研究發現,補充必需氨基酸可以幫助防止肌肉流失,這是衰老和體重減輕時常見的副作用,例如2010年發表在《臨床營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補充必需氨基酸有助於改善臥床休息的老年人的肌肉功能,同樣,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補充必需氨基酸可有效保持瘦肌肉,同時促進脂肪的消耗。
3.改善運動表現
無論你是休閒運動愛好者還是競技型的專業運動員,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訓練成績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那麼必需氨基酸絕對是不可缺少的。實際上,作為運動訓練後飲食的一部分,必需氨基酸如亮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通常用於促進肌肉恢復、預防酸痛和抵抗疲勞。
一項對八項研究的大型回顧顯示,在劇烈運動後補充BCAA能夠減輕肌肉酸痛並改善肌肉恢復能力,此外,英國利茲城市大學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在為期12週的重量訓練計劃中,每天服用4克亮氨酸將有助於增強男性的肌肉力量。
4.調節情緒維持心情
必需氨基酸內的色胺酸,在調節情緒和維持心理健康中起關鍵作用。它主要被人體用來合成血清素,這是一種神經遞質被認為會影響情緒,如果這重要的神經遞質失衡將會導致嚴重的問題,例如憂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甚至癲癇病。
2015年發表在《英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說,色氨酸對於長期治療認知和情緒功能均具有有益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幸福感,另外,其它研究也發現色氨酸可以幫助治療抑鬱症症狀和緩解焦慮症。
5.讓睡眠品質更好
必需氨基酸內的色胺酸,除了具有強大的情緒促進作用外,還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色氨酸可能還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並減輕失眠,這是因為它有助於增加睡眠週期中涉及的血清素濃度。發表在《循證補充醫學與替代醫學 》雜誌上的一篇大型評論指出,儘管多項研究還很複雜,但有證據支持色氨酸的睡眠調節作用,這與許多非處方睡眠藥物不同,色氨酸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副作用極小,使其能成為有助於促進睡眠品質的自然療法。
資料參考/draxe
責任編輯/David
身體的代謝消耗是減重與維持健康極為重要的一項資訊,唯有提高身體的脂肪消耗率,才能有效的達到減少體脂肪的健美身材,但是要怎麼達到減少體脂肪呢?就要由基礎代謝開始了解,再配合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搭配才能提高代謝消耗的能力,達到訓練身體的目的。
基礎代謝率是人體維持生命低限度所消耗的熱量,即使人一天什麼都不做,身體都會自然消耗掉這些熱量。假設一天都只有消耗基礎代謝率的熱量,卻攝取超過基礎值的熱量時,過多的熱量就會就轉為脂肪囤積在體內,導致體脂肪率升高,同時令體態開始變得臃腫。
在基礎代謝率中,扣除內臟器官維持運作所消耗的熱量後,大約只有四成是由肌肉消耗,所以才會有提高身體的肌肉量、增加脂肪消耗的說法。但是這樣的說法還缺少考慮一項因素,因為每提升10%的肌肉量,才提高3%左右的基礎代謝,而且人體的肌肉成長速度相當緩慢,一年能夠增加3~8公斤便是極限,若沒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肌肉僅會消耗熱量來維持身體體溫或從事一些基礎活動,無法藉由提升肌肉量來提高熱量的消耗。所以,另一項重要因素就是人體的活動等級,當人體的活動等級提高,配合肌肉消耗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所以當你保持活躍的生活型態,並勤奮鍛鍊肌肉或增加運動頻率,提高身體的活動等級,自然會增加體脂肪的消耗,也就比較容易達成瘦身目標。
基礎代謝率的計算,過去已經有不同機構提出幾種計算公式,而美國食品營養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DA)提供所謂Mifflin - St. Jeor公式,被普遍認為是比較準確的:
男性
BMR(男)= (10 ✕ 體重/公斤) + (6.25 ✕ 身高/公分) - (5 ✕ 年齡) + 5
女性
BMR(女)= (10 ✕ 體重/公斤) + (6.25 ✕ 身高/公分) - (5 ✕ 年齡) - 161
例如,一位 175公分 / 75公斤 / 33歲的男性,他的基礎代謝率是:
(10 ✕ 75) + (6.25 ✕ 175) - (5 ✕ 33) + 5 = 1674(大卡/日)
一位160公分 / 50公斤 / 25歲的女性則是:
(10 ✕ 50) + (6.25 ✕ 160) - (5 ✕ 25) - 161 = 1214(大卡/日)
*若您懶得自己計算,也可以上這個網站填寫(英文),或者參考由民營診所所提供的另一種計算方式(中文),由程式為您自動計算。
身體活動等級通常以強度區分,而強度的計算標準則是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運動,身體都需要能量來執行,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會消耗氧氣進行代謝作用以提供能量,而代謝當量便是衡量身體運動時耗氧速度的單位。1 MET大約相當於一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坐著,沒有任何活動時,每分鐘氧氣消耗量。MET值越大,代表消耗的能量越多,亦代表運動強度越高。
身體活動強度以代謝當量為基準區分如下:
代謝當量 | 活動強度 | 說明 |
≒ 1 MET | 身體不活動 | ⦿僅止於靜態生活的內容,也就是大部分日常時間都屬於坐式型態。 ⦿舉例:坐著工作、看電視、聊天或開車。 |
1-3 METs | 輕度身體活動 | ⦿不太費力的輕度身體活動,日常的身體活動多屬之。 ⦿舉例:散步或提輕物走路。 |
3-6 METs | 中度身體活動 | ⦿身體活動達中等費力程度,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舒服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 ⦿舉例:健走、下山、一般速度游泳、網球雙打、羽毛球、桌球、排球、太極拳、跳舞、一般速度騎腳踏車等。 |
>6 METs | 費力身體活動 | ⦿身體活動達費力程度,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將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 ⦿舉例:跑步、上山爬坡、持續快速地游泳、上樓梯、有氧舞蹈、快速地騎腳踏車、跆拳道、攀岩、跳繩、打球(如籃球、足球、網球單打)等。 |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台灣健康體能指引》手冊
而日常身體活動和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可利用以下簡單公式來估算:
活動消耗能量=代謝當量(MET)✕ 體重(公斤)✕ 時間(小時)
例如:一位體重70公斤的男性跑步(以6 MET估算) 連續30分鐘的能量消耗
= 6MET x 70公斤 x 0.5小時
= 210(大卡)
關於日常體能活動與代謝當量的對照,請參考下表:
METs | 活動情形 | 活動類型 |
1 | 坐式活動 | 吃飯、閱讀、桌前的工作、看電視、高速公路開車 |
2 | 非常輕鬆 | 辦公室內的工作、市區駕駛、日常生活起居、生產線站立工作、散步 |
3 | 有點費力 但呼吸正常 | 拖地、走路、逛街、打保齡球、掃地、整理花園、桌球、外丹功、站式氣功 |
4 | 中等程度費力 且呼吸加深 | 健走、健行、徒手洗車、太極拳 |
4.5 | 中等程度運動 | 棒球、體操、排球 |
5 | 非常費力 | 慢跑、快走(每小時8公里)、打高爾夫球(自己揹球具)、騎腳踏車(每小時16公里以上)、粗重園藝工作、揹行李步行 |
6 | 非常非常費力 | 快速中、長距離跑步、競賽性運動 |
7+ | 極度費力 | 短距離衝刺、快跑、跑上坡、激烈球類運動 |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台灣健康體能指引》手冊
若想更清楚了解每項運動在不同強度會消耗多少卡路里,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網頁,上面有更詳細的數據。
在計算攝取能量的平衡時,便可以統計一天中所吃下的所有熱量,扣除基礎代謝會使用到的部分,以及食物消化本身會耗掉的能量,便是需要以運動或是其他方式消耗掉的熱量。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USDHHS)制定了一份國家體育活動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有60分鐘的身體活動。該指南也提出了身體活動金字塔的觀念,可以幫助您了解各種身體活動,它們構建身體活動的不同層面,與所產生的不同健康方面的優缺點。為了滿足建議的每日60分鐘日常活動,您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為了獲得最佳效益,您應該每週都要根據金字塔的所有區塊的建議進行活動。金字塔底部的活動可能需要比金字塔頂部附近的活動更頻繁或更長時間進行,以獲得相同的活動量,而倒數第二層的活動則是強度最強的。另外,最頂端的區塊則是對健康最有妨礙,平時應該儘量避免的。
最後,在脂肪燃燒的部分,您應該認知的是並沒有局部減脂這件事,無法藉由局部的運動就能減少某一部位的體脂肪,藉由鍛鍊局部的肌肉,只會讓那部位的肌肉變強壯,但是身體脂肪的比例依舊沒有減少。所以,建議您真正應該做的是藉由超過三十分鐘、持續且穩定的有氧運動來確實幫助身體消耗脂肪,達到真正的代謝減脂目的。
因此,為了有效減少體脂肪,請先了解自身的基礎代謝率,從飲食中調整熱量的攝取,並且用代謝當量計算需要執行的運動量,配合適當的有氧與無氧運動的健身計畫,才能成功減少體脂肪,同時,您也會因為身體基礎代謝率與活動等級的提高而常保勻稱體態,並獲得更健康的人生。
參考資料
RICE急性運動創傷處置,分別代表五項緊急處置措施:休息(Rest)、冰敷(Icing)、加壓(compression)與抬高(elevation)。
當運動中發生急性創傷時,以往會建議採用這樣的方式做醫護人員到達前的「緊急」處置,當下為了減緩症狀,要先要停止運動動作進行「休息」。「冰敷」患處減緩發燙與腫脹,最好以冰袋直接接觸皮膚,但是時間必須控制在10~30分鐘內,並休息1~1.5個小時再進行第二次冰敷,冰敷的同時在患處進行包紮「加壓」,最後再「抬高」患處,避免傷處惡化。
近幾年,這樣的即興創傷處理法也出現改變,更出現「PRICE」與「POLICE」兩種處置方式。PRICE緊急處置中,大致上與RICE相同,在於多增加一個保護(Protection)的動作,當發生狀況時,先行保護保護患處,避免因為之後移動而產生的問題,再進行RICE的處置動作會相對來得安全。
2012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中的《PRICE needs updating, should we call the POLICE?》這篇論文中提出了新的處理方式「POLICE」,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偏向完整處理過患處之後,再來進行復健時的處理方式,而非緊急狀況發生時的處理方式。POLICE意指保護(Protection)、適量復健(Optimal Loading)、冰敷 (Icing)、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但是當發生狀況時,為了保護患處,是不應該任意移動的,而且要立即停止動作,當傷處得到完整處理後,開始進入復健期時,再「POLICE」的方式才會比較適合。
當遇到急性運動傷害時,或是在訓練中感到疼痛時,一定要立刻停下動作,並且由專門受過訓練的人員先進行緊急處置,最後再經由醫生協助診斷,才能減緩更嚴重的運動傷害產生,避免影響傷勢的恢復狀況。
(有關RICE步驟中針對冰敷的爭議,請見《RICE倡導者推翻自己的理論:冰敷對運動傷害無益!》一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