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跑步訓練時哪種擺臂能量消耗最大?
1
跑步擺臂
跑步訓練時哪種擺臂能量消耗最大?
2
adidas adizero系列跑鞋
疾速狂潮再襲!adidas adizero家族系列集結尖端科技挑戰速度極限
3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跑步訓練時哪種擺臂能量消耗最大?

2021-01-06
運動部落 跑步 運動生理 觀念 跑步訓練 運動科學網 跑步姿勢

跑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移動模式之一,透過近代運動科學的興起以及持續不輟的研究,有關跑步生物力學機制的論文已相當豐碩,然而卻較少研究探討到跑步訓練時,手臂擺動對於能量消耗的影響,以及不同擺臂姿勢或型態對跑步時能量消耗的影響又有多少?

跑步擺臂
跑步訓練時如何擺臂會影響能量消耗嗎?

2014 年一篇名為《The metabolic cost of human running: is swinging the arms worth it?》的研究,實際針對跑步時的不同擺臂姿勢對能量消耗的影響進行研究。

他們研究了 13 位年輕跑者,在跑步機上以 11.5 km/h 的速度(每公里配速5分13秒)進行正常擺臂(Normal)、雙手交叉放背後(Back)、雙手交叉放胸前(Chest)以及雙手交叉放頭頂(Head)等 4 種不同擺手姿勢的跑步,並同步收集他們跑步時的能量消耗與動作變化情形。雖然一般跑者很少會把手放在背後或頭頂跑步,但此研究是希望了解,當手臂不正常擺動時,會對跑步動作及能量消耗有什麼影響,因此設定了不同擺放位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雙手交叉放胸前的擺臂方式,類似於一些習慣將手緊貼胸前並幾乎不擺動的跑者。

不同擺臂姿勢下跑步的能量消耗
探討不同擺臂姿勢下跑步的能量消耗(Normal: 正常擺臂;Back: 雙手交叉放背後;Chest: 雙手交叉放胸前;Head: 雙手交叉放頭頂)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

雙手放頭頂能量消耗最高

研究發現正常擺臂(Normal)的能量消耗(net metabolic power) (下圖中的灰線) 是最低的,而雙手交叉放背後(Back)、胸前(Chest)以及頭頂(Head)上跑步皆比正常擺臂分別多出3%、9%、13%的能量消耗。

跑步時正常擺臂的能量消耗
跑步時正常擺臂(Normal)的能量消耗顯著低於手放胸前(Chest)、背後(Back)以及頭頂(Head) (*及**符號表示與正常擺臂有顯著差異)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

擺臂動作有助減少身體旋轉

這項研究也發現,當跑步時不擺臂,其肩膀與骨盆左右旋轉的幅度會比正常擺臂來的高。雙手交叉放背後、胸前及頭頂分別增加了10%、44%、8%的肩膀左右旋轉幅度以及63%、102%、101%的骨盆旋轉幅度。

此結果反映出,跑步時的擺臂動作有助於減少身體的旋轉。因為擺臂時所產生的力量可與擺腿所產生的旋轉力量相互抵銷,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藉此達到較少的能量消耗。換言之,當跑速增加擺腿力量隨之增加的情況下,擺臂的幅度自然也需要相應的提高,就如同衝刺跑時,我們會自然加大擺臂動作來穩定軀幹姿勢,避免身體過多的旋轉。

跑步時正常擺臂的肩與骨盆旋轉幅度
跑步時正常擺臂(Normal)的肩與骨盆旋轉幅度低於手放胸前(Chest)、背後(Back)以及頭頂(Head) (*及**符號表示與正常擺臂有顯著差異)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
擺臂所產生的力量可與擺腿所產生的力量相互抵銷,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與能量消耗。如衝刺跑時,擺臂與擺腿會相互對稱的提高與減少,藉此抵消兩者間的力量,使軀幹保持穩定

結語

跑步時的擺臂是相當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抵消擺腿時所產生的旋轉力量,進而減少軀幹的轉動與能量消耗,讓我們跑得更省力。雖然平常跑步時,我們很少會將手放在背後或頭頂,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擺臂過小時容易產生像研究中雙手交叉放胸前的姿勢。因此,適度的擺臂,並隨著跑步速度調整擺臂的程度,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參考文獻:
Arellano, C. J., & Kram, R. (2014). The metabolic cost of human running: is swinging the arms worth i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14), 2456-2461.

撰文/董智尚、陳韋翰、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跑步時的擺臂對能量消耗有影響嗎?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疾速狂潮再襲!adidas adizero家族系列集結尖端科技挑戰速度極限

2021-07-01
跑步配備館運動裝備鞋子ADIDAS

adidas adizero最強競速系列跑鞋多次見證跑者刷新世界紀錄輝煌時刻,繼「最速跑鞋」adizero adios Pro,2021年adidas集結品牌創新科技,以碳纖維板及高效回饋中底黃金組合,針對全體跑者各式需求,打造出不同性能取向的三款全新跑鞋。為頂尖跑者打造,極限飆速創新跑鞋adizero Prime X、為破紀錄而生最強競賽鞋款adizero adios Pro 2,及全新升級改版、最速輕量訓練鞋款adizero Boston 10。

adidas adizero系列跑鞋
疾速狂潮再襲!adidas adizero家族系列集結尖端科技挑戰速度極限

整個系列配色以白色為主色調,搭配亮眼橘紅色點綴於鞋面與細節處,有如黎明的太陽升起所散發的橘紅光芒,象徵菁英選手嚮往的最高殿堂,瞬間飆速起跑、制霸賽道!

adidas adizero系列跑鞋
2021年全新adidas adizero系列跑鞋,將以白X橘的色調搭配象徵菁英選手制霸賽道。

adizero Prime X

2021結合品牌三大尖端科技,推出史上最厚50mm碳纖輕量長跑鞋款adizero Prime X,邀請菁英跑者超越規則、挑戰極限!adizero Prime X採用三層LightstrikePRO中底,將模擬人體腳掌骨骼結構的爪型碳纖維EnergyRods,嵌入前腳掌區LightstrikePRO中底間,帶來極致輕量與卓越緩震性能;另一夾層更加入革命性創新技術EnergyBlades,有效提升剛性、創造卓越回彈力,吸收跑者每一步衝擊力,瞬間爆發前所未有的回饋能量。

adizero Prime X
史上最厚50mm碳纖輕量長跑鞋款adizero Prime X,將加入革命性創新技術EnergyBlades。NT$8,500

鞋面使用全新Celermesh 2.0面料科技,不僅強化透氣性,更賦予絕佳包覆與支撐,搭配擁有良好抓地力的ContinentalTM馬牌大底,兼具穩定性的同時,也能提供極具爆發性的動能回饋,帶領跑者上腳一秒超越自我速限!

adizero adios Pro 2

於2020佔滿國際馬拉松話題版面的「最速跑鞋」adidas adizero adios Pro,在短短半年內協助許多頂尖好手締造佳績。率先由肯亞女子長跑好手Peres Jepchirchir於布拉格半程馬拉松菁英賽打破女子半馬世界紀錄,隨後於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再次刷新自我紀錄;肯亞男子長跑好手Kibiwott Kandie 同樣穿著adizero adios Pro 於瓦倫西亞半程馬拉松打破男子半馬世界紀錄。

adizero adios Pro 2
adidas再打造超越巔峰之作adizero adios Pro 2,追求極致輕量助運動員突破競賽PB。NT$7500

adidas今再打造超越巔峰之作adizero adios Pro 2為破紀錄而生,追求極致輕量,助運動員突破競賽PB。adizero adios Pro 2延續前代中底科技,升級LightstrikePRO中底結構,重量較前代減少30克,提供更輕盈、舒適的緩震效果,成就反應靈敏的超速競賽跑鞋。同樣於雙層LightstrikePRO中底之間嵌入EnergyRods穩定裝置,減少運動中所產生的能量耗損,將緩震效果轉化為強勁推進力。鞋面採用全新升級的輕薄Celermesh 2.0面料科技,後跟處亦裝上碳纖維與尼龍的混合穩定片,讓跑者在衝刺過程提供極佳穩定與包覆。

adizero adios Pro 2鞋底科技
大底前腳掌區使用ContinentalTM馬牌大底及雙層LightstrikePRO中底之間嵌入EnergyRods穩定裝置。

大底前腳掌區使用ContinentalTM馬牌大底,結合大面積橡膠大底,極致輕量同時兼具高超抓地力,助跑者專注速度表現、創造快到破表的極速體驗。

adidas adizero Boston 10

專為中長距離訓練打造的adidas adizero Boston10全新改版、強勢厚底升級並加入碳纖維裝置,提供跑者更多緩震及回彈力。首度採用LightstrikePRO與LIGHTSTRIKE雙中底科技,賦予輕盈、靈活的穿著體驗,增厚中底設計讓腳感更加回彈;新加入的EnergyRods穩定裝置與後跟碳纖維片,提供極佳的推進力與支撐,模擬正式比賽跑鞋的速度與腳感,幫助每個日常訓練都能專注進入比賽狀態。

adidas adizero Boston 10
adidas adizero Boston10全新改版提供跑者更多緩震及回彈力。NT$4690

鞋面使用極輕量工藝式網布,提供更加輕盈透氣的跑步體驗,搭配耐磨的ContinentalTM馬牌輪胎大底,即使在雨天訓練也能展現優異的抓地力與穩定性,成為跑者備戰的最佳訓練夥伴。

adidas adizero Boston10
adidas adizero Boston10搭配耐磨的ContinentalTM馬牌輪胎大底,帶出優異的抓地力與穩定性。

全新最強競速adizero家族系列,將於7月2日起,於adidas台灣官方購物網站限量獨家上市;其中adizero Prime X、adizero adios Pro 2,於7月2日至7月4日限量快閃販售。

台灣官方購物網站

資料提供/adida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2016-05-12
減脂有氧運動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提到減脂就不得不提到有氧運動,可是到底怎樣的運動方式才算是「真正」的有氧運動?

人體的身體能量系統中有三種:有氧、無氧與爆發性。

在這三種能量系統中最有效消除體脂肪的,是有氧系統。所謂的有氧運動,就是在運動中,可以啟動我們身體有氧能量系統,慢跑、單車以及游泳等等就是最常見的有氧運動。

簡單來說有氧運動是全身性的運動,且持續「超過」三十分鐘以上。
減重者為了減少體脂肪開始做有氧運動,做完了很多「自認為的有氧運動」之後,卻發現體重居然都沒有減輕,更不用說體脂肪率的降低了,究竟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才能達到有氧運動的標準?

©Shutterstock

有氧運動的三個要素:長時間、心跳率以及低運動強度。

身體的「有氧系統」要真的發揮功能,必須進行超過三十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時,身體的「有氧系統」才會真正的開始發揮消耗脂肪的作用。
在前三十分鐘的時間裡,有氧系統主要是以身體裡「醣類」當作能量,高過三十分鐘後,醣類消耗完畢才會開始真正燃燒脂肪。

在心跳率與低強度的方面,做有氧運動時,必須保持自己的心跳率在最高心跳率的60%~80%,也就是低強度至中強度的運動強度。
簡單來說低強度且心跳率在最高心跳率的60%~80%之間,就是在慢跑時你依然可以說話,但是會覺得有點喘,並且運動超過30分鐘以上,這樣才是完整的啟動有氧系統,達到燃脂的效果。
(最高心跳率計算方法:220減去年齡之後為推算最高心跳率)

所以有些人會說,明明每天做了「十分鐘慢跑的有氧運動」或是騎了「十五分鐘的腳踏車的有氧運動」怎麼都沒有瘦的感覺。

就如上面所說,他的確是進行了「有氧運動」,可是在「時間」是完全不夠的,當身體才開始啟動有氧系統去分解醣類跟脂肪時,運動就停止了,這段時間的運動可以說是跟「有氧運動」是無關的。

要進行「真正」的有氧運動時,必須兼顧時間、心跳率、以及低強度,才能真正運用到「有氧運動」來啟動身體的「有氧系統」達到減少脂肪的功效。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山姆伯伯工作坊-有氧運動
6. Mr.司博特-四個需修正的有氧運動迷思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