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練習瑜伽後彎的姿勢,能有效矯正駝背、幫助提臀,以及強化腹部的核心肌群,並減輕肌肉與關節的負擔,同時也能促進身體機能讓新陳代謝變好、刺激身體的淋巴系統、血液循環,以及調理五臟六腑幫助毒素排出,但後灣對於柔軟度不好的人來說,做起來會較為吃力,因此可以透過家中的椅子來慢慢練習。
其實,凡是和前彎相反的動作就是後彎。 也就是說,站直手碰地,是一般人認知的前彎。實際上,若要仔細來說,那叫做髖屈曲,以髖為支點讓上半身盡量貼緊下半身,最後雙手觸地,身體上下對折如別針,故此一體位法又稱為「別針式」。 明白別針式,那就能明白一般人眼中的後彎,即是所謂的反別針式,又稱為下腰,也是瑜伽人口中的後彎動作。實際上,後彎的動作很多,例如:蝗蟲式、弓式、上犬式、駱駝式、反棒式等動作,以白話來說,就是脊椎後彎。這些動作的差別在於身體重心和底面積不同,還有,這個動作是順著地心引力,還是抵抗地心引力?以下腰來說,它是後彎系列中最難的體位法。
許多練習者在練習後彎的體位法時,有時都會害怕、緊張而因此放棄,其實,這個動作不是想像中那麼難上手,深呼吸以及放輕鬆,當彎不下時,可以請專業瑜伽老師在旁協助。以下為每天練習後彎的5個理由,讓你不得不每天都想進行。
1.延展脊椎:現在許多忙碌的上班族長時間窩在電腦前維持同一個姿勢,像是有時翹腳跟頹被,這時很容易脊椎側彎或是慣性駝背等狀況,此時瑜伽後彎的體位法就能針對這些姿勢不正確所引起的疼痛來做改善,透過伸展的方式來打開背部、延展脊椎。
2.打開胸腔:許多上班族都需要一整天坐在電腦前,特別是姿勢不良或是駝背的人,胸部都會特別緊。如果沒有適當的打開胸口、舒緩胸口肌肉,長期下來會很容易造成胸悶、呼吸不順。在做後彎時,會將胸部挺出來,這樣除了能增加呼吸量以及打開胸腔外,還能強化胸部肌肉以及改善肩膀與上背部酸痛等問題。
3.舒展髖關節:許多運動員、愛跑步的運動者都必須要有穩健以及健康的髖關節才能讓表現更加出色,但時常讓髖關節維持在緊繃的範圍中,會造成肌肉沾黏、發炎等情況,必須透過伸展與按摩才能讓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恢復彈性。後彎能伸展緊繃的髖關節,幫助我們在運動過後避免乳酸堆積導致肌肉發炎。
4.雕塑腹部:許多女性都會有肚子較圓潤或是腹部較為凸出的困擾,即使飲食受到控制,也沒有太大的改善。通常會採用棒式或是仰臥起坐來鍛鍊腹部,但除了這些,後彎對於雕塑腹部的功效也非常明顯。
5.改善背痛:背部的肌肉量不足夠的人,時常會駝背,長期下來會影響到脊椎,導致會有腰酸背痛等情況,嚴重時會有脊椎側彎、椎間盤突等。透過後彎能舒緩背部緊張肌肉,幫助上、下背部肌肉、脊椎量更能放鬆來改善背部疼痛。
步驟1:躺在瑜伽墊上,雙腳彎曲,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
步驟2:雙手靠近頭部反撐在地上,吸氣,縮起腹部將臀部抬起。
步驟3:雙手打直往上撐,腹部挺在最上方,維持3-5個呼吸後休息。
資料來源/Do you yoga、《身體後彎與扭轉瑜伽:保護脊椎、淨化臟腑、深化冥想的精準瑜伽解剖書》
責任編輯/妞妞
我常收到學生和網友提出這個問題:在特定季節或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間,應該進行一些特別的瑜伽體位法嗎?會讓練習效果比較好嗎?
每個人每天二十四小時內的個人節奏,以及與太陽和月亮、冷熱的關係以及四季變化,確實都多少會影響選擇與需求。有些人喜歡早上精神奕奕地去執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而另一些人甚至在鬧鐘響後至少一個小時都不想說話。有些人喜歡冬季戶外活動,例如滑雪,其他人則享受冬季冬眠,並隨著七八月的高溫活躍起來。瑜伽練習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因應時間變化,因此讓你的精力告訴你,如何根據季節或一天的時間進行練習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對瑜伽體式有一些大方向的基本認識,能幫助你更容易安排自我練習,例如「後彎」令人振奮,比較不建議在晚上睡覺前練習;而當你感到過度刺激(無法靜下心)時,「前彎」對於平靜情緒有所幫助。
其他像「拜日式」,是一種會產生熱能和與呼吸相關的流動運動,「站立姿勢」可以增強力量、耐力和接地感,而「平衡姿勢」可以增加注意力;「扭轉」身體能按摩到內臟,緩解頭部、頸部和背部的緊張感;「倒立」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使我們想起了萬物的無常本質,尤其是當我們陷入困境時。
每個季節都邀請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當下的練習,夏天時氣溫升高,如果你又住在夏天會變得很濕熱的地方,最好不要過度勞累而感到消耗,可以嘗試並探索如何減輕消耗體力,來平衡身體的熱量,尋找令人感到寧靜的體式,例如肩立式(Salamba Sarvangasana)。雖然因為高溫,即便不活動都會流汗,但跟隨著瑜伽練習而適度排出的汗水,才能讓你在夏季維持精神奕奕、神清氣爽,並請補充足夠的水分以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
容易感到憂鬱的秋天,可以加入敞開心胸的後彎來迎接更多的感恩與分享,例如弓式(Dhanurasana)和駱駝式(Ustrasana)。另外,把更多的專注力帶回你的呼吸日常,工作通常是我們生活中巨大的壓力來源,尤其越接近年底,無論你是要滿足不切實際的截止日期,管理繁重的工作量,還是與上司或同事發生衝突,這都可能令人不知所措與不安。感到壓力時,呼吸會變得更淺更急促,因此,最好能充分調息來減慢呼吸,讓思緒安靜下來,提高注意力並減輕焦慮、壓力或躁動。
冬天可能是適合沉思的時候,可以選擇專注於前彎,能帶來平靜又恢復活力,例如站姿前彎(Uttanasana),同時加入一些帶來活力與朝氣的挑戰,例如頭倒立(Adho Mukha Vrksasana)和烏鴉式(Bakasana)。由於天氣寒冷,即使你的瑜伽練習空間很溫暖,你也需要花點時間來啟動肌肉充分暖身,拜日式(Surya Namaskara)會是很棒的開始,結束幾個拜日式後,再緩慢而謹慎地進入所有體式練習。
春天溫度適中,是一個能專注於排汗的美好季節。在瑜伽練習中可以加快節奏地將各種體式流暢的串聯,安排腿部力量、背部與腹部的肌力練習,例如船式(Navasana)和蝗蟲式(Salabhasana);也可以專注平衡與扭轉體式,例如樹式(Vrikshasana)和半魚王式 (Ardha Matsyendrasana)。春天也是一個新起點,是可以將新序列和新習慣引入練習的好時機。
通常建議在每天早晨或傍晚練習瑜伽,但也別太過於刻板或過於理想化的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而放棄瑜伽練習,實際上在任何時間練習都會有益處。同時,無論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候或在任何季節進行練習,都務必以攤屍式(大休息,Savasana)結束。
最後,我建議你反思自己的練習經驗,如果感覺良好,將此習慣保持,同時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並隨時迎接改變,你會經自我覺察的提升而不斷微調細節,而邀請新的實踐進入你的生活。如果認為需要調整,可以先維持創建幾個不變的習慣,例如每天從靜坐、唱誦Om 或進行拜日式來開始練習。
從已經樹立的基礎出發,對於跳躍性的實踐可能會有所幫助。保持自我練習的類似結構很有價值,即便練習重點會改變,但堅持相同的通用格式,是深入練習的強大技術。 希望大家都能找出自己最適合做瑜伽的時間,你會逐漸發現,每日瑜伽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人生就應該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瑜伽。
• 本文摘自境好出版,Katie(何雨涵)著
《流動瑜伽的身心回正練習》一書。
本書簡介
流動瑜伽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固定的姿勢順序,因此可以針對身體特定部位/區域,以及不同的目的(放鬆伸展、啟動核心、加強肌力)設計動作組合;也因為這個特色,你可以選擇要「啟動核心、活力up的晨間練習」,或是「放鬆肩頸、減輕水腫的下班瑜伽」,更可以是「清除雜緒、解開僵硬的助眠練習」。
動作組合多變、時間選擇自由的流動瑜伽,自己決定今天需要什麼練習、在什麼時間做,沒有「好累、時間對不上」的藉口,每天都能說服自己站上瑜伽墊。
名人推薦
何穎盈 中醫師/中醫瑜伽養生專家
李怡如 Sangeeta/正念減壓MBSR與正念瑜珈老師
楊子興/台南百年布莊錦源興第四代負責人
蔡士傑Janus Tsai/C-IAYT認證瑜珈療癒師
謝明儒 Dr. Victor/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家
(以上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更多《流動瑜伽的身心回正練習》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vid