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自《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兩張切結書換3952公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
賽道上的風景,永遠比終點更精彩迷人;
賽道上的感動,永遠比終點更難以言喻。
眼前一片壯麗遼闊,工作人員對我說:「來,先拍一張!」接著問我要不要喝水,我心想「真的很需要,我已經兩小時沒有喝到水了!」最後有點捨不得地多看了一眼。在低溫低氣壓中,我只停留了一分多鐘就趕著離開, 因為我仍在比賽中,所在位置卻是台灣最高峰 — 玉山主峰。
這場賽事由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主辦,名為「奧林匹克盃玉山高山馬拉松賽」。我當時越野跑的跑齡約四年,殊不知「越野跑」與「高山越野跑」是兩回事,即便在相同困難度(海拔高度、距離、總爬升、路況、爬升曲線 等)之下,個人運動能力的差異將會展現不同的運動型態。例如運動能力較佳者,運動型態屬於越野跑;運動能力較弱者,則屬於登山或健行,兩者因為運動時間落差極大,所需裝備也截然不同。
玉山單攻從海拔高度約2,610公尺的玉山登山口開始,登上海拔高度約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總距離約22公里,爬升1,342公尺高度,相當於連續爬2.6座台北101大樓高度;如果精算累積總爬升,可能接近三座台北101。複雜的地形路況以及空氣稀薄等環境因素,讓單攻己不是一件輕鬆的挑戰,還要應變高山變化多端的氣候。
一般登山客會安排兩天一夜行程入住排雲山莊,第二天清晨攻頂後返回。近幾年開始流行單攻玉山主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開放單日往返申請,但每日僅60位名額限制。單攻因個人運動能力、經驗、裝備等因素,花費時間差異甚大,大部分登山客往返約8-12小時不等,如果能在8小時內完成,屬於登山好手等級;若能在4-6小時內完成,則屬於越野跑好手等級。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報名簡章清楚寫著「限18歲以上」,當時我明知不符合資格,但運動員的性格就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賽前一天,我心想「反正先去再說,有去有機會」,抱持著試看看的心態前往賽事說明會場,並將命運交給上天。
主辦單位深知這場比賽有相當難度與一定風險,賽前一夜特地舉辦一場賽前 說明會,詳細說明路線困難度與注意事項,所有參賽選手幾乎都到場仔細聆聽。 說明會結束後,我與父親立刻拉住主辦單位負責人,不斷尋求能讓我報名參賽的 任何可能性,我們坐下來商量很久,負責人詢問我的運動能力、馬拉松成績以及登山經驗等,但就是沒有詢問越野跑經驗。因為在二十五年前,台灣運動界還沒 有「越野跑」運動型態一詞,甚至更早期台灣路跑賽簡章中,還常以「越野賽」為活動名稱,但實際上全程皆是一般道路。當時台灣越野賽除了沒有強制裝備(註)的觀念,更沒有GPS衛星定位手錶輔助,僅能倚賴傳統計時碼錶、個人方向感及體力分配經驗,或是參賽者在賽前預先路線勘察,來熟悉賽道與高山變化多端的天候。
最後,負責人經不起我苦苦哀求的攻勢,沈思許久後終於說出:「好吧! 既然你那麼堅持要參賽,父親與當事人都要簽下切結書,我才能讓你報名。」聽到終於可以參賽的我雀躍不已,根本不管切結書的法律效力與嚴重性,隨 手拿了兩張白紙,在大會負責人指導之下,一字一句寫上切結書內容,最後也被要求要親筆簽名、蓋上手印與壓上日期。
切結書內容我早已忘記,甚至根本沒有在記,我只知道不斷與對方再三確認, 如果我得獎是否可比照一般選手,具有錄取領獎資格及完賽證明? 等到對方當場允諾後,我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由於賽前一天才確定獲得參賽資格,我在訓練上並沒有特別針對性的準備, 僅維持一週早晚訓練6天的節奏、假日參加越野跑團體活動,跑山比例維持在每週4次以上。但我認為如果能做好模擬賽、移地訓練、裝備訓練、高度適應等針對性訓練,雖然不一定能完全反應於成績表現,但一定能將運動風險降至最低,這是高山越野跑競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觀念。
直到賽前,我只知道總距離約二十多公里、主峰海拔高三千九百多公尺,如果經過排雲山莊就代表快到了,其餘賽道資訊完全不清楚。這是場風險相當高的 賽事,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我僅憑著一股傻勁。
在補給方面我更是非常外行,可說是幾乎零分。全身裝備跟參加馬拉松一模一樣,不過那時台灣還沒有水袋背包裝備的觀念,為了求速度和成績排名,僅以 最輕便的裝備應戰,全程倚賴大會設立的補給。而大會除了在會場外,賽道上僅在登山口、主峰折返等兩處設有簡易補給。 所幸平常訓練已習慣並適應在2小時運動時間內、30公里距離內可以全程不用補給。不過這有兩項前提條件,第一是訓練前後必須充分補給,讓水分與肝醣充分儲存於人體肝臟與肌肉中(現代跑者過度依賴大會補給,而遺忘身體原 本就擁有最佳的儲存能量系統);第二是紮實的訓練,在相同距離、速度、強度、 氣溫變化之下,實力較佳的選手在競賽途中的身體能量耗損程度相對較低,體重 較輕的跑者能量保存也相對較高。
現在我不會建議一般跑者效仿2兩小時不補給的訓練法則,畢竟這存在一定的風險,也不是完全健康的做法。競技選手與健康運動法則,仍存在一定的衝突與抵觸。不過,不能過度依賴大會補給這方面是肯定的,也是選手訓練的基本原則。
玉山高山馬拉松賽的起終點設於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後很快就遇到山路上坡,我猜主辦單位用意是藉此疏散選手密度,避免在登山口發生選手擁擠狀況, 這也是國內外所有越野賽道設計上的基本程序。
大會鳴槍,選手們從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自己像是無頭蒼蠅地盲目跟從,這條約3公里的山路道路位於海拔2,600公尺高度,跑起來不算輕鬆。所有選手皆爭先恐後,搶在進登山口之前取得最佳位置,到登山口前己不像出發時擁擠,大家也陸續搶入山徑。
不過,因為比賽一開始的卡位爭奪戰,不少選手在折返前,甚至進山徑後不久的上坡段,即發生體力衰竭等狀況,代表大家在體力分配、路線熟悉度,甚至競賽心態等各方面,都還有提升與進步空間。再加上25年前的玉山路況與危險困難度高上許多,多年後我才聽說,玉管處修補許多危險的登山路段,沿路架設不少木棧道與木橋。
進入山徑不久,我的前後就看不到任何選手,只遇見幾位一般登山民眾,因此幾乎是獨自一人在山林中奔跑,遇到較陡峭上坡時,就改以快走前進。不知過了多久時間,我終於來到排雲山莊,賽前得到的賽道資訊顯示,抵達排雲山莊後距離玉山主峰就更近了,只是這最後一哩路、關鍵攻頂段,更加考驗體能與毅力。
峭壁、鐵鏈、大小碎石相繼來打擊挑戰者的決心,這段路我花費了不少時間,也曾多次嘗試切小徑上攻,但數度以滑落失敗收場,只得乖乖沿原路徑而行。就 在不斷遭遇打擊時,終於看見第一名選手吳有家,大幅領先群雄率先折返下山, 此時無疑是對自己注入一劑強心針,不斷告訴自己:「主峰真的不遠了!」
繼續加油、不能放棄,更不能放慢。眼前的霧氣都是自己的喘息,我也終於深刻體會到,在高山上拼鬥、生存,是如此的殘酷與現實。最後聽到前方山頭有眾人呼喊聲音,我才知道即將攻頂。
攻頂那一刻,我聽到大家接連的鼓掌聲,還有人說:「這位好像比較年輕噢!」攻頂後,眼前的壯麗景色沒有讓我淚流滿面、感動不已,心裏只想著:「台灣最高峰長這樣喔,終於看到了!」
大會工作人員先幫我拍一張照片,背景是于右任銅像(後來銅像遭人破壞移除了),接著我趕緊喝了幾杯純水,回眸一眼便趕緊下山,在主峰僅短暫停留一分多鐘。此時我大約在總排前十名左右,換句話說約有十名選手比我更早攻頂。
下山後,我繼續奔跑於高原山林之間。當天所有登山客都知道有這場玉山攻頂比賽,所以在途中遇見我們,都會禮讓比賽選手優先通行,每位選手胸前也都配掛顯眼清楚的號碼布,在遠方即可辨識。
返程途中遇到一處斷崖段,此時前方有兩名登山客看到我迎面而來,立即做出禮讓動作,我也急忙揮手表達感謝之意。但是當我接近時卻發現,兩名登山客面朝峭壁、背朝著斷崖站立不動,但他們的登山背包相當龐大,以致可通過的空間相當有限,我小心翼翼地經過時看著下方斷崖,心想「萬一不小心滑落下去, 就真的掰掰了,我還年輕啊!」此刻才是我在這場比賽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驚險萬分地通過後,接著延綿不絕的長下坡似乎沒有上坡輕鬆,可能此時體力已大幅衰退,也可能心態上急於奔回終點失去耐心,無論如何,正好驗證「上 山容易下山難」這句名言。
衝出登山口後還得面對3公里道路,雖然知道完賽已不成問題,總排名也在前段班,但總覺得相當煎熬與折磨,因此衝進終點後的畫面,我著實一點印象也沒有!
跨過終點線,大會準備不少熱湯熱飲,為每位選手驅寒暖身,也慰勞選手的辛勞,此時的粗茶淡飯肯定不亞於平地的美味佳餚。
簡易果腹充飢之後,我聽到大會廣播我的名字—黃崇華! 是的,我獲得分組錄取,準備上台接受頒獎。當屆大會分組範圍相當廣,男子組只分甲、乙、丙、 丁四組,我這組是男丁組29歲以下最年經的組別。 雖然早已忘記自己是分組第四或第五名,但是總時間成績卻記得非常清楚, 因為這場成績與我人生第二場馬拉松,也是人生唯一「破四」(在此指超過4小時)的馬拉松成績相近,總時間4小時10分左右;若從玉山塔塔加登山口至玉山 主峰往返,換算約花費3小時40分。
本場賽事總冠軍吳有家以3小時02分23秒成績,超越上屆冠軍黃世瓊所保持的3小時08分最佳紀錄。而大會登記吳有家選手僅花費1小時45分登頂成功,如果扣掉前段道路約3公里時間,吳有家從玉山登山口至主峰實際登頂時間大約1小時32分(我則花費約2小時07分),此驚人成績雖有當年的報紙為證, 現在卻無法在網路上搜尋到相關紀錄,實為可惜!
據傳,吳有家選手為了本場賽事積極特訓備戰,更提前在賽前一週前往當地適應調整,最終如願奪下冠軍並創下紀錄,實至名歸,更展現台灣數十年越野跑霸主地位。
就在心滿意足地完成玉山登頂任務,捧著獎盃準備驅車離開會場之際,大約下午一點多,大會工作人員、選手,應該說是會場的所有人,包含許多等待的選手家屬不斷議論紛紛。 當我坐上車後,會場才傳開來不幸的消息:大會工作人員接到山上無線電傳回來,一名選手不幸掉落山谷,可能兇多吉少,也有人說已經氣絕身亡! 大會現場可能為了查證消息,也避免還在等待選手返回的家屬過於焦慮,在我們離開前尚未正式宣布這件令人震驚錯愕的不幸消息,我們則帶著遺憾與祈禱離開會場。
賽後一個月,我收到主辦單位寄來一張登頂成功的證書,證書中間放上一張照片,正是我登上玉山主峰的照片。
「一登玉山,二單車環島,三勇渡日月潭」。此三項戶外運動曾是身為台灣人最流行,也是必須做的三大壯遊。
民國82年,也是我15歲的這一年,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登玉山、跑步環島兩項任務。然而這27年來,卻沒有完成勇渡日月潭最後這塊拼圖。原因無它,當我沒有把握、沒有準備好時,絕不貿然嘗試,更不心存僥倖。
即便我早在15歲就以2小時站上玉山主峰,27年來,我仍然對玉山心存敬畏。
註:強制裝備
越野賽特有的賽事 規範,所有參賽選 手出發前,必須先通過大會列舉的裝 備檢查項目,全部 合格後才能取得正式出賽資格。
責任編輯/Dama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風靡全球的人車接力賽「HOOD to COAST」,往年都是奔馳東岸,今年不同於以往,從南投出發跑至新竹,體會西岸風情。今年正式賽事來臨之前,Hood to Coast Taiwan 接續推出運動旅遊系列活動、賽前訓練營,單車旅行集章讓你跑透透整個新竹,還能抽住宿券、下午茶券等大獎,集章時間至 5 月 31 日止。
去年大獲好評的 HOOD to COAST 旅行集章強勢回歸!這次 H2C 攜手桃竹苗 YouBike,推出風城單車輕旅行地圖,讓你整個新竹跑透透,更深度探訪 2022 全新賽道城市—新竹的風城人文風光。
活動期間 4/1-5/31,完成單車輕旅地圖各站任務、掃碼 QR Code,能獲得旅遊小章及該站點特殊獎勵。
■ YYsports 竹科概念店
關卡任務:體驗Cycling Lab單車騎行
站點特殊獎勵:氣泡醋飲乙杯 + YYsports紀念口罩乙個(限量200份)
■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或者光盒子 OR LIGHTBOX
關卡任務:參觀影博館「電影‧有樂櫃」展覽
站點特殊獎勵:光盒子書店消費全面 9 折 or「光盒子bistro」 兌換飲品(威士忌High ball /薑汁汽水/氣泡水)一杯
■ 香山濕地賞蟹步道
關卡任務:於賞蟹步道拍照上傳
站點特殊獎勵:外帶伴手禮 9 折優惠
■ 新竹市立動物園
關卡任務:於新竹市立動物園門口拍照上傳
■ 新竹青草湖
關卡任務:於青草湖風景區拍照上傳
打卡點位置:YouBike 青草湖(煙波大飯店)租借站
■ 十八尖山
關卡任務:完成健走 5000 步(開啟 APP 趣動完成)
打卡點位置:YouBike 十八尖山(新竹高商)租借站
■ 那魯灣文化聚落
關卡任務:與園內任一設施合影上傳
打卡點位置:YouBike 香山火車站租借站
■ 新竹巨城
關卡任務:與巨城門口 Big City 標誌合影上傳
「單車輕旅獎」
集滿任四個不同的旅遊小章,即可參加抽獎:Fujifilm 拍立得、新竹或者風旅住宿券、R1星空會館雙人午茶券
「風城漫遊獎」
集滿全八站旅遊小章,即可參加抽獎:Garmin Forerunner55 跑錶、NIKE DUNK湖水綠(wUS6.5)、JBL可攜式防水藍牙喇叭。
集章時間至 5/31 止,目前已有許多夥伴集章完成了!趕緊下載 YYsports APP,加入 Hood to Coast,快呼朋引伴來場春日城市漫遊吧!
活動詳情請見Hood to Coast風城漫遊 單車輕旅報名網址
資料來源/YYsports
責任編輯/Dama
榮獲國外網站ASIA TRI評選為「2018 亞洲最佳越野三項賽事」的「XTERRA Taiwan全球越野巡迴賽-台灣站」,於3月30日在墾丁國家公園舉辦越野三項亞洲錦標賽,吸引數百名海內外菁英好手共襄盛舉,此次賽事選擇台灣成為亞洲錦標賽的舉辦地,顯現XTERRA團隊對墾丁的肯定,同時也將台灣推向國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
第6屆XTERRA Asia Pacific Championship亞洲錦標賽3月30日(六)於恆春墾丁國家公園舉辦,共吸引20國近300位選手參加,從15歲到66歲,賽況空前。職業選手則有囊括2017年XTERRA世界錦標賽冠軍、2018年XTERRA亞洲錦標賽冠軍、上週剛拿下IRONMAN 70.3 Taiwan冠軍的三冠王Bradley Weiss,2018年XTERRA Taiwan職業男子組冠軍 Lewis Ryan及職業女子組冠軍Nicole Walters;台灣地主選手則有2018年XTERRA Taiwan分組第1名江晏慶、協助賽道規劃的百場鐵人林忠義及「耕運動」執行長許元耕等人代表參賽。
越野三項賽道規劃範圍包含墾丁小灣、恆春門馬羅山、赤牛嶺、石牛溪及良巒溪等區域,總距離為38.5公里,各項目距離分別是游泳1.5公里,墾丁小灣游2圈,再至墾丁青年活動中心轉換為自行車(T1),接著從石牛溪出發騎上大母母山,下切至良巒溪河床後接上門馬羅山,繞行一圈後回到位在赤牛嶺的自行車轉換區(T2),總爬升達810公尺;最後跑步12公里,由赤牛嶺出發,經過石牛溪河床,穿越青年活動中心的閩式建築區域後抵達終點。
在當地原住民的祈福歌舞之後,職業組於早上7點開賽,男子組由上週甫拿下IRONMAN 70.3 Taiwan冠軍的Bradley Weiss出線稱王,賽後他表示「享受了一場很棒的比賽,XTERRA賽道路線與組織規劃非常的棒!充滿速度、技巧,很適合每一位參賽者,全力以赴挑戰巔峰。」他透露自己在登山車項目取勝,成功拉開分別在游泳項目領先的Ben Allen與跑步項目領先的Sam Osborne的領先差距,這得感謝他的跑步教練Ernie Gruhn和新合作的單車教練Mike Posthumus,他也表示下一個目標是下個月在西班牙舉行的國際鐵人三項聯盟ITU CROSS 越野鐵人賽。亞軍則由兩屆XTERRA亞洲巡迴賽冠軍的Sam Osborne拿下,儘管嘗試三連霸失敗,仍表示很開心能來到台灣參賽,他也邀請大家來參與下週的XTERRA New Zealand,場地就位於他家鄉Rotorua,優美景緻不輸墾丁。第三名Brice Daubord也認同賽道非常美麗,而且可說是世界最安全的比賽之一,因為「到處都有工作人員指引你」。
名次 | 姓名/國籍 | 完賽時間 | 獲得點數 |
1 | Bradley Weiss, RSA | 2:29:06 | 100 |
2 | Sam Osborne, NZL | 2:30:56 | 90 |
3 | Brice Daubord, FRA | 2:33:44 | 82 |
4 | Ben Allen, AUS | 2:38:17 | 75 |
5 | Maxim Chane, FRA | 2:44:15 | 69 |
6 | Lewis Ryan, NZL | 2:44:20 | 63 |
7 | Doug Hall, GBR | 2:45:23 | 58 |
8 | Brodie Gardner, AUS | 2:50:37 | 53 |
9 | Taylor Charlton, AUS | 2:52:59 | 49 |
10 | Luke McKenzie, AUS | 3:00:59 | 45 |
11 | 江晏慶/台灣 | 3:08:21 | 41 |
12 | 許元耕/台灣 | 3:13:26 | 37 |
13 | Joe Miller, PHI | 3:18:19 | 34 |
14 | 林忠義/台灣 | 3:23:21 | 31 |
*資訊來源:XTERRA官網
國外女子組冠軍及亞軍由來自於澳洲的師徒檔Jacqui Allen及Penny Slater連袂拿下。Penny Slater年僅23歲,但已經有15年的XTERRA參賽經驗,這是她職業生涯首度奪下而且是高等級的勝利。賽後表示「這場比賽超級難!在游泳項目能夠擠到前幾名感覺實在棒極了,因為我最近一直在游泳項目努力。到了越野登山車與Jacqui一起合作推進,把其他選手甩在後面,也到跑步時才分開,很開心能夠跟老師一起拿下這個冠軍,這真是我參加過辦得最好的一場比賽。」Jacqui也說「她跑得很好,我真以她為傲」;而第3名則由來自奧地利的Carina Wasle以總成績03:08:12拿下,她開心表示「這是今年賽季一個最好的開始。」去年冠軍Nicole Walters在游泳項目領先上岸,但由於阿基里斯腱扭傷加上有些感冒症狀,致使她意外落到第八。
女選手們一致讚揚比賽辦得很好,賽道優美,工作人員超和善,鄰近市集生活方便,Penny更偷偷透露說「我最愛夜市的珍珠奶茶。」
名次 | 姓名/國籍 | 完賽時間 | 獲得點數 |
1 | Penny Slater, AUS | 3:03:12 | 100 |
2 | Jacqui Allen, AUS | 3:05:22 | 90 |
3 | Carina Wasle, AUT | 3:08:12 | 82 |
4 | Samantha Kingsford, NZL | 3:11:21 | 75 |
5 | Fabiola Corona, MEX | 3:12:18 | 69 |
6 | Morgane Riou, FRA | 3:18:33 | 63 |
7 | Lydia Hale, NZL | 3:20:54 | 58 |
8 | Nicole Walters, GBR | 3:24:49 | 53 |
9 | Leela Hancox, AUS | 3:31:02 | 49 |
| |||
91(總排名) | 許見微/台灣 | 4:37:03 |
|
*資訊來源:XTERRA官網
國內職業組男子選手包括江晏慶、林忠義及許元耕,賽後許元耕表示「這次比賽算是檢視這陣子與職業組選手一起訓練的成果,而選擇參與XTERRA職業組賽事對他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國內最快完賽的江晏慶,儘管在登山車段因坐墊有問題,導致大腿不斷抽筋,進而影響到野跑的成績,最後仍以03:08:21的時間拿下總排16名,職業組第11名。
而奪下國內女一的許見微提到此次路線很複雜,導致參賽過程中稍微騎錯,下次希望能提早來練習與熟悉路線;國內女二林吟霞則說賽道變化性大、地形多,在缺乏練習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害怕而發生失誤。
父親 Olivier Fellmann 本來就喜愛騎車和跑步,已經參加過30場XTERRA比賽;兒子Pâris則是盧森堡國家足球隊隊員,有次和爸爸一起到夏威夷幫爸爸加油,看到爸爸跑好像很好玩,也想試試看,他認為身為足球隊員,球員之前有很多競爭,而參加越野三項,大家都很和善也很樂於助人,像一個大家庭,於是他也開始參加。因為XTERRA歐洲賽事總監Nicolas Lebrun是他們的教練,也聽說台灣站是全世界最漂亮最好玩的一場賽事,便決定一定要來試試看。來了之後也覺得比賽很棒,尤其台灣人非常熱情,令他們印象深刻。
來自紐西蘭的阿公級參賽者Clyve Cousins老當益壯,以4:23:17的成績回到終點,還臉不紅氣不喘,其實現年66歲的他已經連續30年參加XTERRA的比賽,令人欽佩。他表示自己是因朋友,也就是去年台灣站冠軍Lewis Ryan的推薦而來,第一次來台灣覺得墾丁景色優美,食物也很好吃,不過賽道真的難度非常高,真是他比過最難的一場比賽!
Staci Lovell 是2018 XTERRA世界錦標賽最年輕的完賽者,本次也來挑戰台灣賽道。從奶奶開始,Staci一家人都是XTERRA的愛好者,悠遊於大自然間已經是她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不過。
Staci擁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以6:34:47的成績,完成去年夏威夷茂宜島的世錦賽,相信Staci將會是XTERRA Family未來一顆閃亮的Super star。她驕傲地說:「我是來自於小島上年僅15歲的女孩,如果我能完成,你也可以!大家一起來比賽!」
在當地經營「愛RUN騎」民宿兼訓練中心的林忠義,可說是本賽事推手之一。他謙虛表示,自己因為協助規劃賽道而進入XTERRA的世界。他本來常參加一般的鐵人三項比賽,但發現玩越野三項比一般的公路三項對他來說更能找回那種純真的快樂。他認為藉由運動可以讓自己保持生命的熱情,小時住在花蓮山區的他,上下學都要在山間長途跋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無憂無慮非常快樂,騎登山車時發現小時候徜徉山林間的快樂再度湧現眼前,因此他開始轉戰XTERRA。他表示藉由XTERRA讓他有幸能到世界各地體驗大自然之美,例如去年去了夏威夷的世錦賽、比利時等地,下週還要去紐西蘭,不過他認為目前恆春的賽道還是他的Top 1。熟門熟路的他,賽道本就是他常騎乘的路線,為了此次比賽他非常用心將路線串聯起來,還花了很多時間去整理,讓選手們能安心比賽。他也很感謝家人和太太一直以來對於他從事這項運動的包容,因協助整理賽道不但佔去一些訓練時間,也減少了他和家人相聚的時光。
有「下坡女王」美譽的周佩霓,本次也出現在登山車的競賽隊伍之中,成為美麗的亮點,其實她也有在EXPO設攤販售單車商品。Penny表示自己除了經營單車工作室,平時還帶車友訓練,以及參加一些賽事。Penny已經是第二次參加XTERRA的比賽,不過都是參加接力賽,因為本身不擅游泳,自行車本來就是她每天都會騎乘的運動,因此選擇自己的拿手項目來參加,再各找一位跑步和游泳的朋友來組隊參加。她表示這條賽道非常棒,可惜的是很少有比賽來這裡辦,也很感謝XTERRA,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有這麼棒的登山車場地,希望以後有更多比賽單位能好好利用這裡的環境,辦出更多優質的賽事。
為了讓選手能藉由墾丁的山海自然環境舒緩身心,大會特邀來自希臘的瑜伽名師Maria Maganari帶領選手們來一場日落瑜伽,在溫柔的落日餘暉照拂之下、立於小灣的黃金細沙之上,伴隨著輕柔的海浪波濤之聲,讓選手們連日備賽與激烈競賽之後的疲憊能夠得到徹底舒緩。
當日晚上大會假墾丁凱薩大飯店BBQ舉辦選手之夜,以五星級的烤肉美食佐以雞尾酒等佳餚,伴隨原住民歌舞表演、頒獎典禮等節目,更以影片回顧賽事精彩片段,讓選手們重溫在賽道上的艱辛與苦澀,化作甜蜜的回憶,成為此行最美好的收穫。
採訪攝影/運動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