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膝蓋痛一定要換人工膝關節? 醫: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1
膝蓋痛
膝蓋痛一定要換人工膝關節? 醫: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2
流鼻血時頭往後仰是錯誤動作!耳鼻喉科醫師建議要這樣做才正確
3
正確的暖身動作
運動前轉動手腕與腳踝關節也算暖身?這幾個觀念要先搞懂
Heho健康
Heho健康

膝蓋痛一定要換人工膝關節? 醫: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2020-12-14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知識

「膝蓋痛」並不是一個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根據 2018 年健保的門、急診人數統計,總共有 85 萬 7979 人因為膝關節炎而就醫。從 35 歲之後,膝關節炎的比例就開始大幅增加,一直到 80 歲以上都還可能因為膝蓋的問題而就醫。年紀較輕時發生膝關節的問題,不外乎「外傷」、「使用不正確」、「遺傳」與「肥胖」等原因造成的。隨著年紀漸長,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比例慢慢增加。

雖然膝蓋問題非常普遍,但大部分人對於膝蓋的「保養」知識並不足夠。豐榮醫院骨科教授級醫師陳天雄說,其實很多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因為運動的姿勢不正確或者是關節過度使用所造成。

膝蓋痛
膝蓋痛一定要換人工膝關節? 醫: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運動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難免會有些輕微或不自覺的小傷害,然而每次的傷害它是有累積作用的,所以長時間濫用膝關節,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軟骨的退化。」陳天雄醫師提到,如果要保持關節的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使用關節的方式。

很多人會認為,膝蓋一旦受傷退化就必須要替換成人工關節。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人工膝關節的置換是不得已的手段,以為一但換成人工關節之後就可以繼續「趴趴走」,卻不知道人工關節也是會損壞的,必須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才能讓人工關節的壽命長長久久。

陳天雄說,其實並不是每個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或是膝蓋受傷的人,都需要替換人工關節。對於 60 歲以下的患者,如果膝蓋的損傷尚可修復,他還是會建議先用手術矯正受損關節的角度(截骨術),再配合正確的使用方式、姿勢、復健,讓膝蓋的軟骨慢慢自我修復,畢竟原有的關節還是比人工關節來得好。

保持膝蓋關節健康
要保持膝蓋關節健康,就要改變自己使用關節的方式

O 型腿、X 型腿更容易傷膝蓋

陳天雄說,比如 O 型腿會使膝蓋內側受力比較大,長期力量偏內側的方式使用,內側的軟骨就會消耗的比較快,最後就容易造成軟骨磨損,膝蓋內側疼痛,形成內側的退化性關節炎,這也是最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類型。「有些人比較嚴重的,甚至膝關節已經有 5 度、7 度左右的內翻變形。」

當然有些 O 型腿、X 型腿(膝關節外翻),是因為基因或是家族遺傳的關係造成,如果常常發生疼痛的症狀,就會建議要及早矯正,不然之後軟骨磨損嚴重,置換人工關節的機率會增加很多。陳天雄也說,減重也是一個避免讓關節受力而變形的方式。

另外,如果患者兩個膝蓋中的一個是比較差的,其實也會導致另一個健康關節的退化。因為原本是兩個關節要平均分擔身體的重量,現在變成一個關節要負擔大部分的重量,等於讓其中一個健康的關節「過度使用」,久而久之也容易產生「退化」,所以盡早治療不健康的關節,以免導致健康關節的退化。

 O 型腿易導致膝蓋內側的退化性關節炎
O 型腿使膝蓋內側受力比較大,容易造成軟骨磨損、膝蓋內側疼痛,形成內側的退化性關節炎

「卡卡」聲別擔心 紅、腫、熱、痛就要注意

想要保護膝蓋,除了要注意姿勢之外,還要注意膝蓋提供的「警訊」。很多人會以為膝蓋發出「卡卡」聲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代表,但陳天雄說,只有單純的卡卡聲還好,如果除了卡卡聲之外,還出現了疼痛的狀況,可能代表膝蓋半月軟骨有撕裂傷的狀況。

陳天雄說,半月軟骨是負責重量「緩衝」的軟骨片,當膝蓋彎曲、伸直的時候,它是會前後滑動的。如果膝蓋在負重狀態下,它的前後滑動不順利,就會有「卡卡」聲出現,但不至於會影響到膝蓋的正常功能。 如果膝關節在活動中出現了嚴重傷害,半月軟骨會出現裂傷,這時候患者膝關節也會出現「卡卡」的聲音,或者在正常膝蓋活動中,會有卡住伸不直且疼痛的現象。如果症狀持續存在,這代表膝蓋的半月板有問題,「輕微的裂傷用膝關節鏡去檢查和修補。如果太嚴重,就要進行半月板切除,但之後沒有半月板緩衝機制的保護,形成關節炎的機率會增加。」陳天雄說。

陳天雄認為,趁年輕時身體的修復能力還不錯,盡可能維持正確、正常使用膝蓋的方式,避免濫用,才能讓膝蓋保持比較長久的健康。動手術或是換人工關節,都是不得已的最後一步。


延伸閱讀
腰痠、腳麻原來問題出在「脊椎」! 長期忽略脊椎退化恐造成大小便失禁
膝蓋痛就是退化性關節炎? 骨科醫師教你揪出疼痛元凶
膝蓋痛原因不只跑者膝! 這6種常見原因都可能是兇手

參考資料/豐榮醫院衛教資訊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
原文:膝蓋疼痛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豐榮醫院骨科權威: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 關於Heho健康 /
Heho健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流鼻血時頭往後仰是錯誤動作!耳鼻喉科醫師建議要這樣做才正確

2025-02-24
觀念保健話題

天氣一冷就容易流鼻血?為什麼會流鼻血?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喉及頭頸外科主任薛智仁提醒,秋冬是感冒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易導致鼻黏膜發炎、充血,經常會感覺到搔癢而搓揉、打噴嚏、擤鼻涕,都會使發炎中的鼻黏膜破損而流鼻血。該如何預防流鼻血?事實上,只要「戴口罩」就有奇效。

©24hrer.com

薛智仁表示,造成流鼻血的原因是由於鼻腔內的鼻黏膜,具有大量的微細血管及血流,一旦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秋冬是感冒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易導致鼻黏膜發炎、充血,經常會感覺到搔癢而搓揉、打噴嚏、擤鼻涕,都會使發炎中的鼻黏膜破損而流鼻血。

同時,由於冬季的氣溫較低,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血管容易破裂,也可能發生流鼻血。薛智仁提醒:「在使用暖氣時,空氣變乾燥,則會刺激鼻黏膜,在表面形成結痂,當用手挖結痂或結痂脫落時,就更容易會流鼻血了。」

流鼻血時該如何急救?

薛智仁指出,當流鼻血時,請保持鎮靜,避免慌張造成血壓升高,反而會出血更嚴重。如果出血點是在鼻腔前部,最有效的止鼻血急救5步驟為:

把頭微微往前傾

以手指將兩側的鼻翼往中間壓緊

直接壓迫至少5分鐘

用嘴巴呼吸

也可在鼻根處冰敷,幫助止血

「流鼻血時頭往後仰是錯誤動作。」薛智仁提醒,此時頭盡量不要往後仰,因為往後仰時,鼻血雖然較不會從鼻孔流出來,但會往後流到咽喉處,有可能會嗆入氣管,或從食道吞入胃部,造成噁心、嘔吐。

鼻過敏患者帶口罩可預防流鼻血

薛智仁提醒,大多數流鼻血,在適當的壓迫處理後,通常會自然停止,但若是快速、大量的出血,有可能造成低血壓而休克此外,情緒過度緊張有時會導致暈厥,若是長期反覆的出血,也有可能造成貧血、四肢無力。而無論是不明原因的反覆流鼻血,或是血量大、流血超過20分鐘、不容易自然停止的流鼻血,都應就醫治療。

想要減少流鼻血的發生,有方法。薛智仁建議,有鼻過敏的患者,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配戴口罩,保持鼻腔的溼潤度,降低冷空氣的刺激,也可在鼻孔周圍塗抹凡士林、抗生素藥膏或使用食鹽水噴霧來加強鼻腔的保濕。在室內使用暖氣時,宜注意溼氣的變化,建議將濕度保持在相對濕度40%以上。

延伸閱讀:

鼻塞又頭痛,鼻竇炎會自己好嗎?教你「5招」養好鼻子:多喝水也有用

魚刺卡喉嚨怎麼辦?會自己消失嗎?教你3招「正確自救法」別亂喝水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天冷更容易流鼻血?醫授「5步驟」快速止血:頭往後仰恐致噁心、嘔吐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轉動手腕與腳踝關節也算暖身?這幾個觀念要先搞懂

2021-03-22
體適能路跑觀念徒手訓練重量訓練保健知識庫

當你在進行熱身運動之前,是否也會轉動手腕與腳踝關節部位?相信大多數的人無論之後要進行什麼運動,都會習慣性的先轉動手腕和腳踝這兩個部位,然而,暖身動作絕對不是只有透過轉動關節就可以的,那為何有這麼多人都會這樣做?這樣做的用意與好處是什麼?這篇我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轉動它們有什麼樣的用意。

正確的暖身動作
在運動暖身時你也習慣轉動手腕與腳踝關節吧!但這樣真的算是一種暖身動作嗎?

首先,我們一定要先知道不同的運動或訓練項目,就必須要搭配不同的暖身動作,只有做好暖身動作才能有助於提高運動效率並降低運動傷害,因此,沒有做足暖身動作將會為運動訓練帶來不可預期的傷害。

運動前的暖身動作
運動前進行充分的暖身動作,能有助於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回歸主題!我們習慣運動暖身前,轉動手腕和腳踝關節主要是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及預防扭傷的功能,而前者的目的是透過活動離心臟最遠的兩個關節來促進血液循環,以便提高接下來要進行的伸展與暖身運動效果;至於預防扭傷這塊,就必須先由扭傷的原理進行說明。

無論是轉動手腕或腳踝關節,最主要是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及預防扭傷的功能。

扭傷基本上是因為骨頭與骨頭之間的韌帶過度伸展或斷裂所引起,是屬於肩關節損傷的一種,這意謂著只要一開始藉由伸展動作,讓腳踝習慣運動時會進行伸展的方向,就可以降低因運動所引起的受傷風險。

然而,骨頭之間的韌帶不像肌肉一般的伸縮自如,它主要是一種將骨頭與骨頭連結起來的結締組織,必須要透過一定的時間讓韌帶進行伸展,但韌帶卻無法透過大腦的意識進行收縮,因此,只要一但伸展過度韌帶的反應就會變差及變遲鈍,所以當我們進行手腕或腳踝關節的轉動時,最多也就只能用保養的觀點來進行伸展並給予刺激而已。

韌帶的伸展
骨頭之間的韌帶不像肌肉一般的伸縮自如,必須要透過一定的時間讓韌帶進行伸展。 ©healthline

扭轉手腕及腳踝關節這兩個部位的動作,自然而然的也會伴隨著屈曲和伸展,對於放鬆關節部位或多或少有一些幫助,但如果你想要好好的拉筋伸展,還是要把意識集中再想要伸展的部位,並施以多方向的彎曲、外旋或內旋等不同的組合性動作,例如手腕部位可以透過不同的伸展方式,加強刺激前臂肌群部位,當你下次在進行這種看似習以為常的動作之前,能夠先了解這個動作的目的與作用,否則不僅沒降低運動傷害反而增加風險。

資料參考/thestar、livestro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